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股份制的性質和作用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528(2003)12-0055-04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在“兩課”教學中,必須正確地宣傳這一思想。在這方面,關鍵是要正確認識股份制的性質和作用。
        一、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它不是所有制本身,而是所有制在資本組織方面的具體實現形式
    必須看到股份制與所有制之間的區別。股份制是一種資本的組織形式,它是相對于獨資、合伙等形式而言的。企業的組建可以由一個法人(或自然人)出資,也可以由幾個法人(或自然人)出資,也可以用發行股票的辦法由數目眾多的法人(或自然人)出資。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它決定著社會經濟制度的本質。股份制與所有制是處于不同層面的經濟范疇。同一種所有制關系可以采用不同的資本組織形式,例如,資本主義私有制既可以采取獨資、合伙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而同一種組織形式也可以反映和體現不同的所有制關系,如股份公司既可以在私有制基礎上組建起來,也可以在公有制基礎上組建起來。股份制與所有制兩者之間不存在互等性。
    在這里,我們要稍微具體地解釋一下,馬克思主義關于所有制、公有制這些概念的內涵。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范疇,因為它是整個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所有制,直接看來,是指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是物的隸屬關系,似乎是人與物之間的關系。然而馬克思主義所講的所有制并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一個經濟范疇,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它是指所有者通過占有生產資料同其他人,尤其是同勞動者發生的經濟關系。因此,馬克思主義者在談及生產資料所有制時,總是要透過人與物(即生產資料)的關系來揭示人與人的關系、所有者與勞動者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實質是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相結合的方式。
    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歸資本家所有(無論是一個資本家所有,還是幾個或一大幫子資本家共同所有),一無所有的工人是勞動力的出賣者,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結合,是通過占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雇傭工人并榨取其創造的剩余價值的方式來實現的。所以,資本主義私有制表現為資本家雇傭和剝削工人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指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人民共同所有或部分勞動人民共同所有。公有制的建立,意味著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生產資料與勞動力可以直接結合起來,無需通過像資本家這樣的中介來實現,因而它使少數人憑借占有生產資料來壓迫和剝削勞動者成為不可能,從而為消滅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現象奠定了基礎。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勞動者之間在生產過程中的平等互助合作關系,決定了在分配過程中消滅了剝削的按勞分配關系。在當今條件下,談到公有制,其內涵就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決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這一內容來抽象地談論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作為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對立物出現的,它是對私有制的否定。公有制不可能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自發地產生,只有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才有可能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
    所以,不能單純從形式上看問題,仿佛只有一個人獨自占有生產資料(獨資企業)才是私有制企業,幾個人或一大幫子人共同出資建立的企業(合伙企業、股份制企業)就不再是私有的了,就已經是公有制企業了。資本的組織形式不能決定企業的性質。說到企業的性質,關鍵要看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以及由此決定的生產資料所有者與勞動者之間的經濟關系,也就是所有制關系。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僅從資本組織形式上去討論公有制的概念。在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社會主義公有制之間尋找某些形式上的共同點(例如都采用股份制的形式),模糊和抹殺兩種不同生產關系的本質區別,這種做法無疑是錯誤的。
        二、股份制企業的性質取決于它是在什么所有制基礎上組建的。在公有制基礎上組建的,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在私有制基礎上組建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在混合所有制基礎上組建的,視控股權掌握在誰手里而有不同的性質
    有人認為股份制就是公有制。例如有一種“新公有制企業”理論,認為只要是股份制企業,不管它是國有的還是私有的,是國有、集體控股的還是私有控股的,都是公有制企業,只是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有制企業,而是“新公有制企業”。這種理論是不對的,因為它把資本組織形式與所有制性質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混在一起了。其實,股份制作為資本的一種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它本身不能說明是姓“資”還是姓“社”、姓“私”還是姓“公”。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股份制企業的性質取決于它是在什么所有制基礎上組建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股份制企業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組建的,因而具有資本主義性質。早在18世紀初,股份制就出現于歐洲,至19世紀后半期已經廣泛流行于資本主義各國。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開辦一個大企業往往需要有巨額的資本,單個資本家或幾個合伙的資本家很難籌集到所需要的巨額資本。通過股份制的形式,就可以很快把分散在社會上的大大小小數量的貨幣集中為巨額的股份資本。股份制是加速資本集中和促進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有力杠桿。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第688頁)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股份制的出現雖然使“私人資本”變成了“社會資本”,但它改變的只是資本的存在形式,并沒有改變資本的私有性質,因為它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是一伙私人的資本,因而“沒有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753頁),沒有改變私人資本的本質。