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似錦的文藝園中的一朵小花  --淺談現代女作家石評梅和她的詩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內容提要:石評梅個人生活道路上有痛苦的經歷,有悲傷的色彩,但對光明的追求、探索是她的主流。她為祖國和人民的命運而憂憤,為理想追求而思索。石評梅詩作文辭絢麗,她詩情豐富,文風清妙,筆墨頗打動人心。而且還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的精神。
  石評梅是-一個曾很負時譽卻長期被淹沒不彰的名字,我是前些年讀了傳記文學《風流才女》方知道的。后來,讀了她那些情滿意溢的詩作,深深地為她卓越的詩才所打動。她以絢麗動人的筆觸所流露出的,或凄惋纏綿或悲憤昂揚的旋律,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在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即將在北京召開之際,我又產生了一種沖動,想用自己稚嫩的筆,談談這位在過去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從未著一筆的女作家和她的詩,以紀念這位不平凡的中國女性。
  石評梅是在“五四”運動影響下,活躍在本世紀二十年代的文學多面手。在新文學璀璨的星空里,她的文學才華曾閃爍過令人矚目的光芒。
  她于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縣,其父為前清舉人,歷任教官,她的文學功底多得力于家教。1920年她在山西省立女子師范學校畢業后,升入當時“女子最高學府”-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讀書時,她即開始文學創作。1923年畢業担任師大附屬中學女生部訓育主任兼教體育課,同時抓緊業余時間繼續勤奮創作。她立下誓言:“要為神圣的教育事業而獻身;要在燦爛似錦的文藝園中開放出朵小小的花”。到北京后,她曾經歷初戀的打擊,之后與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活動家高君宇同志結識并產生了深沉的愛情。高君宇的思想品德、理想追求都給了石評梅很深的影響。他于1925年春天病逝,石評梅悲傷過甚。三年后,也因染腦膜炎而逝世,年僅27歲。
  石評梅的生命令人痛惜的短暫,但她文學上的勞績卻蔚為奇觀,僅現存的詩歌就不下百首。她經歷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又有特殊的感情磨礪,這些都在其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她的作品不僅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一批追求光明的女青年的思想特征,而且具有石評梅自己所獨有的個性特征。
  讀石評梅帶著感傷色調而又文采瑰麗的詩篇,使人感到她的悲愴是坦露的,但她對光明、對理想的追求,更是真誠的。從她那些抒寫自己胸襟的詩作中,可以清晰地尋到她思想發展變化的軌跡。這正是石評梅作品很可注意的特點。
