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沒有用:空間技術讓生活更美好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歷史中的很多發明都是偶然產生的,但是最終卻對人類影響深刻。比如互聯網,只是當年CERN的那群科學家想聯系方便點。Wi-Fi是一名澳大利亞的射電天文學家為檢測黑洞爆炸產生的脈沖電波設計的。雖然他沒能完成這項太空任務,但是卻解決了綠色能源中的問題:風電場發電時可怕的噪音。

還有很多的發明最終沒能完成他們最初的目標,最終變成了另外一種不同的東西,其中那些為太空探索而進行的研究中,就有一大批技術轉為它用,飛入尋常百姓家。比如ESA的達爾文項目(Darwin mission)中為了尋找行星的太空探索技術,最后成為德國的風力渦輪發動機降噪的解決方案。

十年前, Nicolas Loix是達爾文項目的硬件工程師,該項目原先的目標是使用一個天文望遠鏡尋找外星行星(exoPlanets,居然是EXO哦好奇葩)。在太陽系外尋找行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他們的光芒會被近處的其它星星的光所遮蓋。他們會使用一些高精度的透鏡,在納米精度范圍尋找這些行星,大概是人頭發的千分之一,這就需要通過望遠鏡圖像捕獲遙遠行星光線的微小震動。

這就是Loix加入的原因,他的公司Micromega Dynamics(微歐米茄動力),特別是在抗震技術方面有深入研究。在工業中,很多有害的震動會導致錯誤,比如打印機中的墨盒噴墨時震動會導致圖像呈現出彩虹狀污跡(rainbow smears),太空探索所使用的高精度透鏡也需要克服這種問題。在于其它公司的合作中,Loix公司開發了專用望遠鏡制動設備,這些設備的作用類似于彈簧,通過抵消達爾文項目中望遠鏡的振動,使鏡片穩定成像。

達爾文項目一直使用該技術,直到2007年,由于ESA覺得燒錢燒的夠多了,決定先無限期的停滯該項目。和NASA一樣,他們需要制定一些聽起來更加超前、更加沒有卵用的項目來燒錢,這些研發中的原型技術和前期投入都被廢棄了。

不過在去年,來自德國的風力渦輪機公司慕名而來,找到了Loix。他們迫切的需要能夠降低發電機葉片噪音的相關技術解決方案。因為德國的風力渦輪機有嚴格的相關規定,噪聲需要相當于100英尺遠的割草機所發出的聲響,如果白天工作,還不能建在養老院、學校這種機構附近。因為人們在聽到一些小的渦輪發動機工作就會很惱火。特別在風大的時候,這些葉片會旋轉,齒輪之間的摩擦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腦電能,這些齒輪之間的咬合、震動將生成一系列讓人尖叫的聲響,這些響聲還會通過發動機的其它部件放大(雖然我們的現在基本都遠離風田,但是歐洲可是準備在2050年在城市中部署各種綠色可再生發電裝置的)。

為了解決這種發電噪聲,他們希望通過某些防震動的技術對機械部件進行修正,這與達爾文項目中的相關技術不謀而合。Loix說這只是把我們之前的技術用到了另一些場景中,之前參與的達爾文項目給了我們不少實踐經驗,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設計框架、仿真工具、工程工具、以及相關的電子技術。我們只用了幾個星期,就差不多設計出了理想的、實施度比較高的多兆瓦風力發電機抗噪聲系統。如果不是之前的項目經驗,我想這大概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

相關的科學家看完之后說“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接著工程師們就可以開工了。一幫情況下,實施的成本會比預期的高,所以我們還要重新設計一些硬件,來降低成本。之前參加過達爾文項目的抗震技術工程師Teun van den Dool說到。

這種迂回的方法,比如本來為設計為解決某種科學問題的方法,最終被用到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領域,并非什么新鮮事。Loix 說,曾經有個人問天文學家,你永遠也不可能親自到那去,你干嘛還要研究這些沒有卵用的東西。天文學家如是回答:如果你讓一個工程師去設計某個東西,他可能失敗,但是他們在攻克某個技術問題時所專研出來的相關經驗最終可能流傳下來。

即便達爾文項目的目標是探索外太空中遙遠的行星,但是相關的技術卻被用來造福地球。這并不矛盾,研究中,我們設計了很多用于研究那些挑戰性難題的工具,然后,這些工具也能被用于解決風力發電中的噪聲問題。世界上并沒有“沒有卵用”的東西,只是你是否能夠想到這個卵應該用在哪?當你吐槽沒有卵用時,別人正在奮力思考,怎么樣有卵用!

[鄰家怪蜀黍 via wired]

來源:煎蛋




中科院物理所 2015-08-23 08:56:41

[新一篇] 宇宙信使穿透地球來報告什么?

[舊一篇] 氣體分子接近絕對零度時的奇妙變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