到了帝國主義階段,股份制進一步發展成為金融資本集團用來鞏固和加強壟斷統治的手段,金融資本集團利用股份制這種組織形式,掌握股票控制權,母公司對子公司、子公司對孫公司層層控制,可以支配比本身資本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資本,股份制成為金融寡頭實行壟斷統治的重要形式。可見,股份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姓“私”不姓“公”,姓“資”不姓“社”。說股份制就是公有制,建立了股份公司,所有制性質就發生了變化,就由私有變為公有、由資本主義變成了社會主義,這在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因為形式不可能決定內容,資本組織形式的變化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的性質;在實踐上也不符合客觀實際,因為100多年來,資本主義股份制的發展絲毫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只是加強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統治,擴大了資本剝削勞動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基礎上組建的股份制企業,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因而這類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在我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根據“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以各種生產要素相互參股組建了股份公司。這種股份制企業是公有資本重組形成的,并沒有改變公有制的性質。在實踐中,我國還出現了大量的國有、集體、外商、私企以及其他民間資本相互參股形成的股份公司,即在混合所有制基礎上組建的股份公司。如何判斷這類股份公司的性質呢?混合所有的股份公司性質比較復雜,不能簡單地說是公有還是私有,因為它既有公有制的資本,又有私有制的資本。判斷這一類股份公司的性質,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按照十五大的提法,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的,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它不是私有制,因為公有股占主要地位;但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有制,因為在一定范圍內含有私人資本,因而只是“具有明顯的公有性”。相應地,如果是外商、私營企業控股的,就具有明顯的私有性,即既不是公有制,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私有制。可見,對混合所有制基礎上的股份公司的性質要作具體分析。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類股份制企業不同于公有制企業,即使是國家和集體控股的股份公司也不能簡單地說就是公有制企業,而只能說“具有明顯的公有性”。
    應該看到,在西方國家的文獻中,也沒有人主張把股份制等同于公有制的。道理很簡單:如果這個原理成立的話,那么,在當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里,股份制企業的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已占主要部分(有的國家甚至占80%),這些國家早已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了,也就是說,早已成為社會主義國家了。這種結論是西方學者不能接受的。所以,當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家、理論家提出股份制就是公有制的論點時,西方經濟學家在理論上是嗤之以鼻的。但在實踐上他們對這一論點的提出卻是十分贊賞的,因為他們深深地懂得,假如這一原理在社會主義國家里站住腳的話,就可以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尤其是為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開辟道路,而私有化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這種理論上不贊成但實踐上贊成的矛盾心理,生動地表現在20世紀80年代末發生的一件事情上。
    人們知道,戈爾巴喬夫正是以股份制就是集體所有制(公有制的一種形式)作為“理論依據”,把股份制作為中介來推行私有化的。據美國駐蘇最后一任大使馬特洛克的回憶,在1989年初蘇美兩國總統會晤時,戈爾巴喬夫提出,“在西方,許多財產歸集體所有,股份公司即是明顯的例子”。馬特洛克嘲笑戈爾巴喬夫“對資本主義經濟的認識非常模糊,有時也不準確”,但他敏感地意識到:“戈爾巴喬夫正在試圖對‘社會主義’產權重下定義。雖然他仍在‘私有財產’這個術語上糾纏不清,但準備把持股人擁有的公司看作是一種可以接受的‘集體所有制’形式。如果他能夠使這一定義站住腳,必將為國有大型企業的私有化開辟一條道路。”(馬特洛克:《蘇聯解體親歷記》上卷,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版,第315頁)這一段話從反面告訴我們,把股份制定義為公有制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在這個問題上,顯然馬特洛克要比我國的一些“馬克思主義者”要明白得多。俄羅斯改革的實踐表明,股份制的確可以成為私有化的一個便捷途徑,俄羅斯正是通過實行股份制改造,把國有大中型企業紛紛賣給外商和私人,變成地道的私人資本主義企業的。
        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實行股份制具有積極意義,因而要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黨的十五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條件下股份制的作用做了科學的概括。根據十五大精神,公有制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的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公有制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吸收外資和民間資本,可以“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股份制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籌集資本,公有制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可以采取股份制的形式,面向社會籌資,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股份制改造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國有資本控制外資、民間資本的能力,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那種反對公有資本直接控股或間接控股的理論(如“反對一股獨大”、“經營者應該持大股”等)是錯誤的,因為如果讓外資、私營企業和個人控制了國有企業,那么情況就反過來了,變成了擴大私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私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國有資本就變成了外資、私企和私人控制國民經濟、發財致富的工具了。這種情景與十五大提出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相悖的。少數國有企業這樣做,只要有利于經濟發展,無傷大局,但如果把這種設想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思想提出來,并普遍推廣開來,甚至在理論上把外資、私企以股份公司形式控制和支配國有資本還稱之為“新公有制企業”,那么國有經濟就會失去對整個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公有制就會喪失主體地位,其后果將會是十分嚴重的。第二,公有制企業實行股份制有利于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擺脫政府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行政干預,有利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利于國有資本的流動和重組,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我們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目的是“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以鞏固和加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股份制不是目的,我們不是為了搞股份制而進行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實行股份制應該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才能說是成功的。離開了這一目的,實行股份制就是毫無意義的。
