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毛澤東、劉少奇之女獲邀參加紅場閱兵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4月15日,毛澤東之女李敏(中)與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王正偉(右)、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左)在授予儀式上合影


4月15日下午,《法制晚報》記者獲悉,李敏(毛澤東的女兒)、劉愛琴(劉少奇的女兒)、劉麗(朱德的外孫女)、劉霞獲俄羅斯政府正式邀請,將于5月9日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紅場閱兵方陣。


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從蘇聯到中國

1936年,蔣介石命令東北軍進攻瓦窯堡,中共中央和軍委決定主動撤出瓦窯堡,以爭取東北軍。中央機關遂全部遷至保安縣,將臨產的賀子珍比毛澤東提前幾天到達了保安縣。二人住在小石山的一個破舊的窯洞內,孩子便出生在這里。孩子出生后,鄧穎超、康克清等人聞訊趕來,鄧穎超抱著孩子說,“真是個小嬌嬌呀!”毛澤東聽后,取《西京雜記》中的詩句“文君嬌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如芙蓉”之意,為孩子取名“毛嬌嬌”。


嬌嬌生下四個月左右時,賀子珍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將嬌嬌送到老鄉家寄養。由于與賀子珍之前所生的所有孩子都已遺失或夭折,所以毛澤東非常喜歡嬌嬌。不久,因母親賀子珍和父親毛澤東發生家庭矛盾,賀子珍決定出走,準備經西安赴上海動手術取出身上的彈片。毛澤東極力挽留,但賀子珍還是走了,后來輾轉來到蘇聯學習。


毛澤東女兒李敏(資料圖)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4歲的嬌嬌被送往蘇聯,與母親團聚。不久,蘇德戰爭爆發,留在蘇聯的各國共產黨人全都被疏散到蘇聯東部的伊萬諾沃,先于嬌嬌來到蘇聯的毛澤東之子毛岸英、毛岸青所在的國際兒童院也轉到伊萬諾沃。嬌嬌進入伊萬諾沃的國際兒童院。由于國際兒童院食物匱乏,嬌嬌患上了急性腦膜炎,蘇聯醫生認為沒救了,要將嬌嬌送入太平間。但是賀子珍堅持把嬌嬌接回了家,用自己種的土豆換來牛奶和白糖,每天給嬌嬌喂半杯加糖的牛奶,嬌嬌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其后,多病的賀子珍病情更重,并且與所在之處的蘇聯官員關系變得十分緊張。賀子珍不太懂俄語,行為又使人莫名其妙,最后被當作“瘋子”強行送入精神病院。嬌嬌由此同母親賀子珍分離,被送回了國際兒童院。直到1947年,王稼祥赴蘇聯,經多方交涉才得知賀子珍母女的下落。隨后,王稼祥和嬌嬌一同去接賀子珍離開精神病院。王稼祥將賀子珍母女的情況以及她們要求回國的請求轉告毛澤東,毛澤東很快回電報:“同意回國”。1947年,冬,賀子珍和嬌嬌一道回到中國,起初住在哈爾濱。


當時,毛澤東早已同江青結婚,并生有女兒李訥。嬌嬌當時不會漢語和中文,只懂得俄語和俄文。母親賀子珍讓嬌嬌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嬌嬌在信中用俄文匯報了自己的現狀。毛澤東未回信,而是給嬌嬌發了一封電報:“嬌嬌我的女兒,你的信我收到了,你好好學習,做一個中國的好女孩。爸爸很好。”過了大約一個月,毛澤東派來一位警衛員找到賀子珍說:“毛主席想念嬌嬌和岸青,想把他們接到身邊,讓他們在那里讀書,征求你的意見,同意不同意?”賀子珍沒有猶豫便說:“既然主席想念孩子,希望他們到他的身邊去,我完全同意,沒有意見。”這位警衛員又到學校找到嬌嬌和岸青,征求他們的意見,二人均愿意到父親身邊去。于是二人被帶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毛澤東的身邊,在那里學習。因為嬌嬌不會中文,所以毛澤東特意請了一位老師教她學中文,嬌嬌很快就學會了。


上學與結婚

嬌嬌要上中學了,毛澤東決定給嬌嬌起個學名,乃采用《論語•里仁》中的“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為嬌嬌取名“李敏”,采用李姓是因為1947年3月蔣介石重點進攻延安時,中共中央撤離延安,轉戰陜北,其間毛澤東化名“李德勝”。