  石評梅是在“五四”精神激勵下涌現出來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洋溢著那個時代的強烈氣息。在她的詩作中,有對舊社會的不滿和控訴:“朋友啊/在荒蕪紛靡的小徑里/鷹搭了巢/蜂做了窩/我們的生命是怎樣痛苦啊/呻吟在地獄生活的同胞/勝利的魔鬼獰笑”(《微細的回聲》);有建立新社會的雄心:“和平原須戰爭/戰爭原為和平/莫有戰爭呵-又何須和平/我的雪裙要血濡/我的鋒花要含苞/我誓愿把希望的種兒/灑向人間/開一樹燦爛的紅色!”(《寶劍久曾與英雄》);有在暗夜中追求光明的心志;“車聲轔轔/好象喚醒你作惡夢的暮鼓晨鐘/螢光爍爍/好象照耀你去光明地上的引路明燈”。“啊呀!光明的路/就在那方”(《夜行》)。從這些詩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五四”時期的時代脈博,可以透視出作家那顆閃光的心。石評梅用《微細的回音》表達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在《夜行》中,她借對朝陽的謳歌,抒發了對祖國自然美和光明前景的贊頌、向往的熱烈感情。這一詩境正是寫于“五四”運動后、以新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革命力量興起于中華大地之時,從這里不難看出當時的時代對她產生的重要影響。
  作為女作家,石評梅也是由最關切的婦女問題而開始寫作的。她曾說:“我的理想就是男女平等。一現在的中國,女子只是男子的工具、貨物、玩具、裝飾品,根本談不上什么平等。這是很使人痛心的!我覺得提高女子的地位是我唯一的責任。”為此她寫出不少有時代氣息的反映婦女遭遇和心聲的詩文。在《我愿你》的詩中,她這樣勉勵自己和所有的女青年:
我愿你如那含苞未吐的花蕾不愿你如那花瓶中的芍藥受人供養我愿你做那翱翔云里  夷猶如意的飛鵬不愿你像那瀟湘館前  黃金架上的紅嘴鸚哥我愿你宛如雪梅的清高  惠蘭的幽香在你生命之花燦爛的時候  陽光永照著。
  這首詩就是今天讀起來也依然有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可是一些女子卻放棄了她們神圣的主張和事業,投降于舊勢力,做了丈夫柔順的妻子或家庭的奴隸。石評梅為此而痛惜,在《罪惡之戀》中她寫道:“玫瑰花/紫羅蘭/白丁香/無端受到了暴風雨的摧殘/撿起來供在惡魔的幾上/拆下來簪在惡魔的襟上/……”她對造成此悲劇的黑暗社會表示了強烈的憤懣:“在黑沉沉夜之幕/惡魔獰笑著/小小……的魔術/將空中翱翔的鴻雁/消滅了萬里鵬程愿/可憐啊/人類的罪惡/將鮮花揉碎/裝他的輝煌”。從她對舊社會的不滿和控訴中,我們可以窺見到“五四”反帝反封建精神所煥發出的光彩,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進步女青年要掙脫舊的束縛、反抗舊的時代、追求婦女解放的執著精神。
  石評梅是處于“五四”運動影響下的、革命青年們思想發生急驟變化的特定時代。她看到了社會變革遭到了難以避免的挫折,自己在熱心探求婦女解放的道路上又遇到了難以解決的矛盾,她個人感情生活也遇到了初戀的打擊,這些都對她的思想感情帶來了影響,于是她的作品中融進了感傷的調子。如在《一瞥中的流水與落花》中,她借用中國文藝傳統中常有的表現形式-傷春,反映了當時一些追隨“五四”精神的青年由于目睹進步力量遭受反動勢力的壓迫和理想不易實現而產生的彷徨、苦惱的情緒:“朋友們的興奮又受打擊/流水落花是生命中的躊躇/進行啊/空掬傷春淚/難挽回落花流水辭春歸。”在《玫瑰花片的控拆》、《別后》、《紅葉》、《碎錦》等詩作中,她以“潔白的花蕾中/何必用玫瑰的顏色點染呵”,“是耶/非耶/淡淡地白云/籠罩著人間的虛幻”,“心花揉碎的時候/愛情的火焰終于熄滅了”,“看階下躑躅的落花/悔當初何須在枝上繁華呵”等詩句,直接抒發了自己在初戀打擊下的痛苦和哀怨。