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價值論研究的路徑依賴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0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5833(2005)01-0079-06
        一
    價值論無論在其發源地還是在中國都被看成是哲學的一個部分,主要對價值及其意識 的本質、規律和實踐方式進行研究。作為一門學科,我國價值論研究20多年來的發展軌 跡頗具意味:與其說它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還不如直接說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分 支。價值論源于西方(德國和奧地利),不久傳入英語國家,20世紀30年代東漸日本。但 當時在中國沒有引起什么反應,大致原因不外這樣一些:價值論在西方是作為理性主義 和科學主義的叛逆出現的,而當時的中國更需要的恰恰是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價值論 歷來與倫理學聯系緊密,而當時新文化運動的指向之一正是打倒“孔家店”,批判舊道 德和舊文化;文化的排異性和中國特有的大國意識,導致少有人對價值論進行介紹;加 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化及對它的片面理解導致長期以階級斗爭為綱,片面強調 哲學的真理性和科學性,使西方學說的傳播有被說成唯心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危險。是真 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使價值論的傳播和發展有了可能,因為討論只要深入下去,必然涉及 實踐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問題。我國價值論方面的開山之作是杜汝楫1980年發表于上海《 學術月刊》的論文《馬克思主義論事實的認識和價值的認識及其聯系》(注:轉引自李 德順主編《價值學大詞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1982年8月18日,劉奔、 李連科在《光明日報》發表《略論真理觀和價值觀的統一》,對整個研究的興起也起了 重要推動作用。)。就學科產生背景和研究切入點來看,價值論研究從一開始就是在馬 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基礎上展開的,直到今天,這個基礎和路徑依賴仍然是主流, 這使它在兩個方面有自己鮮明的個性:
    首先,它立足于實踐、認識、歷史、主體和客體、人與世界的關系等唯物主義理解并 以此來規定價值的內涵,圍繞著真理與價值、真理觀與價值觀、認識與實踐、個人與社 會的統一等形成一整套獨特風格的概念范疇系列:比如,價值的本質及其客觀性、需要 的社會性、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關系、價值的多元與統一、價值的實踐性、價值 的選擇、創造和實現的歷史進程,社會進步的歷史標準和價值標準、評價的主觀性和客 觀性等。
    其次,以曾長期受到排斥的價值問題為對象,在觀點和方法上都突破以往對馬克思主 義狹隘片面的傳統框架,創造性地挖掘和整理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許多未曾被注意的 思想,不僅大大豐富了哲學,而且在許多方面提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新問題。
    一方面,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觀為研究路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催生出有別于原 產地的中國式的價值論;另一方面,我國價值論的成長也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有了自 己獨特的一個視角,使得人們能借此對哲學的本性和多年來定型的思維方式進行反思, 創造出更加符合現代實踐和認識水平、更加有利于人的發展的哲學理論。哲學界20世紀 90年代以來,在實踐唯物主義研究中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四分法——認識論、本體論 、價值論、方法論,這一方法目前已成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哲學分類的基本標準。這在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價值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互生”作用的注腳(注:參見2004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指南哲學部分分類。)。在這個意義上,應當充分肯定以馬 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觀為路徑進行價值論研究的重大意義。但是,話說回來,這一特定 的路徑依賴并非完全沒有副作用,當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觀的理解還有所偏差 時,這種副作用就更加明顯。