賀子珍自回國之后,先后住在哈爾濱、沈陽。賀子珍不許李敏叫江青“媽媽”。每年放暑假,毛澤東都派人將李敏送到賀子珍那里住一段時間,并且每次都讓李敏給賀子珍捎去許多食物,其中包括很多水果。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李敏來到北京,先入八一小學,畢業后,又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女子中學。高中畢業后,李敏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1950年代,在大學期間,李敏同北京航空學院的孔令華戀愛。孔令華的父親、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孔從周得知后大驚,覺得自己是國軍西北軍降將,嚴令兒子不得與李敏來往。李敏將戀愛之事告訴了父親毛澤東,毛澤東乃將孔從周一家請到家中吃飯,并說:“兒女的婚事由他們自己去辦,長輩不必干涉。”由此成全了李敏和孔令華。


1959年8月29日,李敏和孔令華在中南海豐澤園舉行婚禮,后育有兒子孔繼寧,女兒孔東梅。1964年,李敏夫婦因受江青迫害而搬到兵馬司胡同,毛澤東嘆氣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李敏搬出中南海時,中南海的出入證也被收走。由于江青阻擾,李敏搬出中南海之后,只見過父親毛澤東三次。


文革風云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之時,李敏正在國防部國防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先后為聶榮臻(1956年-1973年)、陶魯笳(1973年-1975年)、張愛萍(1975年-1982年),1968年2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1982年7月撤銷,與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中央軍委科學技術裝備委員會合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工作。李敏緊跟毛澤東的號召,“炮打司令部”、揪出“走資派”,對所在單位的領導進行造反。許多造反派領導人也努力緊隨并簇擁李敏。


1974年,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李敏和孔令華夫婦對該運動有看法,決定赴中南海反映情況,結果被攔在中南海門外,未能見到毛澤東。


1976年9月,李敏被允許見到彌留之際的父親毛澤東,毛澤東認出了女兒,拉著李敏的手,斷斷續續地說:“嬌嬌你來……看我了……嬌嬌你怎么不常來看爸爸呀?”這是李敏最后一次見到父親。


1976年四人幫倒臺,原來的造反派組織領導人紛紛在交待問題時稱,他們的“黑后臺”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人李敏同志”,并說正是李敏向他們傳達了“最高指示”,他們才干出了那么多的“暴烈行動”。于是,正當其他單位揭批查“四人幫”的“王、張、江、姚”之時,李敏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批判對象卻是“王、張、江、姚、李”,其中的“李”就是李敏。單位領導看在毛澤東的面子上,對李敏只進行了“背靠背斗爭”,即可不出席批判會,不看大字報,不用上班,在家自我檢查。于是,從1976年起,李敏便呆在家里。但李敏對此仍非常不滿,拒絕承認自己有錯。有關領導為了照顧李敏,將其調離原單位,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讓她做個自我批評,然后另行分配工作,但李敏堅持稱:“我聽我爸的,有什么錯?”由于李敏拒絕自我批評,工作沒法分配。自1977年到1996年,李敏沒有工作,一直在家閑居。


晚年生活

在家中長年閑居期間,李敏身體很不好,而且足不出戶,十分孤獨。當時李敏家住景山后街,連地安門都很少去,鄰居幾乎沒有見過她。她在家中的正屋保留著父親毛澤東去世時布置的靈堂,以及“繼承爸爸的遺志把革命進行到底”之類的標語口號。她每天身穿文革時期的老式軍裝。


1991年10月4日,正在患病的李敏接到電話,得知堂嫂韓瑾行將來探望。二人見面后,韓瑾行告訴李敏,韶山將要為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建造紀念設施。李敏遂為韶山的紀念活動捐款,托韓瑾行帶去。


1990年代初,李敏的丈夫孔令華赴深圳經濟特區創辦科技開發公司。兒子孔繼寧成為中國駐外使館助理武官。女兒孔東梅在大學學習,專業為英語。平時家中只有李敏一個人。為解除寂寞,她訂閱了六份報紙,朋友還送給她兩只波斯貓。波斯貓成了李敏最親近的伴侶。好心的朋友及親屬們都勸李敏出來參加一些活動,但李敏不肯出來。


