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鄧小平:不收回香港我就是李鴻章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編者按

“鄧小平說,香港的主權是中國的。中國要維護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影響外國人在那里的投資。在這個前提下,由香港人,包括在香港的外國人管理香港。他說,香港有了地方政府,我們的新憲法有規定,允許建立特別行政區,由香港人自己組成政府,不管是華人、英國人或其他人都可參加,可作政府雇員嘛,甚至成為香港政府的成員都可考慮,各種制度也不變……”今天的文章原載于《鄧小平與外國首腦及記者會談錄》,《鄧小平與外國首腦及記者會談錄》編輯組編著,臺海出版社出版。



1977年10月19日,鄧小平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


愛德華·希思是英國保守黨領袖,前首相。他于1965年當選為保守黨領袖。1970年出任首相,至1974年。任內大力推行以歐洲為重點的外交政策,使英國正式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1975年2月保守黨領袖選舉中,被撒切爾夫人擊敗。后曾任布朗——希普利控股公司及其附屬銀行的董事。他曾先后于1974年5月、1975年9月、1977年10月、1979年9月、1982年4月、1983年9月、1985年4月、1987年4月等多次到中國訪問。并同鄧小平會見,是鄧小平交往多年的老朋友。


1974年5月,剛剛下野的希思以英國前首相的身份首次來華訪問,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當時剛剛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副總理參加了毛澤東同希思的會談。這也是希思第一次同鄧小平會面。也正是在這次會談中,毛澤東把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重任交給了鄧小平。


5月25日,毛澤東在同希思的會談中說,都成了歷史了。你們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到時候怎么辦,我們再商量吧。他指了指鄧小平和在座的年輕同志,意味深長地說,是他們的事情了。那一年,鄧小平70歲。可以說從那一時刻起,鄧小平從毛澤東主席、周總理的肩上接過了統一祖國的重任,開始考慮祖國統一的問題。


1974年10月2日,鄧小平在會見臺灣同胞、海外華僑時說,解放臺灣有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兩種,即使臺灣解放,我們也不會把大陸的政策搬過去。這就提出了祖國統一的方式問題。1975年9月,鄧小平在會見希思后不久便遭受了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打擊。


1977年10月和1979年9月,希思先后兩次來華訪問,“文革”后剛剛復出的鄧小平同希思進行了會談。他們的這兩次會談都涉及到了日益臨近的香港回歸祖國的問題。


香港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一個問題,長期以來,它一直是籠罩在中英關系史上的一個巨大陰影。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塊面積為1066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是英國在19世紀通過同清政府簽訂的三個不平等條約,先后強行割讓和租借去的。在英國占領之前,香港地區隸屬中國廣東新安縣(后改為寶安縣,今深圳市)管轄。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1898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后統稱“新界”),租期九十九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


中國人民一直反對上述三個不平等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政府曾多次闡明我國對香港問題的一貫立場,即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祖國統一和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三大任務而奮斗。鄧小平提出了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解決臺灣和香港問題的構想。


同時,隨著1997年的日益臨近,英國方面也不斷試探中國關于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這表明,解決香港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82年4月,希思第五次來華訪問,邁出了解決香港問題的試探性的一步。在同鄧小平的會談中,希思向鄧小平談到了他第一次同鄧小平會面的情景,向鄧小平提出了香港問題。他說,我記得我第一次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時,你也在場,我們討論了香港問題。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說,反正到1997年還早哪,還是讓年輕人去管吧。現在離1997年只有15年的時間,你是如何考慮在這個期間處理這個問題的?因為很多人都要在香港投資,怎樣才能使投資者不担心呢?


鄧小平說,香港的主權是中國的。中國要維護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影響外國人在那里的投資。在這個前提下,由香港人,包括在香港的外國人管理香港。他說,香港有了地方政府,我們的新憲法有規定,允許建立特別行政區,由香港人自己組成政府,不管是華人、英國人或其他人都可參加,可作政府雇員嘛,甚至成為香港政府的成員都可考慮,各種制度也不變……


鄧小平坦率地對希思說,我們是多年的好朋友了,如果中國到那時不把香港主權收回來,我們這些人誰也交不了帳。


希思連連點頭說,條約里也寫得清楚。


鄧小平進而指出,還有新界,包括整個香港,過去是不平等條約,實際上是廢除的問題。


隨后,英方又經過多次試探,決定就香港問題同我進行正式談判。不久,兩國政府便開始了國際社會所說的“懾人心魄的反復較量”。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中英兩國政府開始就解決香港問題進行接觸。9月24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撒切爾夫人。雙方一開始就亮出了分歧。撒切爾夫人對鄧小平說:必須遵守有關香港問題的三個條約。條約雖然寫在紙上,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消除它存在的事實!針對英方的這種態度,鄧小平明確地向撒切爾夫人指出:主權問題不容討論。到1997年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的主權,這一點是肯定的,不能有別的選擇。