但是石評梅不愧為陽光照耀下的“清高”的“雪梅”,她有彷徨卻不失望,有苦惱卻不頹喪。即使是在這些常出現落花流水、夜幕荒冢的帶著感傷調子的詩中,也沒有泯滅她追求光明和理想的主旋律。如在《玫瑰花片的泣訴》中,她用“時間已如滄海一樣的碧波折去/地球已如落花一樣的飄零/但我心中的信仰/仍燃著永久的火焰”,表達了自己海枯石爛也不改變追求光明的心志;在《碎錦》里,她用“最后的光榮/贊頌那未來的芬芳啊”煞尾,使全詩雖傷感卻決不頹廢。她贊美傲雪怒放的紅梅:“假使冬天莫有花/這世界呵/有多少悲涼”,隱曲地表達了她在惡勢力還很囂張的時候,把那些堅持斗爭的革命者引為知己,并崇敬、熱愛他們的情感。她還像郭沫若熱烈歡呼鳳凰再生一樣,贊美富有象征意義的流螢的復活,渴望“人間的樂園出現了”的理想的實現。
  可以說,追求光明的思想與感傷的情調相交織是石評梅詩作的一個顯著特征,也可以說是她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兩者幾乎貫穿于她全部詩作之中,但兩者在她不同時期的詩作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所以把她前后期的作品作一下比較,就可以發現她創作上的可喜變化。
  與高君宇的相識和相愛,對石評梅的生活和創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923年秋,高君宇贈給石評梅一片西山紅葉,并題詩表達了對她的戀情。但是遭受初戀打擊不久的石評梅,卻把紅葉退還給對方。然而高君宇仍誠摯地愛著她,并尊重她的選擇。以后經過多次接觸,他們的心貼近了。可是隨之而來的不是他們結合,并肩從事改造社會的事業,而是高君宇病情加重轉增新癥而去世。突然失去高君宇,使石評梅經歷著愛與痛的煎熬,也使她回憶并重新認識與高君宇從相識到相愛的過程。這種回憶與認識,使她加深了對高君宇的理解,也更加熱愛高君宇,也使她逐步從悲傷與孤凄中擺脫了出來。她寫下了大量懷念高君宇的詩文,其中《雁兒啊,永不銜一片紅葉再飛來》、《秋的禮贈》、《淺淺的傷痕》幾首詩中,都以紅葉寄托她深情的回憶和對自己的勸勉。在《秋的禮贈》里,她愿“過去的歡樂”“能在這葉里紅”,她愿在紅葉里緘寄自己的心。在與之呼應的另一首詩《淺淺的傷痕》中,她用設擬男青年向姑娘作懇摯而熱烈的傾訴,既有熱情的贊美又有愛護加希望的批評的手法,表達了自己由悲痛而追悔的心情。詩的最后一節寫道:“姑娘/你不認識我的心/只為了你被虛榮蔽蒙/我除了此心/再無珍貴的禮物饋贈/愿,愿一天虛榮的粉飾剝落成灰燼/姑娘/我的心/或能在你靈魂里輝映”。她嚴格地對過去的自己做了解剖,顯示出其思想境界正努力地按照高君宇所希望的那樣去開拓,并且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隨著思想境界的拓寬,視野的開闊,石評梅關切更廣闊的社會生活的筆墨多了,革命的要求更強烈了,作品的社會意義也更大了。她后期的一些詩作,就明白地顯露了其思想上不斷向革命方向的轉化。在《痛哭英雄》中,她不只是為失去一己之愛而刻骨銘心的悲痛,還是為中國共產黨失去了一個革命英雄而痛哭,尤其是她表達了踏著高君宇腳印前進的決心。她在詩中勇敢地寫道:“我揚著你愛的紅旗/站在高峰上招展的喚你”。在當時軍閥勢力盤踞北京的形勢下,她敢于為高君宇和他所愛的紅旗做出這樣充滿激情的呼喊,這種向往革命的勇氣的確是難能可貴的。盡管這首詩也寫了自己的孤凄之感,但詩的基調是激勵自己和要求革命的人們前進的。顯然,與她前期籠統地歌詠春天、鮮花的詩作比較,其思想上的進步是很大的。1927年,她又連續寫了幾首從悼念君宇,進而擴大到悼念李大釗等更多的英雄的詩,從這些詩作中更能看到她在藝術性與進步傾向性的統一上所作的努力。《斷頭臺畔》就是她聽到李大釗等同志犧牲的消息后,寫下的悲憤慷慨之作:
狂飚怒卷著黃塵滾滾如驚濤洶涌朝陽隱了這天地只剩下蒼黑之云一陣腥風吹開了地獄緊閉的鐵門斷頭臺畔僵臥著無數慘白之尸身黑暗的宇宙象墳墓般陰森而寂靜夜之幃幕下死神拖曳著長裙飄動英雄呵是否有熱血在你胸頭如焚醒來醒來呼喚著數千年古舊殘夢紅燈熄了希望之星隕墜于蒼海中liào①望著閃爍的火花沉在海心飛迸怕那鮮血已沐浴了千萬人的靈魂燒不盡斬不斷你墓頭的芳草如茵勝利之慘笑敵不住那無言的哀悼是叛徒是英雄這只有上帝才知道“死”并不能傷害你精神如云散煙消你永在人的心上又何須招魂迢迢
  這首詩在她過去文詞絢麗的風格里,又涌發出奔騰呼嘯、雄渾激越的音響。她以簡練而有力,濃烈而又悲壯的文筆,曲折地寫出民眾熱愛和懷念革命者的心聲。她把紅旗下一批批英雄比作“閃光的紅燈”,告訴人們英雄是在喚醒民眾起來,去改革盤踞在數千年古國之土地上的腐朽的社會制度,她預言英雄的生命必定會活在人民革命事業中,他們的血決不會白流。她以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對蔣介石反動派和軍閥的抗爭精神;寄托著革命得以恢復和振興起來的希望。這說明,她的思想感情越來越同革命事業聲息相關了。1928年,她又寫下了把愛祖國、愛母親的情和理結合得自然感人的好作品《我告訴你,母親》。這首愛國激情奔涌如潮的詩篇,對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濟南事件表達了強烈的義憤,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奮勇上前線、保衛祖國的意愿。詩中說:“我告訴你 母親/你哪忍著中華凋零到如此模樣/這碧水青山啊/任狂奴到處徜徉/晨光熹微中強扶起頹敗的病身/母親 你讓我去吧/戰鼓正在催行”。這首詩一掃以往的傷感,象激昂的進行曲,成為她創作上思想感情有巨大變化的力證。可見石評梅的創作越來越響著那個時代的聲音,響著那個時代人民革命需求的聲音。
  總而言之,雖然個人生活道路上的痛苦經歷,使石評梅的作品難免帶有悲傷的色彩,但總的來看,對光明的持久而頑強的追求與探索,是她詩作的主流。在她的詩中,總是洋溢著對進步思想的執著而熱烈的追求精神,她為祖國和人民的命運而憂憤,為理想追求而思索。她從心靈深處迸射出來的詩情,帶著那個時代的特征,帶著進步文學的長久生命力,今天的人談來仍為那強烈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力量所感染。
  石評梅的詩作以文辭絢麗生動而著稱。她的詩感情豐富,文風清妙,采用的字句很美麗,筆墨頗能打動人心。
  她善于選擇色彩鮮明的文字、形象生動的比擬。如《煙光余影-西湖》中:“自然能拋了人間的一切/扁舟渡那滟瀲的湖/青螺的山/宛如西子明眸中的水晶液/挽著那青松的鳳凰髻”。這里僅用“滟瀲”,“青螺”兩個形容詞:“西子明眸中的水晶液”、“挽著”的“鳳凰髻”兩個比喻,就把西湖的山水之美寫得躍然紙上。在她的筆下還寫出了西湖在不同時間里絢爛多姿的景色:“明月一輪耶/嵌入碧藍的天空/紅云一朵耶/浮在清朗的霄漢/啊 西子胸頭的一粒寶鉆”;“雨后的西湖/似淡月下的梨花/隱約著綃裝的美人/對著模糊的花草/低頭嘆息”;“翠峰屏立/碧湖環繞/紅旭一輪/慢慢地由煙霧中涌出/映在碧蒼中/像醉了的西子/兩腮微紅”。新穎的比喻,恰當的擬人,色彩鮮明的詞語,把無論早、晚、晴、霧中的西湖,都描繪得那么美麗而多情。讀了她的詩作能不激起你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神往嗎!