1996年,李敏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離休。


李敏逐漸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不再把自己封閉在家中。2006年,李敏與其他毛澤東遺屬一同赴朝鮮拜祭在朝鮮戰爭中陣亡的哥哥毛岸英。2008年10月,李敏赴江西省永新縣參加生母賀子珍紀念館的落成典禮。


劉愛琴:做劉少奇的女兒絕不后悔


“大姐”劉愛琴

作為80后的年輕人,要對一位年過八旬的長輩稱呼“大姐”似乎是一件不敬的事,可是參加座談會的很多人不論年齡大小都管劉愛琴叫“大姐”,而她自己也習慣了這樣的稱呼。


劉少奇女兒劉愛琴(資料圖)


身為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一生充滿了坎坷與波折,歷史的不可選擇常常使她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1927年,劉愛琴出生在大革命時期腥風血雨的武漢,出生后不久便被交給漢口一個工人家庭撫養,曾當過童養媳。直到1938年才被黨組織找到,回延安與父親劉少奇團聚。11歲的劉愛琴第一次見到父親,而母親何寶珍也已經犧牲。1939年劉愛琴和哥哥劉允斌一起赴蘇聯,進入莫斯科伊凡諾沃國際兒童院學習。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后,劉愛琴參加了蘇聯的紅軍后備軍。1949年,劉愛琴隨秘密出訪蘇聯的父親回到祖國。“文革”爆發后,哥哥劉允斌被迫害致死,劉愛琴也受到迫害。1995年,劉愛琴獲得葉利欽簽發的“參加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鋼鐵戰士”證書和紀念章,2010年再次獲得“偉大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勛章。


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劉愛琴,現在過著普通的百姓生活。劉愛琴對記者說:“人們都稱呼我為‘大姐’,但我覺得我很不夠格,因為革命中的‘大姐’都是我們的長輩,比如鄧媽媽、蔡媽媽,她們才是真正的革命的‘大姐’。”


做劉少奇的女兒絕不后悔

面對自己一生的曲折經歷,劉愛琴曾說“如果做主席的孩子就要犧牲掉很多幸福,還不如做一個平民的女兒好”。可當記者問到“做劉少奇的女兒后不后悔”時,愛琴大姐堅定地回答“絕不后悔”!


愛琴大姐說,“我從小就是在人民群眾中生活長大的,在普通生活中鍛煉自己,從勞動人民身上學到了很多,我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因為父親的關系,大家對我很尊重,都稱呼我為‘大姐’,我很感激。我不是故意把自己說成是普通人,而實際上,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談到家鄉,愛琴大姐說,“我不是出生在寧鄉的,也沒有在這生活過。以前,父親的家鄉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但是,自從1988年第一次回到湖南,我最近幾年就經常回來,只要有機會就想回來。每當想起我的父親,看到家鄉的人民那么尊敬他、熱愛他,熱情為我們服務,我就很感動。這次座談會,很多人發言說他調查研究認真負責,為人民服務在他身上體現的全面深刻。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父親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現在,我歲數大了,感情比較脆弱,常常會忍不住哭。家鄉的人民很可愛,家鄉的一草一木對我來說都很親切。”


第一次申請入黨父親說我不夠格

談到自己的父親,愛琴大姐說,“父親是非常愛我的,但是對我要求也很嚴格。工作上,我和父親接觸的非常少,因為他是國家領導人,平時是很難和我的工作聯系上的。生活上,我和父親也聚少離多。”


“父親曾特別關心我的入黨問題,他一直認為我離黨員的要求有距離,做得不夠格。直到1965年,我才按批準入黨。之前,當我第一次提出入黨申請時,父親親自把我的預備期取消了,讓我又鍛煉很長一段時間,第二次才批準我入黨。現在,我也是按父親的教導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黨員。”


采訪快結束時,記者問愛琴大姐累不累。愛琴大姐說,“雖然我現在年齡大了,每次參加活動身體上都會吃不消。但是,我覺得我有義務和大家一起去宣傳我的父親,這樣才對得起父親的在天之靈。”


來源:法制晚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

作者:張秀晨 孫琳等



《國家人文歷史》 張秀晨 孫琳 2015-08-23 08:48:38

[新一篇] 悼念 章立凡:胡耀邦治喪手記

[舊一篇] 圖志 前蘇聯空軍地勤手繪軍營生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