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譯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此斷音信?

 [出典]  春秋 《詩經·鄭風·子衿》

 注:

   1、 《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2、注釋:

    青青子衿(jīn):青衿,指漢民族服飾。現在則解釋為戀人的衣領。但是,實際上是指扮作春神的年輕人所著的青衿。因此,這句是召喚春神的話。子:男子的美稱。

    悠悠:此指憂思深長不斷。    

  我心:焦急等待著春神的少女之心。 

  縱:縱然。

    不往:不能去,指凡人成不了神仙之意。 

  寧:怎能。嗣音:寄個信來,指春風送信。嗣(似sì):《釋文》引《韓詩》作"詒(貽yí)",就是寄。音:謂信息。這兩句是說,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這樣斷絕音信了嗎?

  佩:指男子腰中佩玉的綬(絲)帶。 

  挑兮達兮:來到。“挑”諧“到”音。“達”諧音“踏ta”。

  城闕:城門,由東門迎春神。是男女慣常幽會的地方。聞一多《風詩類鈔》:"城闕,是青年們常幽會的地方。"

  一日不見:表示戀慕之情的慣用語。

 

 

   3、譯文1: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此斷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城樓上啊。 一天不見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長啊!

   譯文2:

    輕輕地撫摸著你送給我的衣帶,我的心里全是你。縱使我不能去(約會),你為什么不等我?

  輕輕地撫摸著你送給我的玉佩,我的腦里全是你。縱使我不能去(約會),你為什么不來找我?

 (我)站在城門口,踮起腳來眺首遠望(你)啊。一天沒見到你,好像已經過去了三個月啊。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詩六篇有目無辭,因此實際為305篇。《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為“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計40篇。《詩經》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這些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搜集來的民間樂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對作品進行過加工整理,制作樂歌。經過修改后,這些現存的《詩經》,語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體,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大體一致。秦代曾經焚毀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易于記誦,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后二者取姓氏)。東漢以后,毛詩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文化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放到現在來說,詩經在交際應用方面雖然沒有那么重要了,但對于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卻依然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5、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他的戀人。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近人吳闿生云:“舊評:前二章回環入妙,纏綿婉曲。末章變調。”(《詩義會通》)雖道出此詩章法之妙,卻還未得個中三昧。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男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白,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本詩已開其先。所以錢鐘書指出:“《子衿》云:‘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己而厚望于人也。已開后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

 

 

   6、此詩由三章構成。第二章是第一章的重復。也就是說,在第一章中把“青衿”作為春天顏色的象征,用呼喚的口吻表達少女盼望春神來臨的心情。這種心情是全篇的主題。第二章以重復第一章的形式寫成,但期待的心情比第一章更為強烈。第三章是個轉折,表示春神終于來到城門之上。這里綜合表明了少女相思之情。尤其前兩句是少女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歡呼聲。而且起著由前半部的靜態轉為后半部的動態的中繼作用,從而使詩歌變得更加生動感人。

  由此可見,這是一首對春神的戀歌,也可以說是一首迎春神歌。

  北國的冬天寒冷而漫長,春日姍姍來遲。從當地人的心理出發,這個少女的心情是很有代表性的。

 

 

   7、在《詩經》里,有一個多情的女子在城闕上等候著情人。她望眼欲穿,就是不見情人的蹤影。她著急地來回走動,不但埋怨情人不赴約會,更埋怨他連音信也不曾傳遞。
  
  她唱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白話語——
  你衣服純青的士子啊,你的身影深深縈繞在我心間。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呢?
  你佩玉純青的士子呀,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你,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就不來看我?
  我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守侯在城樓上,我一天不見你,就像過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有了手機,有了QQ,有了MSN,有了E-mail,有了博客,有了微博的今天,多情的女子們再也不用登上城闕去眺望、期盼了,天涯海角,咫尺之間。
  沒有了青青的衣服及佩玉,也沒有了悠悠的思念與心境。人心如衣物,變得琳瑯滿目。
  那望眼欲穿,望穿秋水的相思情節,是早已消失的美麗。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相思滋味,怕是再也無處可尋了。
  可是,自古傷情皆女子。而今亦然逃不出此魔咒。

