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農技推廣的主要障礙與對策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主要障礙
  (一)內容障礙。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內容實際上是一個技術和物質投入的過程。農技推廣在這里存在著技術和物質投入的障礙,即系統的投入障礙。技術投入障礙的主要表現:一是農技推廣中的一些成果水平較低,或者根本不是什么成果,引起農民的不滿,使推廣工作難上加難;二是選擇推廣項目不當,有些單位選擇項目缺乏科學性,有的不能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還有的經濟效益較差,農民不能接受;三是成果推廣的配套服務跟不上,主要是科研部門向推廣部門、生產單位宣傳不夠,信息傳遞障礙,不能及時被廣大農民所掌握,關鍵技術的到戶率較低,據調查,一般地區農業新技術推廣到戶率為60%~70%,經濟欠發達地區只有30%左右;四是科技成果的推廣率低,據統計我國農業科技平均每年產生成果7000多項,現在被采用的只有30%,而不少發達國家成果推廣率高達70%~80%。物質投入障礙主要是資金、物資的投入不足。據農業部對26個省、市、自治區的統計,1993年全國縣級農技推廣機構經費全部或部分被削減的有920個,占全國縣數的43 %,鄉推廣站“斷奶”的有1.9萬個,占全國已建鄉站的40%左右, 致使不少推廣部門陷入“缺錢養兵,無錢打仗”的局面。各級財政對農技推廣經費的投入不僅沒有隨財政收入的逐年增長有所增加,而且近年又呈下降的趨勢。物資投入方面制約著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業生產資料市場混亂,中間環節多,價格猛漲,一些農藥、化肥、種苗飼料等價高質次,少數銷售部門采用不正當手段害農、坑農,侵害了農民的利益;二是農用工業產品市場不景氣,產品銷路不暢,企業效益差,使農用工業難以維持生計,面臨生存危機;三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下降,其中直接為種植業服務的農業機械產銷嚴重滑坡,1993年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等7種農業機械產銷下降的幅度多在30%~57.2%。
  (二)主體障礙。農技推廣活動的主體是推廣人員,在我國應當主要是縣及縣級以下農技推廣部門的技術人員和農村基層干部。我國農技推廣工作者的數量相對較少,素質不高。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技推廣人員與農業人口比例為1∶1200,而發達國家高達1∶100; 全國在編農技推廣人員中大專或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數占14.6%;全國農村區鄉農技推廣五站目前在崗專業技術人員87萬人,而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占到了63.8%;推廣人員流失嚴重,建國以來我國農業院校共培養了172萬大中專畢業生,目前只有一半留在農業戰線; 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結構老化,不能適應市場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他們絕大部分知識面較窄,只懂得一些大宗農產品生產方面的知識,不具備農業經濟與管理的知識和技能,不會用經濟指標來衡量推廣項目的市場效果,也不具備農村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的知識,不了解當前農村和農民的需求,很少懂得農業推廣的理論和方法。
  (三)對象障礙。農技推廣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農民打交道,農民作為農技推廣程序的終端,他們的行為狀況直接影響著農技推廣工作的成敗。因為任何先進的技術如果得不到農民的認可,它是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現階段,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中素質較高農民的非農化擇業,造成優質勞動力資源的流失,使得本來就不高的務農勞動力素質進一步下降。我國大多數農民教育水平低,在全國農村約4.6 億勞動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到了22.25%,小學占到了45.4%。 農民的文化素質決定了農民行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農業技術進步的速度和經濟效益。由于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帶來一些農民思想保守,對新技術、新信息反應冷漠;一些農民對新技術反應遲緩,徘徊觀望,迫于形勢隨大流,表現出較強的惰性;還有一些担心風險,信奉眼見為實,缺乏創新精神,加之他們的經濟實力極為有限,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及決策能力較弱,自組能力及參與能力更弱,對個體發展的需求認識模糊。所有這些行為表現在我們最近兩年推廣水稻的拋秧栽培技術的過程中均可觀察到。
  (四)方法障礙。農技推廣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將農業科技成果通過一定的方法傳送到推廣程序的終端—農民的行為當中。在農技推廣方法上,雖然改變了過去完全行政式的推廣方式,但目前農技推廣方法仍然存在著阻礙農業科技進步的缺陷。一是有些推廣部門只滿足于發技術意見、發情報、開現場會,借助行政領導的力量指揮農業生產,把政府、鄉村干部作為農技推廣活動的終端,沒有把農民作為推廣活動的核心。二是農業承包合同帶有強制農民遵守合同里所規定的原則及條款的性質,農技推廣也就具有非自愿改變行為的性質,實際上過去集中管理式農技推廣中那種指令原理在今日家庭經濟合同中又部門地得到了重視和加強。三是過多地運用指令式推廣方式,把一些推廣項目及其規模采用目標管理的方法將指標下達給基層,基層再分解到農戶。農技推廣采用目標管理的方法,并非所有的推廣項目都適宜采用,否則,運用不當,容易造成基層干部和群眾的逆反心理,拒絕接受推廣任務。
      二、主要對策
  (一)按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原則選準推廣項目。選準推廣項目是農技推廣工作的一個良好開端。任何先進的農業技術的采用和效益的發揮都具有一定的條件性,農業技術推廣不是簡單的技術傳輸,而是農業科學技術研究的延續,要選擇和推廣一項農業科技成果,必須對當地條件下農業技術的先進性、環境適宜性、生產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等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以選擇適宜程度高的先進技術,按照江蘇省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法》辦法第17條規定:推廣農業新技術和農業生產資料的新品種、新產品,必須堅持試驗、示范、培訓、推廣的程序,推廣的農業技術必須經推廣地區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還規定農業技術推廣實行推廣責任制,誰推廣,誰負責,保證農業推廣技術投入的有效性。
  (二)采取多方面的保護措施,加強農業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現階段要根據中央有關文件和《農業技術推廣法》,抓住農技推廣工作中出現的難點,逐項落實對農技推廣的保障措施。
