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網絡討論不能被視為民意計量器│開卷八分鐘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梁文道:我常常說互聯網在中國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地位,是別的國家比不上的。在別的國家里面,很多的新聞都是由傳統媒體發覺出來,然后在互聯網上面形成各種各樣的討論跟衍生推進。但是在中國,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的是什么呢?很多傳統媒體的記者已經不用出去現場做采訪、做調查了,他們就上網,仿佛網絡就是現場。


為什么?因為我們有很多的新聞是在網絡上面首先爆發出來的。由此可見網絡這個東西,在中國的發展實在有我們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們必須要有一些本土的研究,來告訴我們中國的互聯網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對中國會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又有什么樣的影響?


我今天又給大家介紹的一本好書,這本書叫《眾生喧嘩》,副題叫“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作者是胡泳。胡泳很有名了,胡泳現在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很多人都知道他,把他叫做數字胡,為什么呢?因為他曾經在《三聯生活周刊》長期寫專欄,談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化生存的問題。包括當年那么有名的書《數字化生存》,也是他寫出來的,也是他翻譯出來。


那么胡泳不止在互聯網里面(窮泳)多年,而且非常有實戰經驗,現在也是一個非常扎實的一個學者。像這本書,我就看到他引用了大量的研究報告跟材料,而且看得出他對各種中西的有關的理論都做了充分的掌握,所以這的確是一本很好的學術書籍。雖然偶爾,我覺得他有些部分有點重復,稍顯羅嗦,但仍然是瑕不掩瑜。


那么在這里面,其實胡泳提出一個東西,叫做共有媒體,共有媒體是什么呢?首先共有媒體其實是新媒體,新媒體,我們現在常常講新媒體,新媒體有什么特性。第一它超文本,所謂超文本就是你在網上看一篇東西,它是隨時把你連接到另一個地方去,這個連接是多元多樣的,有無數的連接可以把東西連起來,這個叫超文本。


第二,除了超文本之外,它還是多媒體的,你現在上一個網,看一篇報導,不只有照片,還有視頻,還有音頻,對不對,它已經不是我們傳統看電視,或者看書,看報那種一個單媒體的方法,它是多媒體的。


第三,它有很強的互動性,就是你看完新聞,你看完我這個節目,你沒辦法在節目上隨時罵我,但是你在網上看這個節目的視頻,你可以隨時在網上留言,說梁文道你長的太難看了等等。那么因此具備了新媒體這三大特性之后,胡泳就認為,這共有媒體的性質也就出來了。


所謂共有媒體是什么呢?就是一種公眾角度對媒體的定義。也就是說這個媒體傳統的大眾媒體是單點對多點的傳播,一邊是傳播端,另一邊是被傳播端,是接收者。但是共有媒體的情況變成什么了,是我們所有人多元的無限可能的向著各個方向去散布消息,我們是媒體的接收者,我們也是媒體訊息的發放者。而且是對著很多不同的人發放,那么這個就叫做共有媒體。


這樣的共有媒體會造成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首先這本書里面特別關心一個課題,就是傳統的公共跟私人的界限被動搖了被模糊了,在這個共有媒體時代底下。尤其在中國我們會覺得特別明顯。我們過去幾年常常聽到有很多隱私被侵犯的問題,從當年用高跟鞋去打爛那個貓女頭那個人,被人肉搜索開始。或者說很多人的檔案被公開出來,被揭露出來,或者有人在自己的博客寫東西,像“范跑跑”寫了東西,結果變成公眾事件。


這些事情表明,我們公私的界限在模糊,這也是我非常同意的想法。我以前也寫過,這里面就說到了,很多人把博客當作私人日記來使用,記不記得博客剛出現,大家說它叫做網志,網上日志,這是一個很誤導性的講法?為什么呢?它使你以為你在網上寫博客,就像你寫日記一些,其實不是的。日記以前是給你自己一個人看,它是你的隱私,但是現在你有時候在寫著寫著,你把它當日記,你忘了它是公開的,它是公共媒體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看,任何人都可以用。


于是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有時候一些人寫博客被罵,他很生氣,這是我的想法,你憑什么說我不對了。你忘了,你已經不再是一個傳統的日記作者,比如說,這里面就講到,有這么一個博客,因為在博客上面,孩子氣的(兆豐)公司老板,有人用匿名的電郵舉報他之后,被老板炒了魷魚,他說我只不過在博客寫我的想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他就很不明白。


除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很值得關注之外,胡泳在這本書里面還特別關心很多人也很關心的話題,就是互聯網是不是中國的公共領域。它能不能夠改變中國的各種方面,政治方面的面貌呢?這里面就首先講到,用很經典的德國大學者、思想家哈貝馬斯對公共領域有名的定義。


公共領域首先是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領域,它原則上向所有人開放,在這個領域里面,作為私人的人們來到一起,他們在理性辯論的基礎上,就普遍利益問題達成共識,從而對國家活動進行民主的控制。在這個領域里面,我們非常自由平等的交流,依照理性的規則,那么這樣子,我們就能夠影響我們整個國家的進程。

可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如果互聯網真的就是這樣一個公共領域,它到底有沒有代表性?現在我們常說網民意見,我們總把網民當成公民,但是網民有代表性嗎?那么這本書里面就根據一些研究指出了,答案很清楚,網絡討論不能被視為民意的計量器,為什么呢?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網上的論壇的帖子里面,大部分人都在潛水,只有少部分人是在活躍的在回應著,這少部分活躍著回應的人就不能夠代表那些潛水的人。根據調查,這些人是什么人呢?這些活躍分子,在網上回帖拍磚的人,主要是一些年輕的人,男性,或者是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對政治特別感興趣。

換句話說,這只是一小群人,他們有代表性嗎?不只如此,而且在網絡上面,我們還注意到各種的言語方式,它指出是非常的暴力,非常的強勢的語言,甚至是非常極端的,非常雄性的語言,在網絡上面的辯論里面,就特別容易站上上風,再加上網絡的匿名信,使得他們降低了言論的責任的風險。

那么所以網絡的討論好像不能夠帶來一個很有品質的公共領域,但是胡泳到最后仍然指出,但由于我們的國家,我們現在沒有一個選舉的方法,沒有一個公共輿論能夠非常完整的網上表達的方式,在這個時候,網絡就負担了非常重大的責任。因此到最后,我們仍然應該對互聯網的前景要有一個樂觀跟期盼在里面。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38:59

[新一篇] 40歲的安妮寶貝:退也是另一種生活方式│開卷八分鐘

[舊一篇] 不語似無愁:芥川的文學世界│鳳凰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