  我等候你,我的士子,你雖未著青衫,但依舊難掩倜儻的風采,我相信你的諾言,以為你的諾言也值千金,怎奈你禁不起考驗,杳無音訊。
  我思念你,我的士子,我不能去看你,即使是開放的今天,而我仍然保持古代女子的羞澀,我等你來找我,我渴望那種被追求,被愛慕,被等候的幸福感覺。可是,這花哨的世界浸染了你的心,你不再單一,你搖擺不定,你想要魚,你亦想要熊掌,這哪里是我的士子,簡直就是一道貌岸然的狂徒!
  我的士子,我依舊在我們相約的城闕上徘徊,希望你能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我一個理由,難道我如那詩經中癡情的女子,一日如三秋;而你,似那絕情的士子,三秋如一日么?
  我如同那正在熱映的穿越劇中的女主角,從現代穿越至古代,做了那城闕上癡癡等候的女子,可是,我的士子,我遲遲等不到你,你是不是已被那“鶯聲燕語”所迷惑?而忘了來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鄭風-子衿》

    千年之前,一個羅衫淡淡的女子,獨立高城。微蹙秀眉,極目遠眺,盼著她心上的人。她緩緩唱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那衣襟純青的士子,你可看得到我心底的思念,即使我不去找你,你也忍心不給我你的消息?愛戀和想念在她心底同時滋長,秀口輕吐,便是這清麗淡雅,撩人心弦的情話。

    《詩經》是彼時的民歌。我一直想,若是把《詩經》都譜上了曲,讓這每一首詩都還原成歌,應該會更美吧。而這其中,《子衿》無疑是翹楚。若是只談音韻,整本《詩經》,無出其右。從沒有一句詩能像這樣,只用兩個疊聲詞,便緊緊繞住我的心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緩緩如清水流淌,直入人心。

 

 

    9、《詩經. 鄭風》中的那首著名的“子衿”其背后就有另有一層深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首詩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說一個女孩兒在等待情人時的那種焦急,煩悶與無限思慕之情。從詩中分析,她的情人應該是一個出身于貴族之家的青衣少年,青色的衣襟,青色的玉帶,一幅風流籍然之態。

    全詩委婉熱烈,重章疊句,回環復沓,一唱三嘆,清晰明快,瑯瑯上口,猶如一股純真的音符在心田跳動,極富有音律美,堪稱千古名篇。應該說,這位熱戀中的青春少女很有才情,應該受過良好的教育,似乎也應該出身于一個有文化的貴族家庭。

    這一對少男少女還很浪漫,經常相約在城闕之上,一邊遠眺風景,一邊互訴衷腸。可是不知什麼原因,這位少年有幾天沒有來了,少女非常思念他,詩中帶有“埋怨”與“相思”“撒嬌”的口氣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縱使我不去,你難道就不問候我嗎?縱使我不去,你難道就不過來了嗎?以前,我們步態輕疾,在城闕之上;現在,我一天見不到你,就像隔了三個月一樣的漫長~~~

    我估計,那位青衣少年聽到心上人這番深情而熱烈的告白,也不禁會怦然心動的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堪稱流傳極廣的思慕之名句,連曹操著名的《短歌行》中都直接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示自己作為政治家“惜才愛士”的寬廣心胸,以及對“天下賢才”的思慕之情。如果說,鄭風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美人版;那麼,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是英雄版了。看來,曹孟德不僅精通法家商韓之術,也很有儒家的文化底蘊呢,比“孫劉”要“風雅”多了~~~ 玄德也就只能對孔明說“如魚得水”了。


    那麼這首“子衿”真的只是一首“相思”之詩嗎?其背后又有什麼令人深思的內涵呢?

