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凸顯人道主義價值觀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從以人民為本到以人為本,這種提法變化的一個重要意義就在于科學地評價了人道 主義的價值。
    ●以人為本無疑是一個人道主義原則,對它的理解與評價應該是與對人道主義的理解 和評價一致的。
    如何理解以人為本?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 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 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我認為,這段話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為本;或者說,就是以廣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中心和目的。
    如果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為本,這里顯然有一個問題:只提以人民為本就行了,為什 么要提以人為本呢?因為人與人民畢竟不能等同,人泛指所有的人,人民是大部分人、 是人的主體,一國的人民不包括外國人和從事犯罪活動的人、正在服刑的人等。我認為 ,以人為本涵蓋的范圍更大,不是以以人為本取代以人民為本,而是強調在以人民為本 的前提下,把以人民為本擴大為以人為本。這同20世紀80年代初承認人道主義的積極方 面、2004年人權入憲的變化具有同樣的性質和意義。這種變化的實質,是實事求是地處 理人道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既不像從前那樣把二者完全對立起來,也不像某 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那樣把二者等同起來。這種變化的一個重要意義就在于科學地評價 了人道主義的價值。
    人道主義思想古已有之,其素樸形態不過是說:每一個人都是人,人人都應平等相待 、互相尊重。Humanism這個概念最早出現于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中文譯為人文主義。歐 洲17、18世紀的啟蒙學者加以理論化,中文譯為人道主義或人本主義。啟蒙學者以人道 主義作為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論證民主主義的思想武器,人道主義成為資產階級意識形 態的核心內容,并從人道主義價值觀演變成了歷史觀——一種把歷史的發展歸結為人性 的喪失和恢復的過程的唯心史觀。像費爾巴哈這樣的著名哲學家的唯物主義也僅限于自 然觀,他的人本主義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談到過這一觀點。馬 克思也曾經信奉過人本主義歷史觀,并以此論證他的社會主義理想,這就是他的勞動異 化理論。后來,他批判了人本主義的唯心史觀,創立了唯物史觀,從而成為科學社會主 義的創始人。對馬克思的這個轉變過程,西方馬克思主義中的人本主義思潮不承認,也 有不少中國學者隨聲附和。但是,不管是馬克思當時公開出版的論著,還是當時沒有出 版的手稿,都有充分的文字可以證明這種轉變。馬克思并沒有否定人道主義價值觀,相 反,馬克思認為,在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中,無產階級是人道主義價值觀的真正繼承者 ,而高唱人道主義的資產階級卻采取慘無人道的血腥鎮壓對待無產階級。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一直對人道主義抱批判態度。改革開放使這種情 況開始改變。一方面,各種人道主義思潮蜂擁而入,尤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 思潮影響日益增強;另一方面,對“文化大革命”的沉重反思,使人們不得不承認理論 上全盤否定人道主義的失誤。很快,中國理論界很少有人堅持對人道主義的全盤否定了 ,但也有兩種不同的觀點逐漸從爭論中浮出水面: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以現實的 人為出發點、核心和歸宿,是一種人道主義,即現實的、科學的人道主義;人道主義是 馬克思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要素。另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有一個從人道主義歷史觀向 唯物史觀的轉化過程,他的唯心史觀的主要形態就是人道主義歷史觀,即勞動異化理論 。但他并未否定作為處理人際關系原則的人道主義,這種人道主義后來一般稱作人道主 義價值觀。經過馬克思主義改造過的人道主義價值觀又稱作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在我看 來,這后一種觀點占主導地位,但信奉前一種觀點的一直大有人在,兩種觀點的爭論一 直延續至今。
    以人為本無疑是一個人道主義原則,對它的理解與評價應該是與對人道主義的理解和 評價一致的。因此,今天在黨的文件中采用“以人為本”的提法,會引起理論界的思考 ,這是不足為奇的。有人把以人為本原則看作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原則,強調它的人類 性、共同性,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就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有人則認為以 人為本可以成為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一個原則,但不是最根本的,更根本的原則是以人 民為本;認為不能忽視以人為本的特殊性,即人有階級的區別、社會有制度上的差別; 社會主義的理論根據是唯物史觀,不是以人為本原則。事實上,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難 以與人道的社會主義劃清界限。以人為本的性質和意義,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與實踐 問題,對它加以深入研究和正確立論,非常必要。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左人民日報京(14)B1哲學原理黃@①森20042004以人為本和人的全面發展是兩個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命題。前一個命題曾為一些馬 克思主義哲學家所拒斥;后一個命題曾為現實社會主義實踐所忽視。這兩種片面性都曾 經給社會主義事業帶來危害。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充分揭示了以人為本 和人的全面發展這兩個命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的關聯性。不能談人變色,但要區分人字 使用的不同語境;要堅持以人為本,但要防止抽象人本主義的誤讀;人的全面發展并非 以人為本的純邏輯展開,必須科學地理解二者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內在關聯性。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3JZD002)文華,男,1940年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譯審,1007On People First and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CHEN Xian-da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北京大學教授 作者:人民日報京(14)B1哲學原理黃@①森20042004以人為本和人的全面發展是兩個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命題。前一個命題曾為一些馬 克思主義哲學家所拒斥;后一個命題曾為現實社會主義實踐所忽視。這兩種片面性都曾 經給社會主義事業帶來危害。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充分揭示了以人為本 和人的全面發展這兩個命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的關聯性。不能談人變色,但要區分人字 使用的不同語境;要堅持以人為本,但要防止抽象人本主義的誤讀;人的全面發展并非 以人為本的純邏輯展開,必須科學地理解二者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內在關聯性。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3JZD002)

網載 2013-09-10 21:54:56

[新一篇] 以“思想庫”為模式辦好社會科學院

[舊一篇] 以人為本,重鑄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