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特點和學習目的
西方經濟學按研究的范圍和角度不同,可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一般來說,宏觀經濟學是從國民經濟角度研究和分析資本主義整體經濟活動的。如愛德華·夏皮羅提出:“宏觀經濟學考察的是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包括國民經濟中物品與勞務的總產量和資源的總利用量是如何決定的,以及引起這些總量波動的原因是什么。”保羅·A·薩繆爾森認為:“宏觀經濟學論述整個經濟的行為或經濟生活的宏觀總量。它研究的是一國產出、就業、失業和價格的總水平。”
西方現代宏觀經濟學至少應該有如下特點:1、考察對象是資本主義宏觀經濟;2、用資產階級理論和觀點分析考察對象;3、從整體國民經濟角度考察問題;4、重點考察現代資本主義宏觀經濟運行規律,即側重實證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即以國民收入決定為核心的總量分析。所以,宏觀經濟學也稱為宏觀經濟分析。為了考察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和周期,常常把國民收入和就業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宏觀經濟學又可稱為收入和就業分析。
通過學習西方宏觀經濟學,應該達到下列目的:(1)研究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系,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解,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2)分析和考察西方經濟運行規律和發展經濟的政策,便于正確認識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3)學習知識增長才干,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的需要,有利于加強國際經濟協作和促進友好往來。(4)分析西方經濟理論中可借鑒之處,作為我們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的參考,加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
二、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由來和發展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時期。1、萌芽時期。從17世紀中葉到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發表之前,這一時期為宏觀經濟學的萌芽時期。所說的萌芽時期是指該時期沒有宏觀經濟學這一范疇,但提出一些研究宏觀經濟運行的理論和政策。2、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創建和形成完善時期。這是指從1936年凱恩斯的《通論》發表到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時期。這一時期也可分為兩段。第一階段為凱恩斯革命與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其代表著作為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第二階段為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和完善時期,其代表著作為A·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包括A·薩繆爾森、R·哈羅德、J·希克斯、A·漢森等新古典綜合派對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和完善。3、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形成和發展時期。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遇到了許多新問題之后出現的新學派,主要包括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和非瓦爾拉斯均衡學派等。當然,這一時期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為了保持其動搖了的統治地位,也在修改自己的理論,并吸收了其他非凱恩斯主義學派的觀點,這就是一般稱為現代主流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自從建立以來,經過多次重大變革(有人稱為革命),最重要的有四次。
(1)凱恩斯革命。這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革命。新古典經濟學認為資本主義經濟是和諧的、完全競爭的、充分就業的經濟,商品價格和產量完全由市場上的供求力量自發決定,市場機制的完善性,自發地調節經濟運行。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打破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神話。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凱恩斯承認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著失業,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失業的原因,并提出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發作用不能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達不到充分就業水平。為此提出國家干預經濟政策代替古典經濟學的放任經濟政策。從此形成了以國民收入理論為中心,以國家干預為政策基調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這是西方經濟學史上一次最重大變革或革命。
(2)新劍橋學派的理論。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形成之后,資本主義國家借以對國家經濟生活進行了全面干預,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得到廣泛傳播和發展。薩繆爾森等人把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和古典經濟學相結合,形成了新古典綜合學派,發展了凱恩斯主義,對各國經濟政策有很大影響。在相當長時期內成為經濟學的主流,或稱居于西方經濟學的正統地位,同時,以瓊·羅賓遜為首的新劍橋學派,反對吸收古典經濟學發展凱恩斯主義,認為新古典綜合學派歪曲了凱恩斯主義,只有新劍橋學派才是正統的凱恩斯主義。他們主張繼承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割斷凱恩斯主義和古典經濟學的聯系,以分配理論為中心完成凱恩斯革命。英國經濟學家P·斯拉伐,發展和完善了這種勞動價值論,這也是宏觀經濟學發展史上的一次變革。