    毛詩序上說: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

    說實話,我第一次看毛詩對“子衿”注釋,也是一頭霧水,仔細一品味,才恍然大悟,不僅有“曲徑通幽”“峰回路轉”之感了。

    在西周時期,國家辦“公學”設“學校”,吸納年輕的貴族子弟入學“識文字”“讀尚書”“學周禮”作用是在教化子民,培養君子棟梁。至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各諸侯國的執政者,或忽視教化,或自命難保,無心于教育,公學就荒廢了,至孔子時期,私學興起,孔子是大教育家“有教無類”辦“私學”傳播文化也是最成功的,以至于“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從《詩經》中“子衿”的排列順序來看,應該成詩于春秋中期,也就是公學荒廢之后,私學興起之前的這一段“青黃不接”時期。從當時鄭國的內外形勢來看,國家已經十分衰落了,已淪為晉楚等軍事大國的政治附庸與戰略前沿。鄭雖非大國,但地緣戰略價值極其重要,誰控制了鄭國,誰就等于控制了中原,尤其是北方的晉國虎視眈眈,修筑虎牢城,駐有軍隊,挾控鄭國險要之地。意思也很明顯:你不聽話,我可以隨時派兵打進來。鄭國上層早就是風聲鶴唳,朝不保夕,猶如驚弓之鳥了,誰還有心思興學重教?因此十五六歲的年輕貴族子弟不入公學,無所事事,放了閑羊了,且處于青春萌動期的少年,也就自然而然的和鐘意的少女談情說愛,挑兮達兮,步態輕疾,打打鬧鬧,男孩多情,少女懷春,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心,悠悠我思,纏纏綿綿,難舍難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僅僅是鄭國所獨有,其他諸侯國的情況也很類似,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

    “子衿”中的少男少女,也就是十四五歲的年紀,戀情雖說很純真,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早戀”了。不過,那個時代自然沒有“早戀”這個感念,古時女子十五歲“及箕”就可以出嫁;男子十八歲冠禮,便可以迎娶。現代社會晚婚晚戀,那個時候早婚早戀,也很正常。所以毛詩還是非常人性化的,對這一對兒小情侶,也沒有太多道德上的指摘,這也是“人之常情”嘛~~

    毛詩對此詩的注釋,更多的是勸諫國家當政者,應該尊師重教,要勸學,要修學校,要把年輕的貴族子弟們組織起來學習,要培養國家棟梁之才,不能任其自流,不能成天的放縱他們與少年女郎“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啊。年輕人不教育,不培養,讓他們失學,國家還有前途嗎?又怎麼能不衰落呢?另外一層含義,也是規勸年輕人,尤其是青春萌動的男孩子,“求偶”是正常的,但是更應該立志于“求學”,這兩者都是正常的需要,“求偶”與“求學”兩者皆不可廢,而“求學”重于“求偶”,不能只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沉浸在兒女私情之中,荒廢學業。

    所以說呢,毛詩本身所具備的修政勸世之意,不要說放在那個時候是良善的,就是放到現在,也未嘗沒有教育意義。

 

 

    1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的心理學:我曾經鼓起很大的勇氣主動的去接近他,可是發現原來是自作多情,別人根本也就不領情。人的劣性就是如此,你弱我就強,你強我就弱。在我漂泊生涯中,我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勉強一個人來愛我,無愛我寧愿不要。欲速則不達,只要目標一致了,結果才會完美。平等的感情就是,你愛我,我才愛你;你愛我三分,我就愛你三分。任何事情都要遵循物質守恒的規律,感情也一樣。

 

 

    11、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初讀《詩經》中鄭風的《子衿》時,大腦中閃現一婀娜女子,衣袂飄飄地踱步在城闕之上,雙目遠盼,悠心遠思,每踱一步似久日兮。一日不見如隔三月的相思之苦,并未觸動一個未開啟相思之門的人。因此,只描摹了那份離愁中的憂怨之美,并未深達其意之切苦。

   再讀《子衿》時,清晰明快,瑯瑯上口,離愁中的憂怨之美依存。驚嘆,即使在那極為封閉的年代,沉重的封建禮教桎梏,懸殊的門第觀念,也壓制不住內心中為愛奔放。驚嘆之余,總想著女子含蓄,矜持些才好。已跨越相思之門的人,甚是忽略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那份焦急,與無限思慕之情。

    讀曹操《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豁然開朗。原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以從狹隘的男女之愛走向廣袤高遠、心懷天下;鄭風的《子衿》演繹了美女版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而曹操的《短歌行》演繹了英雄版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自古,美女愛英雄,英雄難過美人關。既可吟唱美女羞澀之心聲,又可高歌英雄之豪邁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怎能不令常人贊嘆其寓意之深遠。

