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石油供需的研究和建議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 我國必須在石油供需上繼續堅持主要依靠本國生產的基本國策
  (一)自從進入本世紀以來,無論從歷史上還是從世界各大國目前的基本政策上看,石油都是一項平時關系到一國的綜合國力和經濟發展及在戰時關系到一國勝敗存亡的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各國在石油供需問題上無不都采取力爭自給的基本國策。世界上只有由于種種原因而在石油供需上不能自給但仍竭力設法自保和自給的國家,以及由于在石油供需上不能自給而在經濟上、政治上和軍事上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創傷的國家,而從來還沒有一個在石油供應問題上自愿仰給于外國或國際市場的國家。
  (二)即使西方國家的傳統經濟理論直到最新的經濟學,都認為有四類商品是不能適用于一般的“比較成本”和“國際分工”的原則的。這就是:戰略物資如石油;屬于一國家的基本需要的物資如糧食等;朝陽工業;以及夕陽工業。其中對前兩種的保護是長久的,后兩種的保護則是暫時的。以上的第三種工業例如南朝鮮和日本在50年代和60年代中的汽車等工業,第四種例如從50年代至今的西歐和一些國家的煤炭工業。當時如果沒有國家的保護就不可能發展起來或立即會引起失業等嚴重社會問題。
  (三)石油的重要戰略物資性質今天并沒有變。1991年以來前蘇聯的解體、二戰后美蘇建立的舊雅爾達體系的最后崩潰和美蘇兩霸對峙的結束僅僅意味著爆發世界大戰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不可能發生。鄧小平同志關于“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論斷所指也是當今世界發展的總的需要和趨勢。這一情況和論斷決不是說當今的世界上已經沒有各種民族、國家的矛盾和其它各種利害沖突了,決不是說世界上已沒有力圖欺侮、侵略其它國家甚至奪取地區和世界霸權的國家了,各國和各民族內部沒有各種不同的甚至敵對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力量了。當今的世界局勢雖從總體上講暫較過去緩和但實際上僅是一個各國和各種勢力積極進行重新集結、組合和力圖組成和營造有利于本國的發展的世界新格局的世界;各種經濟、政治、外交斗爭仍十分激烈,各國間的相互制扼、威脅、乃至局部軍事沖突和戰爭仍然連綿不斷、甚至突然發生大規模激烈的戰爭的危險性也并不能排除。十幾年來世界各國經濟的國際化速度的加快和各國相互經濟依賴的加深也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格局。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石油供應的突然中斷、某些國家利用自己的石油供應卡人和一國因過多依賴于石油進口而在政治、經濟、外交乃至軍事上受制于人的危險性依然存在,石油的重要戰略物資的基本性質并沒有變。
  (四)基于以上情況,黨中央和我國政府反復強調指出,石油是重要戰略物資;石油工業是我國的重要支柱工業;我們在解決我國石油供需問題上必須采取主要依靠本國生產的政策;需要時進口一些石油是可以的,但決不能多;多了就會受制于人,即使買得起也不能這樣做。
  現在回顧,50年代中期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聯“老大哥”社會帝國主義實際上就曾對我國打了一場比1840的鴉片戰爭侵略胃口遠為更大的新鴉片戰爭, 它當時妄圖侵吞的對象正是占我國國土四分之一的我國300萬平方公里的海疆和8000公里長的海岸線,乃至整個中國, 而它當時祭起的頭號“法寶”恰恰也正就是這個石油。而就是這個“法寶”,當時也確實曾迫使我國所有的汽車一齊背上了大氣包達數年之久。對于這種付出了如此昂貴的“學費”的歷史教訓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永遠也不能忘記的。
      二、 全面評價我國石油資源的狀況和在世界各國中的地位
  同辨明石油是否仍舊是重要戰略物資一樣,全面地認識和評價我國石油資源尤其是探明石油儲量,即已經完全查明并立即可以開采的儲量,及其在世界各國中的地位,同樣也是正確地決定我國的基本石油國策中的一個基本前提。
  這里,作者認為有三個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一是如何評估我國的石油資源儲量是已探明石油儲量總量的狀況及其在世界各國中的地位問題。二是如何評估和解決我國的人均石油資源尤其是人均已探明石油儲量低于世界許多國家的問題。三是對石油資源的“已探明石油儲量”的全面看法問題。初步認識如下:
  第一,我國由于國土面積大(陸地約960萬平方公里, 加上海上領土和我國擁有管轄權的海域約300多萬平方公里共達12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所擁有的石油資源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狀況都是相當好和相當高的,是屬于世界上石油資源多和高的國家之一。例如: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共有20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1995 年末擁有剩余已探明石油儲量在30億噸以上的國家僅11個,而我國1995年末的剩余已探明儲量33億噸,在全世界列第11名。位于我國之前的國家僅為中東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伊朗等5國, 美洲的委內瑞拉、墨西哥、美國等3國,以及俄國斯和利比亞等兩國。
  第二,但是,以人均石油資源量和1995年末的人均剩余已探明石油儲量計算,我國確實既低于許多國家,也很可能低于世界各國的平均數。但是,這完全是由于我國比世界各國人口極為特殊地眾多的緣故。同樣據世界銀行的統計,1993年時,世界共有人口55.01億人, 而其中人口在1億人以上的國家僅九個;九國中人口在2億以下的六國(印尼、巴西、俄羅斯、日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2至10億的僅兩國(美國2.58 億人和印度8.98億人);而人口在10億以上的國家則更僅有我國一國(11.78億人)。由于以上情況,實際上我國的任何一種資源、 產品或其它任何一種物質生產、勞務、消費,例如國土面積、耕地面積、水資源、各種礦產資源和產品、工農業產品、內外貿易額、國民收入,以及有人開玩笑說即使是“空氣”等等,如以人均計算,無不遠小于世界上許多國家,無不都是“小國”,而石油決非個別特殊情況。問題是人們從這種情況中得出什么結論來而已。同時,人均擁有量的高低是同是否“有能力自給”也并不是兩個可以等同的問題,一切都須視條件而定。我國1994年以世界7.2%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1.2%的人口,而且8億畝耕地中至今還有5億畝是旱地,大有進一步增產余地,就是證明。
  第三,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說,就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石油剩余探明儲量的情況來進行具體分析,這一數量僅是一個人們在一定的投入和尤其是科技發展水平下的不變數而并非最后的絕對數。科技發展了,加上人們的投入量,發現和可采得的石油資源和儲量自然就增多了。世界最近30年來的石油科技和石油儲量的實際發展情況已經最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我國目前的已探明石油儲量是我國從1960年以來連續30多年勘探嚴重滯后于生產的結果,我國目前尚有大量可勘探地區未進行勘探,以及我國目前石油消費中浪費十分嚴重,大有節約余地,這些都是多數人所盡知的事實。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不成熟意見認為,從我國人均石油資源量低的情況中應得出結論似應是:(一)基于我國人口多,負担重,同時也基于石油的重要性,我們在石油供需問題上更需要加強生產和加強節約。(二)基于世界尤其是我國的石油資源的實際情況,我們在石油供需問題上,同在糧食供需問題上一樣,是完全有條件基本上作到“自己養活自己”也即主要依靠本國的石油生產滿足本國的需要的。同時,由于石油在目前和今后相當長時間內仍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我國也只能作這種選擇。
  我國過去往往將自己的石油儲量和儲產比同世界上極少數幾個最大的產油國比,或是將石油的儲量和儲產比同煤炭和鐵礦砂等其它一些不同的礦產資源比,而忽略了世界其它絕大多數國家的情況和石油資源本身的特性,因此存在估計困難偏多的情況。
      三、改變觀念,適當調整我國原有的石油工作部署
  西方世界的石油勘探和生產在從70年代初至今的近三十年間有了極其重大的革命性的大發展。其中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海洋石油勘探和生產的迅猛增長成了近30年來世界石油生產增長的主要的并愈來愈重要的原因。從70年代初以來,世界海洋石油迅猛發展,速度遠超過了陸上石油,在西方世界石油總產量中所占比重已由1970年的19.3%猛增到了1990年的30.7%和1995年的36.4%,也即超過了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并且成了這一時期內西方石油生產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詳如表1所示。
  表1
         總產量(億噸)       比重(%)    西方世界  陸上   海上  西方世界  陸上  海上 1970  18.92   15.27   3.65   100   80.07  19.3 1990  26.08   18.06   8.06   100   69.3  30.7 1992  27.30   18.31   8.99   100   67.1  32.9 1995  28.97   18.42  10.55   100   63.6  36.4
  資料來源:據(1)西方世界總計:①1970年:0il Economists'Handbood,1984,表32.
