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十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高允

《承詔議興學校表》

臣聞經綸大業,必以教養為先;咸秩九疇,亦由文德成務。故辟雍光于《周詩》,泮宮顯于《魯頌》。

自永嘉以來,舊章殄滅。鄉閭蕪沒《雅頌》之聲,京邑杜絕釋奠之禮。道業陵夷,百五十載。

臣承旨敕,并集二省,披覽史籍,備究典紀,靡不敦儒以王之道,光演于明時;郁郁之音,流聞于四海。

其博士取博關經典、世履忠清、堪為人師者,年限四十以上。助教亦與博士同,年限三十以上。

若道業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齒。學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謹,堪循名教者,先盡高門,次及中第。

《諫文成帝不厘改風俗》

前朝之士,屢發明詔,禁諸婚娶,不得作樂,及葬送之日,歌謠、鼓舞、殺牲、燒葬,一切禁斷。

雖條旨久頒,而俗不革變。將由居上者未能悛改,為下者習以成俗,教化陵遲,一至于斯。

昔周文以百里之地,修德布政,先于寡妻,及于兄弟,以至家邦,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明為政者,先自近始。《詩》云:“爾之教矣,民胥效矣。”人君舉動,不可不慎。

《禮》云: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今諸王納室,皆樂部給伎,以為嬉戲,而獨禁細民不得作樂,此一異也。

古之婚者,皆揀擇德義之門,妙選貞閑之女,先之以媒娉,繼之以禮物,集寮友以重其別,親御輪以崇其敬,婚姻之際,如此之難。

今諸王十五,便賜妻別居。然所配者,或長少差?,或罪入掖庭,而以作合宗王,妃嬪藩懿。失禮之甚,無復此過。往年及今,頻有檢劾。

誠是諸王過酒致責,跡其元起,亦由色衰相棄,致此紛紜。今皇子娶妻,多出宮掖,令天下小民必依禮限,此二異也。

凡萬物之生,靡不有死,古先哲王,作為禮制,所以養生送死,折諸人情。若毀生以奉死,則圣人所禁也。

然葬者藏也,死者不可再見,故深藏之。昔堯葬彀林,農不易畝,舜葬蒼梧,市不改肆。秦始皇作為地市,下錮三泉,金玉寶貨,不可計數,死不旋踵,尸焚墓掘。

由此推之,堯舜之儉,始皇之奢,是非可見。今國家營葬,費損巨億,一旦焚之,以為灰燼。茍靡費有益于亡者,古之人奚獨不然?

今上為之在不輟,而禁下民之必止,此三異也。

古者祭必立尸,序其昭穆,使亡者有憑,致食饗之禮。今已葬之魂,人直求貌類者,事之如父母,燕好如夫妻,損敗風化,瀆亂情禮,莫此之甚。

上未禁之,下不改絕,此四異也。

夫大饗者,所以定禮儀,訓萬國,故圣王重之。至乃爵盈而不飲,肴干而不食,樂非雅聲則不奏,物非正色則不列。

今之大會,內外相混,酒醉喧?,罔有儀式。又俳段鄙藝,污辱視聽。朝廷積習以為美,而責風俗之清純,此五異也。

今陛下當百王之末,踵晉亂之弊,而不矯然厘改,以厲頹俗,臣恐天下蒼生,永不聞見禮教矣。

宗欽

《東宮侍臣箴》

恢恢玄古,悠悠生民。五才迭用,經敘彝倫。匡父維子,弼君伊臣。顛而能扶,屈而能伸。昔在上圣,妙鑒厥趣。

不曰我明,而乖其度。不曰我新,而忽其故。故彼在泉,臨深是懼。如彼覆車,望途改步。是以令問宣流,英風遠布。

及于三季,道喪純遷。茫茫禹跡,畫為九區。昆蟲鳥獸,各有巢居。云歌唐后,垂橫美虞。

龍盤應德,隋蛇銜珠。勿謂無心,識命不殊。勿謂理絕,千載同符。

披文采友,叩典問津。用能重離襲曜,魏鼎維新。于昭儲后,運應玄惕。

夕惕朝乾,虛衿遠屬。外撫幽荒,內懷煢獨。猶懼思不逮遠,明不遐燭。君有諍臣,庭立謗木。

本枝克昌,永符天祿。微臣作箴,敢告在仆。

游肇

外柔內剛,于政數有匡益。

《諫赴援郁洲表》

何以得宜靜之辰,興干戈之役?軍糧資運,取濟無所。唯見其損,未睹其益。

《諫伐蜀》

臣聞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兵者兇器,不得已而后用。當今治雖太平,論征未可。

何者?山東、關右,殘傷未復,頻年水旱,百姓空虛,宜在安靜,不宜勞役。

然往昔開拓,皆因城主歸款,故有征無戰。今之據者,雖假官號,真偽難分,或有怨于彼,不可全信。

且蜀地險隘,稱之自古,鎮戍晏然,更無異趣,豈得虛承浮說,而動大軍?舉不慎始,悔將何及!