    再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電視連續劇《美人心計》。與穿越千古的《子衿》和《短歌行》相比,《美人心計》顯然落入俗套。但凡過俗的事物,更易令常人接受,也更能在平常中演繹出不俗的動情。莫離,一奴仆身份的女子,未曾品嘗愛與被愛,卻將寶貴的生命付與一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臨上刑場,淚流滿面的與“女兒”清唱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演繹了最令人動容的母子情深版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謂的俗套,在動情中升華。 

    細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憑己之心,怎探眾心之深邃,怎解其意之廣袤、深遠!清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多少心路歷程就有多少版本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2、最早在《詩經》里,有一個多情的女人在城闕等候著情人。她望眼欲穿,就是不見情人的蹤影。她著急地來回走動,不但埋怨情人不赴約會,更埋怨他連音信也不曾傳遞。

  她唱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你衣服純青的士子啊,你的身影深深縈繞在我心間。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呢?你佩玉純青的士子呀,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你,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就不來看我?我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守侯在城樓上,我一天不見你,就像過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后來《短歌行》里,曹操也在憂慮,他高唱著——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望。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沒錯。他是在憂愁,甚至以他敏感高貴的心智,他已經非常明晰地感受到人生的苦短和無常。人生短暫得就像清晨的露珠一樣,經不起日光照耀。

  我們生命的曲線如此蜿蜒曲折,看不到盡頭。可是,有時候,發現我們身邊的事物:一樹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樓,一口明朝的鐘,一把清朝的椅子,一壇酒,只是五十年前埋下去的酒,如果它們愿意,都可以獲得比我們更久遠的存在。站在城市的廣場中間,看見日頭緩緩落下,來來去去的人消失了,那扇門關閉了,我們又像根本沒有存在過似的。

 

 

    13、《詩經》中總是不乏癡情的女子,她唱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為離人愁思,哪個人不是一樣呢。讀懂了思念,便是讀懂了自己的內心。

     我們生命的曲線如此蜿蜒曲折,看不到盡頭,但是又深深感到人生的苦短和無常。特別是對未來的無法把握,讓人們不知道何去何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思念也是不會斷絕的。憂慮常常會讓人憂傷,像時光一樣不可斷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有些人,他們的心田只能耕種一次,一次之后,寧愿荒蕪。荒蕪的本身就是一種保留。因為靜默,你永遠不會了解它蘊藏了怎樣深沉如海的情感。因為《洛神賦》告訴我們——愛情是不會死的。

    似乎感覺真正對愛情執著的人,往往都得不到愛情。因為愛情的道路上那么狹窄,很難容兩個人并肩行走,除非他們相互扶持,互相遷就。懂愛的人不會一味委屈求全,如果對方達不到他要求的高度,那么也只能舍棄了。因為不能放棄人的獨立的尊嚴。

 

 

    14、關于情,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理解,關于思,一千人會也有是一千種體會。

   元好問的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道盡了凡塵的困惑與彷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想念你的時候,心中雖有千言,筆下卻難有一字。

     想念你的時候,喜歡在網上潛水,瀏覽別人寫下的一段又一段的文字,所有的故事,相似的或另類的,兜兜轉轉,最終也逃脫不了愛情。看到動情之處,會忍不住心痛,一聲嘆息。

    想念你的時候,會迷惘起來,點燃一支煙,在吐納之間,思考愛情到底是什么。愛情其實無關乎身份,地位,財富,年齡,甚至無關乎性別,愛就愛了,沒有來由,不問結果。

    佛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但是我問佛何為苦海,何為岸時,佛笑而答曰:不可曰也,善哉!

    于是我又問佛:佛祖在靈山布道而捻化,唯啊南加葉一笑而傳衣缽,何故也?佛笑而不答。

    于是我在問:曇花一現為韋馱,佛祖不覺愧疚嗎?佛嘆曰:罪過,罪過,凡夫俗子啊,凡夫俗子啊!

    在《暗算》中,安得羅說過:如果上帝看上了你,不管你是誰,只要是地球上的人,就會給你找一點小麻煩,這就是在劫難逃。好一個在劫難逃!