至于保持香港的繁榮,我們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但這不是說,香港繼續保持繁榮必須在英國的管轄之下才能實現。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于在中國收回主權后,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于香港的制度,其中包括政治、經濟制度。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當然,有些要加以改革。總之,香港仍將是資本主義,現行的許多適合的制度要保持。撒切爾夫人則聲明:只有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今后的行政管理和管治作出明確的安排,能夠為香港人民所接受,英國議會相信這些安排是合理的,我才可以考慮主權問題。


中英兩國領導人對于解決香港問題大相徑庭的立場,注定了歷時兩年的談判的艱難曲折。


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談判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撒切爾夫人訪華,至1983年6月。這一階段雙方主要就原則和程序問題進行會談。第二階段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兩國政府代表團就具體實質性問題進行了二十二輪會談。在頭四輪會談中,由于英方仍然堅持1997年后英國繼續管治香港,致使談判陷入了僵局,在這種情況下,希思于1983年9月第七次來華。9月10日,鄧小平會見希思,他向希思明確指出:英國政府想用主權來換治權是行不通的。在香港問題上,我希望撒切爾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態度。中國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會受任何干擾、有任何改變,否則我們就交不了帳。我們和英國朋友說,我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就是李鴻章。誰不解決這個問題,都是李鴻章。他說,核心是1997年收回主權時香港能順利接收,而不會引起動蕩,比較順當地接收對各方都有好處。英國利益不會受到損害,美國、西歐利益也不會受到損害。所以過渡期有個香港人參與管理的問題。參與管理,不當主角可以,但要開始知道哪些方面的管理。無論政治、經濟、商業和金融方面等等,不知道怎么行,一下子拿過來怎么行?所以要逐步熟悉、參與,整個過程就完滿了。他希望今后會談時不要再糾纏主權換治權問題,要扎扎實實地商量香港以后怎么辦,過渡時期怎么辦。這對彼此最有益處。如果英方不改變態度,中國就不得不到1984年9月單方面地公布解決香港問題的方針政策。


希思回國后向英國政府傳遞了鄧小平的談話內容,說服現任領導人改變立場。這年10月,英方傳來撒切爾夫人的口信,提出雙方可在中國建議的基礎上探討香港的持久性安排。這實際上是放棄了由英國“繼續管治香港”的要求。僵局再次打破,會談得以比較順利地繼續展開。第五、六輪會談中,英方確認不再堅持英國管治,也不謀求任何形式的共管,并理解中國的計劃是建立在1997年后整個香港的主權和管治權應該歸還中國這一前提的基礎上。至此,中英會談的主要障礙開始排除。


此后,從1984年4月中旬第十二輪會談起,談判主題轉入第二議程即過渡時期的安排及有關政權交接的基本設想。到1984年9月18日,雙方就全部問題達成協議,并于9月26日草簽了中英《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至此,為時兩年的中英兩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談判圓滿結束。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首腦在北京正式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85年5月27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互換批準書,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


可以說,香港問題的圓滿解決,有希思的一份功勞。他在中間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就在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之際,希思又一次來華訪問,鄧小平愉快地會見了這位交往了多年的老朋友。在這次會談中,他們由香港問題的解決談到了臺灣問題,談到了國際局勢,他們的視野更寬、更遠了。


在會談中,希思問鄧小平,中英對香港問題的圓滿解決是否有利于導致臺灣問題的解決。


鄧小平肯定地回答說,是的。香港問題的解決對解決臺灣問題是個推動。我們將按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對解決臺灣問題的條件更寬,就是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希思說,他認為中國為和平解決臺灣提出的九點方案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鄧小平說,我們提出國共第三次合作解決臺灣問題,就是因為我們雙方有共同語言,我們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


在談到中美關系時,鄧小平說,中美之間的障礙就是一個臺灣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會使中美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


關于中蘇關系,鄧小平說,中蘇之間要實現關系正常化,政治關系要發展,必須要消除三大障礙。消除三個障礙在蘇聯方面有困難,可以先從解決其中的一個問題做起。但是總要走出第一步。


當希思問到鄧小平對美蘇裁軍談判的看法時,鄧小平說,如果達成協議,我們贊成。協議的實際好處是可以起到緩和氣氛的作用。但是,維護世界和平,我們的眼光不能只看著美蘇兩家的談判。


希思希望中國更多地發展同西歐的經濟貿易關系。鄧小平說,我們一直在考慮如何加強同歐洲,包括英國在內的經濟聯系。我們是作為一項政策加以考慮的。他說,貿易是有來有往的,雙方都應該開辟新的途徑。他希望歐洲的企業界為中國商品進入歐洲市場創造條件。


1987年4月17日,希思第八次來中國訪問,這也是他第八次同鄧小平會面,他們在會談中都希望中國和歐洲互相幫助,共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盡管他們的會談是短暫的,但他們之間的友誼長存,縱然相隔千山萬水,他們之間的友誼之花將常開不敗……




騰訊思享會 2015-08-23 08:40:05

[新一篇] 【思享】周保松:政治必須講道德

[舊一篇] VOL.695 梅雨時期的愛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