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形勢及擴大市場消費的政策建議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目前我國消費市場的基本情況
  今年1至8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18580.2億元, 比去年同期增長7.3%,是1991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 但如果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速度并不算低,為9.9%。目前市場運行主要有以下特點:
  1、商品供大于求,呈現明顯的買方市場特征。據對601種主要商品供求情況統計,今年上半年供求平衡的商品有466種,占74.2%; 供過于求的商品有155種,占25.8%;供不應求商品已經消失。
  2、市場銷售增幅呈逐步回升態勢。1—8月, 名義銷售增速分別為10.7%、3.6%、6.4%、6.6%、6.9%、6.8%、8.1%、9.3%, 實際銷售增幅分別為12.4%、5.6%、7.7%、8.9%、9.9%、10.1%、11.7%和13%,呈現出在平淡中緩慢回升的態勢。
  3、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在市場平淡中尤為突出。 從不同地區銷售增長情況來看,1—7月,縣和縣以下的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015.6和424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和7.2%,分別低于城市2.2 和0.1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增長8.5%,中部地區增長7.7%, 西部地區僅增長6.2%。
  4、名優商品增幅較高,名牌效應十分明顯。今年1—4 月全國重點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商品銷售量與上年同期相比,64厘米以上彩電比上年同期增長74.6%,家用電腦增長56.9%,VCD影碟機增長3倍,空調器增長97.1%,微波爐增長71.6%,錄像機、游戲機、錄音機因受到換代商品沖擊,銷售大幅度下降。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其中國內名牌產品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在各類商品中,市場占有率位居前三名的國內名牌占全部品牌的60%以上。
  5、物價總水平繼續回落。1—8月累計, 全國商品零售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4%,居民消費價格下降0.6%。在商品零售價格統計的14大類商品中,食品、飲料煙酒、紡織品、文化體育用品、日用品、家用電器、首飾、燃料、建筑裝璜材料和機電產品價格水平均為穩定和下降。生產資料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水平也是下降趨勢。
  從今年我國消費品市場來看,銷售是偏淡的,速度是偏低的, 與1979—1997年的平均速度相比,其名義增長速度低10多個百分點,其實際增長速度低1個多百分點。在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外貿出口, 外需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減弱的情況下,要實現8%的經濟增長目標,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刺激國內消費需求回升,增加國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二、國內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從這幾年我國經濟的運行軌跡可以看出,1993年為抑制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國家及時采取了宏觀調控政策,此后經濟增長速度逐年下降,到1996年我國經濟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但是,1997年我國經濟并未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出現新一輪的增長,而是增長速度不斷回落,物價水平不斷走低,社會商品物價指數甚至在1998年出現了絕對下降。與此同時,下崗失業職工人數不斷增加,居民收入增長緩慢,這是我國經濟出現整體收縮的強烈信號,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我們認為,目前我國居民消費增長乏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城鎮居民對衣食用消費品的需求趨于飽和,正在為購買住房努力儲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長, 從1978 年到1997年,GDP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8%。在此期間,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其中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16 元增加到1997年的5160元,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2090元。 從這兩組數字可以看出,雖然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都很快,但如考慮到城鎮居民的隱性收入因素,實際上農民的收入增長速度明顯慢于城鎮居民,1997年農村居民的收入只相當于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40.5%。