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經濟的開放度是該國經濟的市場化以及與其他國家經濟聯系程度的重要指標。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日益加快,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但如何衡量一國經濟的開放度,國內外學術界尚未得出一致的結論。從目前所選用的衡量指標看,主要有總量指標和價格指標。在總量指標方面,常用的有對外貿易依存度(對外貿易占產出的比例),或將對外貿易依存度與國際投資依存度之和作為對外開放度來衡量;在價格指標方面,主要考察一國與國際貿易產品價格的趨同程度。
筆者認為,對我國來說,由于三大地區的對外經濟聯系相差巨大,通過測度不同地區的對外開放度,分析比較不同地區的區位優勢和劣勢,比研究整體的對外開放度更有實際意義。鑒于我國國內市場一體化程度不高,內部的市場分割和壁壘主要表現在非價格方面,衡量不同地區的對外開放度應該使用總量指標。借鑒上述的研究方法,本文將對外貿易依存度與國際投資依存度之和作為對外開放度,以此來考察三大地區的差別。
一、我國三大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對外開放度的比較
我國三大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是歷史形成的。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三大地區在經濟總量迅速提高的同時,地區間差距較計劃經濟時期明顯拉大了,其中20世紀90年代前5 年是差距拉大最迅速的時期。改革之初的1978年,東部沿海11省市、中部8省和西部12 省區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0.17%、29.26%和20.57%,形成了5:3:2的格局。從1990年至1995年,沿海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例由51.73%升至55.65%,增長了近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從27.35%降至26.14%,下降了1.2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由20.92%降至18.21%,下降了2.71個百分點。5年的變化幅度,超過了前10年的總和。 到1999年,三大地區在全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6.04%、26.29%和17.67%,雖然中部地區下降的趨勢初步得到了遏制,但地區間“東升西降”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看,1991年沿海地區的上海市(全國最高)是西部地區的貴州省(全國最低)的7.5倍,但到1999年,前者是后者的12.5倍。
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對外開放程度也較高(見表1)。 1999年,東部沿海11省市的對外開放度為64.47%,中部8省和西部12省市區都不足10%,不及沿海地區的1/6。對外開放度最高的南部沿海3 省為127.68%,其中廣東省的對外開放度最高,為163.32%。即使不計算與其它省市的國內貿易部分,這一數據也要遠高于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之下,河南省和寧夏自治區則不到7%,在全國31 個省市區中處于非常低的水平。
表1 1999年我國各地區的對外開放度比較 (單位:%)
商品進出口額/國內生產總值 外商投資/國內生產總值 對外開放度沿海地區(11省市) 58.08 6.39 64.47 北部沿海(5省市) 31.69 3.67 35.36 中部沿海(3省市) 47.17 5.25 52.42 南部沿海(3省市) 115.36 12.33 127.68中部地區(8省) 7.76 1.46 9.22西部地區(12省市區) 8.62 1.06 9.68全國(31省市區) 36.38 4.28 40.67
注:表中各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根據全國數據進行調整,外商投資為直接投資和其他投資之和。
資料來源:2000年中國統計年鑒。
形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地理因素,二是政策因素。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為了發揮沿海地區的區位優勢,中央政府通過實施一系列優惠政策,先對外資開放地域限制,然后開放投資領域的限制,逐步形成分層次、分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從地域開放看,經歷了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試辦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4個經濟特區階段,從80年代中期開始開放14 個沿海港口城市階段,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放海南、上海浦東和更多的沿江、沿邊及內地的中心城市階段,最終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格局。但由于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先行優勢等方面的原因,中西部的開放未能取得與沿海同樣的成就。
從開放領域看,制造業是中國對外開放較早、也較徹底的領域。服務業的開放則是在其后逐步展開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服務領域,特別是金融、電信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一直在很小的范圍內試點,對外資的進入有較多的限制。而農業雖然鼓勵外資進入,但一家一戶的經營方式,使外商直接投資受到了制度上的限制。服務業和農業的開放,能夠促進外資較均衡地分布,但投資領域的限制,卻進一步強化了以沿海地區制造業為主體的對外開放格局。
二、外商直接投資和凈出口對三大地區經濟增長貢獻度的比較
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包括總消費(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總投資(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和商品與服務的凈出口三部分。外商直接投資(以下簡稱“FDI ”)是資本形成總額的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投入到沿海地區的FDI為344億美元,占全國的85%。其中投入到廣東、福建和天津的FDI 分別占當地固定資本形成的32.9%、30.8%和25.4%。商品與服務的凈出口是國外對本國的需求超出本國對國外需求的部分。2000年沿海地區貨物進出口額占全國貨物進出口額的90.7%,凈出口額占全國的90.6%,形成了265 億美元的貿易盈余。