如果我們所依賴的研究路徑本身不是一條不證自明的公理 ,而是一個需要不斷解釋和豐富發展的開放的體系,那么這種意義上的價值論研究就將 面臨理論上無窮后退的困境——解釋本身還需要進一步的解釋,而進一步的解釋又需要 別的理由和依據。但是在我國價值論發展的初期,路徑依賴幾乎不成為太大的問題,雖 然有些學者就馬克思主義主客體模式和實踐唯物主義在價值本質分析中的作用問題進行 過商榷(注:參見李德順《立言錄》第三部分“價值:概念與方法”,黑龍江教育出版 社1998年版。),總體上并沒有改變這個路徑依賴。研究“哲學一般”意義上的價值論 還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論,這明顯是兩條不同的路徑,但由于我國價值論研究者知識背景 的限制,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更熟悉,而對西方價值哲學了解不多,尤其對作為價值 理論學科的倫理學和美學不十分熟悉,這使得他們一開始進入價值論研究就有明顯而不 自覺的導向。這個導向是靠近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不是靠近一般意義上的哲學。也就是說 他們是以相對穩定的現成的路徑為前提進入價值論研究的。只有發展到21世紀初,對路 徑依賴的問題意識才逐步形成。國內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對研究路徑的反思和價值 哲學往何處去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李德順研究員近年來關注普遍價值、學科和學 說以及價值論研究的意義等問題(注:李德順:《學科與學說》,《哲學動態》2002年 第10期;《價值論研究的意義》,《求是學刊》2000年第6期;《馬克思哲學與存在論 問題》,《江海學刊》2003年第1期。);復旦大學馮平教授前兩年發表“重建價值哲學 ”、“哲學的價值論轉向”等論文,思考“前蘇聯版本”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價值哲學關 系,涉及路徑依賴問題;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晏輝發表“哲學問題與問題哲學”、“價 值哲學研究的基本范式及其效應”等文章,提出了價值哲學基本問題和關注焦點向生存 方式轉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此外,江暢教授近年也在拓展思考領域,關注價值論本身 的定位問題(注:江暢:《哲學價值論:地位及其意義》,《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5 期;《以價值論為中心重構哲學》,《南昌大學學報》2000年第10期。)。陜西的王玉 梁研究員在2003年底的全國價值哲學研討會上,也提出要重視價值哲學與倫理學和美學 的關系,認為沒有學科支撐的價值論缺乏基礎。上海大學的陳新漢教授除了繼續關注評 價理論并出版相關著作外,也程度不同地關注哲學在價值論研究中的轉向問題(注:陳 新漢:《哲學在當代價值論研究中的轉向》,《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當代中國的價值研究與哲學的價值論轉向》,《復旦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韓東 屏在孫偉平《事實與價值》研究成果基礎上,以其倫理學研究背景提出“可然”命題( 注:韓東屏:《論應然的推導》,2003兩岸價值哲學研討會交流論文。),詹世友也以 自己的相關研究強化著價值哲學的學科支撐的必要性(注:詹世友:《“樹利優先于善 ”的價值學理據》,2003兩岸價值哲學研討會交流論文。)。所有這些都說明:探討價 值哲學的路徑依賴的理論土壤已經逐步成熟。至少研究者逐步認識到:任何一種方法從 哲學的角度來說都不能是獨斷論的,沒有一種普適一切領域的方法(注:楊學功:《哲 學與哲學觀》,《吉首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把價值作為一個專業術語而正式采用,首先出現于經濟學中,在經濟學中價值表示商 品交換的社會尺度,即交換價值,其貨幣形式就是價格。它與使用價值不同。馬克思認 為決定商品交換價值的真正尺度是商品的內在價值,即商品中凝聚的一般人類勞動。
    與經濟學含義不同的價值,與該詞的原來意思更為接近、更廣泛意義上的價值,是一 個兼有“好”、“有用”、“善”、“美”、“寶貴”、“重要”、“有意義”等含義 的概念。這個意義上的價值,在哲學、倫理學、美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社會學 、宗教學、教育學和科學技術中日益被普遍采用。這些學科分別就各自層次和領域中的 價值問題加以研究,從它們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來看,存在相互結合的必要和可能, 因此有不少學者提出預測和建議,認為建立和發展一門以價值為對象的新型綜合學科— —價值學的時代已經到來(注:參見李德順主編《價值學大詞典》有關“價值學”總的 說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按照這種預測和建議,價值論實際上就是由各門具體價值學科關于價值的研究所構成 的一門綜合學科。這種學科定位決定著研究價值論的路徑依賴不再是一定理解基礎上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而是具體的價值學科。歷史哲學中的主體性問題,信仰理論研究中的 信以為真、真以為信的價值組合和優選問題,藝術理論研究中的特殊評價方式和評價尺 度問題,倫理學中的價值悖論問題,等等。