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

   [譯文]  耳畔風聲呼呼作響,浪花飛快退去,萬里飛行入月宮,原本認識嫦娥的真體態。

   [出典]  南宋  劉克莊  《清平樂》

   注:

   1、《清平樂》劉克莊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

     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

   2、注釋:

     蟾:蟾蜍,這里指代月亮。

     姮娥:奔月之嫦娥。

     粉黛:婦女的裝飾品。

     素面原無粉黛:嫦娥的面貌本來潔白,不搽脂粉。

     積氣蒙蒙:層層云霧迷迷茫茫。

     桂樹:此指月中桂樹。

 

   3、譯文:

     耳畔風聲呼呼作響,浪花飛快退去,萬里飛行入月宮,原本認識嫦娥的真面目,容貌潔白不施粉黛。

     我在月宮四處游覽,俯看人間云霧迷蒙。醉后偶搖桂花樹,人間便刮起陣陣涼風。

 

   4、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初名灼,師事真德秀。寧宗嘉定二年(1209)補將仕郎,調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玨任為沿江制司準遣,隨即知建陽縣。因詠《落梅》詩得罪朝廷,閑廢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樞密院編修官,兼權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學尤精",賜同進士出身,秘書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景定三年(1262)授權工部尚書,升兼侍讀。五年(1264)因眼疾離職。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龍圖閣學士。第二年去世,謚文定。他晚年趨奉賈似道。諛詞諂語,連章累牘,為人所譏。但他也曾仗義執言,抨擊時弊,彈劾權臣。

    豪放常常與浪漫相伴,惟浪漫至極豪放才能動人心魄。劉克莊這首的《清平樂》極盡想象之能事,遨游月宮,心騖八極,頗有太白之風。

 

    5、劉克莊這首《清平樂》,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他運用豐富的想象,描寫遨游月宮的情景。

    開頭“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二句,是寫萬里飛行,前往月宮。“風高浪快”,形容飛行之速。“蟾背”點出月宮。《后漢書·天文志》劉昭注引張衡《靈憲渾儀》:“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是為蟾蜍。”后人就以蟾蜍為月的代稱。

    “曾識姮娥真體態”,“曾”字好。意思是說,我原是從天上來的,與姮娥本來相識。這與蘇軾《水調歌頭》“多欲乘風歸去””的“歸”寫得同妙。“素面原無粉黛”,暗用唐人“卻嫌脂粉污顏色”詩意。這句是寫月光皎潔,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強。

    下片寫身到月宮。“俯看積氣蒙蒙”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國有人担心天會掉下來,有人告訴他說:“天積氣耳。”從“俯看積氣蒙蒙”句,表示他離開人間已很遙遠。

    末了“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二句,是全首詞的命意所在。用“醉”字、“偶”字好。這里所描寫的只是醉中偶然搖動月中的桂樹,便對人間產生意外的好影響。這意思是說,一個人到了天上,一舉一動都對人間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既可造福人間,也能貽害人間。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熱》詩,末二句說:“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全詩都是費氣力寫的。劉克莊這首《清平樂》則寫的輕松明快,與王令的《暑旱苦熱》詩比較,用意相近而表現風格不同。

     劉克莊有不少作品表現憂國憂民思想,如:《運糧行》、《苦寒行》、《筑城行》等。他寫租稅、寫征役,為民請命,都很沉痛。這首詞“人間喚作涼風”,該也是流露作者對清平世界的向往。全首詞雖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卻不是超塵出世的。他寫身到月宮遠離人間的時候,還是忘不了下界人民的炎熱,希望為他們起一陣涼風。聯系作者其他關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說這首詞也可能是寄托這種思想的,并不只是描寫遨游月宮的幻想而已。(夏承燾)

 

    6、這是一首題材新穎、構思極富幻想的作品。詩人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描繪了人們心向往之的神仙世界。

  上片寫乘風飛奔月宮。“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騎在蟾蜍背上,乘風破浪,飛行萬里,前往月宮。我國古代神話,月亮里有一座華麗的宮殿,住著仙女嫦娥。作者幻想遨游天上,親臨前往。這種豐富的想象,確能引人神往。“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我曾看到過嫦娥真正的模樣,白凈的臉上沒有一點兒脂粉的痕跡。“曾識”二字,用詞奇巧,寫明自己原與嫦娥相識。“體態”一詞,準確生動,嫦娥翩翩起舞的英姿宛如目前。并以美人的“素面”來比皎潔的月色,形象極為鮮明,畫面極為淡雅。

