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1990年人口普查時,除漢族外,還居住著48個少數民族,其中世代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的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滿、瑤、壯、毛南、 蒙古、 羌和仫佬等16個民族。
1990年貴州少數民族人口達1124.23萬,占全省總人口的34.71%,占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12.31 %, 僅次于廣西壯族自治區(1657.78萬人)、云南省(1235.81萬人),而列于全國第三位。
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遍及全省86個縣、市、區(特區),在成片聚居的地區建立了3個自治州、11個自治縣。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積達9.2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55.5%。此外,還建立了254個民族鄉。因此,貴州少數民族人口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如何,不僅直接關系到貴州省的發展與繁榮,也關系到全國各民族共同繁榮事業的實現。
80年代是貴州省少數民族人口變化和轉折的重要時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和問題:
一、是新中國建立以來人口增長規模最大的時期
1953—1990年期間,貴州省的少數民族人口凈增了730.34萬人,平均每年增長2.88%,而1982~1990年期間凈增人口高達381.88萬人,平均每年增長5.32%,比1953—1982年期間平均每年增長的2.21%高1. 4倍。
而且,1982—1990年的凈增人口占了1953—1990年期間總凈增人口的52.29%。
1982—1990年期間,少數民族人口的高速度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根據國家民委辦公廳(79)政字第166號、(82)86 號和國家民委(82)民政字第240號文件的規定,落實民族政策, 恢復為少數民族成分的人口數量,占了凈增人口總數的50%左右,其中的土家族、侗族和仡佬族最為顯著。第二,估計自然增長人口約占凈增人口總數的40%多。第三,少數民族與漢族通婚戶所生的孩子,并選報為少數民族成分,占10%左右。
二、育齡婦女生育率明顯下降
貴州省的計劃生育工作,1971年以后先從漢族開始,80年代以后,對漢族實行了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孩的生育政策,少數民族則可以生育二孩,即使如此,少數民族育齡婦女的生育率也由1981年的141.36‰降為1989年的96.82‰,下降了44.54個千分點,總和生育率則由1981年的5.24,下降為1989年的3.27,下降了37.6%。
但是,活產嬰兒數卻由1981年的22.95萬個,增加到了1989年的29.06萬個,提高了26.6%,表明貴州少數民族婦女的出生高峰今后還將持續下去。
三、在趕超漢族方面,開始出現良好勢頭
全國的漢族多項人口指標,已經被某些民族趕上、超過,不再占有一項“冠軍”。這是少數民族人口現代化進程快于漢族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貴州省的各個少數民族的某些人口指標,是否也像全國那樣趕上、超過漢族呢?從貴州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計算的30萬人口以上的7 個少數民族來看,也開始出現了良好的態勢:
1、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 最低的為仡佬族(2.85),漢族(2. 91)則已下降為第二位。
2、育齡婦女的生育孩次構成 相對來說多孩率低于漢族(32.60%)的已有侗族(27.48%)和仡佬族(29.26%)。表明這兩個少數民族的計劃生育工作質量已高于漢族。
3、15—19歲婦女的生育率和孩次構成 生育率相對較低的仡佬族(10.21‰)、土家族(10.56‰)、彝族(16.13‰)、布依族(19.64‰)、而漢族(23.10‰)則已排在第五位。
在15歲—19歲婦女生育孩次構成方面,只有土家族僅生育了第二孩;布依、侗、水和仡佬族生育了第三孩;而漢族和彝族,則已分別生育了第四孩。后兩個民族婦女早育問題的嚴重性和對產婦、嬰兒健康的危害程度,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4、15—64歲婦女的活產子女數和存活比 這個年齡段婦女從1941年起,經過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累計生育過程,平均每名婦女的活產子女數低漢族(2.57個)的已有布依族(2.46個)、侗族(2.36個)、土家族(2.31個)和仡佬族(2.41個),表明近幾十年來漢族婦女比這幾個民族,更能生育孩子。生得多,不一定存活得多。存活比相對較高的為侗族(86.9%),其次為漢族(85.6%)。
