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是“讀文言課文,要了解內容,能順暢的朗讀,背誦一些基本課文”。與作為最后一版(1988年版)統編教材編寫依據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1986年)相比,它降低了文言文的教學要求和難度。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部分據此做了相應的安排。
與1988年版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相比,義務教材的文言文安排主要有以下變動。
一、減輕分量,增加彈性
統編教材有文言文46課,含短文47篇(《〈論語〉六則》按一篇計。下同);詩詞曲22首(包括毛澤東《沁園春·雪》。下同)。另外附錄詩詞曲32首。“九年義務教材”有文言文31課,含短文27篇,詩詞曲33首。比統編教材減少15課,減幅為33%;減少短文20篇,減幅為43%;增加詩詞曲11首,但如果統編教材加上附錄的詩詞曲32首,義務教材與之相比則減少21首,減幅為40%。可見,與統編教材相比,義務教材中文言文的減幅是相當大的。
盡管減輕了分量,義務教材仍然有21篇短文和27首詩詞曲為教讀課文(統編教材稱為“講讀課文”),與統編教材的27篇短文和21首詩詞曲為講讀課文相比,分量大體相當。義務教材有文言基本課文25課,含短文18篇,詩詞曲20首,幾乎保留了統編教材中的全部文言基本課文,另有短文9篇和詩詞曲13首為文言基本課文的補充。另外,在與義務教材配套的自讀課本中,還選入36篇短文和96首詩詞曲,其中收入了大部分統編教材中未選入義務教材的文言課文和附錄的詩詞曲,如果把這些包括在內,義務教材的選文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這樣安排,既減輕了分量,又使選文的數量和質量有基本的保證。課內適當減少分量,課外增加分量,使學習有較大的自由度,增加了教材的彈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調整體例,適應變化
統編教材各冊的文言文都按單元集中編排;義務教材一至四冊將文言文與現代文混合編排,五、六兩冊才將文言文按單元集中編排。前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文言文教學,是一種便于文言文整體教學的編排體例;后者則與義務教材將初中的語文學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的總體結構和訓練體系一致,便于讀寫教學和各種語文能力的訓練,可以分散難點,學生學習和掌握起來也相對容易一些,這是一種對文言文“低調”處理的編排體例,與文言文教學降低難度的要求是相應的。二者各有利弊。對此,教師可以靈活掌握,只要能取得好的效果,可以按教材的體例教學,也可以把文言文集中在一起教學。
統編教材中文言講讀課文的練習均分為“思考”和“練習”兩個層次,義務教材一至四冊則將“思考”并入“練習”,并減輕了理解課文內容的思考題的分量,使之更精要;第五冊將練習分為“朗讀·背誦—理解·積累”兩個層次,其中《古代詩詞曲六首》的練習分為“誦讀—品味—欣賞”三個層次,第六冊將練習分為“朗讀·背誦—辨析·比較—理解·積累”三個層次。這樣的練習體例,加強了練習的層次性,大大強化了誦讀訓練,并著意于揣摩語言的訓練,抄錄詞語、句子或整理詞語、句式以積累語言材料的訓練,以及文學欣賞能力的訓練。
義務教材的文言文的體例調整,是為了適應義務教材的文言文訓練體系的內在變化。
三、不講語法,化難為易
義務教材在處理文言語法問題上有以下特點:1.不提要求。統編教材大體以文言語法體系(也涉及語匯和修辭)來安排文言文的訓練點(也是知識點),并將訓練點列入各單元的“教學要求”和各課的“學習重點”(義務教材稱為“訓練重點”)。義務教材各冊中與文言課文有關的“單元提示”都未提出文言語法訓練方面的教學要求,五、六冊各課的“訓練重點”也不列入這方面的內容。2.不講知識。與統編教材相比,義務教材一般不出現語法術語,并刪除語法知識。3.不做練習。這里是說基本不做語法練習。首先,義務教材刪除了統編教材中名詞、形容詞的活用,主語的省略,疑問句式,“為”表被動語態等語法練習。其次,把詞類活用作為實詞的詞義現象處理,安排在理解詞義、句意的練習題中,不單獨訓練。對練習中涉及的一些詞類活用現象,諸如使動用法(如“所以動心忍性”“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意動用法(如“不恥下問”)、名詞作狀語(如“火燒令堅”)、名詞用作動詞(如“神弗福也”“莫可名狀”)、形容詞用作名詞(如“將軍身披堅執銳”)、動詞用作名詞(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等,對其中所謂活用的實詞,都只要求隨文釋義,理解其語境義即可,與對一般實詞的處理沒有什么不同。如果按詞類活用處理,十分繁雜,不太容易講清楚,徒增學生負担;從詞義角度處理,不僅簡便,而且更合乎文言文的實際。再次,虛詞的用法,是語法現象,也是語義現象,只是其意義較虛或很虛罷了。義務教材基本上是從詞義的角度處理虛詞的,一般不指明虛詞的詞性,也不作語法分析,只要求能用現代漢語中與之相當的詞語來解釋就行,有的虛詞還與實詞混合訓練(如副詞“但、顧、特、卒”,代詞“何、然”,介詞“以”,連詞“是以”等),有的甚至安排在誦讀訓練中(如副詞“且、不、弗”,代詞“何”,發語詞“夫”等)。集中安排了范圍副詞(咸、并、俱、具)、時間性詞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語氣詞(乎、矣、也、焉、哉)的訓練,單獨安排了連詞“而”,代詞“是”“其”,結構助詞“者”,形容詞詞尾“然”的訓練,另外還安排了幾處“之”的用法的訓練。在所有這些虛詞訓練中,只有連詞“而”,語氣助詞“乎、矣、也、焉、哉”,結構助詞“之”的練習涉及一點兒虛詞的語法作用,其余的練習都不涉及語法。此外,義務教材只有四個涉及句式的練習:數量詞的用法(《核舟記》),區別“無絲竹之亂耳”與“何陋之有”兩句中的“之”的用法(《短文三則》),抄錄判斷句式的例句(《陳涉世家》),給表示比較的句式找出例句(《捕蛇者說》)。前兩個練習涉及詞序問題,但難度不大;后兩個練習只要求抄錄例句,極為簡易。通過以上處理,避免了繁難的語法知識,基本做到了不做語法練習,收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效果。