                 ②1990-1995: BP  Statistical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1996.
        (2 )海上石油:美Basic Petroleum Data BookSept. 1993, Section XI. Table 2等資料編算。
  從上表中還可以清楚看出海上石油在世界石油增產中所占比重加速增長的趨勢。即:1990年比1970,海洋石油生產的增長量占西方世界生產總增長量的61%,而1995年比1990年,這一比重增加到了87.5%。
  (二)近30年來世界陸上石油儲量和生產的增長主要是靠了在老油田內的新的探明儲量和生產的增長。從70年代初以來,世界未能發現象60 年代中所發現的北海和美國阿拉斯加的普魯特霍那樣的大油田。 在1982年到1992年的10年中,西方世界發現的新區的探明石油儲量僅為所開采的石油量的60.0%,但是主要由于原有老油田區內探明儲量的大量增加,西方世界在這一時期內的總的新增石油探明儲量卻遠超過了它的總產量。這樣,到1992年末,西方世界剩余的探明石油儲量比1982年末不僅沒有減少還增長了59.7%,由804億噸升到了1284億噸;1992年末西方世界石油的儲產比也由1982年末的39.9%增加到了47.4%。
  這一時期內世界石油探明儲量和產量的增長中,儲量采收率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過去一般認為石油資源的最高采收率為25%到30%,但這早已被人們的實踐所突破。北海油田的采收率目前已達50%。美國陸上油田最高的采收率已達60%、70%甚至80%。此外,一部分過去由于技術或經濟上的原因被認為不可能開采或無開采價值的油源的開發,如更深地層和深海底油源、薄油層、小油田尤其是過去被通稱為“非常規”油藏的極豐富石油資源如油砂、油母葉巖、重油等等,更起了重要作用。
  (三)最近30年來世界石油勘探和生產領域里的新科學技術的革命性大發展是世界石油工業取得上述兩方面重大進步的最直接的原因。從本世紀70年代初以來,世界石油工業經歷了連續四分之一世紀以上時間的各種社會風暴的猛烈沖擊,處境十分艱難。可是,正象兩次大戰的激烈斗爭和動蕩環境的強大壓力大大促進和加速了汽車、飛機和核能那樣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樣,在世界科學技術總的水平迅速和極大提高的背景下,世界石油工業里的科學技術水平在這一時期里也大大提高了。一是勘探工作的突破性大發展。由過去的二維地震勘測發展到三維地震勘測加上計算機技術的大發展,大大擴大了可勘探的范圍(例如鹽層下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提高了勘探的精確度、成功率和時效,降低了成本。二是鉆井技術的突破性大發展。由過去的基本上是豎井、直井發展到定向斜井、叢式井、水平井、多分支井,直至位移或水平距離達近萬米的大位移井或水平井,以及可以在地下任意彎曲鉆進的多彎道井。世界鉆井的深度也有了極大增加。據粗略統計,1970年在除美國以外的西方世界各國在生產中的油井中,深度在1萬英尺(合3048 米)以上的油井僅有3.0%或1988口,而且井深都在1.5萬英尺(合4572米)以內。 但到1995年,這一比重激增到了10.8%,同時其中約1/10是深度在1. 5萬英尺以上的深井和超深井;伊朗擁有的最深的一口油井深達1.02萬米。海洋石油則是從最初的在水深幾十米到150 米以下的淺海區勘探和開發發展到了水深超過2000米左右的深海區。三是勘探、鉆井、采油等的設備尤其是海洋石油領域內的各種裝備、裝置和采油技術的大發展。此外,煉油、石化生產技術和產品,油氣儲運尤其是天然氣勘探、開采、加工和儲運技術也有了迅速的發展。以上這些技術在各個石油領域里的出現和大規模配套使用、互相支撐、互相促進,是使整個世界石油工業在本世紀這最后的近30年內有了嶄新的全面重大發展的決定性因素。1970年末世界有剩余石油探明儲量700.5億噸,到1995 年末有剩余探明原油儲量1304.0億噸,比1979年末增長了86.5%。20世紀末,世界石油勘探和開采正在向地球更遙遠的地方和更深的地層尤其是海洋和更遼闊的海洋深水區發展,向使用價值更多更廣、附加值更高和負面作用(如:環境污染)更小的生產和產品方向發展,上下游生產的成本都正在迅速下降。
  根據上述的世界石油工業近30年發展中的新經驗,個人不成熟意見認為我國似也應及時適當調整我國原有的石油工作戰略部署,改變傳統觀念,并迅速采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加速我國的石油生產。主要是:第一,大力加強和加速發展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力度,國家給予更大和更多的政策和投入支持。第二,改變認為我國東部的大慶、勝利、遼河等許多油田已經發展到了“中后期”的舊觀念,用新的技術和觀念重新評價這些油田的發展潛力,并大力加強對這些油田的開發。第三,大大加強對石油新科技的投入,包括引進、獨立研究和在實際中的應用和普及推廣。目前,可考慮把加強海洋石油發展的舉措納入我國“穩定東部”的內含中。將來時機成熟時,如有利,也可考慮把它公開列入我國的石油戰略中,使變為“發展西部,穩定東部,開發海洋”。我國的海洋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等于我國陸上國土面積的近三分之一, 是我國在21世紀內達到發達國家經濟水平的目標的重要希望所在。
