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由于其快捷迅速的特點,十分有利于傳播和宣傳共和國在前進的征程中閃爍異彩的新的人物,引人矚目的社會事件,張揚昂揚奮進的時代精神。特別是新時期以來,一批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作為一種特殊的文藝樣式,將真實性與藝術性巧妙結合,融為一體,通過真切而形象的描繪,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它強烈地吸引著廣大讀者,使奮斗在祖國大地上的風流人物更加深入人心,使許許多多牽動人心的社會景觀,更加熠熠生輝,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們不會忘記報告文學的獨特貢獻,對于這片充盈著碧綠春色的文苑,我們懷著不盡的喜悅和激動。
時至今日,報刊發表報告文學的勢頭不減,作品不時像漲潮一樣,涌向了報刊的版面。我們不能否認,仍有一些較好的篇章出現。但是,毋庸諱言,報告文學的質量在整體上處于下降的趨勢,魅力也在一天天減弱,它的面孔不再那么瑰麗動人,有的甚至變得面目可憎。不少作品不僅告別了報告文學的應有特色,甚至趕不上一般的新聞通訊,嚴重地敗壞了讀者的胃口,影響了報刊的整體水平。因此,強化報刊報告文學的質量,增強報刊報告文學的精品意識,已經迫在眉睫,不允許我們繼續渾沌,或者說麻木下去了。
近幾年來,報告文學從內容上大體分為兩種,一是集中記述一個人物或一個具體事件的,一種是社會問題的歸納、辨析式的透視。就當前報刊上發表的作品,主要是第一種形式。(第二種形式的作品較少,情況也比較復雜,暫且不論)。
首先,報告文學,報告什么?這是當前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所謂報告什么,即是對報告對象的選擇。我認為,它不應該重復別人,它不應該重復過去。它必須是新穎的人物,新穎的事件,而人物和事件又必須包涵著新穎的社會意義。以新人而論,那么,他獨特的思想光輝和性格光輝在哪里?以事件而論,那么,它獨特的社會意義在哪里?都是作者在開筆之前,需要認真采訪、分析、判斷的。應該說,這是一篇報告文學成功的基礎,是不可跨越的第一步。但現在在許多作者那里,似乎隨便一個人物,一個事件,都可以寫成一篇報告文學,并不講究作者對其報告對象的獨特發現,并不講究報告對象超乎尋常的閃光之處。當然,生活中一個人物,都有一些故事;一個事件,也都有一定的社會含義,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成為一篇優秀的報告文學的對象,當然也不可能引起讀者濃厚的閱讀興趣和熱情的關注。以當前充斥報刊版面為數眾多的描述企業家的報告文學為例,較之過去的同類作品,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光輝有新鮮感嗎?沒有。圍繞這個人物所發生的事件有新穎的社會涵義嗎?沒有。盡管這些作品不能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畢竟是等而下之的粗糙之作。我們閱讀這些作品,到處是重復的人物,重復的故事,重復的思想,重復的聲音,一篇篇像一部復印機復印出來的,統統是一個面孔,毫無新穎之感,使這些連篇累牘的作品成為毫無價值的報告,或者是報告的價值甚微。這一切無不表現出作者對報告對象的選擇上處于一種盲目,一種極不嚴肅的態度,說明一些報告文學的寫作一開始就陷入一種誤區。
其次,報告文學毫無疑問應當是一種文學的報告,它是文學家對社會的一種發言方式。這就使報告文學在具體的運作實踐中,與新聞記者在不少層面上區別開來。而最顯著的即是在堅持真實性的前提下,充分運用文藝創作的十八般武藝。茅盾曾經指出,除了小說的虛構之外,其它小說創作的手法均可運用在報告文學的創作中。過去一些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也是廣泛吸納了小說創作乃至其它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段,增加了報告文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為更藝術地展示報告對象的豐采,發揮了鮮明的作用。