以1994年為基期,通過比較1994年和1999年的有關數據,得出了這5年間三大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以及FDI和商品與服務凈出口之和占國內生產總值增量的比例,即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度(見表2)。比較發現,這5年間三大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1.2%、11.0%和9.6%,沿海地區經濟的年均增長率比中部地區快0.2個百分點,比西部地區快1.6個百分點,這與對20世紀90年代后5年三大地區差距變化的描述是一致的。1995至1999年,三大地區FDI 和商品與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沿海地區為12%,遠高于中部地區的2.5 %和西部地區的-5.5%,其中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區,更高達19.9%和15.4%。如果不考慮外資流入和國外凈需求(即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扣除FDI 和凈出口的因素,不考慮乘數的影響),沿海地區消費和投資的增長率低于中西部地區。這說明在東部地區的經濟增長中有很大部分是靠外資流入和凈出口帶動的。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吸收的FDI和凈出口量都比較小。
表2 1995~1999年FDI、商品與服務凈出口對三大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1994年FDI+凈 1999年國內生產 1994年國內生 國內生產總值 對國內生產總 國內消費和投 1999年FDI+凈 出口(經價格調 產總值(億元) 產總值(億元) 平均增長率(%) 值的貢獻率(%) 資的增長率(%) 出口(億元) 整,億元)沿海地區 6042.49 4079.94 49526 25359 11.2 12.0 9.86 北部沿海 1533.86 1336.85 20028 10463 10.7 3.1 10.37 中部沿海 2446.33 1323.74 17024 8640 11.4 19.9 9.14 南部沿海 2062.31 1419.36 12474 6256 11.6 15.4 9.82 中部地區 676.50 490.13 22586 11668 11.0 2.5 10.73西部地區 -705.02 -450.96 15341 8453 9.6 -5.5 10.12
注:表中的國內生產總值用的是支出法,一些數據是根據有關資料整理計算的。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各年。
對各省市區的進一步比較還可以看出,FDI 和凈出口在不同地區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沿海各省市FDI和凈出口數額都較大, 具體又分為三種情形,一是以廣東、福建為代表的南部沿海各省近年來外資流入速度減慢,但由于外資存量較大,對外凈出口仍保持較大規模;二是以北京、天津為代表的,凈出口盈余較小,其中北京多年來一直為負值,但FDI 的流入量較大;三是以上海、江蘇為代表的,外資流入和凈出口都有較大的增長。
第二,中部地區各省FDI和凈出口都保持一定的增長幅度。 這一地區每年能夠吸引一定量的境外投資,也有一定量的商品和服務的出口。
第三,對西部地區的大部分省區來說,每年引進的FDI 遠低于貿易額,同時由于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能力,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
三、沿海地區FDI存量與三資企業進出口額的相關分析
流入某一地區的FDI對該地區的對外貿易、對外開放度, 以及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等有較大的影響。如果FDI 流入的目的是為了在當地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使產品再出口,則FDI與進出口貿易具有相關性, 這將對對外開放度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果FDI 的流入是為了繞過關稅壁壘,則FDI與進口貿易具有相關性, 對對外開放度和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影響不如前者顯著。
由于流入我國的FDI主要以三資企業的形式存在, 并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因此通過考察沿海地區FDI 與三資企業進出口貿易的相關關系,就可大體判斷出流入各省市FDI的動機,以及FDI的流入對該省市對外開放度、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影響。
為了建立各省市FDI存量與三資企業進出口額間的相關關系, 這里用上一年外來投資的存量扣除設備的折舊率(取5%)與當年流入的FDI相加,就可得出當年的FDI存量,即方程(1):
Kti=K(t-1)i*(1-0.05)+FDIi (1)
三資企業進出口額與FDI存量的相關關系方程為(2)和(3):
IMi=C+a*Kti (2)
EXi=D+b*Kti (3)
式中,IMi、EXi分別是各省市三資企業的年進、出口額,C、D為常數項,a、b分別為該省市當年FDI存量對進口、出口商品的邊際系數。
本文選取1993~1999年的統計數據,是為了回避1993年以前由于我國外貿體制改革而產生的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問題。回歸分析的結果見表3。
表3 1993~1999年我國沿海各省市FDI存量與對外貿易的相關系數
C a R平方 a的t檢驗 D b R平方 b的t檢驗北京 188987 0.13 0.55 2.48 56612 0.08 0.70 3.41天津 219118 0.28 0.88 6.12 173037 0.25 0.92 7.38河北 56317 0.02 0.11 0.80 47600 0.05 0.64 2.97遼寧 266837 0.10 0.66 3.11 193769 0.21 0.77 4.14山東 190241 0.19 0.81 4.58 147952 0.28 0.94 8.98上海 577834 0.16 0.92 7.69 423990 0.14 0.90 6.74江蘇 313988 0.20 0.97 12.16 169008 0.24 0.99 24.55浙江 94323 0.18 0.83 4.92 72574 0.28 0.98 14.25福建 331911 0.09 0.76 3.97 178494 0.16 0.9 6.78廣東 2092996 0.18 0.91 7.14 1490248 0.36 0.91 7.31海南 70257 -0.09 0.78 -4.24 5148 0.02 0.46 2.06
通過對沿海11省市的回歸分析,可以看出:
1.FDI存量與出口貿易的相關性要普遍高于與進口貿易的相關性。這是因為在我國進口貿易中制成品一直占有較高的比例,制成品占的比例越高,與FDI的相關性就越低。FDI與出口貿易的相關性較高則說明,FDI的流入對流入地區產品出口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2.FDI存量與進口相關性較高的省市,與出口的相關性也較高。 這是因為在我國的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占近70%的比例,而且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在東部各省市中,江蘇、上海、廣東、浙江、山東、天津和福建七省市FDI存量與進出口的相關性較高, 并呈由高到低的順序。而相關程度較低的河北、海南、北京和遼寧四省市,主要是由于選取的時間序列較短,以及進出口額的數值波動較大所致。
3.在江蘇、上海、廣東、浙江、山東、天津和福建七省市中,根據FDI與進出口邊際系數a和b間比值的不同,又可分為兩種情況(見表4)。在廣東、福建、浙江、山東和江蘇5省流入的FDI每增加1美元, 出口的增量高于進口的增量,貿易盈余增加。而在天津和上海兩市,流入的FDI每增加1美元,出口的增量低于進口的增量,對貿易盈余產生不利影響。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流入天津和上海兩市的FDI, 主要以美日歐跨國公司為主,而進入廣東、福建和江蘇等地的FDI, 主要是以亞洲新興經濟體的中小企業為主。前者的加工深度和產品的附加值都較高,產品同時面向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后者主要以國際市場為主。這樣,從國民經濟核算的角度看,天津和上海兩市的對外開放度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都不如廣東、福建等5省高。
表4 沿海7省市FDI與進出口邊際系數的比較
各省市 進口邊際系數(a) 出口邊際系數(b) (b/a) 類型 廣東 0.18 0.36 2.0 福建 0.09 0.16 1.8 浙江 0.18 0.28 1.6 (b/a)>1 山東 0.19 0.28 1.5 江蘇 0.20 0.24 1.2 天津 0.28 0.25 0.89 (b/a)<1 上海 0.16 0.14 0.88
四、結論
我國三大地區的對外開放度相差較大,沿海地區要遠遠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度的這種差別也反映在FDI和凈出口對各地區、各省市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上,并成為三大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的一個主要原因。
通過對沿海地區11省市FDI 存量與三資企業進出口額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第一,FDI 存量與出口貿易的相關性普遍高于與進口貿易的相關性。第二,FDI存量與進口相關性較高的省市,與出口的相關性也較高。這也說明在這些省市,隨著FDI流入的增加,對外開放度越來越高,與中西部省市間的差距也將越拉越大。第三,在除北京等相關程度較低的4省市外,其余7個沿海省市出口邊際系數與進口邊際系數在比例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形成這種差異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區的企業的產品加工深度不同,另一個原因是部分省市三資企業的部分產品同時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這也導致了東部各省市在對外開放度和經濟增長貢獻度上的差別。
國際貿易問題京21~26F10國民經濟管理傘鋒20022002借鑒國際上常用的方法對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區對外開放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凈出口對各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進行測算后,本文認為三大地區間對外開放度的差異是經濟發展水平上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在進一步分析東部地區FDI與進出口貿易相關關系的基礎上,對東中西部間對外開放度差異的擴大,以及東部地區各省對外開放度的差異給出了解釋。中國/沿海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度/進出口貿易/外商直接投資本文三大地區的劃分,是按國務院西部開放辦公室的劃分標準。它與較常見的劃分方法的不同之處是,將廣西從沿海地區劃入西部地區,同時,文中還將沿海地區細分為北部沿海、中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三大地區的組成是,沿海地區11省市分為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中部沿海(上海、江蘇、浙江)和南部沿海(廣東、福建、海南),中部地區8省(黑龍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地區12省市區(內蒙、甘肅、寧夏、陜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慶、貴州、廣西、云南)。傘鋒,國家信息中心 作者:國際貿易問題京21~26F10國民經濟管理傘鋒20022002借鑒國際上常用的方法對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區對外開放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凈出口對各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進行測算后,本文認為三大地區間對外開放度的差異是經濟發展水平上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在進一步分析東部地區FDI與進出口貿易相關關系的基礎上,對東中西部間對外開放度差異的擴大,以及東部地區各省對外開放度的差異給出了解釋。中國/沿海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度/進出口貿易/外商直接投資本文三大地區的劃分,是按國務院西部開放辦公室的劃分標準。它與較常見的劃分方法的不同之處是,將廣西從沿海地區劃入西部地區,同時,文中還將沿海地區細分為北部沿海、中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三大地區的組成是,沿海地區11省市分為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中部沿海(上海、江蘇、浙江)和南部沿海(廣東、福建、海南),中部地區8省(黑龍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地區12省市區(內蒙、甘肅、寧夏、陜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慶、貴州、廣西、云南)。
網載 2013-09-10 21: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