      四、 大力進行我國海疆的劃界和在爭議區內合作開發的工作,并堅決制止蠶食活動
  劃定我國同周邊國家間的海界問題是屬于維護我國主權領土完整的長期和全局性的重大原則問題,同時僅就發展我國的海洋石油這一局部來說,也是從根本上決定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的“最大當務之急”。當前的世界海界問題同我國過去同周邊國家的陸上劃界問題時的形勢不同,不能久拖,愈拖將愈被動。60年代中,在發現北海下面有可能蘊藏有豐富油氣資源時,英國推動北海周邊5 國迅速完成了這一海域的劃界工作,為爾后北海油田的順利開發打下了基礎。為此,提出以下四點建議:第一,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擱置爭議,合作開發”的方針,抓緊時機,集中力量爭取盡早在解決我國海疆劃界和對有些爭議區合作共同開發問題上有所突破。第二,鑒于劃定我國同周邊各國海上領土和經濟專屬區的邊界和解決雙方的爭議問題十分復雜,涉及面極廣,尤其是關系到我國國際關系全局和同周邊近十個亞太鄰國關系的重大問題,因此似需請中央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掛帥,通觀全局,統一籌劃,組織全國各方力量,互相配合,有計劃有步驟地全力推進,逐步解決。第三,在未達成協議的爭議區內,當務之急是至少要堅決制止對方進行蠶食和其它造成對我不利的既成事實的擴張活動,不讓形勢朝不利于我國的方向發展。
      五、全面估計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已取得的成就、 巨大發展潛力和差距,并正確選定發展的模式、戰略和突破口
  在1978年至今的近20年中,我國的海洋石油工業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已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績和初步建立起了健全和迅速地向前大步發展的潛力。1996年我國海洋石油公司生產達到原油1500萬噸和天然氣26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10.5%和12.9%。目前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已具備了以下7方面的明顯優勢或潛在優勢:(1)它從一開始就是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要求建立起來的。(2 )它從一開始就是面向國際市場的,擁有從事國際化經營的經驗。(3)它是懂得石油生產的。(4)它是個新建的企業,基本上沒有舊包袱。(5 )它已培育起和擁有了一支能適應于市場化和國際化經營的需要的素質較高的職工隊伍。(6 )它已初步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7 )它所面對的是一個相當于將近我國陸地面積三分之一的三百萬平方公里的領海和經濟專屬區的遼闊海洋石油資源處女地。
  但是,另一方面,作者個人認為,我國距離把我國的海洋石油工業建設成一個符合客觀可能和適應我國需要的強大的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和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建設成一家國家迫切希望的中國的世界級的強大跨國石油公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為此,謹提供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第一,進一步加強我國海洋石油的對外開放,在獨立、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國際石油合作,大量利用外國資金,引進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加速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發展。目前世界上向西方跨國石油公司開放或重新開放本國的陸海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市場的國家和地區增加,但如果我們處理恰當,我國海上石油資源的風險合作勘探開發仍是有較強的吸引力的。這是因為:我國海洋迄今的勘探程度還很低,我國政局和經濟穩定;進行國際石油合作的法制完備并有了15年的信譽和經驗;最近幾年來世界石油勘探和生產中的科技新突破使許多地區的石油資源可采前景有了很大改變;我國海洋地處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亞太地區的中心,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得天獨厚優勢。從總體上講,我國海洋石油的下一步發展仍以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更為有利。但這并不排斥我對一部分油氣田采取獨立自行勘探和開采的辦法,也不妨害我們對不同的油氣田采取不同的政策。總之,一切以如何對我國海洋石油的發展和對我國更為有利為準。
