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龍虎——一個被遺忘的文化現象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仰韶文化遺址出土了一對用蚌殼拼成的龍虎,被分別放置在一具男子骨架的東西兩側。學術界為之震動。可是,人們似乎只青睞那一條龍,大量報導集中在蚌殼龍身上,稱之為“中華第一龍”,認為這條距今六千多年的龍重見天日,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人們顯然冷落了那一只蚌殼虎,這種單向選擇表明,在對遠古事物的認識上,存在著誤區,還未能客觀地揭示其本來意義。
  西水坡龍虎的出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是一條龍,而是一對龍虎呢?可以把它們分割開來認識嗎?
   古紀顯龍虎
  東漢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曾說:“古紀顯龍虎”,其中的“龍虎”,過去僅被看作是煉丹原料汞鉛的代名詞,難道就真的沒有其他意義嗎?由于資料的缺乏,一直沒有答案。現在,西水坡龍虎提供了最好的佐證,魏伯陽的話并非虛言。如果我們把“中華第一龍”的提法改為“中華第一對龍虎”,恢復其本來面目,一種久遠的文化現象就被輕而易舉地證實了,再看看歷史記載和民俗,原來龍虎并不陌生。
  為了證實“古紀顯龍虎”,除了西水坡這一對地下的龍虎外,天上的那一對龍虎是不能被忽視的。
  觀象授時是古代農牧社會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中國先人是靠觀測恒星在天空中出現的位置來預報季節的,形象顯著標志性強的星座在古人心目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國,粗略地判斷季節來臨是靠觀察北斗勺柄的指向。古書《hé@①冠子》說:“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農時僅依靠這樣的判斷是不夠的,而較精細的判斷則是依靠觀測出現在南天赤道附近的另外兩個標志星——商和參。古人將天球赤道一周分為四個方位,商星居東方,參星居西方,正處于相對位置,兩星永不會同時出現在天上。
  商星也稱大火星,《堯典》中“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詩經》里“七月流火”,《國語》里“火見而清風戒寒”等都是大火星重要地位的記錄。大火星與左右二星共同組成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根據《爾雅》記述:“大辰房、心、尾也”,可以發現,以大火星為基礎,房宿四星、心宿三星、尾宿九星共同組成了一個十分顯明的形象,這就是龍。該星座獨立性強,季節標志尤為重要。《左傳·桓公五年》說:“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
  古代,當龍星座一出現時,就舉行祈禱一年風調雨順的雩祭。西水坡墓葬的那個時期,春分日前,大火星于初昏始見于東方,并于秋分朝覿,是分日臨至的標志。[1]
  參星由三顆星組成,后來又把周邊的四顆星也歸入,就成了七顆星,在二十八宿中稱參宿。《史記·天官書》說:“參為白虎”,“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觜xī@②為虎首”,這是一只蹲踞的虎的形象。《夏小正》中“正月初昏,參中”,《詩經》里“綢繆束薪,三星在天”等都是參星重要地位的記載。
  鄭文光《中國天文學源流》根據《左傳·昭公元年》關于參商二星的神話記載,認為“參宿是夏民族主要祭祀的星,而大火是商民族主要祭祀的星,參宿和大火是我國奴隸社會初期兩大民族觀象授時的主要對象”。
  當古人把二星宿命名為參商時,顯然已是文明時代了,而根據星群的形象來稱其為龍虎,應是較為原始的認識,時間要早得多。不難發現,龍、虎兩星座的形象正是“龍蟠虎踞”。
  西水坡龍虎擺放有序,龍在東,虎在西,和天上的龍、虎星座方位一致,這顯然不是巧合,有學者認為,蚌殼龍虎就是表示天上的青龍、白虎。[2]我們至少可以認為,用龍虎來命名重要星座,是這一文化現象巨大影響的重要證據。這時的龍虎已不是普通動物,而是神,正如東漢王充《論衡·解除篇》所說:“龍虎猛神,天之正鬼也”。天地相應,昭然若揭。
  由于陰陽五行思想的完善,天上的龍虎后來又稱為青龍、白虎,并與朱雀、玄武共同組成黃道、赤道,帶上完整的四方位星象。
   皇權的標志
  在河南濮陽出土龍虎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某種文化積淀的再現。