  她還善于運用色彩的搭配對比,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殘星燦爛/一閃一閃在黑云堆里”(《夜行》),在黑色的背景上點上幾星淺黃,更增添了黑暗恐怖的氛圍;“一幅黑云迷彌的夜里/幾粒潔白晶瑩的小花煸耀著/在惠風顫動的波中/嗅那夜來香之芬芳”(《玫瑰花片的泣訴》),也以黑襯白,使人對這幾朵可愛的“潔白晶瑩”的小花留下鮮明的印象;又如“一幅白綾/斜掛在碧蒼峰頭/激成了碎玉般的音樂/唱破了深山中的沉寂”(《煙水余影-西湖》),在蒼翠的底色上,抹一縷白色,構成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圖畫,再配上悅耳動聽的音響,充滿了詩情畫意。
  此外,她還善用疊字,象“涼風颯颯”、“夜氣méng②méng②”、“車聲轔轔”、“螢火爍爍”等等;動詞的選擇也很精當,如“窗外雨聲淅瀝--縷縷愁絲/抖起了腦中的舊痕”。一個“抖”字運用得生動傳神,狀難言之景如在眼前。又如“斷橋在清波上橫臥/雷峰在蒼松中孤望”其中“臥”、“望”兩詞,用擬人手法生動繪出了西湖山水的獨特景色,而一個形容詞“孤”又傳達了蘊含在其中的情。廬隱女士曾評價石評梅的作品:“她所采用的字句都是很美麗的”。的確,石評梅作品這種絢麗的文采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她的詩作正是以濃烈的色彩,豐富的想象,美麗的字句而產生吸引人的藝術魅力的。
  石評梅還十分善于渲染氣氛,描寫環境。如《夜行》一詩是表達在黑夜中追求光明的心志,表現戰勝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的。詩的前兩節,她用颯颯涼風,méng②méng②夜氣,閃閃的殘星,蕭條的松柏,夾道的荊棘,黑沉沉的松林和云堆、碧草覆蓋的荒冢等物象,勾勒了荒涼可怕的環境,渲染了黑暗恐怖的氣氛,以象征必須推翻的舊中國;在此詩的最后一節,她又用青山峰頭的炎炎紅光,喈喈鳥聲,曲徑溪水,田舍炊煙等物象描繪了一個光明美麗的世界,渲染和平幸福的氣氛。前后兩種氣氛形成強烈對比,很好地體現了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又如悼念李釗等烈士的詩《斷頭臺畔》,在頭一節渲染了陰森可怖的氣氛以表現惡勢力的瘋狂:蒼黑之云代替了朝陽;地獄、斷頭臺在對付為人民為祖國播種希望的人;黑暗與死神壓向英雄們。但是面對血雨腥風,“紅燈熄了”,火花仍在飛迸。在最后兩段,詩人形象地寫出烈士的鮮血不會白流,革命事業會前赴后繼,這首詩前面的氣氛渲染為后面的內容起到了很好的反襯作用。
  石評梅的詩作受古典詩詞的影響很大。她的新詩中舊詞的氣息就比較濃。她以婉約詞人般的細膩纏綿的筆觸寫景抒懷,因此,她的詩作才總回旋著一種悲凄的調子。她有些詩還直接化用舊詩詞中的句子或意境。如:“月兒啊/笛聲中/有多少淚痕沾胸/立破殘更/猶戀著湖中三潭影/何處玉人”,這情調、意境多象出自婉約詞人之筆;又如“荒涼的古道”,“斜陽照大道/馬兒載著惆悵/離曲低低吟唱/別恨默默咽”,這里不是有馬致遠《秋思》以及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的意味嗎?而讀了她“采道旁的薔薇/收清晨的露珠/編織頂美麗的花冠/請燕兒銜獻到她的妝前/你告她/途中無紙筆/權作一幅相思箋”的詩句,不是會聯想起唐詩名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而《煙水余影-西湖》則是得意于“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益”了;那“怕那血已沐浴了千萬人的靈魂/燒不盡斬不斷你墓頭的芳草如茵”,則更明顯地用的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意思。由于石評梅古典詩詞的學養深厚,所以既使是化用古典詩詞的句子或意境,也是巧妙恰切,能推陳出新。
  石評梅的詩還繼承了《詩經》的重復遞進、反復詠嘆的寫法。如《月兒圓》七小節,每節首尾句都是“我盼月兒圓”,這樣反復強調,很好地表達了自己盼望與母親“千里共嬋娟”以得到心靈慰藉的迫切心情,并造成回旋往復,余音裊裊的效果。又如《雁兒呵,永不銜一片紅葉再飛來》,全詩共五節,前三節就是運用重復而遞進的手法,寫出對紅葉的盼望:“深秋了,我倚著門盼望”,“黃昏了,我點起燈來等待”,“夜靜了,我對著白菊默想”,盼望、等待、默想的都是“有雁兒銜一片紅葉飛來”。接下去的兩節,才點出深沉悼念高君宇的意思:
已是深秋,盼黃昏又到夜靜;今年呵,為什么雁影紅葉都這般消沉?今年雁兒未銜紅葉來,為了遍山紅葉莫人采!遍山紅葉莫人采,雁兒呵,永不銜一片紅葉再飛來!
