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稻盛和夫談日本刀:把靈魂灌入到產品,做到物心一如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日本人不是把物質和精神分別定位,在制造器物時單純追求合理性和效率性,而是認為物質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存在,在制造器物時重視“心靈的狀態”,必須全身心投入角色,用一句話講,心就是制造出的器物本身,或者說是制造器物的道具本身。


日本刀中的“物心一如”

作者 | 稻盛和夫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精湛的“器物制作”的傳統,其精致精細、美輪美奐的程度,往往讓人誤認為是藝術品。


例如日本刀,利用高超的鍛造技術打出的刀身強韌無比,十分漂亮,這且不說,就連在刀柄上精雕細刻的鑲嵌,在刀鞘上施以漆藝技法之一的描金畫等,也讓見者嘆為觀止。除此之外,日本人手制的陶藝、漆藝、竹藝、染織、金屬工藝品,無論哪個領域,都達到了令世界驚訝的水準,讓別的國家羨慕不已。


再例如,日本家庭中的佛壇,不僅木工技術精良,而且漆工技術、燙金技術,還有描金技術,集各種各樣的工藝技術之精粹,讓外國人為它的技術而驚嘆、為它的華麗而傾倒,同時,為這樣的藝術品居然在一般家庭里日常使用而感慨。另外,雖是木結構的活動玩偶,卻有精巧合理的機械結構,這在近代工業勃興之前已經出現。神社祭禮用的“活動彩車”,室內供玩賞用的“搬茶玩偶”等現代機器人的原型,在200多年以前已經完成,這在全世界都十分罕見。


這種活動玩偶中,包含實現精巧活動結構的機械設計技術和機械加工技術,包含玩偶造型所需要的雕刻技術、板木拼接技術、衣裝美術等,融合了各色各樣的技術。



一、為什么日本人能積累起如此高超的制造器物的技術呢?


在這些物品中,充分地反映出了日本人虔敬的、高度的精神性。比如,在傳統工藝的世界里,工匠們在工作之前先要洗凈身體,有時要像刀匠一樣,用白衣束身。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器物制造是一種神圣的行為,因此在制造器物時,需要先清洗自己的身體、凈化自己的靈魂。而且通過這樣的儀式,把自己的靈魂注入到要制造的器物中去。他們一定是這么想的。


在這種行為的根底處,不是西方式的將物質和精神分開考慮的二元論的思想,而是將物、心合一的“物心一如”這一日本固有的世界觀。


日本人不是把物質和精神分別定位,在制造器物時單純追求合理性和效率性,而是認為物質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存在,在制造器物時重視“心靈的狀態”,必須全身心投入角色,用一句話講,心就是制造出的器物本身,或者說是制造器物的道具本身。


例如,制造日本刀,對鍛造好后的鋼刀淬火這一道工序,就需要高度的集中力,結果就是把自己融入鋼刀成為一體,即到達所謂“物心一如”的境地。否則,工序不能算完成。這一切都來源于日本人虔敬的、高度的精神性。



英國和法國因為工業革命而讓手工業消失了,與此相反,日本即使在明治維新后的工業化進程中,用自己的手制造物品的文化也沒有中斷,因為其中傾注了日本人虔敬的、高度的精神性。


這種在傳統工藝領域內培育的器物制造的虔敬態度,在現代化的制造業中得到了傳承。


直到現在,在日本制造業的幾乎所有現場,一天的工作都是從晨會(朝禮)開始的。這也可以解釋為:在生產產品之前,先要把生產者的心緒整理好。


我自己過去在生產現場指揮工作時,經常會問部下:“你聽到機械的哭泣聲了嗎?”就是說,把制造設備擬人化,要聽到他的哭聲,勞動者與勞動對象結成一體,如果工作能如此全身心投入的話,就能生產出“會劃破手的”、高品質的產品。


二、要能聽到“機械哭泣的聲音”才能做出“劃破手的產品”


曾有過這樣一件事:當時京瓷還未走出中小企業的階段,但我們的精密陶瓷技術獲得認可,聞名天下的IBM給了我們大批訂單,訂購的產品是用在IBM下期戰略商品心臟部位的陶瓷基板。但是,該產品對規格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怎么做也達不到它所要求的尺寸精度。我住進了位于滋賀的工廠,現場指揮如何解決批量生產的方法問題。


