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缺什么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中國游客丑聞迭爆,顯示提高國民素養乃當務之急。藥方千百種,有主張法規約束,也有人希望以回歸儒學涵養心性。對這個問題,知名時事評論員邱震海先生有自己的洞見。


我主持的節目中,經常有兩岸嘉賓的討論。曾有觀眾對我說,我同意大陸嘉賓的觀點,但不喜歡他的態度,帶有一股傲氣;而臺灣嘉賓的一些觀點我可能不認同,但欣賞他的風范和儒雅之氣。在我看來,這種風范和儒雅就是中國人真正的氣質,但如今在人們身上很難見到。

 

不久前,《國際先驅導報》有一組專題,談論了“中國與世界”的問題。其中葉海林先生的文章說,我們認為世界誤讀我們,其實我們也在誤讀世界。他總結了國人的三個形象:第一,不再謙虛,第二,不再含蓄,第三,不再容忍。

 

楊銳先生的文章說,我們擁有一種與大國地位不符的心態,缺乏大國的優雅和從容。他引述了一段話:中國是一流的經濟大國,二流的政治心態,三流的國民素質。

 

種種矛頭指向國民心態與國民素質,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優雅的中國人哪去了?當今國民集體精神世界,到底有什么,缺什么?

 

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有什么”的問題,中國近代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家——辜鴻銘先生曾作總結。辜先生通曉九國語言,對西方文化十分了解,但他又留著長辮子,精研國學。

 


 

他寫過一本書《中國人的精神》,試圖向西方介紹中國人的性格和精神。他認為,中國的國民性格有三:一是淳樸,二是含蓄,三是聰明。辜先生一百多年前說的,拿到今天來對照我們的同胞,會發現還是很準確的。

 

中國人很淳樸。就拿“憤青”來說,“憤青”的內在其實是對國家、民族的熱愛,這種感情本身是很簡單、淳樸的,只是往往帶上過激的情緒。

 

中國人也很含蓄。由于處于東方文化,本質上,我們是一個很深沉的民族,很多時候不擅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有時候一不小心,又會走向很感性、很情緒化的表達。

 

中國人很聰明這點就要區分而論,中國人每一個個體都很聰明,但作為一個民族整體,卻往往缺乏一流的創新能力;而聰明也分為大聰明和小聰明,中國人似乎是大聰明不夠,小聰明很多。

 

那么,中國人“缺什么”呢,筆者認為,缺少一種“謙虛而不自卑,自信而不傲慢”的氣度。中國正在崛起,國民自然充滿激情和信心,這是好事。然而,這種情緒有時變成自我膨脹,表現出傲氣乃至霸氣;而有時又會顯得迷茫,缺少真正的大氣和自信。究其原因,在于中國還沒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而國民的集體精神世界也還不夠成熟。

 

造成這種結果,除了一些現實的原因,也與中國的歷史進程有關:

 

一、中國沒有經歷思想啟蒙的過程,因此民族心靈較為封閉和保守。這一點,德國與中國很相似。西方世界的思想啟蒙進程持續了幾百年,英國、法國都順應了這股潮流,但德國沒有參與其中。恩格斯說過:德國人的精神世界在18~19世紀就像烏鴉般一片漆黑。人的心靈就像一塊璞玉,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經過教化,才能漸臻成熟。

 

二、中國的傳統文化近幾十年來有所斷裂,這導致很壞的后果。孔孟之道、儒家哲學是教人知禮,使人保持儒雅風范的。臺灣沒有經歷過傳統被阻斷的過程,所以傳統文化在臺灣反而保護得比較好。

 

有人問,我們既沒有開啟現代文明的思潮,又沒有守住傳統文化,那我們得到了什么?現代商業經濟的浮躁和冷漠。市場經濟會促進法治和公民社會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浮躁、功利,由于種種原因,我們還沒得到前者,卻不經意地拾起了后者。

 

那么,這個問題未來如何解決?筆者認為有兩點要注意的,供讀者參考:

 

第一,呼喚公民的個人良知。社會確實有很多無奈,但這絕不是良知泯滅的代名詞,每個人都應當守住自己的底線。或許環境所迫,你不能說真話,但至少不要說假話;或許你不能幫助所有人,但至少不要去害人。

 

第二,媒體必須有公開討論的空間。32年前,一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打破了意識形態的障礙,開啟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說,這場大討論影響了一代乃至兩代中國人的思想,打開了許多中國人的眼界。

 

我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初,社會也存在很多問題,當時,《中國青年》雜志發起“從我做起”的討論,并刊發人們的各種意見。通過這樣的自由討論,人們有了辨別的能力,心靈漸趨成熟,視野也慢慢開闊。

 

中國在精神層面存在一些問題,西方也不是完美的。翻閱西方的歷史,西方國家做過的壞事一點也不少。但隨著現代化轉型,它們普遍建立起民主體制,促進了經濟發展,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普世的價值。

 

如果把人類的歷史比作一座山,把中西方比作兩個人在爬山,那么,目前可能只是西方比東方爬高了200米,東方正在追趕。后面追趕的,充滿激情和自信,但難免浮躁,而前面被追趕的,看到后面的速度那么快,難免有點茫然、害怕,可能還會去阻撓。

 

這樣的沖撞是必然的,但沒有什么意義。從歷史進程看,兩個人離山頂都還很遠。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大國,但沒有經歷過思想啟蒙,深厚的文明底蘊尚待開發,而西方尤其歐洲大陸,是一片充滿思辨的土地。筆者相信,這兩塊大陸是可以產生共同智慧的。從這個高度來理解國人集體精神世界的成熟和開放問題,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發。

 

 來源:《同舟共濟》


邱震海 2015-10-16 18:30:54

[新一篇] 「孤臣可棄 絕不折節」 洪秀柱臨全會致詞全文

[舊一篇] 錢理群:每代人都被上代人不滿,最后還是接了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