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錢理群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5-5
頁數: 259
定價: 30.00
裝幀: 平裝
叢書: 錢理群作品精編
ISBN: 9787108050618
內容簡介 · · · · · ·
本書選取1948這個典型年度作為切入點,從歷史細節和個體生命感受入手,通過勾陳梳理大量時人日記、著作、報刊資料、后人回憶等,細膩還原了當時的社會、思想、文化環境,及胡適、馮至、朱自清、沈從文、蕭軍、胡風、丁玲、趙樹理等個體的處境和心理。
作者簡介 · · · · · ·
錢理群,一生裁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準備,1939年出生重慶,在南京讀小學、中學,在北京大學親歷反右運動;中間十八年,在邊遠地區貴州安順小城中等專業學校教書,在社會底層經歷了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與北京大學青年學生、同代友人一起,風風雨雨二十四個春秋,并寫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歸中學和貴州,關注語文教育、西部農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運動,同時從事現代民間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兩個空間——貴州與北大,一個群體——中國的年輕人,建立了血肉的聯系,其主要連接紐帶,則是魯迅。
目錄 · · · · · ·
楔子
一、面對轉折——1948年1、2月
二、南方大出擊——1948年3月
三、校園風暴——1948年4、5、6月
四、詩人的分化——1948年6、7月
五、批判蕭軍——1948年8月(一)
六、朱自清逝世前后——1948年8月(二)
七、胡風的回答——1948年9月(一)
八、“新的小說的誕生”——1948年9月(二)
九、戰地歌聲——1948年10月
十、北方教授的抉擇——1948年11月
十一、南下與北上——1948年12月
不算尾聲
年表(1946~1953)
參考文獻
我怎樣想與寫這本書——代后記
再版后記
“而現在,這樣的啟蒙傳統卻遭到了兩個方面的挑戰。首先是否認“精神的奴役創傷”的存在,將人民、農民純化、理想化的民粹主義傾向。胡風一語道破實質:“如果封建主義沒有活在人民身上,那怎樣成其為封建主義呢?”他指出,那種“只要優美的”人民而不要帶著精神奴役的創傷的人民”的理想,固然純粹而美好,但“世界上沒有只有陽面沒有陰面的事物,拋棄了陰面,陽面也定要成為烏有,即所謂觀念化了的”東西”。而將人民抽象化則是危險的:它容易為所謂“人民的代言人”(類似于上帝的代言人)提供機會,將人民崇拜變為人民的代言人崇拜,在人民的統治的名目下實行代言人專政。因此,胡風及其友人一再強調,一定要使人民真正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而不能“被動地”等待“人民代言人”來解放,這里顯然是隱含著某種憂慮的。
1948年6月,上海星群出版社繼出版、發行《詩創造)之后,又以森林出版社的名義,推出了一個新的《中國新詩)刊,在“代序”《我們呼喚》里,宣稱“面對著“嚴峻的考驗”:到處是迷人眼睛使人流浪費的眼淚的煙幕,到處是浮囂的泡沫與轟轟然的罪惡的毒霧;到處是市儈式的天真'與空洞無物;近于無知的可憐的樂觀;到處是念經的偶像與頂著骷髏的圣人;到處是無聊的卑怯的迎合與大言不慚的紙花似的驕傲;做到處是蒼白貧血的理論與低劣的趣味主義,到處是虛浮無力的貧乏;到處有割過的雄雞在啼著不成腔的高調。
2022-12-08 19: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