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紀(晉)袁宏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后漢紀》是編年體東漢史,記事溯自新莽元鳳四年(17年)綠林起義,止于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漢。全書30卷,21萬余字。作者袁宏(328年-376年),字彥伯,東晉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幼年喪父,家中生活比較清苦。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刻苦力學,終有所成,少年時代就以文思敏捷、文章華美而聞名于世。他曾作過桓溫等人幕僚,后任東陽郡太守,49歲時死于任所。袁宏亦是著名文學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所著《后漢紀》、《三國名臣贊》現仍存世,《東征賦》、《詠史詩》、《竹林名士傳》等都已失傳。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歷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后,歷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編纂典籍的傳統,唐代有《藝文類聚》、《北堂書抄》,宋代有《太平御覺》、《冊府元龜》,特別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永樂大典》,共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圖書七八千種,堪稱鴻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清王朝又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到了清乾隆年間,安徽學政朱筠以為《永樂大典》收錄圖書未為盡全,因此上書建議向民間廣泛征求佚書,同時,設立專門機構,對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進行校輯。于是,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一百六十余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

編纂《四庫全書》首先是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圖書,從乾隆三十七年開館征書,至乾隆四十三年,歷時七年,共征集圖書一萬二千二百三十七種;然后是整理圖書,由四庫館臣對內府藏書以及從各地征集的圖書進行校訂,提出應抄、應刻、應存的具體意見。其中,應抄、應刻之書被認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而應存之書則不能收入四庫全書,僅僅是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存目。《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收入圖書三千四百五十七種,凡七萬九千零七十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六千七百五十二函。成為中國歷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著作。

《后漢紀(史部26)》的出版發行無論是對于歷史文獻的研究整理,還是對于中國古代歷史與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積極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時,由于《四庫全書薈要》本來就是書中精品,再輔之以現代的印刷技術,這套書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大小圖書館和個人收藏的珍品。

《后漢紀(史部26)》為四庫全書之一,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收入圖書三千四百五十七種,凡七萬九千零七十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六千七百五十二函。本冊為后漢紀影印本。

卷首

卷一

卷二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一〇

卷一一

卷一二

卷一三

卷一四

卷一五

……

《后漢紀》的撰寫,經歷了近十年的時間。袁宏所以采取編年體裁記錄東漢史事,是受了荀悅《漢紀》編寫成功的影響。《后漢紀》繼《漢紀》而作,但袁宏面臨的寫作條件卻比荀悅困難一些。當年荀悅撰寫《漢紀》的時候,只有《漢書》這一部已確立了權威地位的紀傳體西漢史,他運用較高的史學識見和編撰技術,對《漢書》加以剪裁,就寫成了卓有成就的新著作。

袁宏著《后漢紀》的前后,關于東漢史的著作有好多種,它們各有短長,袁宏所依據的資料要比荀悅繁富,遇到的困難和付出的功力更比荀悅多一些。另外,在同類著作上,他有不少競爭對手,他必須在水平上超過他們,才能讓自己的著作站住腳。經過歷史的選擇,現在關于東漢史的著作,只有范曄所著《后漢書》和袁宏所著編年體《后漢紀》保存下來,說明這兩部書確有過人之處。

袁宏在《后漢紀》里表現了綜銓史事的才能。他發揮編年體的長處,以時間為經,理出了東漢一代歷史的發展線索;以人物、事件為緯,展示了同時期各事件間的聯系,及各人、各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容易使人們建立起對東漢史的整體印象。他以8卷的篇幅寫光武時期約40年的歷史。以光武帝事業的發展為基本線索,綜述呂母,赤眉、新市、平林諸起義軍的始末,以及王莽的覆滅、群雄的興敗,又敘述了東漢開國功臣們的生平及戰績,頭緒繁多而有條不紊,人物眾多而各有特色,關系錯綜而無紛亂之感,清楚地交待了東漢興國這一歷史事件。他以后6卷寫黃巾起義以來,董卓當權、群雄混戰、曹操得勢、赤壁之戰,以致曹魏代漢,也是銓綜得當,脈絡清楚,堪稱全書最詳細、精彩的部分。

