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盯著狂歡表演,但沉默孤獨的人決定一切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這是世相(thefair)的第 458 篇文章


Sayings


今天的文章作者是我自己,所以我就不寫很長的saying了,省的有些人老嫌我啰嗦。。發表在GQ雜志的6月刊上,上頭有性感的“漂亮妞兒”,有很漂亮的時裝潮流,當然,還有非常嚴肅的報道。這些在下面的文章里都有提及。你可以關注GQ的官方微信號 GQZHIZU ,這些內容慢慢都會出現在上面。


如果非要多說幾句,那就是,我很喜歡從一件小小的往事里向外摸線索,然后與那些正在發生的激動人心的事情扯上關系。



跳繩游戲

作者:BangBang


1980年代出生的農村孩子喜歡玩一個多人跳繩的游戲,兩個孩子拽住一根麻繩的兩端持續甩動,其它幾十個孩子輪流上場跳,避免被絆倒。通常而言,眾人的目光都難免集中在跳繩的孩子身上,以至于最后這往往變成一種表演,孩子們發明了很多種夸張的方式來炫耀跳繩技巧,有人單腿跳,有人閉著眼跳,最夸張的是那種邊跳邊翻跟頭的人。沒有人把目光投向甩繩子的那兩個家伙(一般通過抽簽選出或者輪流担任),他們做的事情就是按照某個固定節奏做機械的運動。

但大約30年過去后,我仍然堅信這個游戲里最重要的人被忽略了。我一般喜歡做甩繩子的人,因為每當我有意地放慢節奏,我會感受到自己影響了所有人,其它人就不得不費力地調整步伐避免犯錯,如果我嫌其它人太輕松了,就會提高繩子的甩動速度,讓他們手忙腳亂,尖叫歡呼。甩繩的孩子掌握著規則,或者說,他們擁有這個游戲里最大的權力:設定節奏,其它歡樂的人們不知不覺地按著你的意志來。

決定基本規則的人往往悶聲不響,這件事發生在許多場合。比如我發現,程序員劃定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基本規則,他們的偏好與品位時刻改造著我們,但他們卻像甩繩子的孩童那樣沉默。人們總是更關注風頭人物,高明的言辭、戲劇化的表情和華麗的衣著很容易就吸引目光,我們為商人、明星和網上意見領袖(最近對他們的稱呼是網紅或者KOL)著迷,視他們為時代偶像。但龐大而沉默的程序員在冷冷地旁觀著,決定著我們的步伐。

拿起你的手機就明白了。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以及這些系統上每個軟件的的運行規則、流暢程度和使用習慣,才是劃定我們生活基本框架的東西。倒退10年,Windows系統的硬盤劃分、文件儲存方式,定義了我們的工作習慣,甚至影響了我們思考事物的方式。自從這個世界深度依賴電腦、手機和互聯網,那些代碼寫作者就握住了驅動我們的繩子。

但有技術的人總是孤獨的。回過頭看,幾乎沒有哪個時代或領域的跳繩是由那些光鮮、醒目的人掌控的。蒸汽機車的設計者比賽車英雄重要多了,演奏家們也得在樂器制造者的框架里行事。一個例子是再我熟悉的口琴領域,你會發現,最卓著的口琴演奏者也要被口琴工廠的設計風格影響,事實上他們熟知某種口琴品牌的獨特之處,并且根據這些特性鍛煉技巧。

更典型的例子也許是游戲領域。不久前,我讀了一本名為《DOOM啟世錄》的書,它講了最早的3D游戲產生的過程,那個過程很有隱喻性,當代碼工程師完成了設計3D游戲必需的圖畫引擎技術后,游戲設計師們開始在這個基礎上忙著制作出五花八門的游戲,玩家們則在游戲設定的規則內盡情表演。最后,大多數人會為一款游戲里的明星玩家而歡呼,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切的決定者是那個待在骯臟的辦公室里一言不發、厭倦社交的古怪的代碼天才。(這篇文章發表幾天后我遇見了Sky,他無疑是跳繩的孩子里風頭極盛的一個。)

這是多么動人的場景啊:世界像是一個浪花,人們依次在別人指定的規則上表演,最終的巨浪震驚了岸邊的觀望者,但很少有人看到源頭的關鍵的顫動。

在這期雜志里,我們報道了華中科技大學的一群“技術男”。過去,“華科男”本來是大學中流傳的一個帶著調侃的稱呼,他們的整體特征是木訥、害羞,壓抑,不善社交,“沒有女朋友”,但精通程序、技術以及裝配電腦。這很容易讓人想起計算機時代開始前美國M.I.T.的那些極客們,他們苦悶迷茫,沒有方向感。但是時代突然給他們一個出口,過去并不重要的能力忽然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東西,華科男生成為互聯網創業潮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群體,除了畢業較早的張小龍已經,新一代的互聯網創業回報率在全國大學中排名第一。

時代終于把繩子塞給了他們。就像50年前的世界把繩子塞給了美國的電腦愛好者一樣。他們的技術和他們的孤獨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正是由于沉浸在一個普通人不了解的領域里,他們才既精通這個領域,又喪失了部分交往能力。反過來說,技術為不擅社交的他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通道,讓他們進入另一個虛擬世界,并最終迂回地參與現實生活。

而且,由于他們的孤獨,“華科男”們似乎比別人更理解一些基本層面上的人性饑渴。他們對社交的匱乏讓他們樂于鉆研社交工具,比如說,一個名叫“小黃雞”的聊天機器人,就是由一個不知道如何跟人說話男生開發的。

華科男生只是這個時代許多沉默但重要的程序員們的縮影。直到如今,就算其中一些人已經功成名就,他們仍然是聚光燈不易照射到的人。這個世界仍然遵循著古老的傳統:搖繩子的人默不作聲,跳繩的人歡樂跳舞。這期雜志的封面人物是Angelababy,她才是引起瘋狂追逐的人,人們不會記住她自拍用的美顏APP背后那些寫代碼的人。同樣,我們還在同一期報道了絕對的當代紅人——微博上幾乎所有最赫赫有名的段子手們,他們擁有巨大的話語權和商業力量。微博這樣的社交軟件的出現和設定卻歸功于有技術的人。

但我并不是在替程序員抱不平,或者在鄙夷那些跳繩的孩子們。相反,我認為這個世界以意外的方式實現了平衡。像在跳繩游戲里那樣,最終,沉默的孩子和歡樂的孩子一起構成了一個充滿戲劇感的整體,我們需要選擇的只是充當哪一個角色。




世相

倡導有物質基礎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顧見識與審美

也許長,但必定值得耐心閱讀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家的自媒體組織“文藝連萌”發起者


微信:thefair 微博:@世相



世相 2015-08-23 08:51:01

[新一篇] 在我失戀后最難過的那段時間里

[舊一篇] 【思享】人從哪里來,往何處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