  第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一方面全力朝一家一體化石油公司的方向發展的同時,另一方面就全局來說始終必須把主要力量放在發展和增強自己的上游業務實力上。因為,世界石油工業史表明,一些從上游生產起家的石油公司在生產達到一定規模后就必須實施上下游業務的一體化,才能很好向前發展;只有有了下游生產才能充分發揮上游產品的經濟效益。但世界石油史上的另一些事例同樣也表明:如果沒有上游業務這個“源”,下游業務這個“流”也就很難久長,很難健康存在和發展。70、80年代中美國大石油公司在西歐的下游石油業務的衰落和被迫撤離;80年代中期后,一部分美國石油公司,其中也包括德土古那樣的大公司,由于油源不足,不得不讓出美國國內的大片下游石油市場,同委內瑞拉和沙特阿拉伯等國的石油公司共組合資的煉油和銷售公司進行合作經營,都是證明。
  第三,大力全面增加和提高對海洋石油的各方面的資金和技術投入。根據國際經驗,增加對上游即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采的技術投入尤其是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條。加強國際合作開放和提高海洋石油公司的在國內、國外的融資能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
  第四,大力加強對國際國內石油工業和石油市場規律的研究。
  第五,根據市場經濟的最基本原則,進行一切業務其中包括上述各業務在內,都必須堅持我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過去15年中已形成的一切嚴格以經濟效益為最后決策標準的好傳統,堅決不背新包袱。
      六、 確定我國國民經濟的低耗能和采用優質能源的發展模式,并加強用市場經濟手段節能和節油
  我國經濟建設的中長期目標是向一個中等的乃至高度發達的國家的經濟水平發展。但現在國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已經明確表明,即使是具有同樣的高度發達的經濟、科學技術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發達國家,在經濟的能耗和油耗方面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一種是高能耗、油耗的模式,另一種是低能耗、油耗的模式,而且兩者的差距十分巨大,后者的人均耗能、耗油量突出地要比前者要低一半上下,同時后者每公斤能耗和油耗的產品在國內生產總值美元值比前者也要高出80%上下。因此,我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計劃今天面臨一個是以高能耗、高油耗還是以低能耗、低油耗的發達國家為目標的重大決策問題。
  以美、加、英、法、德、意、日等西方7大經濟發達國家為例, 美、加兩國為一方屬于高能耗、油耗國家,而英、法、德、意、日5 國為另一方屬于低能耗、油耗國家。1993年雙方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相差不多,前兩國是22335美元,后5國是23088美元。但在人均能耗方面, 前者為7869公斤油當量,后者為3651公斤油當量,后者低于前者53.7%;此外在人均石油消費方面,前者是2586公斤,而后者是1667公斤,后者低于前者41.6%。同時,前者每公斤能耗的產品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產值為2.8美元,而后者為4.9美元,高出前者75.0%;前者每公斤油耗產品的國內生產總值產值7.0美元,后者為13.00美元,高出前者85.7%。以上數據主要來自《世界銀行》逐年發表的正式統計資料。以上雙方經濟的這樣兩種完全不同的能耗、油耗模式的形成當然主要是前者在歷史上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能源一直十分豐富而后者則能源尤其是石油十分缺乏的結果,但同時也同這些國家采取的政策直接有關。今天,我國作為一個后發展的國家在發展經濟、科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時,當然只能堅決選擇后5 國的低能耗、低油耗的模式,而且只能是既更先進、更少污染等副作用、更廉價、同時又更緊密結合我國資源和實際需要的模式。實行這種模式并不會對我國經濟的高速度、高效益、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發生不利的影響,也不會使我國的科研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受到不利的影響,相反,它將使我國的這些方面的發展更茁壯、更扎實、更有力和更健康。要求實現低能耗、低油耗、節油會使一部分非正常的高耗能、耗油甚至能源和石油浪費嚴重的單位和設備暫時受到一定的壓力和不利影響,但這是一個促使它們改造和進步的過程,因而從長遠講來不論對它們還是對國家都是有利的。