袁宏用他的實踐,豐富了編年史體的表現手段。他在書中使用"言行趣舍,各以類書"(《后漢紀序》)的編撰方法,這比荀悅的連類列舉有些發展。袁宏往往把時代略近的同類人物放在一起加以記述,如卷五寫了閔仲叔,又寫了王丹、嚴先、周黨、王霸、逢萌,這都是以隱士終身或度過長期隱居生活的人物。卷十一寫章帝禮遇江革,因寫江革的生平,并寫毛義、薛苞,這都是以孝著稱的人物。這種寫法,吸收了紀傳體的長處,擴大了編年史可能容納的范圍。

袁宏在書中還為自己提出了"觀其名跡,想見其人"(《后漢紀序》)的要求,力圖以某種類型的人物去感染讀者。

這個要求為《后漢紀》帶來了筆下傳神的氣氛。如卷二十三寫郭泰軼事:"鉅鹿孟敏,字叔達,客居太原,未有知名,叔達曾至市買甑,荷擔墮地,徑去不顧。時適遇林宗(郭泰)。

林宗異而問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顧'?叔達曰:'甑既已破,視之無益'。林宗以為有分決,與之言,知其德性。謂必為善士,勸使讀書游學。十年,知名當世。""初汝南袁閎盛名蓋世。泰見之,不宿而退,汝南黃憲邦邑有聲,天下未重,泰見之,數日乃去。薛祖恭曰:'聞足下見袁奉高,車不停軌,鑾不輟軛。從黃叔度,乃彌日信宿。非其望也'。林宗答曰:

'奉高之器,譬諸泛濫,雖清易挹。叔度汪汪如萬頃之波,澄之而不清,橈之而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雖往稽留,不亦可乎'?由是,憲名重于海內"。這里所寫郭泰的鑒識和風度,可以說達到了"觀其名跡,想見其人"的要求。

袁宏表現了更多的文章家的才華,卻缺少一點歷史家的審慎態度。他更喜歡品藻人物,重視對人物才情風貌的描寫,有更多的清談趣味,這與體現在他身上的世族名士風尚是不可分割的。

《后漢紀》成書于范曄《后漢書》之前。它給《后漢書》供應了豐富的歷史材料。由于編年與紀傳兩種體裁有不同的撰寫要求,因此《后漢紀》與《后漢書》在東漢史的記述上,此簡彼繁,此詳彼略的情況是大量存在的,《后漢紀》的史料價值并沒有因《后漢書》的問世而有所降低。

袁宏比過去的歷史家都更強調歷史記述的政治意義。他在《后漢紀·序》里系統闡述了自己的撰史觀點:"夫史傳之興,所以通古今而篤名教也。丘明之作,廣大悉備。史遷剖判六家,建立十書,非徒記事而已,信足扶明義教,網羅治體,然未盡之。班固源流周贍,近乎通人之作,然因藉史遷,無所甄明。荀悅才智經綸,足為嘉史。所述當世,大得治功已矣。然名教之本,帝王高義,韞而未敘。今因前代遺事,略舉義教所歸,庶以弘敷王道。"按他的思想,歷史著述應包括兩個功能:一是網羅治體,大得治功,是指政治上的成敗得失說的。另一個就是扶明義教,是指封建倫理上的是非說的。

他認為對第一個作用,前人很注意并作了些工作。而后一個作用,則發揮得相當不夠,所以他要在書中彌補前人的不足,"略舉義教所歸,庶以弘敷王道。"