    靜靜地凝望你,只要你在我的視線范圍,我會一直在你的身邊。

    徘徊在季節的路口,欲讓思念借流動的云、吹過的風,帶著我的一脈情思,消失于圜宇,永釋心頭。或許在心熟讀千遍以后,仍延續著我的思念,銘刻所有的記憶,心潮迭起的瞬間,融化為來世依舊癡癡等侯。。。。

    我原以為自己很灑脫,現在卻總是讓我難以釋懷。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事情我們無法把握。

    感念于此,才感念與你的過往,猶如輕風、猶如淡月,淺淺的痕跡,慢慢的消退,來不及開始就似乎結束,平淡得近于窒息,牽連得近于恍惚。你是在等待什么呢?還是在期待什么呢?還是一點點的惡作劇?或者,你根本就想制造一個云里霧里的游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卿故,沉言至今。 

 

 

    15、每當我撥弄起一本本遺忘在灰塵和角落中泛黃的書頁,不知不覺間,思維就會被文海中的書籍淹沒。與生俱來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愫,生命中的失去與擁有,便于滄海明月、天長地久的諾言中輕泣。多少思緒,也讓我于翻閱那泛黃的書籍扉頁的一瞬間,從心靈的谷底又拋上了云端。

  清晰的記憶里,你緩步走近的微笑,一遍遍地在我的眼前浮現;你錯愕迷離的眼神,一遍遍地在我的腦海中游蕩;你溫暖寬厚的懷抱,一次次將無助的我擁入懷中。你那猶如輕風的微笑,猶如淡月的眼神,都清晰地刻印在我記憶的深處。在我佇立在窗前,向你在的方向凝望的時候,我輕吟起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點燃一支煙,凝望著你在夜風中漸漸黯淡;斟滿一杯香甜的醇酒,讓你的身影在醇酒內漂泊;沏一杯清淡的綠茶,傾聽在水一方的你于河畔獨吹長簫;慢飲一口無糖的苦咖啡,聆聽你在于萊茵河畔彈奏的玫瑰園的夜曲。仿佛那滿是思念的夜曲在彈奏著:“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當我的心堆滿相思的時候,孤獨是我的朋友;當我的腦海被思念充盈的時候,寂寞便做了我的摯友。因此,我便不知道什么時間起,習慣了你的陪伴,習慣了你那一份心疼,習慣了于無期中等待。無法被人肯定的這份情感在皎潔中黯淡,演繹了喜怒哀樂里的陰晴圓缺。于是,“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便在這無期的等待中慢吟著……

  人的情感是文化的締造者,不管相隔多遠,相隔多久,都是互通的。我一直以為那是幾千年來被書寫得最美麗的等待,應該說是最美的吟唱。雖然,它的旋律在漫長的時光之水里,同那個年代的所有歌謠一樣,被侵蝕并靜悄悄地流走了,杳無音信。但是,留給我的文字,依然那樣清亮,我能聽見它在吟誦甚至默念中歌唱般的回聲。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你的真情是枷鎖,將我潮濕的心緊緊套牢;你的多情是甘泉,將我的干涸的心田清涼滋潤;你的柔情只高飛的鳥,在空中一掠而過,卻牽啄我本已靜如止水的心。這段情在默默灌溉,沒有人去管它滿天的花謝花開。綿綿的思念情相思意,雖然讓觀者皆醉,令聽者皆癡,而它卻在漸漸遠逝的風中無奈地在左搖右擺。

  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終生相許。”浸洇著多少情感對萬物的關懷與深情,詮釋著多少我與你的悠悠塵緣的徹悟與了然?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冷面硬漢”魯迅先生的“無情未必真豪杰”,浪漫文人郁達夫的“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多情誤美人。”如此圣人,都難逃一個“情”字的纏繞,何況滾滾紅塵中小小的你我?

  一個“情”字堪稱是任何人都難以跳出的“三界”。孰能無情?每當我細思“情為何物”的時候,有人問我:“你緊皺雙眸,又在想什么?”我無語的同時,心里在默念著一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我總在追尋,追尋情的那份真實與存在。可是當我不知自己走了多久以后,回到了自己的避風港灣。含有太多失眠的雙眸,在疲憊中等待著黎明到來時的微弱曙光。望著沒有星月的黑色天空,獨自潸然,黯然神傷。于是我在自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16、獨守月光,于心深處輕吟一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寂寞伴孤燈!我心悠悠有誰知!