這些具體價值學科研究成果的進展直接影響 著作為綜合學科的價值論的發展和前景。研究人類的價值生活,如果不依托具體的價值 學科支撐,不從這樣的路徑登堂入室,僅僅滿足于或停留于我國特定歷史階段的研究路 徑依賴,那么價值論下一步的發展將遇到許多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必須在價值哲學 與各門具體價值學科之間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但是話說回來,不能因為價值哲學是綜 合學科,就認定它一定在各門具體價值學科之上或之外,就像哲學并不在各門具體學科 之上或之外一樣。以具體的價值學科為路徑依賴,就會在價值論與認識論、價值與真理 、評價的標準、價值思想史和價值觀念研究等一系列方面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面向生活實際,面向價值實踐,從應用出發研究價值哲學,也是一種路徑。局限于一 種研究路徑,滿足于幾種對價值概念的解釋,奢望這樣的理論來指導具體價值學科,那 只能是神話。其實許多學者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雖然沒有設法進一步與具體 的價值學科接近,但畢竟向生活實際靠拢了,開啟了針對現實的價值觀念研究的領域。 這個現象其實在具體的價值學科表現得也很明顯,美學研究從實踐論視野、認識論視野 、機械唯物論視野和情感心理學視野向審美文化的轉變就是一個例證。盡管有人尖銳地 批評美學生活化傾向,但面對實踐,探索學科出路畢竟是一種客觀趨勢。這些反思性的 努力最終會促進哲學觀自身的變革,進而對符合時代要求和思維水平的新的哲學理論的 成長產生積極影響。
    究竟是以一定理解水平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觀為路徑依賴還是以具體的價值學 科為路徑依賴?或以價值實踐和生活實際為路徑依賴?這是一個關系到我國價值論下一步 如何發展的關鍵問題,因為一定的哲學內容總要以一定的哲學觀為基礎。
        二
    我國價值論研究從興起走到今天,基本上沒有改變以一定理解水平上的馬克思主義哲 學和哲學觀為前提的研究路徑依賴。以具體價值學科為路徑依賴和以價值生活實踐為路 徑依賴進行價值論研究,其實只是一些微弱的“伴音”。這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 價值論研究的重大影響的具體反映,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了“哲學科學夢”可能有的弊 病。通過價值論研究這樣一個獨特視角,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深 入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潛意識中,價值論研究者希望通過努力,建立一門能夠概 括和總結各具體價值學科研究成果的體系框架。也就是說他們希望價值論和具體價值理 論學科(如美學和倫理學)的關系,類似于哲學和各門具體科學之間曾經有的關系一樣。 而要使這樣的關系順理成章,必須保證價值論內部具體框架本身就直接來自各具體價值 學科的強有力的內容支撐。我國價值論的具體框架結構,包括具體語言表達,直接來自 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基礎上的哲學內容展開,主觀與客觀、個體與社會、真理與價值、歷 史與現實等詞匯直接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翻版”,其中有許多新意義的開掘值得肯 定。但無論如何,以一定理解水平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為基礎構造起來的價值論, 這樣的一種“理論來理論去”,與具體各價值學科無法真正血肉相聯。這樣的價值論就 有可能一廂情愿地重蹈“哲學科學夢”的覆轍。每一門具體的價值學科都有它們自身的 價值哲學問題(如倫理學面臨的自由原則與公正原則的悖論),有它們實際面臨的價值悖 論(如審美價值理論中的形式與內容的悖論)。方法的借鑒是重要的,但真正適合具體價 值學科的方法和原則恐怕首先還要來自自身的摸索,然后才有概括、總結、反思和提升 的可能性。價值論可以提供的也許更多的是一些理性的批判和反思。
    正因為我們現在的價值論研究在總結和概括具體價值學科的道路上遭遇挑戰,也因為 我們的價值論研究在哲學觀上首先承襲了馬克思主義主客體分析思路,現在具體的價值 學科很少知道中國的價值論研究,甚至也不把這種研究成果真正當回事。事實說明,目 前的價值論研究還有一個“尋根”的問題。否則,具體的價值學科并不認可,也就可能 造成兩相隔膜的局面。一方面,研究價值哲學的學者對具體的價值學科,如藝術、宗教 和倫理并不熟悉,包括基本的語匯、研究思路和價值實現特殊手段等都不熟悉;另一方 面,從事具體價值學科研究的人對自命為可以對其進行指導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論不感興 趣,認為他們不過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話語范圍內兜圈子。如果說早年,尤其是我國 價值論研究之初,學者們為價值論尋找一個合理的定位并找到安全系數比較高的馬克思 主義哲學和哲學觀還具有重大意義的話,那么在今天,如果僅僅局限于這樣一種歷史承 襲,并視之為不證自明的公理,那就對價值論深入發展不利了。如何隨著馬克思主義哲 學和哲學觀自身的與時俱進,追蹤、概括、總結、反思、提升具體價值學科的研究成果 ,將成為價值論下一步發展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首先價值論研究有必要真正在整個哲學界興起一場深刻的關于價值論的研究路徑和哲 學前提的反思活動。