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韻
人物
思潮
作品
我國現行大學制度的歷史演進及特征
歷史思潮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二)
我國現行大學的形成不能離開清末大學的初興、民國時期大學的發展、教會大學的興衰和解放區大學的崛起,以及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傳統文化及舊制度的積淀和外來文化的影響。新中國的大學制度是在以上幾種大學制度的基礎上,通過接收和改造民國時期的大學和教會大學、實行院系調整以及對高校實行社會主義改造而逐步形成的。同時由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內外歷史背景:一是新中國建立之初,受到帝國主義國家的敵視、包圍和封鎖,自身又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而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已積累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一整套經驗可供借鑒。因此,舶來“蘇聯模式”是一種歷史必然;二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征戰過程中形成了戰時命令體制,這種戰時供給制(解放區大學即是如此)在戰爭時期有效地保障了戰時供給,建國初期這種體制仍有用武之地。同時,新政權賴以鞏固和發展的龐大的中層干部隊伍大多行伍出身,熟悉和習慣于這種以命令和服從為主要特征的軍事組織規則。從而形成了我國現行大學制度的特征:(1)以政府行為為主的縱向約束的制度環境;(2)集中控制與服從模式的制度特征;(3)缺乏創新動力的大學制度。
黑龍江高教研究哈爾濱4-6G4高等教育劉鐵20032003劉鐵 廈門大學 作者:黑龍江高教研究哈爾濱4-6G4高等教育劉鐵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57:30
[新一篇]
我國沒有走出“卡夫丁峽谷”嗎?——與段忠橋商榷
[舊一篇]
我國電子出版發展戰略
相關閱讀
新中國道德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關于采取特別方略懲治腐敗的思考與建議
多元價值選擇與建構當代中國主流價值體系的思考
成人教育的基本理念
“復印報刊資料”專題系列刊的動態性特點及其管理對策
怎樣對待西方經濟學
游魂何處歸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知識分子(洋務運動至1949年)
一位在藝術創新上不斷探索的作曲家 ——羅忠róng@①及其音樂創作
著眼學科進步 努力實現全方位突破 ——二十年文藝理論與批評回眸(四)
推薦文章
我為什么不批評美國
深圳的發展對中國現代化的啟示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經濟學家講“信用”
《左傳》中的人本思想與民本思想
泰源:明代狀元馬鐸善心出奇事(圖)
將軍空老玉門關 ——白先勇《父親與民國》讀后
1984年,800中國公民撤離南也門
“人性”與“哲學”:一種可能的闡釋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