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 簡體 傳統 |
當然,臺灣社會也必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包括民生的問題,以及民心的問題,但是今日我們要學習里面好的東西,因為很多是我們這幾十年來丟失的。除了臺灣,已幾無處可再追尋。
@陽明教徒 老百姓只有諫議權,沒有決定權,領袖有可聽可不聽的權力,有欽定提名影響下任的權力。碰到英明的領袖,則國家氣象好點,碰到糊涂的首領,則國家烏煙瘴氣。你不覺得像嗎?
封建時代,還有太上皇、外戚干政,等等,有些現在朝鮮還能看到不少“鮮活”體現。在民主制度下,政府的首腦權力沒那么大,依靠的是權力的制衡與法治。
呵呵,等到大陸要與臺灣商討和平協定甚至于共同建國,這些就要擺上臺面了。既然是一個中國,那么爭國統與法統……這不就是近年(2016大選)甚至是眼前(習朱會)的事嗎?
民主就是民權,百姓沒有權力,就改變不了統治階級的“吸血”行為。“臺灣勞工加班卻拿不到加班費”,是有看到相關的新聞,近年來臺灣民眾生活壓力日益加大,是不爭的事實。政府不給力,離下臺不遠,且看2016。這比只能接受,沒有選票,“無語問蒼天,含淚待明君”,要好的多。
是啊……當初某黨號召全國民眾造反,用的口號就是民主,當然扭過頭來就不承認了,就像打土豪、分田地,沒幾年就公用化了,不是背信棄義是什么?人無信不立,黨無信則國家建設肯定走歪路。
1948年遼沈戰役中的長春圍城,封鎖圍困半年之久,餓死30萬平民,全殲曾在臺兒莊浴血抗日的滇軍六十軍、印緬抗戰而蜚聲海外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老百姓想要出城逃跑,都被圍城軍攔住不允許,這又是什么行為?怕有軍隊化妝成百姓逃跑或當間諜?
我要是親日,我還會歌頌蔣抗日嗎?當然我并不否認日本在臺灣做的一些基建工作,糾結“日治”與“日據”沒那么必要。我之所以用這個詞,可能是在臺灣看到的碑牌資料上大多都寫的是“日治”影響。中華民國哪怕已經處于風雨飄搖,我們探討一下未來也還是可以的。
訪問,強拆,下次不選他啊。法院告。
索性全部連載完了吧……十日左右,臺港三地,主要的華人地區,雖然趕但十分地充實。游玩時新鮮感,回來后與現實生活相映照,感悟源源不斷,形成此長文。念念不忘,終有回響。估計以后還能隨時增加點新的理解,作為補充。
能心平氣和的探討是件難得的事。像有些網友說的,有灌輸顏色的嫌疑,沒錯,確實是有。極端的革命,紅色太多了,非華夏歷史上的主流。我們民族其實并不需要被迫害妄想癥,總覺得老美想統治、搞亂中國。老毛反右時說“引蛇出洞”是“陽謀”,那就不再有什么東西是“陰謀”了。對待民主人士,我認為老毛有“背信棄義”的行為。
引起思考的有一個緣起是民國時期,我們有那么成功的教育,即那么多的科學家甚至諾貝爾獲得者、作家、哲學家、國學大師,為何“新中國”建立后幾乎沒有了?此即錢學森之問(他也只敢這么問了,在這樣的體制下)。
中國老百姓是很勤勞充滿創造力的,只要別去折騰放任成長,這點經濟發展不算什么。若放開教育控制、新聞監督、自由思想與公開參政的限制,則憲政成就比臺灣島的實驗能好、大氣很多,人才也更能泉涌,藝術作品不會都類似手撕鬼子。那為何不放開?不是因為生產力(北上廣總夠了),而是因為既得利益階層。
中國歷史上,像滿清一樣和平退位的都極少。不過一方會統治另一方,一般倒還不是外敵,是因為一方內部的嚴重腐化。
能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馳騁,與這片土地上的古圣先賢同在,山山水水,真的感覺很幸福。
你真是太抬舉我了,我也就是個看到個歷史脈絡的趨勢,呵呵……
@jinmine 只是抱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布衣亦可傲王侯”的心態罷了
各有各的用心,這個自己最清楚……我探討的就是從現實看未來,然后觀察歷史的走向,以及因果。
回答你前面的問題。什么是真民主?《世界一人權一宣言》里面寫得很詳細了,中國既然已經簽署,照做就可以了。 要什么樣的民主?新聞一自由、開放組一黨、集一會結一社自由,使老百姓可以自由表達意愿而不遭鎮一壓,等等,就可以了。
為什么不能洗?明朝那么腐敗,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替它唱贊歌?清朝很多皇帝都還勤政勵精圖治呢!不還是有那么多人批判它。 這就叫做“華夷之辨”。
當然了,你可以說憲法里本來就規定了這些自由,只是沒人敢施行。或者說這些當然只能當作臺面上,不能當真。那如果一個國家連憲一法都可以亂寫,那就是胡鬧,就是立國不穩。也當然了,憲法里也規定了一黨一專制,怎么寫上去的,這條的合法性在哪里,用槍桿子寫上去的吧?
