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辦姜軍:我們應該交給后人一個什么樣的網絡空間?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學習經典

微信ID:xuexi-jingdian


姜 軍 座談會發言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局長




今天這個研討會非常有必要,應該說,是在倡導網絡安全的同時,提醒社會關注網絡語言的問題。我想這個更多人可能還沒有完全意識到,當然也有很多有識之士過去一直在呼吁。我們的網絡語言已經到了一個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就像生活在一個小區里面,你本來希望居住環境是干干凈凈的,結果是大家都在隨便扔垃圾。就像,我們在生活空間當中、物理空間當中,對霧霾的承受能力也在降低,但是語言的霧霾可以說一直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為什么現在網絡語言、網絡空間,會充滿了、充斥著這種污言穢語呢?這可以說在我們傳統的出版物上、傳統媒體上,是不可能出現的很多詞匯,現在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我們網站的標題上、出現在很多的微信公眾賬號上。——這些,大家剛才從各個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我講三層意思吧,我的感覺。互聯網語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可以說,網絡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自由發言的空間。從來沒有過這樣。過去大家發言可以說都是要經過視同于出版的程序(當然跟朋友之間的直接對話不算)如果面對公眾講話,一定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這些大眾傳媒,但是現在有了互聯網,可以說每個人可以自由地發言。

第二,可以得到充分的傳播。你在小的一個網站、或者是在一個QQ群里、或者是在微博上、微信里的一句話,都可能傳到上億人次觀看的勢力所及。比如說我們在微信朋友圈里,你有100個微信好友,你說一句話,100個朋友里面有十分之一轉發,按照這個比例,每100個人轉發十分之一、就是每100個人里都有10個人轉,最后這樣轉發8次,會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數量級呢?就是一億人次!一億人可以看到,實際上只需要轉發八次就可以了。如果這100個人里每個人都轉,那就是轉四次就可以讓一億人看到了。所以這樣的一種傳播格局,是前所未有的。

再一個特點就是,誰都可以匿名發言。很多人,特別是在微博里,一個人注冊一個虛假的名字,最后他隨便說的污言穢語,沒有人知道是他說的,他可以不承担責任。

再有就是,說什么也沒有人追究。最近兩高司法解釋出來之后,謠言可以受到追究了,但是,污言穢語沒有人追究。

網絡發言有這么幾個特點:就是,可以隨便說話,可以自由傳播(可以說無邊界地傳播),匿名發言,無人追究。這四點,造成了我們現在這樣一種污言穢語滿天飛的局面。


我們可以說,從語言的本身來研究社會心理,但是社會心理不能直接構成這樣的一種語言現象。過去也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心理,但是可能它就成就了一部傳世的佳作,一部小說、一部戲劇、一部電影,可以說它也折射了當時的一種社會心理。不是說所有的絕望或者陰暗的心理,都一定要用這樣的一種污言穢語來表達。

這種表達和傳播本身我覺得有它特殊的一種背景,所以我們首先還是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我記得西方有一句名言,說:

注意你的思想,它會變成你的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會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會變成你的命運。

我們言語首先是思想的反應,最終會變成我們的性格和命運,這是很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們不能夠簡單地看待網上語言,它不是一個個人的問題。當然我們也不一定都像剛才曹雅欣女士所說的,都變成金玉良言;但是要有一個底線,這個底線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守住語言底線的責任。


第二個層面就是我們的網站,網站要對它上面所刊出、所傳播的語言負相當的責任。魯煒部長多次說過:如果我是一個開飯館的,或者說我這是一個超市,就不對我這里面賣的東西負責?——你不負責是不可能的,你必須得負責。要是從法律上來講,有一部《語言文字法》、還有一部《侵權責任法》,說的很清楚,對發言的人和網站都有要求。我在這里給大家念一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

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担侵權責任。

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担連帶責任。

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担連帶責任。

那比如說誹謗、侮辱這樣的一些語言,對詬病對象造成的侵害,無論是發言的人、還是網站的人,都必須承担這樣的一個法律責任,這個責任也是非常明確的。不能說,我們這只是一個平臺。我們以前經常找網站的負責人談,他們會說這都是用戶,是用戶說的。但法律規定得非常清楚,只要是在你的網站上出現東西,所有的,不管是內容還是語言,你都要承担責任。


還有一個層面的問題,就是人格的問題。我們泛泛地發表一些含有污言穢語的言論還是小事,針對特定的人實施這樣一種語言的攻擊、侮辱和誹謗,應該說除了法律責任以外,我們更該意識到,對于他人的人格是一種侵害。我們說建設網絡強國、我們講國家要富強,很少有人想到,這個“強”的本身必須包括人格平等和對他人人格尊重的含義,要不然“強國”就不是一個現代的強國,而是過去弱肉強食的強國。那樣的強國對普通的民眾來說,是沒有什么意義的。

我們現在很少有人從尊重他人人格的角度來看待語言的問題。包括西方的國家,經常攻擊中國,說中國沒有人權,這個人權他們認為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給大家保障人權。可是從人格權的角度,每個人都有維護人格權的責任,它不是簡單政府一方面的責任。我們的互聯網企業、我們的每一個人,發言都應該意識到尊重他人的人格權,這是人權的一個表現。你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格,你本人才能得到尊重。但是在這一點上,對人格的尊重,在網上是普遍被漠視的。尤其是微博。應該說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最近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對于這些污言穢語,特別是我們人民網輿情網監測室監測出來的、這些屬于典型的侮辱性的詞匯,微博沒能采取屏蔽的措施,沒有采取簡單的、可以說技術性的手段就可以完全排除的措施,根本就沒有。有的網站雖然它不是社交網站,但是它的跟帖可以說也是疏于管理、也是失控的狀態。有時候看著上面的新聞是很嚴肅的、高大上的,再看看下面的跟帖,就覺得這是一個城鄉結合部——就是臟亂差。很多網站認為,這個事兒網信辦不管,我們就不管。我想承担法律責任、保障大家有一個干凈的網絡空間,不一定是青山綠水、金山銀山,但至少是一個干干凈凈的、沒有那么多像現在好像大家都可以隨便吐痰這樣的一種局面,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特別是我們網站的管理者。這不僅僅是各級網信部門管理的責任。


所以今天我非常感謝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主辦這樣一個座談會,請來了很多專家、學者還有我們網站的負責人。我想這個問題,大家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它既影響到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心理空間,更影響到一下代。

還記得美國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說過一句話,他28歲的時候就說了這句話,我聽了很震撼,他說:我整天思考的事情,就是怎么樣更好地從前人那兒,接管這個世界。——我們從事網絡工作,尤其是到了這個年齡我就在想:年輕人都有這樣的雄心壯志,那現在需要我們思考的是,我們應該交給后人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一個什么樣的網絡空間?我想我們在座的所有人,都有這個責任。我就說這些,謝謝。




觀察者網 學習經典 2015-08-23 08:54:22

[新一篇] 【周末一讀】馮侖:看得見未來才有未來

[舊一篇] “多難興邦”錯在哪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