這就決定了農民不會有太多儲蓄,缺乏消費后勁。另外,受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在這一時期,城鄉居民的主要消費方向也大不相同。城鎮居民雖然住房緊張,但由于國家政策不允許自己蓋房或者購房,只能等待單位分房。所以他們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來購買工業消費品,從購置“三大件”開始,經過不斷的升級換代,該有的東西差不多都有了,對于一般工業消費品的需求已進入飽和狀態。目前城鎮居民家庭的消費結構正處于轉換時期,食品和日用工業品的消費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而非商品性消費支出和購置萬元級以上大件電器商品的支出迅速增加。據全國消費者意向調查分析,1998年上半年城鎮居民家庭支出增加前五位的是,教育增長42%,醫療保健增長39%,食品增長37%,水電和住房增長36%。在調查中,有83%的城鎮居民家庭選擇動用儲蓄存款購房,它不但反映了我國居民傳統的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念,同時也說明住房消費與一般消費不同,住房消費所需資金量大,其數額相當于普通工薪階層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積累,不是短時間可以實現的。
    2、農民急需工業消費品,但因收入增長緩慢,支付能力明顯不足。
  由于農民沒有單位分配住房,都要靠自己解決,所以近20年來農民把省吃儉用積蓄下來的錢,主要用于住房建設,一是擴大住房面積,二是土房改建磚瓦房。80年代居住消費占農村居民總消費的比重在20%以上,直到90年代初,農村第一輪建房熱基本結束。到1997年底,我國農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2.5平米,除貧困邊遠地區外,基本都住上了磚瓦房,建房占農民消費支出的比重也降到14.4%。去過農村的同志都清楚,農民的房子雖然蓋起來了,但屋子里沒有什么東西,與城鎮居民80年代初的情況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收入不斷增長,他們一定會把減少住房開支省下的錢,用于購買工業消費品,進一步建設和裝備自己的家庭。據測算,目前農村居民對工業品消費量的純收入彈性為 1.314,也就是說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每增長1%,則對工業品的消費量增長1.314%。這就表明我國農村居民對工業品的消費相對其純收入來說,正處在加速增長階段。1996年我國農民家庭的彩電普及率由過去每年提高兩個百分點增加到提高6個百分點,就是一個例證。
  但是,由于近年來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和企業經濟效益下滑,使得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持續下降,導致農民無錢消費,城里人不敢消費。據統計局材料反映,農民每消費1000億元, 將對農業部門產生427億元直接需求,對工業部門產生395億元直接需求。1980—1995年, 我國農民消費為國民經濟增長提供了22.6%的需求,而1996年和1997年下滑到15.9%和15.5%,表明近幾年農村市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在逐漸減弱。這一切都說明,我國經濟正處于全民積累迅速增加,而消費增長趨于緩慢的關口,只有挖掘和培養新的消費源泉,促使工業生產和居民消費進入良性循環,國民經濟總水平才能再上一個新臺階。據全國消費者意向調查分析,在未來的一年中,全國將有20%到30%的農民家庭,可能購置電視機、電冰箱、音響和安裝電話。隨著農民收入增加而崛起的對工業消費品的需求,將支持和帶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10—15年。因此,我國目前所形成的買方市場是在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費層次不高情況下的過剩,是典型的低收入型的相對過剩,只要農民賺錢容易一些,這種過剩就會立即被打破。在城鎮居民積極儲蓄,準備購置住房和汽車的階段,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用鼓勵農民消費來彌補由于城鎮居民對工業消費品需求不旺而造成的斷檔,是提高企業開工率,擴大城鎮就業,增加國內消費需求的關鍵。
    3、在收入不穩定的情況下,加快各項改革進程,引起消費者支出預期變化,造成即期消費下降。
  對就業、住房、醫療、養老和教育進行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既定方針,已經醞釀多年,前幾年在中小城市推廣和實行,并未引起大的反響,大城市的居民也盤算著把自己的一部分積蓄和收入用于這幾項改革支出。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那么,為什么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人們對多項改革措施議論紛紛,并表示難以承受呢?這主要是人們在收入增長趨緩,而且不穩定的情況下,對各項增加支出的改革抱有恐懼心理,害怕一旦支付不起,使生活陷入困境。今年上半年盡管國家下調存款利率,但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仍比去年同期增長16.8%,大大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消費者形成長期收入和支出預期時,無法掌握充分完全的正確信息,消費者的反應往往是過度的。當收入上升時,消費一般以超過收入增長的幅度上升,而當收入下降時,消費又會以超過收入下降的幅度下降,造成消費的劇烈變動。面對大量的下崗待業,人們普遍有一種不完全感,担心失業的厄運降臨到自己頭上。