    股份制只是資本的組織形式,它只能解決組織形式方面存在的矛盾。我們說股份制應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也是就組織形式這一領域而言的。不能說一搞股份制,國有企業的所有問題就都解決了。在實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時,還必須建立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經營機制、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等等。那種認為“一股就靈”、“一股就了”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也達不到股份制改造應該達到的目的。
    毋庸諱言,股份制可以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也可以成為公有制經濟實行私有化的工具。對于后面一點,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在國際上,蘇聯東歐國家在劇變以后,國有大中型企業就是通過股份制改造實現私有化的。在這些國家里,股份制是私有化的主要途徑。在國內,也有人竭力鼓吹以股份制的形式把國有企業出賣給外商、私企和個人。他們從新自由主義理論出發,對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企業)完全喪失信心,認為國有企業注定搞不好,這是由制度決定的。他們宣揚“人間正道私有化”,而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私有化最方便的形式是股份制。他們主張“靚女先嫁”,越是經濟效益好的企業,越應該先“嫁”出去即先賣掉。在這一思潮的影響下,全國各地在相當大范圍內掀起了一股通過股份制改造(即所謂“改制”)出賣國有企業的歪風,給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在談到股份制的時候,必須明確,我們是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利用股份制搞好、搞活公有制經濟,而決不足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實行私有化的工具。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大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這是我們實行股份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京55~58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周新20042004股份制是一種資本組織形式,它與所有制是處于不同層面的經濟范疇。股份制企業的性質取決于它是在什么所有制基礎上組建的。股份制企業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組建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組建的,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在混合所有制基礎上組建的,視控股權掌握在誰手里而具有不同的性質。我們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利用股份制搞活、搞好公有制經濟,而決不是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實行私有化的工具。股份制/公有制/實現形式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階級性成果(02cjl003)同良孫前Adverse Exit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ricing of Exiting
  ZHANG Qi-zi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CASS,Beijing 100836,China)During the proces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ing,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is adverse exit,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select state-ownedenterprises in good situation to exit priority to enterprises in bad situ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much literatures discussing the exit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few explained the adverse exiting. This paper would Like to answer it basing on combining both incentive design constraints and exiting. It proves that adverse exiting will motivate local governments to improve incentive institution and benefit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t als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embedness of enterprises in government and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embedness will produce negative impact on adverse exiting.周新城,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87 作者: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京55~58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周新20042004股份制是一種資本組織形式,它與所有制是處于不同層面的經濟范疇。股份制企業的性質取決于它是在什么所有制基礎上組建的。股份制企業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組建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組建的,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在混合所有制基礎上組建的,視控股權掌握在誰手里而具有不同的性質。我們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利用股份制搞活、搞好公有制經濟,而決不是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實行私有化的工具。股份制/公有制/實現形式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階級性成果(02cjl003)同良

網載 2013-09-10 21:48:46

[新一篇] 論老舍創作的文學史地位

[舊一篇] 論胡塞爾和舍勒的“質料”概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