  在市場經濟的國家里,政府主要通過經濟手段對經濟進行調節。我國今后除繼續大力通過科技和設備改造來提高能效推動節能和節油外似應進一步加強通過市場手段推動節能和節油工作。美國1993年的汽油消費稅為平均每加侖0.37美元,遠低于西歐和日本等國,同年歐盟各國的汽油消費稅平均每加侖2.37美元,高出美國5.5倍, 這是美國人均能耗和油耗高出西歐一倍以上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當前世界上新的能源和石油的新用途發展十分迅速,建議我國也要大力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七、積極、謹慎地推進我國的海外石油投資和經貿工作
  從1990年以來,我國政府結合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總需要和我國國內石油供需漸趨緊張的形勢,作出了我國石油工業要面向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重大決策,除石油進口貿易本來早已屬允許之列外,開始允許我國石油公司進入國際石油市場尤其是參與國際石油資源風險勘探和資源開發股權投資。我國各石油公司的這種活動從進入“九五計劃”(1996~2000年)以來有了較快和較大規模的發展。對此,僅提出下列建議:
  (一)由于石油勘探投資具有投資大、勘探失敗的風險大但一旦成功時所獲利潤能遠大于投資的特點,用這種方法所得的“股權油”的成本當然要比通過國際貿易按任何油價購得的石油要遠為低得多,因此把這種方法作為我國在國外取得高經濟效益的一種投資的手段來使用當然原則上是完全可行的。通過這一行動,我國有可能大大節約進口石油的外貿開支;可以大大增強成功地從事這一業務的企業的經濟收益,增強它們的經濟發展實力,以及有利于我國學習國際的先進經營管理經驗和提高我國的生產經營水平等等。但是,如果試圖用這辦法來解決保證我國的石油供需的戰略安全問題,則這一目的恐怕很難達到,還必須采取其它辦法來解決。因為所謂的石油戰略供應安全,主要系指供應國因國內事件或兩國關系中的矛盾而毀約的突然停止石油供應,或是因國際戰爭或其它原因而運輸道路中斷,等等,這種情況,不論對于取得“股權油”還是通過國際貿易取得進口油來說,并沒有大的區別。
  (二)由于石油不僅是一種可能獲得巨大利潤的重要商品而且還具有重要的戰略物資的特殊性質,世界各國在考慮和決定自己的重要對外石油經貿和投資政策時,事實上無不同時考慮自己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需要,甚至這一決策本身就是它的對外政策的一個部分。因此,我國國家在審批每一項這類重大項目時,必須對項目進行全面的綜合評審,充分估計投資的政治風險,以防受到損失,同時并考慮和采取各種防范和減少風險的措施。例如投資和進口來源的精選化、分散化和多樣化等等。
      八、建立國家能源委員會, 對我國的能源供需尤其是石油供需進行全面的、強有力的國家調控
  鑒于一國能源工業和能源供需的狀況和發展(按:其中也包括石油工業和供需的情況和發展,下同),對于一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加強、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確保各國戰略安全的全局中的極端重要意義,鑒于各國能源工業和供需問題、尤其是石油工業和供需問題,影響的部門利益多,矛盾尖銳復雜,其發展往往受到國內外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難以按照國家的總體和長期的利益作出最優的抉擇,因此建議參照類似意大利政府中建立的部際經濟委員會的辦法,在我國國務院下成立一個國家能源委員會,請總理或一位副總理任主席,由有關的十幾個部的部長或副部長担任委員,全面負責我國能源計劃的制定、實施、協調同各方面的關系和解決現實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南開經濟研究津3~9F3工業經濟于民19981998王芬吉      南開大學教授,于民 作者:南開經濟研究津3~9F3工業經濟于民19981998王芬吉      

網載 2013-09-10 21:57:01

[新一篇] 對我國旅行社品牌經營管理模式的探討

[舊一篇] 對抗美援朝戰爭研究中幾個熱點問題的看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