為了應付不測之需,人們從緊消費,只維持基本生活需要,推遲發展消費,停止享樂消費。據調查,在今年上半年物價下降的情況下,只有30.6%的居民增加了支出,而有46.5%的居民沒有增加支出。在這些沒有增加支出的居民中,26.2%是因為收入太低,21.3%是對自己和家庭的前景預期暗淡,17.9%的居民是為了應付醫療、住房、教育改革而延遲消費,11.2%的居民等待進一步降價。普遍存在的這種心理和行為,就足以使我國的消費市場陷入疲軟之中。因此,當務之急不是放緩改革步伐,而是要堅持改革不動搖,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城鎮住宅消費熱點的形成,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就業和再就業的工作力度,緩解居民收入不斷下降的趨勢,恢復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三、擴大市場消費的對策建議
  從我國GDP構成來看,最終消費率目前約為60%左右。這就是說,最終消費每增加1個百分點,將會使GDP增加0.6個百分點。 而從最終消費的構成來看,居民消費占81%,政府消費占19%;在居民消費中,農業居民和非農業居民消費各占50%。從今年和今后幾年情況來看,為了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必須適當擴大政府的消費,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消費,逐步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使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到4—4.5個百分點。
  從近期來看,為了保證國民經濟增長8%的目標要求, 從擴大消費方面來看,應采取以下措施:
  1、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穩定居民消費預期, 增加居民即期消費。從目前情況來看,要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關系,適當調整各項改革力度,穩定居民消費預期,增加居民即期消費。
  (1)加快研究各項改革對市場消費的影響, 同時適當調整各項改革力度,正確把握各項改革出臺時機,合理引導社會公眾心態變化。
  (2)加強對報紙、電視等新聞輿論工具宣傳的引導, 從積極的角度宣傳引導消費。
  (3)實行鼓勵適度消費的政策。建立完善各種社會保障制度, 消除居民消費后顧之憂;合理調整利率水平;加強股票、債券發行的宏觀調控,使之保持合理增長水平。
  (4)實行鼓勵適度消費的稅收、價格政策。 一是將居民收入所得稅下調5%;二是適當降低汽車等商品和電訊等部分服務的價格水平。
  2、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加有效需求。
  (1)努力增加城鎮居民收入。一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擴大就業領域,吸納城鎮失業、下崗人員,穩定和增加城鎮居民的收入。二是將公務員的工資提高10%。初步測算約增加財政支出70—75億元。三是根據各地不同情況,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將最低工資標準提高10%。四是適當提高失業、下崗人員和貧困家庭生活補助水平。
  (2)采取有力措施,穩定糧棉等農產品價格,疏通流通渠道, 增加農民收入。國家要采取多種經濟手段,堅決制止農產品價格的進一步下滑趨勢,并使之逐步回升到合理水平。同時,要努力疏通農產品流通渠道,發展農村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組織。國家要加大對農村資金支持力度。建議國家每年增加5—10億元貼息貸款, 用于扶持農村各類流通組織發展的需要。
  (3)加大農業科技投入。一是加快培育農產品新品種、新產品;二是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保鮮、儲存技術研究;大力培育農業科技人才。
  (4)增加扶貧資金,擴大“以工貸賑”規模, 提高貧困人口的支付能力。目前,全國扶貧資金包括財政撥款和貸款每年約180億元, 其中“以工代賑”資金約50億元。建議從今年開始,將全國扶貧資金擴大到每年350億元,將“以工貸賑”規模提高到100億元。
  (5)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減輕農民負担的政策, 堅決取締各種亂收費,嚴肅查處加重農民負担的違法行為。
  3、放松對集團購買的控制,適當擴大政府消費。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購制度,適當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增加有效需求。政府采購制度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要通過適當擴大政府采購數量,增加市場有效需求。一方面,可以考慮收購一批國有企業的鋼鐵、建材、機械設備等庫存積壓產品,用于加快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教育建設等;另一方面,要通過購買一批國產電腦、電信等高科技辦公用品,在增加國內需求的基礎上,加速政府管理現代化、信息化。尤其是要放松對公檢法、工商、稅務等行政執法部門和城建、城管等公用事業部門的控購,以便更新設備,提高工作效率。
  4、積極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建立住房抵押信貸制度, 增加即期消費。
  消費信貸是緩解生產與消費之間矛盾的有效方式,是利用信貸手段促進居民消費的重要手段。我國消費信貸剛剛起步,金融機構對個人發放的消費信貸,還只限于住房抵押貸款和有限制的信用卡透支。隨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個人購買住房將成為大趨勢。為了不影響居民的正常消費,必須建立起住房抵押信貸制度。同時,要支持商業銀行選擇若干種農業生產資料(如農用拖拉機、農用汽車、聯合收割機等)和耐用消費商品,進行消費信貸試點,逐步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品種和形式。