  這種反復詠嘆、層層遞進的寫法,增強了詩的抒情作用,使她的詩更是有感人心魄的力量。
  石評梅的詩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的精神,她的詩作常常使人聯想起強烈、鮮明的古代騷賦文學的色彩,讀了她的抒情性作品,讀者會發現屈原那種奔放、詭奇而又憤世嫉俗的楚辭藝術手段的影子。請看《痛哭英雄》中的幾段:
假如這是個夢我愿溫馨的夢兒永不醒假使這是個謎我愿新奇的謎兒猜不透閃爍的美麗的星花哀怨的凄涼的簫聲你告訴什么他在人間還是天上我不怕你飄游到天邊天邊的燕兒可以銜紅箋寄窗前我不怕你流落到海濱海濱的花瓣可以漂送到我家的河邊這一去渺茫音信沉沉喚你哭你你不應英雄啊  歸不歸由你只愿告訴我你的魂兒在哪里……
  在她的筆下披露的恨不能上天入地尋回高君宇的心情和意境多么象屈原在《離騷》中的上下求索。石評梅在抒寫自己的追求與痛苦時,也總是輕捷地旋騰著想象的翅膀。如《人間的鐫痕》:“我將把彩霞作氈/白云作床/靜靜臥在渺茫的天空里/贊視那一顆嘗遍人間辛酸的心/找到了故鄉”。這想象是多么神奇啊。在《寶劍久曾與英雄》一詩中,她又借一把日日長嘯的寶劍表達自己要建立一個新社會的決心。這把“霜雪寶劍/日日呵長嘯/珠鉆的劍匣/時時呵舞蹈/要覓人間的壯士/抒他的光芒/要滴人間的鮮血/解他的消渴”,這把劍渴望用戰斗去爭取和平。“女神拖著雪白的云緞飄蕩”,向人間尋找英雄,“捧著寒光四射的寶劍贈他”。這首詩多象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在故事中正寄托著詩人承担歷史的使命,去建設新世界的理想。再如《流螢的火焰》一詩,她想象流螢死亡,眾花為其送葬,后來流螢又復活了,“美艷的花枝婀娜著/幽揚的鳥聲歌唱著/一輪紅日捧出/光明了錦繡的花園/人間的樂園出現了/縹緲中奏出天樂”。這里富于傳奇色彩的想象,給人多么美妙、新鮮、神奇的享受啊。在石評梅的筆下,流云落花、燭光星月、落日朝陽……都恣肆揮灑而又能緊扣作品思想的需要,較自然地抒發詩人的感受。可見,石評梅已經把我國古典騷賦體文學文采絢麗的藝術特點與她在自己條件下的抒情需要較完美地結合起來了。
  可以相信,如果有更長的生命,石評梅沿著她探索出的、而且已經走得越來越扎實的創作之路-反映更寬廣的社會生活-不斷前進,其文學才華會煥發出更加耀目的光彩。她沒有來得及使自己的生命和作品走向輝煌,但她已經“在燦爛似錦的文藝園中開放出朵小小的花”了。我們應該注意研究石評梅和她的作品,不使其泯滅。這對于了解她所處的時代和那個時代進步女青年走著怎樣的路,以及當時文壇的狀況等,都是有益的。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燎去火加目
  ②原字水右加蒙
  
  
  
東疆學刊:哲社版延吉016-021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文曉玲19951995 作者:東疆學刊:哲社版延吉016-021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文曉玲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58:30

[新一篇] 激情燃燒的歲月    ——“十七年”電影的輝煌與尷尬

[舊一篇] 熱話題與冷思考(十二)  ——關于20世紀中國發展道路歷史反思的對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