  1.健全農業法規體系。就農技推廣而言,要做到:(1 )以農業兩法為基礎,結合各地的實際,制定出若干易于操作的實施細則,并與種子、植檢等農業的其它相關的管理條例相配套。(2)政事、 政企分設,中央、省、地、縣層層建立農業專門執法機構,創建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3)定期進行執法大檢查,抓住一批大案、要案進行曝光,依法處理推廣糾紛和懲治不法分子。
  2.健全農技推廣投入體系。在我國農技推廣是一項以保障供給、農民增收為目的的公益性事業,重要的是它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因此,農技推廣所需經費理應由政府財政解決。在目前形勢下,國家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徹底擺脫農技推廣部門普遍經費嚴重短缺的窘境。一是按《農技推廣法》的要求,撥足經費,并由目前的分級承担過渡到全部由國家財政解決。二是建立農技推廣專項資金,用于農技推廣項目的試驗、示范、培訓和獎勵。三是各種農業項目和基本建設要加大對農技推廣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改善推廣單位的基本條件,如糧、棉大縣,商品糧、優質棉基地、農業綜合開發、世行貸款項目等,應相應提高農技推廣基礎設施所占份額。四是規定、完善支持農技推廣的優惠政策和獎勵,這包括農業部門辦實體的各種優惠政策,如銀行貸款、財政周轉金的扶持、稅收上的讓步、純收入不上繳等,還包括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各種獎勵、黨政部門對優秀農技人員的表彰,以示對他們工作的肯定。
  3.理順農技推廣機構管理體制。農技推廣機構管理體制是制約推廣成效的一個關鍵因素。現階段縣(市)農技推廣機構要從農業行政部門中分離出來,調整好農技推廣中心的內部結構。要進一步明確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是國家在基層的事業單位,實行“雙重領導,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的“人、財、物”三權應由縣農業主管部門管理。同時限期落實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定性、定編、定員工作。
  4.不斷完善自我發展機制。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要走國家扶持與自我發展相結合的道路,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事業站國家辦,“一條腿”是服務實體自己干。逐步實現農業服務社會化,服務組織實體化,服務實體企業化,企業群體產業化,不斷增強自身發展的實力和活力。
  (三)穩定農業推廣人員隊伍,提高推廣人員的業務素質。農技推廣對象的變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實行,對農技推廣工作者提出了較高的素質要求,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懂技術、善推廣、樂奉獻”的農技推廣工作者是我國農業持續發展和實現三高農業的重要條件。一是農業院校要適當調整培養方向,培養大批面向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農技推廣人員,為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水平提供有力的后備力量。二是創造條件,培訓和使用好現有的推廣人員,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通過開展繼續教育等方式,拓寬知識面,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農技推廣人員除了必須具備扎實的農業技術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學習農業經濟與管理知識、農村社會學及社會心理學、行為學知識,掌握農業推廣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具有立體知識的農業推廣復合型人才。三是要穩定和充實基層農業推廣人員隊伍,要通過各種途徑,千方百計改善農技人員工作生活條件,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落實縣及縣以下農業推廣人員有關工資、津貼、定級標準、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制定完善的獎懲制度,表彰和獎勵農業推廣有功人員,對做出顯著成績的推廣人員要給予重獎。
  (四)強化農村教育和培訓工作,以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增強農民接受和應用科技成果的內在動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農技推廣工作能否充滿生機與活力、富有成效的關鍵。長遠視之,關鍵在于教育農民,要通過各種途徑,造就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首先是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集中力量掃除文盲,興辦農村職業中學,普及農科知識教育;其次是加強農村成人培訓,實施“綠色證書工程”,本著學以致用、按需施教和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推廣實用技術為重點,實行多途徑、多層次、多形式辦學;再次是發揮農村科技能人、科技示范戶、專業戶的作用,引導廣大農民學科學、用科學、增強科技致富的意識和本領。
  (五)采取靈活多變的推廣方法,適應農村和農民的需要。首先必須認識和了解哪種方法有利于幫助農民形成見解和決策,徹底改變他們的行為觀念,培養接受新事物、勇于創新的精神,要掌握其行為特點和心理狀況,采取相應的推廣方法,以達到推廣目標為目的;其次要探索農業科技成果到戶入門的最佳途徑,充分利用一切有效信息載體,疏通農村經濟、農業技術等信息的傳播渠道;再次要完善各種形式的技術承包,改純技術、單環節的技術咨詢服務為產供銷一體化的全方位有償服務,加強農村技術市場管理,確保各方面的利益,為農技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最后要與農民建立自愿參與式的推廣咨詢模式,最有效的方法是吸引更多的農民或農民團體(農協、合作社、農村團組織、婦聯等)參與“豐收計劃”、“燎原計劃”等項目的實施,推廣組織也可直接與農村社區建立有機聯系,以提高整個推廣工作的效能,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收稿日期 1997—05—25)
農業科技管理公主嶺26~28N1科技管理與成就杜華章/蔣植寶/王寶金19981998江蘇省姜堰市農業干部學校 姜堰 225529  杜華章, 男, 33歲, 農藝師。1986年畢業于江蘇農學院農學系,1995年獲南京大學經濟管理專業本科文憑。現從事農業成人教育經濟類課程教學與研究工作,發表論文20余篇。 作者:農業科技管理公主嶺26~28N1科技管理與成就杜華章/蔣植寶/王寶金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46:24

[新一篇] 現象學與存在主義的新趨向

[舊一篇] 珠江三角洲地區外商投資環境評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