  下片寫身到月宮,關心民生疾苦。“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濛濛。”我縱游珠光燦爛、銀碧輝煌的月宮,低頭一看:層層云霧,一片迷茫。“身游”、“俯看”四字,恰切地表達了作者居高縱目、俯視人間的情景。以“銀闕珠宮”形容月宮建筑的華麗,恰到好處。用“濛濛”來描繪云霧彌漫的情狀,體物傳神。這兩句寫在月宮瀏覽,與上片起首兩句寫飛奔月宮照應,明針暗線,渾然天成。接著,以生花的妙筆,一下與世間的疾苦掛起勾來:“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我在月宮中喝得大醉,蒙朧之中偶爾搖了搖枝葉扶疏的桂樹,習習的涼風從天而降,人間大聲稱贊。“醉”、“偶”二字,平中見奇,將在月中無意識地搖桂樹的情景生動地描述了出來。“偶搖桂樹”與生發涼風,本來是兩碼事,而作者巧妙地把兩者聯系起來,寫出其必然性,并對人間產生良好的影響。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身居月宮而心憂人世的思想感情。

 

    7、今夜,我看著窗外一輪淡光澄黃的月亮鑲嵌在藍得發紫的夜空中,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親近,因為我知道那將是我們中國人要征服的下一站。驀然想起劉克莊的那首《清平樂》詞: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濛濛。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那是一種多么豪邁與浪漫的情懷!然我現在已經不羨慕了。中國人飛天夢化為現實的時刻。

   8、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這是宋朝詩人,被世人稱為“后村居士”———劉可莊所作,描寫了月宮中的美麗景色和深居在月宮中的仙子嫦娥的容貌。《嫦娥奔月》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嫦娥吞下長生不老藥后,升天了。如今,這個民間故事中的奇妙情景已成現實。在人類登上月球后,中國的科學家創造了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
前不久,有我國航天學家經研究之后,終于創造出萬世矚目的“嫦娥1號”,今天,它已經圍繞著月亮在太空中飛行了一段時間,狀況十分良好,成為太空中一顆令我們中國人感到驕傲的人造衛星!我國的科學技術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9、新月如眉,殘月如鉤,皓皓滿月,像金鏡玉盤,在地上仰望著這千古依存的月亮,人們因著自己的情緒,把唯一的月亮鋪畫得五彩繽紛。可是,你是否想過,在月亮上俯視地球,那又將是怎么樣的呢?詩鬼"李賀和詞人劉克莊便展開其大膽而奇特的想象,展示月視地球的奇觀和由此而生的奇感。
  其一
  李賀《夢天》
  老兔寒蟬泣天色,六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其二
  劉克莊《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玩月》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
  曾識 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
  身游銀闋珠宮,俯看積氣蒙蒙。
  醉里偶搖桂樹。
  人間喚作涼風。
  于是我們的詠月詩歌,無論是情感的還是實質的,都從時間和空間立體地呈現出月的奇美來了。

 