  這樣的心境,仿佛眼前浮現一個帶著被嬌寵的跋扈,透著被愛的恣意的女子,恰到好處,那么真實那么可愛。她的嗔怒和她的小別扭,都是那么叫人疼惜。尤見她輕嘆: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那份愛沖淡了月光,朦朧復朦朧,只是撒了一地的幽香花瓣,遠遠望去那是粉色的霜,寒寒地美麗著,如同站在千年之外的我,看著千年之外的他們,不真實的凄美感,不真實的距離感,卻沐浴著相同的一片詩意,仿佛只隔著一個手指的寬度,遙遙相望,卻無法穿越.....

  那些個青蔥的歲月,熱烈的相思和愛戀,真實純粹的情感,都如同曇花一現,稍縱即逝。水至清而無魚,真正能夠存活下來的愛情,最后不再是最初想要的樣子,殘酷的現實泯滅了浪漫的愛情,依然記得在煎熬中哭泣時的絕望,依然記得一個人執拗的逃離,那便是挑兮達兮,在城闕兮的狀態,由愛生恨,刺傷對方也煎熬自己,一覺醒來仿佛得到重生,恨不得把昨天的狠話統統吃掉,一切都那么激情萬丈!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孤星碎,殘夢斷,月下瘦,隔簾盼,盼來了滿腹的心酸。總想躲開關于你的那些記憶,回歸最終的平靜,讓心淡從容。然而,轉首的瞬間,你遺忘了千年的柔情,為我種下了今生刻骨的傷;千盞的醉意,都醉不盡此生萬卷憂愁。卷里卷外,字字刻心,只有一首歌唱著一個不變的故事,淡入心底。

  月上中天,白紗凝霜,夢縈千回,寒霧濃煙里,凋零了滿簾的落花。滿攢的相思,紛飛了憂酸的情話。相聚,別離,恍然一夢。似風,似雨,似夢。滴落在磐石上的一顆淚,衍生了曾經的傷痕。或許,離別只是今生的遠行,而三生三世的溫柔,卻是我今世癡癡眷眷,無痕無怨。

  此生,循著古老的傳說,在時光的隧道里,為你飄灑著枯萎的花瓣。在今生短暫的纏綿里,把最美的回憶,串成悠揚婉轉的旋律,只為祭奠花盛時,最絢麗的相逢。而我,只不過是被遺忘在一個亙古的殘夢里。

  一場紅塵戀,一份千年緣,幾縷隔岸相思,隱逸了多少樓臺舊夢?在水一方,愿著一身荷香,乘一葉蘭舟,劃過秦時明月,穿過唐風宋韻,尋你在煙波浩渺的西子湖畔!只想,為你巧笑嫣然,抹去你一生的塵埃;只想,為你箏韻輕撥,拂去你眉間的隱愁。

  端坐在宋詞的岸邊,靜悄悄的滑進細雨紛飛的江南,心如盛開在上古的一朵寂寥的繁花,微語低眸間,繽紛在幾頁薄卷,牽一闋詞攜一首小令,紅塵若夢煙籠紗,看流年似水,把清愁絲絲捻,填進唐詩填進宋詞,留一滴溫潤在纖指間······

  時常讀曹操的沉吟至今,而曾經最愛的還是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可是漸漸地,已經忘記了一些感覺,忘記了那些莫名的情緒該如何表達
  雖然有些傷心,但是我不后悔。因為面對自己的幸福時,我曾走出了一步。有很多的事情不是我能控制的了,既然控制不了,也就不要勉強自己。記住曾經漣漪的心情,也是一種美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這個其實就是我現在最想同他傾訴的。

 

 

    1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那悠悠的歌韻驀然飄過歷史的天空,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嘆息中,年復一年地上演著思君不見君的愛情故事,日復一日地纏綿著思君入夢鄉的美夢。

 

 

    18、我感覺我比任何時候都讀懂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句多年以來在《詩經》中我最喜愛的詩句。

我不是《詩經》里美麗而深情的女子在城闕等待她癡心愛慕的情郎,我也不是謀略過人的曹操因思念賢才而有的 “但為君故”的沉思吟唱,而是那“青青子衿”如今在我的意念里,已經泛化為天下一切理想事物的意指,譬如國學、譬如友情,譬如種種,讓“悠悠我心”沉醉其中……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5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