  5、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加快農村生活城市化進程。
  從目前情況來看,與城市消費無熱點的形勢相比,農村消費具有很大的潛力:一是住房建設與裝修;二是運輸工具和農機具;三是家用電器和廚房設施;四是通訊工具和電腦。目前農村消費環境與城鎮的主要差距表現在水電供應、電視接轉設備以及道路交通通訊等方面,基礎設施落后,嚴重地制約了農民消費。為此,要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徹底改變廣大農村缺水少電的狀況,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把農民潛在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同時,加快我國農村生活城市化的進程。
  6、加大“反走私”和“反傾銷”工作力度, 保證國內市場正常運行。
  嚴厲打擊走私犯罪活動,對于擴大國內商品的市場份額,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為此,要在全國范圍內雷厲風行地深入開展反走私斗爭,重點打擊成品油、鋼材、化工原料等商品的走私。同時,要有效利用反傾銷手段保護國內產業,針對目前反傾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各駐外商參處進一步配合、支持國內企業對國際市場的調查取證,并用外貿發展基金對企業反傾銷調查、訴訟提供適當的政府支持。
  從長遠來看,擴大市場消費,保持消費市場平穩發展,是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還要采取下列措施:
  1、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水平是現代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700美元,但城市化水平只有29%,比世界中等收入國家低32個百分點,僅相當于人均GDP380美元左右國家的水平。 我國城市人口消費水平是農村人口消費水平的3倍以上。從長遠來看,加快中小城市建設,取消對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限制,逐步增加城市人口,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不僅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擴大就業的客觀要求,也是增加市場消費的重要途徑。
  2、加快農村產業化建設和市場體系建設, 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目前我國農村出現“賣難”和農民收入減少,其根本原因是“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就在于加快農村產業化建設和市場體系建設,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3、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無論公、私企業都必須強制性加入,為所有企業失業、下崗人員構筑社會安全網。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消除阻礙居民消費的各種后顧之憂。
  4、規范國內市場秩序,為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創造條件。 規范國內市場競爭秩序,鼓勵企業進行品種、質量、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堅決制止各種低價傾銷和惡性價格競爭行為。深入打擊各種假冒偽劣商品,為企業正常生產和經營創造條件。
  5、大力發展服務業,增加服務消費。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和居民對服務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從國外情況來看,服務業產值約占GDP的10—15%,服務支出約占居民消費的20 —30%。從我國情況來看,服務業的范圍很廣泛,包括生活服務和社會服務兩大方面。從生活服務來看,主要是旅游業、電影和文娛服務、個人服務、各種修理服務;社會服務主要是各種企業服務(如廣告、各種中介服務等)、醫療保健服務、法律服務、教育服務、慈善事業和宗教服務等。大力發展服務業,增加服務消費,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6、建立比較完整的市場消費統計制度,加強市場運行監測預測。目前我國市場消費統計制度還很不完善,反映市場消費總體運行的指標還很不完整,反映市場消費運行的結構性指標不僅數量少,而且過于粗化。這種情況為市場消費分析工作帶來極大困難。隨著我國統計制度的改革,應加快建立比較完整的市場消費統計制度。同時,應加強市場運行的監測預測工作,及時反映市場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
  (執筆:尹淑琴 張旭宏)
經濟改革與發展京41~45F51商業經濟、物資經濟19981998國家計委經貿流通司《擴大市場消費》課題組 作者:經濟改革與發展京41~45F51商業經濟、物資經濟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30:48

[新一篇] 略論市場經濟中政府經濟行為立法的必然性

[舊一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四大平衡”理論的再認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