袁宏認為,名教就是維護封建秩序的法寶,而名教的根本,又在于君臣之道。因此他論述的重點是君臣關系。君臣關系是封建等級制度的最集中表現,他拿天地高下的自然現象和父子相繼的血緣關系套在君臣關系上,把封建君臣關系說成自然的規律和永恒不變的準則。從這一點出發,他對劉秀背叛更始政權,另起爐灶有所非議。對于曹魏篡奪漢家天下的行為,也作了批評。他指出漢朝還未滅亡,曹魏不該取而代之,既已取而代之,就不該再用禪讓之類騙局來美化自己,已經奪取了人家的天下,還要吹噓自己可以與堯、舜比德,這不是太欺罔天下了嗎?他對漢魏替興的看法與陳壽截然不同。他以名教觀點看歷史事變,對后來的封建史家有很大影響。袁宏強調君臣之義,在當時是有現實意義的。當時桓溫大權在握,時刻準備重演漢魏禪讓的把戲。袁宏攻擊曹操,實際上是在諷刺桓溫。

名教的另一個方面是規定一般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袁宏在書中反復闡述了人們應遵守封建秩序,遵守三綱五常等人倫準則的思想,擺出了一副說教的面孔。

袁宏也看到歷史上的一些變化,主張禮制上的改革。他指出了三代歷史上傳賢和授子的變化、刑賞的變化、婚制的變化等。他強調天下形勢就如同下棋一樣,是變化多端的,因此不可拘泥于一定之規,而應隨時隨地改變禮制、政策等。這樣的看法,還是很難得的。

袁宏還主張百家并存,不同學術流派自由發展;反對皇帝奢侈,反對酷刑和濫刑,主張德刑并用,以德教為先,繼承和發揮了某些儒家傳統思想。

《后漢紀》卷十,專有一段記述佛教,對佛教教義作了宣揚。在史書中以正式記載的形式稱頌佛教這是首例。袁宏宣揚名教,又頌揚佛教,這正是當時正宗學者的特點,反映佛教勢力已經侵入了史學領域。

《后漢紀》·三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晉袁宏撰。宏,字彥伯,陽夏人,太元初官至東陽太守,事跡具《晉書·文苑傳》。是書前有宏《自序》,稱嘗讀《后漢書》,煩穢雜亂,聊以暇日,撰集為《后漢紀》。其所綴會《漢紀》

(案:此《漢紀》蓋指荀悅之書涉及東漢初事,非者張璠書也)、謝承書、司馬彪書、華嶠書、謝沈書、《漢山陽公記》、《漢靈獻起居注》、《漢名臣奏》,旁及諸部《耆舊先賢傳》,凡數百卷。前史闕略,多不次序。錯繆同異,誰使正之。經營八年,疲而不能定,頗有傳者。始見張璠所撰書,其言漢末之事差詳,故復探而益之云云。蓋大致以《漢紀》為準也。案《隋志》載璠書三十卷,今已散佚。惟《三國志注》及《后漢書注》間引數條。今取與此書互勘,璠《記》所有,此書往往不載,其載者亦多所點竄,互有詳略。如璠《記》稱“盧芳,安定人,屬國夷數十畔在參蠻,芳從之,詐姓劉氏”。此書則作“劉芳,安定三川人,本姓盧氏。王莽末,天下咸思漢,芳由是詐稱武帝后,變姓名為劉文伯。及莽敗,芳與三川屬國羌胡起兵北邊”。以及朱穆論梁冀池中舟覆、吳祐諫父寫書事,皆較璠《記》為詳。璠《記》稱明德馬皇后不喜出游,未嘗臨御窗牖。此書則作性不喜出入游觀。璠《記》稱楊秉嘗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天下以為名公。”此書刪下一句。又如序王龔與薛勤喪妻事,璠《記》先敘龔而追敘勤。此書則先敘勤而后敘龔。敘呂布兵敗,勸王允同逃事,璠《記》敘在長安陷時。此書追敘於后。亦頗有所移置。而核其文義,皆此書為長。其體例雖仿荀悅書,而悅書因班固舊文,翦裁聯絡。此書則抉擇去取,自出鑒裁,抑又難於悅矣。劉知幾《史通·正史篇》稱:“世言漢中興,作史者惟袁、范二家,以配蔚宗。要非溢美也。”


2022-12-08 19:08:56

[新一篇] 后漢書集解

[舊一篇] 吳軍《智能時代-大數據與智能革命重新定義未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