某天深夜,我在巡視現場時,見到一位年輕員工意志消沉,因為在精密陶瓷的燒制工序中,他想了各種辦法,但燃燒爐內的溫度仍然不穩定,燒制后的產品的尺寸出現微妙的差異。


我當時這么問他:“你向神祈禱了嗎?請讓我燒制成功吧!你這樣向神祈禱過嗎?”我的意思是:你有沒有反復努力、反復鉆研,全神貫注到最后的最后,以至除了向神祈求之外,已經別無他法了。


這位員工點頭說:“我明白了。讓我從頭開始,再次努力試一試吧!”


他再次投入工作,不久就解決了這個難題。


必須將心投入、把魂注入,讓自己的心魂進入機械和產品,以致能聽到“機械的哭泣聲”“產品的哭泣聲”。讓自己與機械和產品渾然成為一體,不斷努力、反復鉆研,達至極限。這時候才能向“造物之神”祈求:“讓我成功吧!”才能培育出了不起的、卓越的產品。


正是這種日本人的虔敬的、高度的精神性才促使這位年輕員工超越了壁障。


另外,京瓷也通過這項工作,進一步提升了精密陶瓷的技術水平。與此同時,因為給IBM供貨的實績受到高度評價,此后國內外廠家的訂單接踵而來,京瓷也借此一口氣從中小企業躍上了中堅企業的臺階。


要“傾聽機械的聲音”、要“傾聽產品的聲音”、要“向神祈求”,這樣的教誨,這種對待工作的真摯的態度,作為京瓷產品制造的原點,現在仍在現場傳承。


還有一種說法:“要做出會劃破手的產品!”這也成了京瓷制造現場的鐵則。這源于下面一件事。對于支撐現代電子工業的IC(集成電路板),需要保護它與電路板連接的端口,這就要提到具備這種功能的IC封裝開發時的故事。


我指示IC封裝開發的負責人“要做出會劃破手的產品”。他與部下歷盡艱苦,經過幾個月的反復試驗,做出了一個樣品。但我只看了一眼,就冷冷地說了一句“不行”,退還給他。


“為什么不行!這個樣品的性能完全滿足客戶的要求。”他很不服氣地頂撞我。但是,這與我事先在頭腦里描繪的產品比較,就遜色了,有明顯的差異。


想到這幾個月的辛勞,他對我的否定態度感到不滿和氣憤,不用說我也完全理解,盡管如此,我還是再次強調:“要做出會劃破手的產品!”我命令他們重做。“要做出會劃破手的產品”,這句話的意思是:理想的、沒有任何瑕疵的、無可挑剔的產品,讓人不忍心用手摸一摸而玷污它。如果冒犯它,“手就會被劃破”。


我小時候,父母經常用“會劃破手”這個形容詞。當一個非常理想的完成品呈現在眼前時,人們欣賞它,出于對它的敬畏之心,猶豫著不敢用手去碰它,此時我父母就用“會劃破手”這個詞來表達。


在現代的產品開發中,滿足客戶在規格、性能方面的要求當然是必要的,但僅僅如此還不夠。包括外觀和色澤在內,必須達到一種理想的水準,就是你在事先反復思索、模擬演練時所“看見”的那種完美的狀態。否則,即使在數據上達到了客戶要求的標準,也不是好產品。這種低水準的產品無法得到市場的普遍認可。


后來,他們經過反反復復的試驗,終于成功地做出了非常理想的產品,做出了“會劃破手的產品”。而且,由于這一產品的開發成功,京瓷的IC封裝此后席卷了全世界的半導體市場。同時,這一產品伴隨半導體的迅猛發展,也成了京瓷成長發展的原動力。


在陶瓷IC封裝領域內,京瓷一直到現在都遙遙領先,具備壓倒性的市場占有率,讓其他的追隨者望塵莫及。我認為,原因就在于開發當初采取了嚴厲的態度,要求完美無缺,不允許妥協。


本文摘自《心法之貳:燃燒的斗魂》,作者:稻盛和夫,東方出版社,2014年6月版。


騰訊思享會 2015-08-23 08:42:30

[新一篇] 莫言:毛主席老那天

[舊一篇] R小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