義務教材還大幅度調整題型。如理解課文內容的練習著重讓學生體會而不是著重讓學生分析;理解詞義的練習要求聯系上下文;理解句意的練習多為選擇題、填空題;有的練習要求緊扣課文,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問題;以修改、選擇、比較現成譯文的練習代替文言翻譯題。此外,還特意安排了抄錄詞語、句子,整理詞語、句式以積累語言材料的練習。這些題型不僅不講語法,降低了難度,而且重視學生對語言的體驗和積累,加強了語感訓練。例如,要求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在引導學生揣摩語言,結合語境推斷、比較,領會詞語的意義,體會文言詞語的規律,這就是一種語感訓練方法,其性質和作用與單純查字典、詞典解釋詞義顯然不同。
義務教材降低了難度,不講語法,目的在于強化實際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取消能力訓練。大綱要求“讀文言課文,要了解內容”,但“了解內容”不能不熟悉課文,弄懂詞、語、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上下文的聯系,不能不進行相關的能力訓練。義務教材以誦讀訓練為基礎,安排了理解詞義、句意和文意的各種訓練,在教學中應當落實。在教學中,還要著力培養學生利用閱讀提示、注釋、練習、字典、詞典、自學文言課文的能力。對課文中的一些難詞、難句也要適當講解。這些都是必要的能力訓練。
四、加強誦讀,培養語感
統編教材對文言文的誦讀即朗讀、背誦僅作一般性的處理,通常只在各課最后一道練習題中簡單的要求熟讀或背誦課文。義務教材則把誦讀放在突出的地位,作為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學環節和一項主要的教學要求,貫穿文言文的訓練體系,并且對誦讀訓練做了有層次、有系統的安排,提高了誦讀要求,加強了誦讀指導。例如,義務教材幾乎每一篇文言課文都要求背誦,它將統編教材中要求熟讀的文言課文全都改為要求背誦,將一些要求背誦的改為要求默寫或要求背誦、默寫,顯然增加了背誦量和提高了背誦要求。特別是五、六冊的文言教讀課文都把背誦課文作為訓練重點的首項要求,是訓練的重中之重;并在練習中把文言課文的誦讀作為訓練的第一個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辨析·比較”“理解·積累”或“品味·欣賞”的訓練。義務教材還授之以法,就如何掌握停頓、重音、節奏、語調、語氣等進行朗讀指導,并就如何“利用修辭特點”“分段記誦”“抓內容層次”“抓住警句(關鍵性詞句)”“抓文脈”“抓思路”等進行背誦指導。這樣安排,意在落實并強化文言文誦讀訓練,重視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重視語感的培養,充分發揮誦讀這種傳統的讀書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誦讀這種讀書方法,是一種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聞其音,心通其情,意會其理的綜合閱讀活動;是從字、詞、句到段、篇,從文字到語音、語義,從表層意思到深層含義、潛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使人在反復誦讀之中潛心涵泳,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會詞語,疏通文脈,捕獲作品的藝術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領略作品的韻味意境,體味作品的語言藝術,通達作品的奧妙之處,化古人的神氣為自己的神氣。久之,就會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潛移默化中熟稔文言詞語,貫通文言的語法、修辭規律,形成靈敏的文言語感。誦讀是學生的重要閱讀實踐。語文是門實踐課,語言以語音為外殼,不誦讀是難以掌握的,學習文言文比學習現代文更要重視誦讀。老師的任何講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對課文的體驗、感受。學文言文,只是老師講,學生不去朗讀、背誦,那么,即使老師講得再透徹,學生聽得再明白,也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文言文,只有以多讀熟讀為基礎,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學語言,關鍵是練,不需要多講。教學文言文要少講多讀,擺脫“滿堂灌”的解經式教學方法。應當樹立這樣的觀念,誦讀也是練,而且是特別重要的練。不僅教師的講要以學生的誦讀為基礎,學生的練也要以誦讀為基礎。因此一定要把誦讀作為基本的教學環節與詞義、句意、文意的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恰當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它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中,特別是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要改變那種講完課文之后才要求誦讀,只把誦讀作為記憶課文的方法的做法。教學文言文,必須讓學生多朗讀多背誦。這里所說的“多”有兩個意思:一是誦讀的篇數多,凡是教材要求背誦的文言課文都要熟讀會背,基本課文尤其要背熟;二是讀得遍數多,每篇文言課文都要反復朗讀,達到熟讀成誦,值得注意的是,背誦應是反復朗讀的自然結果,而不是硬記。熟讀、背誦的要求看起來簡單,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誦讀訓練不僅要指導方法,而且要嚴格要求,關鍵是讓學生長期堅持,養成習慣,樂此不疲。
語文學習滬13-16G31中學語文教學譚桂聲19971997人民教育出版社 譚桂聲 作者:語文學習滬13-16G31中學語文教學譚桂聲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