通過反思,梳理價值哲學與具體價值學科的內在聯系,也就是所謂 元理論與分支學科的關系;如果還不能取消哲學,包括價值哲學,那么它應該以什么樣 的面貌出現在具體價值學科面前;通過反思,還要促進價值哲學和具體價值學科之間的 良性互動,夯實價值哲學的學科支撐基礎,至少我們也可以寫出一本研究具體價值學科 的部類價值哲學來。只有這樣才能逐步促使具體價值學科共同關心價值論的建設,這種 “共建”,目的并不是使價值哲學成為優于或高于具體價值學科的哲學,而是通過一定 程度上的“戰略聯盟”,圍繞著價值哲學,也能產生一些邊緣性、交叉性和橫斷性的學 科,然后讓它們自行解決概括和總結的任務。這樣一來,價值哲學就不是什么科學的科 學,而是一種橋梁,一種各門具體價值學科溝通、了解、借鑒和合作的橋梁。客觀地說 ,目前我國具體價值學科如藝術、宗教、倫理等,對價值哲學非常隔膜,有一種研究營 壘涇渭分明的感覺。具體價值學科的研究進展很少在價值哲學研究者的視野中,而價值 哲學的研究成果也不為具體價值學科的研究者重視和關心。這個狀況無論如何是說不過 去的。
    目前來說,雖然還有這樣那樣的分歧,但是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的基本框架已定型(修 補工作當然沒有也不會中斷),許多問題被馬克思主義價值論這樣一根電纜串了起來。 需要思考的是這樣一種當年曾經起過思想解放作用的價值論路徑依賴在今天的時效性問 題。這個問題應該與具體價值學科的研究結合起來思考。
    其次,價值論研究要接近價值生活實踐,面向實際進行理論思考。“價值究竟是什么 ”這樣的問題。除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進行主客體模式分析外,還可以從實際出 發,看看實際生活中每天人們接觸到的一些美丑善惡的事物和人,在情感上在評價上總 是會有些反應。朱光潛先生關于美的本質與具體文藝作品和個體生活體驗的關系的論述 在此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他說:“每個人如果不是白癡,對于具體的美和丑都有些認 識,這種認識不一定馬上就對,但在不斷地體驗現實生活和文藝修養中,它會逐漸由錯 誤到正確,由淺到深,這正是審美教育的發展過程。而現在有些人卻放棄親身接觸和感 受過的事物不管,而去追問什么‘美的本質’這個極端抽象的概念,我敢說他們會永遠 抓不著所謂‘美的本質’。”(注:參見朱光潛《美學拾穗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 年版,第45-52頁。)朱光潛老先生談起他上的一堂生動的美學課,那不是文論,也不是 什么文藝史著作,而是意大利和法國合攝的影片《巴黎圣母院》,朱先生描寫了他在這 部作品中所清晰看見的小人物的高大形象,并因此更加堅信“現實生活經驗和文藝修養 是研究美學所必備的基本條件。”
    價值論研究的出發點究竟是什么?是解決實際出現的問題,還是單純捍衛某種信念?主 要恐怕還是解決實際出現的問題。既如此,它應當允許從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來解決 實際問題,不排斥任何有效的途徑。但這并不意味著“多元論”必定是自相矛盾的,因 為不同來源的思想觀點實際上用于解決不同問題,而它們的運用并不是沒有區別和限制 的。價值關聯和價值解釋的有效性只限于研究對象的確立,它不能代替對實在作經驗的 因果分析。人的行動確實既可以從其精神和意識層面來考慮,也可以從外在的行為方面 進行考慮,如果一定要以一方否定另一方,那么只會蒙蔽其內在的本來聯系,使人們局 限于相當有限和極不完整的認識。韋伯曾談到:“方法論始終只能是對在實踐中得到的 檢驗手段的反思;明確地意識到這種手段幾乎不是富有成效的工作的前提條件,就如解 剖學知識幾乎不是‘正確’邁步的前提條件一樣。”(注:馬克斯·韋伯:《科學論文 集》,第217頁,轉引自《社會科學方法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韓水法譯本 序言。)這個觀點也許并不完全正確,但反映了一種求實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韋伯在 接受了李凱爾特文化哲學基本思想的情況下,又采用了狄爾泰的觀點。解決實際問題是 科學方法論的主旨,所以我們應當使自己的理論敢于直面價值生活實踐,回應實踐的挑 戰。
        三
    三種不同的路徑依賴其實并不對立,而是相互聯系的。我們強調的是綜合它們的優勢 ,使價值論研究上一個新的臺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發展從來就離不開各門具體 學科的進展,離不開實踐成果的概括和總結。如果停留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觀的 一時一地的理解,并以之為唯一的路徑依賴,那么實際上也就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的初衷。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路徑依賴、以具體價值學科為路徑依賴、以價值 生活實踐為路徑依賴,其實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不斷在解釋中延展自己 歷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路徑依賴或指導思想,主要是從總體上和“歸根到底”的意 義上而言的。這種路徑依賴上的“絕對性”和“決定論”,說到底只是“哲學提示”, 并非某種可以直接搬用的公式和教條。