討蜀之略,愿俟后圖。

殷紹

《上四序堪輿表》

臣以姚氏之世,行學伊川,時遇游遁大成公興,從求《九章》要術。興字廣明,自云膠東人也。山居隱跡,希在人間。

興即北還,依止影所,求請《九章》。法穆時共影為臣開述《九章》數家雜要,披釋章次意況大旨。

又演隱審五藏六府心髓血脈,商功大算端部,變化玄象,土圭、《周髀》。練精銳思,蘊習四年,從穆所聞,粗皆仿佛。

以此等文,傳授于臣。山神禁嚴,不得赍出,尋究經年,粗舉綱要。山居險難,無以自供,不堪窘迫,心生懈怠。

以甲寅之年,日維鶉火,月呂林鐘,景氣郁盛,感物懷舊,奉辭影等。自爾至今,四十五載。

慕容白曜

《喻崔道固書》

自襄陽以東,至于淮海,莫不風靡,服從正化。謂東陽、歷城有識之士,上思安都之榮顯,下念申纂之死亡,追悔前惑,改圖后悟。

然執守愚迷,不能自革。

猥總戎旅,掃定北方,濟黃河知十二之虛說,臨齊境想一變之清風,蜘躕周覽,依然何極。故先馳書,以喻成敗。

夫見機而動,《周易》所稱;去危就安,人事常理。若以一介為高,不悛為美,則微子負嫌于時,紀季受譏于世。

我皇魏重光累葉,德懷無外,軍威所拂,無不披靡。固非三吳弱卒所能擬抗。況于今者,勢已土崩。

劉彧威不能制秣陵,政不出閫外,豈復能浮江越海,赴危救急?恃此為援,何異于蹄涔之魚,冀拯江海?

夫復蛇螫手則斷手,螫足則斷足,誠忍肌體,以救性命。若推義以行之,無割身之痛也,而可以保家寧宗,長守安樂。

此智士所宜深思重慮,自求多福。

高閭

入禁中參決大政,議政知無不言,為文風格優雅。

《諫討淮北表》

伏見廟算,有事淮海,雖成事不說,猶可思量。臣以愚劣,本非武用,至于軍旅,尤所不學。

今天下開泰,四方無虞,豈宜盛世,干戈妄動?疑一也。

淮北之城,凡有五處,難易相兼,皆須攻擊。然攻守難圖,力懸百倍,反復思量,未見其利。

縱使如心,于國無用,發兵遠人,費損轉多。若不置城,是謂空爭。

脫不如意,當延日月,屯眾聚費,于何不有。伏愿思此四疑,時速返旆。

《請筑長城表》

臣聞為國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法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賞。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荒狡放命,則播武功以威之;民未知戰,則制法度以齊之;暴敵輕侵,則設防固以御之;臨事制勝,則明刑賞以功之。

用能辟國寧方,征伐四克。北狄悍愚,同于禽獸,所長者野戰,所短者攻城。

若以狄之所短,奪其所長,則雖眾不能成患,雖來不能內逼。又狄散居野澤,隨逐水草,戰則與家產并至,奔則與畜牧俱逃,不赍資糧而飲食足。

是以古人伐北方,攘其侵掠而已。歷代為邊患者,良以倏忽無常故也。六鎮勢分,倍眾不斗,互相圍逼,難以制之。

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趙靈、秦始,長城是筑;漢之孝武,踵其前事。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雄杰,所以同此役者,非智術之不長,兵眾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

《易》稱天險不可升,地險山川丘陵,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長城之謂歟?

今宜依故于六鎮之北,筑長城以御北虜,雖有暫勞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如其一成,惠及百世。

即于要害,往往開門,造小城于其側。因地卻敵,多置弓弩。狄來有城可守,有兵可捍。既不攻城,野掠無獲,草盡則走,終必征艾。

修立戰場,十日一習,采諸葛亮八陣之法,為平地御寇之方,使其解兵革之宜,識旌旗之節,器械精堅,必堪御寇。

使將有定兵,兵有常主,上下相信,晝夜如一。七月發六部六萬人,各備戎作之具,敕臺北諸屯倉庫,隨近作米,俱送北鎮。


2022-12-08 19:02:41

[新一篇] 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九

[舊一篇] 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十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