是的,歷史終將會再一次走到49年的選擇之際……那一次,實行民主的條件不成熟,這一次,實行民主的條件要成熟了……
南非西北省,失落之城中的吊橋。世界上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史前一個來自中非的神秘民族,在一個叫太陽谷的地方,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偉的城市。可悲的是,一場慘烈的大地震,引發了火山爆發,洶涌的溶巖無情地吞噬了這個城市……即使微風拂過,吊橋的搖晃也讓人心驚,那世界最驚險的吊橋,會多“刺激”?
其臨終遺言,沒有說北伐,沒有說抗日。為了私利,發動文化革。
貪新不忘舊,回顧往日光輝,展望未來發展。
假如日軍不侵華,共黨絕無可能奪取政權的可能性,只有逃入蘇聯的結果。
很多人覺得不該感謝。到底對於共黨來說,感謝是否是錯誤?
三國志,從孫子兵法上來說,也絕對。難道毛的想法錯了。共黨下是有和沒有的問題,那自由真的有那麼重要?
有網友質疑:〝為什么歷史書上抗日時期中國就打了那幾場戰役?還都是共產黨領導的?〞網友答:〝因為那不是歷史書,那是教科書,腦殘專用!〞。
經濟上,我覺得,二戰后幾十年來,絕大多數國家受益于西方的科技發明創新,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這不是什么黨英明領導的結果,是人類整體文明的體現。中國由于毛氏前三十年及文革滯后了三十年,導致八十年代大爆發式的突飛猛進,但是很多事欲速則不達。假如當初50年代開始慢慢發展,尊從儒家文明,或者甚至是三民主義,而不是馬列。那么,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就不會那么猛,道德的破壞也不會那么大滑坡,中國會更加受到全世界的尊重而不是被當作威脅。事實已經一再證明,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搞運動越多,管得越死,就越沒活力。經濟放開,則老百姓有飯吃;政治放開,則可以避免經濟利益被既得利益階層壟斷;若文化上再放開,則第三產業轉型、知識經濟等才能真正擁有未來。
兩個世紀人物的第一首詩。
臺版的風氣是這樣的,看上面有人說的偏紅、自大,身為被統治階級卻有統治階級的心態。只有又紅又專的,才符合“意淫強國”人的口味。這當然代表不了中國,完全失去了文人士大夫就事論世的精神,謙虛才能進步,邦有道,才能近悅往來。
我之前的那篇帖子,從“古典政治與共和憲政”兩方面,以歷史為切入點綜合論述必然性,以游記為名,被認為是“雜夾私貨”。當初跟一眾人爭得非常激烈,推薦可以看看:)
“先生小姐”此圖已貼至此長文的篇頭,此處不再貼出。話說樓主一直喜歡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拍成的MV也是非常喜愛,一直奇怪為何總是有“輪一回”、“民一國”的橋段,比如《千里之外》、《青花瓷》、《雨下一整晚》等。年紀稍長便明白些了。這不單是一種情調,更是內心深處的情懷。
國軍是《孫子兵法》最佳反面教材,失敗是歷史的必然。隨便摘一句:“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在補充點,孫子曰:“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待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人海戰術,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1948年初,圍困長春的時候,為了消耗長春城內的糧食供應,解放軍奉命不許老百姓出逃,兵困兩月,活生生餓死凍死,試圖從城門內逃難的平民,近20萬人,而不肯網開一面。事后,不但沒有一絲愧疚,還美其名曰:“解放長春,兵不血刃”。原始野蠻不人道。
勝利的原因可以總結出許多,敗亡的原因也是,大概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所謂氣數吧。但氣數有長有短,共軍的好運到金門為止。“外戰不入(西)川,內戰不出(臺)灣。”現在的國民黨當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有總比沒有好。若在將來的興亡歷史又一個最后關頭,會給將來的中國人另一個選擇。
臺版的風格比較雜哈,簡體和繁體(or 正體 or 傳統)中文字都有,本來以為是其樂融融兩岸一家親,或者有比較理性而深刻的統獨辯論。結果不是,看多了,這里還是有比較多的語言暴力。不必諱言自己的政治立場,也可以批評的言辭激烈,但是若用“豬、狗”一樣形容對方,傷害的恰是自己的形象,教條式的口號話語,也不可取。理不辨不明,但若胡攪蠻纏,思緒繞線,則一切歸零。理清脈絡多好,而不是為了觀點快感的口舌之爭。
說起異族主入主原,從魏晉南北朝的五胡亂華(結果北魏孝文帝改革,他們被同化),到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州(后來還是收復了),再到蒙元以武力滅掉南宋(幾十年后同樣同化退到草原),還是滿清厲害,既采納漢文明的治理方法,又不放棄自己部落的統治術,結果綿延幾百年,不過他們主要采用的是文字獄的形式。當然,后世披著“按需分配”理想的外衣,擅長思想工作,精神統治,民眾智力降到0,挑動群眾斗群眾,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那才真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了。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網載 2017-05-15 15:04:0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