(3)貨幣主義理論。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經濟中出現“滯脹”,即失業和通脹并存,對正統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即新古典綜合派是一次沉重的打擊。這時產生了以M·弗里德曼為代表的作為凱恩斯主義反對派的貨幣主義學派。弗里德曼在理論上強調貨幣量最重要,指出貨幣存量增長的穩定性是經濟穩定的關鍵,在政策上反對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主張經濟上放任自流。這是宏觀經濟學發展中的又一次重大變革。
(4)理性預期學派。這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產生的,被認為是從貨幣主義發展而來的,也是凱恩斯主義的反對派。理性預期學派的代表人物為R·盧卡斯和T·薩金特等。盧卡斯是從維護薩伊定律等傳統經濟學的理論來反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他們認為人們可作出合乎理性的預期指導自己的行為,價格具有完全伸縮性。據此提出,政府干預經濟無論從長期看,還是從短期看,全是無效的,應該發揮預期在模型中所起的作用,加強理性預期、作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據。
三、宏觀經濟學的體系和主要內容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十分豐富,可以從不同角度設計其體系。根據宏觀經濟學中重大經濟理論問題的內在邏輯關系,可構建如下框架。
(附圖
)
從圖中可以看出,國民經濟收入核算是宏觀經濟理論的出發點,國民收入決定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減緩經濟周期波動保持經濟增長是宏觀經濟學的目標。就業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對外政策是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根據,實現減緩經濟波動保持經濟增長的根本手段。
根據上述學科體系安排,宏觀經濟學應該主要包括九個部分。
(1)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流量的循環模型、國民生產總值的含義和計算、國民收入中五個總量指標的相互關系、國民收入核算中的供求關系等。
(2)消費理論。包括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消費水平的制約因素、宏觀消費行為理論、消費波動和結構等。
(3)投資理論。包括投資函數和資本邊際效率、投資乘數、投資的制約因素、投資政策的選擇和決策等。
(4)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包括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等。
(5)失業和通貨膨脹等。包括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失業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6)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包括古典經濟學的貨幣需要理論、凱恩斯的貨幣需要理論、現代凱恩斯主義的貨幣需求理論、現代貨幣主義貨幣需要理論、貨幣供給和貨幣政策等。
(7)財政理論和財政政策。包括財政理論、財政政策手段、財政政策效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等。
(8)開放經濟和對外經濟政策,包括四部門國民收入決定、四部門國民收入決定的深化、對外均衡曲線、對外經濟政策等。
(9)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包括經濟周期含義和分類、加速原理、經濟增長的含義和指標、哈羅德—多馬模型、新古典增長模型、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等。
四、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對宏觀經濟分析可以采用許多分析方法,如規范和實證分析、均衡和非均衡分析、靜態和動態分析、流量和存量分析、總量和結構分析等。
1、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
規范分析是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提出一些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標準,作為決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據。這里所說的價值判斷不是指商品范疇的價值,而是指經濟事物的社會價值。規范分析有三個特點:它回答“應該是什么”的問題,而不回答“是什么”的問題;它分析問題沒有客觀性;它分析問題所得結論無法通過經驗事實進行檢驗。
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反,基本排除價值判斷,只對經濟現象、經濟行為或經濟活動及其發展趨勢進行客觀分析,得出一些規律性結論。實證分析具有和規范分析完全不同的三個特點:它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而不回答“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它分析問題具有客觀性;它分析問題所得結論可以通過事實進行驗證。
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都是必要的,實證分析最重要,因為它能客觀地分析經濟運行的規律性。但兩者也有一定的聯系,規范分析也有一定的作用,因為實證分析中也無法完全回避價值判斷。比如西方宏觀經濟學就是在肯定資本主義制度的價值判斷條件下,研究宏觀經濟運行規律的。我國在經濟研究中應更多地采用實證分析方法,特別是應該采取數據實證分析和模型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來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性。