而近年來的報告文學,其文學性明顯下降,許多作品墜落成枯燥無味的簡單記述,雖冠之以報告文學,卻名不副實。如在結構方面,顯然缺乏精心的營造,滿足于一般的記述人物的活動過程。當然,報告文學的結構,沒有固定的范式,或按人物性格發展的軌跡描述,或按事件變化的波瀾編織,或按人物思想的不同側面展示等等,均應當從具體報告對象的實際出發,但絕不能僅僅停留在自然形態之上,而要充分表現出作者的匠心。其二,它也離不開環境的描繪,氣氛的烘托,理所當然地應當摒棄把生活抽干、擠凈,把報告文學變成一個先進人物模范事跡的簡要匯報材料。此外,還要特別注重報告人物的個性化,立體感,從而增加人物的真實感。這是當前報告文學,特別是以寫人物為主的作品一個極大的劣勢。誰都知道,生活中任何一個新的人物,由于其生活經歷、個性素質、知識結構、性格風貌、生存環境等等方面的不盡相同,因而其思維方式、抒情方式、行動方式也呈現出千姿百態。但在我們的許多報告文學作品中,卻被“整齊劃一”了。人物有共性而無個性,呈平面感而無立體感。新時期以來,連表現一代偉人的作品,都以真切生動的描述,使這些偉人走下神壇,而變得更加可親可敬,而我們筆下的人物,卻被一次又一次簡單的“提純”和“過濾”。例如許多記述農民企業家的報告文學,作者忘記了他們是在背負著傳統農村、傳統農業的歷史包袱下,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投身于激烈變革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搏風擊浪的;抹煞了在這種完全嶄新的征程中,他們的喜怒哀樂必然充盈著豐富復雜的內容,反而變成了一種簡單的、雖然渾身充滿花環,看似光彩奪目,而實際上顯得虛假的偶象。這里當然包括故事的選擇,細節的運用,心理的描述。以細節的運用為例,李準曾經說過,一個好的細節,可以呼出一個人物來。而現在許多的報告文學作品,似乎并不著意運用這些行之有效的表現手段,使作品的人物變得赤條條的,干巴巴的,人物應有的立體感、厚重感、真切感,幾乎蕩然無存。
當前報告文學之所以出現這些令人遺憾的現象,作者缺乏深入的采訪和深刻的思考,是首要的根源。如今的采訪,很多情況下是蜻蜒點水式的,到一個單位,請有關領導和本人簡單一談,再拿上幾份本單位的匯報材料,于是便匆匆起筆。甚至有人還曾“自豪”地宣稱:我到那個單位轉上一圈,就可以寫上一篇報告文學。再由于作者思想水平和理論水平的低下和粗淺,因此很難對人物對事件作應有的科學把握和判斷。同時,還由于當今拜金主義的盛行,一些人表面打著宣傳企業家、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旗號,實際上是為了多撈幾張“大團結”,并沒有把報告文學視為自己的創作,缺少一個作家在藝術創造中應有的獨立品格。企業家需要他們寫什么,他們唯命是從,幾乎變成了企業家的“雇傭文人”,說是報告文學,實際上是“廣告文學”,只要成績寫足寫夠,哪怕虛夸吹捧,秀才們亦在所不惜。至于文學性那是月球上的事件,那是傻吊才操心的。一些編輯們在拜金主義思潮的沖擊下,也打了敗仗,更有甚者自覺地把此作為致富和謀私的一種手段,放棄了應有的嚴肅把關,反而是高抬貴手,大開“綠燈”。再者,報告文學作家需要擁有堅實的文學修養,否則是不足于承担起報告文學的寫作任務的。現在在一些人那里,似乎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第一次勉勉強強寫了一篇,編輯們礙于情面發了一篇,他們就認為報告文學也不過如此而已,于是一發而不可收,一篇又一篇繼續炮制。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報告文學創作的惡性循環,致使文學垃極成堆,越來越敗壞報告文學的聲譽。以上問題,若不引起重視,并進行“綜合治理”加以克服,我們的報告文學勢必砸掉自己的牌子,那將是十分悲哀的事情了。[⑥]16
河南日報鄭州007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牛青坡19951995 作者:河南日報鄭州007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牛青坡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