    10、 在沒有火箭,沒有飛船時,人們覺得具有神力的人可以憑空而起,駕著云頭就能瀟瀟灑灑飛到天上。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上,有一女子飛向月亮,衣袂飄飄,被人們釋為嫦娥。未來幾年,中國即將開始探月試驗,據說探測器名字即取為“嫦娥”,這真是古老神話和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
    中國人就是這樣一個頗具想象和聯想力的民族,盡管重于實干,但不乏浪漫色彩。中國古人衣服是絲綢的,一升空便隨風飄舞起來,我想這是從蕩秋千的情景中受到的啟發吧。無論是麻姑、嫦娥,還是八仙中的何仙姑,不管是傳到中國后入鄉隨俗的佛教菩薩、飛天,還是土生土長的道教諸神,在升天時都有一種特殊的服飾之美。
    歐洲神話中天使后背長有兩個翅膀,太陽神阿波羅、雅典城保護神雅典娜都長著碩大的羽毛雙翅,愛神丘比特及其他小天使們也有著可愛的小翅膀。相比之下,西方人說起來浪漫,其實更偏于寫實;而中國人雖然內斂,但更富于幻想,更有一種詩意的美,更能夠將文學的延伸和美術的虛幻融為一體。中國人實際上很能想,這從對天衣的描述和刻畫上就可以看出來。
    李白在《古風》中寫道:“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至云臺,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詩人依據傳說描述說,在那西岳華山上的蓮花峰,峰上有宮,宮前有池,池生千葉蓮,那位名叫“明星”的仙女,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空”(《太平廣記》卷五十九)。仙女潔白的手拿著蓮花,凌空步虛,飛升太空。身穿虹霓般美麗的衣裳,披著寬而長的華美飄帶。詩人想象仙女“明星”邀請他登上了云臺峰,拜見了神仙衛叔卿,恍忽之間與神仙一起駕著鴻雁飛入高空……多么入神的想象。李賀更是在《夢天》中想象與天上的玉女在灑滿桂香的月宮小路上相遇:“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相逢桂香陌。”玉女身上系著用不同形狀玉塊組穿成的玉,走路時因玉塊互相撞擊發出鸞鳥鳴叫般悅耳的聲音。劉克莊在《清平樂》詞中寫道:“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吳道子的壁畫創作,被人們譽為“天衣飛揚,滿壁飛動”。
    我們能說中國人不浪漫嗎?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4年03月08日 第七版)

    11、黃昏,暖暖的夕陽穿過窗欞,灑在橡木地板上,涼風送來若有若無的桂花香,這是深秋的味道吧?我的眉目隱在重重陰影之下,這是個能讓人安心的位置,哭泣,或是微笑,無人知曉……
  越來越喜歡夜了,盡管寂寞常常來敲我的門,失眠、噩夢,習慣了夜半起身,觀星、聽風、賞蛙鳴……自得其樂。
  一個人的中秋夜,我光腳踩在冰涼的地面上,夜游、賞月,逛遍整個園子,今夜,有多少失眠的人,和我一道,翹首觀明月?
  涼,是走過草尖的露珠,是凝結的霜華?
  今夜,嫦娥見到同樣落寞的我,會不會因而對我青眼,折一枝月桂贈我?那么我又會不會為此而不再迷茫,擺脫這水深火熱的境地?
  憶起多年前,幾位同窗學子斗文,以劉克莊的《五月十五夜玩月》為題,作文。那時,少年不知愁滋味,大家寫的,多半是愛情故事——那時,豆蔻年華,又怎懂得愛情,總是種種臆想罷了!

     劉克莊——《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玩月》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
    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
    身游銀闕珠宮,府看積氣蒙蒙。
    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

 

 

  12、今日的我,仍是不懂愛情。只是想來,嫦娥這般脫俗的人物,心中怎容得下別人?高處不勝寒,她會不會后悔當年的奔月之舉,會不會后悔今日的寂寞……往事已隨清風去,最終只能在廣寒宮夜夜長嘆,與那搗藥的玉兔訴衷腸,可嘆那玉兔,懂與不懂?
  寂寞成疾,只能一味沉溺了。不知那月中桂子,是否能緩解這寂寞之疾?
  去留無意,是留戀人間煙火的暖,還是廣寒宮里的清冷?
  我從未如此靠近你,在這個寂寞的夜里,你不是睥睨人間的高傲女神,我也不是暗自傷懷的落寞女子,我們只是這世上孤獨的行者,失意的女子,彼此溫暖。
  世人總說“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了誰的心?
  看月亮,一昔成環,昔昔長成玦。愚昧的人們呀,莫要讓愛情蒙蔽了你的眼睛,要知道,那月兒陰晴不定,正如那愛情莫測變化,朝云暮雪,要多少眼淚和艱辛,才能換一份相濡以沫的愛情?
  我倆聲聲長嘆,你是為了舍棄的愛情,悔不能,舍不得;我呢?愛不了,得不到,終是不明了。
  是失去的失意,還是從未得到的落寞?
  
  夜,無眠,聽,雨打芭蕉,聲聲到天明……
  你會不會記得,曾經有這樣一個夜晚,我們相對嘆息,促膝長談?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58

[新一篇]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舊一篇]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