5、嬰兒死亡率 在貴州的8個民族中,嬰兒死亡率相對較低的為土家族(41.85‰),第二位才是漢族(48.6‰)。
6、婦女平均初婚年齡 相對較高的為土家族(22.9歲)、 仡佬族(22.7歲)、布依族(22.4歲),而漢族則已排在第四位(21.9歲)。
15—19歲婦女早婚比例,相對較低的為土家族(2.07%)、仡佬族(2.07%)而漢族(4.07%),則已排在第三位。
7、成人文盲率 相對較低的為侗族和仡佬族,分別為32. 71 %和33.42%,漢族(33.51%)則居于第三位。
8、人口生活質量指數 相對較高的為土家族(75.79),第二位才輪到漢族(75.29)。
四、嚴峻的人口問題,仍然需要認真對待
1、年輕型人口亟須進一步轉變 直到1990年,貴州省的苗、 布依、侗和土家等7個民族的少年兒童系數,還在34%—37%之間, 年齡中位數在20.0—21.9歲之間,仍然屬于年輕型人口,它的后果是,由于育齡婦女增多、出生高峰還將迭起,即使生育率繼續下降,但人口增長的絕對數仍然超過或大大超過以往的水平,將在相當時期內給就學、就醫、住房、就業和吃飯、穿衣等,都會帶來沉重的壓力和困難。
因此,加快人口年輕型轉變為成年型,特別是實現像朝鮮族那樣(少年兒童系數為24.7%,年齡中位數為27.7歲)的高層次成年型人口,才有可能減緩人口出生高峰和減輕人口高速增長的壓力。
促使年輕型人口轉變的首要動力,是迅速降低育齡婦女生育度。如果能把少數民族婦女的總和生育率,由1989年的3.27降至2000年的2.50,再進一步降至2010年的2.0以下的話,那么, 貴州少數民族人口的年齡構成便將步入良性循環時代,人口猛增的勢頭,也將得以大大緩解。
2、降低人口死亡率、延長平均預期壽命的任務還很艱巨 貴州省少數民族人口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不僅高于貴州省的漢族,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北方地區的許多民族。降低人口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應進行綜合治理和采取相互制約的多種措施,如掃除青壯年文盲,提高經濟收入水平,降低早育率和高育齡婦女生育率,減少近血緣通婚,加強農村醫療網點和婦幼保健網點的建設,普及優生、優育、優教知識等等。
貴州省及其少數民族人口的0歲平均預期壽命, 仍然屬于全國最低省區之一,要想迅速改變這種后進狀況,只有加快降低各個年齡組的死亡水平,特別是低年齡組的死亡水平。
3、當務之急是解決教育“貧困”、文化素質低下的問題 貴州少數民族人口的文盲率之高,文化教育水平綜合均值之低,是全國有數的,也是制約貴州省人口與發展的最根本問題。
民族興衰,系于教育;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質,降低婦女生育率和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教育。因此教育投入是物質再生產與人口再生產的雙重效應的最有效投資。教育投入力度的大小,是衡量重視知識、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權威性指標。文盲率和文化教育水平綜合均值的高紙,是檢驗和衡量教育發展狀況的權威尺度。
直到1990年,貴州省7個少數民族的成人文盲率還相當高, 苗族和彝族分別為47.8%和48.4%;布依族和侗族分別為43.1%和32.7%;土家族、水族和仡佬族分別為35.3%、52.2%和33.4%,這與全國錫伯族的6.2%和朝鮮族的7.0%相差何等懸殊。
更為嚴重的是,有些民族的成人文盲的絕對數還在增多,這意味著新生文盲的涌現狀況不可低估。
衡量總體教育水平的文化教育水平綜合均值,在貴州省7個30 萬以上的少數民族中,直到1990年僅在2.8—4.2之間,而全國的朝鮮族已經達到了8.5,其差距是何等之大。
4、經濟貧困面積大,消除貧困難,返貧率高, 是貴州民族地區所面臨的又一大重大難題 貴州全省的貧困人口高達1000萬,占全國8000萬貧困人口的1/8,其中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更占到全省的80%。
由于民族貧困地區多屬石山區、封閉地區,文化科學技術水平很低,勞動生產率不高,財政赤字的缺口很大等,這些都對消除貧困帶來更多、更大的困難。
因此,要爭取2000年全面消除貧困,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實施“溫飽工程”和“以工代賑”計劃;堅持“開發性扶貧”;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與此同時,中央及其各部委辦、沿海有關省市地區,也應該積極地從多方面給予支持和援助。