  古人將北極星看作是天帝的居所,把龍虎星象看作是天帝的守護神,這一認識被稱為天子的人間帝王所承襲利用,史籍中不乏記載。《史記·項羽本紀》載,鴻門宴前,范增對項羽說:“吾令人望其(指劉邦——筆者注)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宋書·符瑞志》將“愍帝建興四年,晉陵武進人陳龍在田中得銅鐸五枚,柄口皆有龍虎形”作為東晉元帝南渡中興之符。《南史·梁武帝紀》稱,有一老人對蕭衍說:“君龍行虎步,相不可言,天下方亂,安之者其在君乎”,老人說完,忽然不見。這是蕭衍稱帝的符瑞。上述內容都表明,帝王要有龍虎護衛,或具有龍虎那樣的神秘氛圍。
  濮陽古稱帝丘,傳為上古帝王顓頊活動之地,西水坡45號墓用龍虎葬式,顯然是墓中男子身份的顯示,說明他相當于帝王級別,該墓可以看作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帝王級墓葬。我們似乎已發現了中國王權誕生的源頭。如果把西水坡龍虎分別作為圖騰看待,則背離了原意,這時的龍虎已越過圖騰階段,開始了新的歷史進程。
  龍虎作為皇權標志流行了數千年。商代青銅器有龍虎尊,不少器物有龍虎裝飾。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上清晰地繪有一對龍虎。漢代皇帝玉璽是“螭虎紐”。[3]仙界主宰西王母“駕龍驅虎,周遍天下”。[4]《漢書》郊祀歌中描繪神靈在龍虎護衛下從天而降:“靈之下,若風馬,左蒼龍,右白虎”。東漢高誘注《淮南子·本經訓》在解釋宮室建筑的“盤紆刻儼”時說:“盤,盤龍也”;“刻儼,浮首,虎頭之屬”。東晉在金陵的皇城正門上“刻木為龍虎,左右相對”。[5]而金陵之所以被認為有“王氣”,也是因為金陵東面的鐘山如青龍,西面的石頭山如白虎,所謂“鐘阜龍蟠,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6]《史通·書志》更是說得明白:“虎踞龍蟠,帝王表其尊極”,帝王利用龍虎顯示最高的尊嚴。
   民間的吉祥物
  中國本土宗教對龍虎文化現象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龍虎至今仍是道教的護法神。由于龍虎的神力和特殊作用,使其担當了不少角色。漢銅鏡常刻龍虎,并有“左龍右虎主四方”,“左龍右虎辟不祥”的銘文。漢墓門楣畫像常刻龍虎,作為冥界守衛,為顯示神性,龍虎均著雙翼。漢代《太山鏡銘》曰:“駕交龍,乘浮云,白虎引兮直上天,受長命,壽萬年”,[7]龍虎成為接引升仙的使者,西安唐代長樂公主墓壁畫就有這一情景的描繪。山東漢畫像石刻題記甚至說:“上有龍虎銜利來,百鳥共持至錢財”。[8]龍虎又成了財神。
  龍虎廣泛存在于政治、軍事、醫學、藝術等各方面的表述之中,這是由龍虎的權威性和吉祥意義造成的。兵書《六韜》中有“龍韜”和“虎韜”。在服飾上,《春秋繁露·服制象》說:“劍之在左,青龍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道家將煉丹原料汞鉛喻為龍虎。中醫有龍虎針法。書法中有“龍虎篆”。[9]強手之間的爭斗被稱為龍虎斗。堪輿家以宅旁左右二山為龍虎。諸如龍騰虎躍、生龍活虎、藏龍臥虎等成語更是膾炙人口。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龍虎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守護神和吉祥物。
  唐代以后,龍虎作為皇權守護神的地位逐漸下降,南京南唐皇陵地宮門楣上已是雙龍圖案了。從漢代開始出現的佛教護法神獅子形象漸被廣泛接受,但獅子再也不會有龍虎那么神圣顯赫的地位。如今,在各地民俗中,龍虎仍受到重視,如湖南韶山因有龍頭山、虎歇坪而被當地群眾傳為美談。
  西水坡龍虎的出土,把一個幾乎被遺忘的文化現象突然放到了我們面前,也把深入研究這一文化現象的任務交給了我們,它一定會提供一把打開古老文明大門的鑰匙。
  附注:
  [1]《文物》1990年第3期,馮時《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天文學研究》。
  [2]《文物》1990年第3期,馮時《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天文學研究》。
  [3]衛宏《漢官茜儀》
  [4]《焦氏易林》
  [5]《建康實錄》
  [6]《吳錄》,引自《建康實錄》
  [7]羅振玉《遼居雜著》
  [8]《考古》1975年第2期,《山東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墓》。
  [9]段成式《酉陽雜俎·廣知》。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曷加鳥
   @②原字為角加崔下加商去六
  
  
  
中國文化研究京106-10G0文化研究劉宗意19971997 作者:中國文化研究京106-10G0文化研究劉宗意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49:29

[新一篇] 說話與歌唱  ——羅伯特·弗洛斯特詩歌的會話體特征

[舊一篇] 請尊重生命:青少年自殺行為干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