在具體的價值實踐和價值理論研究中,它常常只 是必要條件而遠非充分條件,所以確切地說是一個哲學前提。前提與內容、前提與結論 并不是一回事,盡管前提會影響到內容和結論。關于這一點,恩格斯關于經濟基礎和上 層建筑關系的論述也許是最好的說明。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的“決定”,恩格 斯說:“整個偉大的發展過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進行的(雖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 均衡:其中經濟運動是更有力得多的、最原始的、最有決定性的),這里沒有任何絕對 的東西,一切都是相對的。”“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發展是以經濟 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相互影響。并不是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 ,而其余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506頁。)這也就是說經濟與其他因素(政治、文化、宗教等)處在一個因時 空條件不同而不同的具體結構中,經濟并不直接決定一切,即使決定,也常常需要經過 和依賴這個結構中的各種政治的、宗教的、文化等因素的配合作為中介。上層建筑有其 相對獨立性的強度,隨不同時期和民族、文化、宗教傳統不同而各有強弱的不同,這就 表明所謂經濟決定政治、文化文學藝術和意識形態是非常曲折和復雜的,有時甚至曲折 復雜到看不出有什么決定,決定的是其他因素,如宗教決定文藝,政治決定經濟。所以 這個經濟決定論仍然是指在歸根到底即比較長久的歷史行程中的作用。政治體制、文化 思想等可以有獨立性,并不直接取決于經濟或經濟的發展;但政治、文化雖可以獨立, 遲早又必須適應經濟體制的發展,它是最后的實在、必然的力量、普遍的規律,它的狀 態、情境和發展在最終意義上決定(制約、影響、主宰)人的各種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和哲學觀作為價值論研究的路徑或指導意義,也應作如是觀。
    如何追隨、概括、總結、反思、批評具體價值學科的研究成果,如何關注具體價值生 活實踐,這里面也有一個方法論的問題。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觀也是在根本 和總體的意義上可以成為方法論。而具體的價值學科研究成果和價值實踐提出的客觀要 求一方面成為價值論研究的路徑依賴,另一方面,又反過來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發揮基 礎性和前提性作用的中介。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價值論中的路徑依賴作用,不 是直接發生的,而要依托具體價值學科和價值生活實踐。后兩者其實正是馬克思主義哲 學有生命力并發揮指導性作用的依據。只有把這三種看似對立矛盾的路徑依賴結合起來 考慮,認真反思價值論研究的基礎性和前提性問題,未來的健康發展才有社會科學滬79~84B1哲學原理黃凱鋒20052005本文回顧我國價值論20多年的研究特點,概括了價值論研究的3種路徑依賴,即馬克 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的路徑依賴、具體的價值理論學科為基礎的路徑依賴和價值生活實踐 為基礎的路徑依賴,分析了它們的區別和內在聯系,強調指出:尋求三者內在一致性將 是未來價值論研究的主要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路徑依賴/價值論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規劃項目“二十世紀中國科技與社會”(01JA720032)的研究成果之一。陳波文華,男,1940年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譯審,10073On Value and Culture
   YUAN Gui-ren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816,China黃凱鋒,上海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哲學博士 (上海 200020) 作者:社會科學滬79~84B1哲學原理黃凱鋒20052005本文回顧我國價值論20多年的研究特點,概括了價值論研究的3種路徑依賴,即馬克 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的路徑依賴、具體的價值理論學科為基礎的路徑依賴和價值生活實踐 為基礎的路徑依賴,分析了它們的區別和內在聯系,強調指出:尋求三者內在一致性將 是未來價值論研究的主要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路徑依賴/價值論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規劃項目“二十世紀中國科技與社會”(01JA720032)的研究成果之一。陳波

網載 2013-09-10 22:00:00

[新一篇] 論思想自由權

[舊一篇] 論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兩個轉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