2、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宏觀經濟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個別商品的均衡價值和均衡產量的形成過程,即某種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給量相等為均衡產量,這時的價格為均衡價格。一般均衡與局部均衡相對應,是指在市場上商品的供給、需求和價格相互影響的條件下,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狀態。后來發展為用數量關系來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狀態。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是以均衡分析為主的經濟理論。如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都是采用的均衡分析方法。
但經濟生活中大量的是非均衡狀態,不僅所有商品的總供求和價格不一定平衡,而且,個別商品的供求和價格也不一定平衡。因為,商品供求及價格的變化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這些因素又是千變萬化的。比如,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揭示的均衡收入也是一種非均衡狀態,因為一般來說這種均衡收入小于潛在收入,是一種小于充分就業的均衡,實際上是非均衡。一般來說,非均衡分析是從經濟中各種經濟力量不均衡狀態出發,聯系歷史、社會和制度等因素,對經濟現象及其變化原因進行分析的方法,它不是對均衡分析的完全否定,而是對均衡分析的深化、發展和揚棄。
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分析方法,必須綜合加以運用。但從長期看非均衡分析方法日益受到重視。運用非均衡分析方法揭示宏觀經濟中非均衡的狀況和原因,并促使經濟從非均衡達到均衡,是極為重要的。
3、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靜態分析是研究經濟變量在同一時期內的相互關系,是對經濟運行的一種短期分析,它只說明短期經濟運行情況,不能說明經濟運行的變化過程。宏觀經濟學中對一定時點上若干變量相互關系的分析就是靜態分析,如每個時期國民收入的水平取決于S和I的對比狀況,即I和S相等時則有均衡國民收入,這就是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也屬于一種均衡狀態分析,它研究從一種均衡狀態到另一種均衡狀態的變化趨勢,分析經濟變量對均衡的影響,但這種分析不涉及到時間問題,所以屬于靜態分析。
動態分析是研究經濟變量在不同時期的變動規律,是對經濟運行的一種長期分析,說明長期經濟情況并能解釋經濟運行過程及變化動因。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就屬于動態分析方法,如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動態化就是哈羅德—多馬模型。
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不考慮時間因素,而后者考慮時間因素。具體地說,靜態分析是一種橫斷面分析,即考慮一定時期內各種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動態分析則是一種縱向分析,是時間序列分析,即考察不同時期各種經濟變量的變動規律。當然,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也有一定聯系。這種聯系表現在:靜態分析是動態分析的基礎,它為動態分析提供基礎數據,便于準確分析經濟運行規律,而動態分析則是靜態分析的發展和延伸。一般來說,先進行靜態分析,在靜態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動態分析。
4、流量和存量分析
流量和存量都是變量。流量是指某一時間內經濟變量的數值,如一年內國民生產總值、一年內銀行吸收存款的數量、一年內的鋼產量等。存量是指某一時點上的經濟變量,如年末的國民財富總量、年末銀行存款余額、年末鋼材庫存等。
流量和存量的關系十分密切。一般來說,流量來自存量,流量又歸入存量之中,如一年生產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年初(或上年末)各種資源存量充分利用的結果,而到年末未消耗的國民生產總值又歸入存量之中。流量和存量是互相影響的,流量增加能使存量增加,存量增加又促使流量增加。
流量分析是指對流量總量指標的投入產出變化及對其他總量指標影響等進行分析。其中收入流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收入流量指標如GNP等反映著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狀況等,研究收入流量的影響因素并使其不斷增長是極為重要的。存量分析是指對存量的總量指標的影響因素、變動趨勢及對其他有關指標影響的分析。存量分析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許多存量指標非常重要,如國民財富、貨幣數量和存款余額等。存量和流量分析常用在財富和收入關系分析上,財富和收入的關系極為密切,我國過去不注意存量分析。
5、總量分析和結構分析
總量分析是指對宏觀經濟運行總量指標的影響因素及其變動規律進行分析。如對國民生產總值、消費額、投資額、銀行貸款總額及物價水平的影響因素及變動規律的分析就是總量分析。總量分析實際上是一種動態分析,因為它主要研究總量指標變動規律。同時,也包括靜態分析,因為總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時間內各總量指標的相互關系,如投資額,消費額和國民生產總值的關系等。
結構分析是指對經濟系統中各組成部分及其對比關系變動規律的分析。如國民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的結構及消費和投資的結構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的結構分析等。結構分析主要是一種靜態分析,即對一定時間內經濟系統中各組成部分變動規律的分析。如果對不同時期內經濟結構變動進行分析,也屬于動態分析。
總量分析和結構分析是相互聯系的。總量分析側重于總量指標速度的考察,它側重分析經濟運行的動態過程,結構分析則側重于對一定時期經濟整體中各組成部分相互關系的研究,它側重分析經濟現象的相對靜止狀態。總量分析最為重要,但它需要結構分析來深化和補充,而結構分析要服從于總量分析的目標,為使經濟正常運行,需要對經濟運行進行全面把握,將總量分析和結構分析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用。
(責任編輯:麥偉)*
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京43-47F11理論經濟學侯榮華19961996 作者: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京43-47F11理論經濟學侯榮華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