5、婦女“半邊天”地位與發展問題 貴州少數民族婦女, 能否實現聯合國召開列次婦女大會提出和強調的2000年實現男女地位平等和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充分發揮作用,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因為從開發的1990資料中發現,婦女在平等方面仍然處于不利地位。首先,婦女在享受教育權利方面比男性要小得多,如苗、彝、布依、侗、土家、水和仡佬7個民族婦女的成人文盲率高達51%—76%, 男性文盲率則為17%—32%,男女相差達2倍左右; 這幾個民族婦女的文化教育水平綜合均值僅為1.5—3.0之間,而男性則已提高到4.0—5.2之間,相差約3倍左右;這幾個民族婦女在校學生占其總人口的比例僅為8.0%—15.2%之間,而男性則達到了13.0%—21.0%,相差達1倍左右; 這幾個民族婦女從事智力型職業活動者僅為1.4%—2.8%,男性則已達到4.6 %—7.1%,相差達3倍左右。
受教育狀況和職業構成的不平等,必然造成兩性經濟收入的懸殊,從而使婦女的社會和家庭地位難以實現平等,并制約婦女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應用作用的發揮。
解決婦女地位和發展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大力發展婦女教育,大大提高婦女的文化科學素質,這樣才能激發她們意識到自我人生價值;才能爭取和維護法律所賦予的各項權利,保護好自身權益;才能增強自我解放和參與競爭的能量;才能在職業優化和經濟收入方面有所突破,即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起到“半邊天”的名實相符的作用。
6、人口生活質量亟須提高 按照國際上的劃分, 人口生活質量指數值80—100和60—80分別為高、中等生活質量水平,貴州省的8個民族僅在65—76之間,而且好幾個民族人口生活質量與分布在其他省區的同一民族相比都很遜色,尤應引起重視。
7、少數民族人口的趨勢預測 利用貴州省人口普查資料, 以1990年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年齡構成、生育率、死亡率等為基礎數據,按高、中、低3個方案,對未來60 年內的少數民族人口自然變動趨勢(不包括改變民族成分和民族通婚的子女選擇少數民族成分數量)進行了預測,得出了幾個重要數據(以中方案為例):(1)到2000年時, 總人口可能達到1367.20萬人,2020年和2050年可能分別增長到1646.12萬人和1714.29萬人;(2)自然增長率可能分別為15.7‰、5.7‰和-2.9‰,即到2038年可能實現零增長(-0.02‰);以后便轉為負增長;(3 )少年兒童系數,可能分別變為31.4%、21.6%和16.9%;老年系數則分別為5.6%、7.9%和16.4%,即到2015左右。步入老年型人口階段;(4)勞動適齡人口,在2030年前一直呈上升趨勢,以后稍有下降, 表明就業壓力將持續下去……
8、人口與繁榮問題應引起更大的關注 1994年9月5日至13日, 聯合國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了《國際人口與發展大全》,并發表了《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各國政府已更加重視在實現經濟增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國發展及環境保護的大框架內,認真解決人口問題。這就是說已把人口的本質問題提高到人類社會發展問題來認真地加以對待,并將認真地加以解決。
我國奉行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促使各民族共同實現繁榮,而且一直把解決民族人口問題作為衡量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來看待。因此,民族人口與民族繁榮的內在聯系表現為人口現代化對現代型民族繁榮發展所起到制約作用。
貴州省各民族的人口指標,雖然距離現代型民族繁榮指標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但它在80年代已經邁開了大步,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今后,各個民族只要加強和提高人口與繁榮的新觀念,堅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定會取得更有效的突破性進展。
(作者單位:貴州省民委)
(責任編輯:笑著)*
貴州民族研究貴陽7-11A849民族研究蘇太恒19961996 作者:貴州民族研究貴陽7-11A849民族研究蘇太恒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