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 群體心理研究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烏合之眾》是群體心理學的奠基之作。深刻影響了弗洛伊德、榮格、托克維爾等學者,和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等政治人物。2010年,法國《世界報》與弗拉馬里翁出版社聯合推出了“改變世界的20本書”,其中就有《烏合之眾》。

勒龐認為,在群體之中,個體的人性就會湮沒,獨立的思考能力也會喪失,群體的精神會取代個體的精神。他首次闡明了社會心理學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研究了群體特征和種族特征的不同之處,指出了群眾運動的性質,分析了領袖與群眾、民主與獨裁的關系,書中的許多觀點都20世紀的歷史里得到了驗證。懂得群體心理學,“就像擁有一道強光,照亮了許多歷史現象與經濟現象。沒有它,那些現象就很難看清”。時至今日,《烏合之眾》依然具有強烈的當代感。

《烏合之眾》原名《Psychologie des foules》(群體心理學),英文版改作《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大眾心理研究),并 加了一個主書名(The Crowd),中文版大多將其譯為《烏合之眾》。

本版依據回聲圖書館(The Echo library)法文版譯出。

居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創始人 ,被后人譽為“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勒龐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寫下了一系列心理學著作,如《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爭心理學》等,其中以《烏合之眾》(Psychologie des foules)最為著名。已被翻譯為近20種語言。

胡小躍

法語譯審,中國翻譯家協會專家會員,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譯著有《孤獨與沉思》《六個道德故事》《巴黎的憂郁》等。2002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文藝騎士”榮譽勛章,2010年獲第二屆傅雷翻譯獎。

引言——群體的時代

卷一 群體的心理

第一章 群體的一般特征 群體精神統一率

第二章 第二章 群體的感情與道德

第三章 群體的觀念、推理和想象力

第四章 第四章____群體的所有信仰都采取宗教形式

卷二 群體的主張與信念

第一章 群體的信念與主張的間接因素

第二章 群體主張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體領袖及其說服方式

卷三 不同群體的分類及其特點

第一章 群體的分類

第二章 所謂犯罪的群體

第三章 重罪法庭的陪審團

第四章 選民群體

第五章 議會群體_ _ 159

注 解_ _ 179

從小學到大學,一個年輕人只能死記硬背書本,他的判斷力和個人主動性從來派不上用場。受教育對於他來說就是背書和服從。 學習課程,把一種語法或一篇綱要牢記在心,重複得好,模仿也出色——這實在是一種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一項工作都是一種信仰行為,即默認老師不可能犯錯誤。這種教育的唯一結果,就是貶低自我,讓我們變得無能。 法國年輕人恰恰在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紀,被剝奪了所有這些寶貴的接觸、所有這些不可缺少的學習因素,因為有七八年的時間他一直被關在學校裡,切斷了一切親身體驗的機會,因此對於世間的人和事,對於控制這些人和事的各種辦法,不可能得到鮮明而準確的理解。 十人之中,至少就個人在這幾年裡把他們的時間和努力浪費掉了,而且可以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幾年。他們中間有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的人,是為了考試而活著——我這裡指的是那些被淘汰者。還有一半或三分之二成功地得到了某種學歷、證書或一紙文憑——我指的是那些超負荷工作的人。在規定的某一天,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對一個答辯團,在連續兩小時的時間裡,懷著對科學家團體,即一切人類知識的活清單的敬畏,他們要做到正確——對這種事所抱的期望實在太過分了。在那一天的那兩個小時裡,他們也許正確或接近正確,但用不了一個月,他們便不再是這樣。他們不可能再通過考試。他們腦子裡那些過多的、過於沉重的所學不斷流失,且沒有新東西補充進去。他們的精神活力衰退了,他們繼續成長的能力枯竭了,一個得到充分發展的人出現了,然而他也是個精疲力竭的人。他成家立業,落入生活的俗套,而只要落入這種俗套,他就會把自己封閉在狹隘的職業中,工作也許還算本分,但僅此而已。這就是平庸的生活,收益和風險不成比例的生活。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條件是判斷力、是經驗,是開拓精神和個性——這些素質都不是書本能夠帶來的。教科書和字典可以是有用的參考工具,但長久把它們放在腦子裡卻沒有任何用處。引自 教育


2023-06-16 13:43:17

[新一篇] 超越智商 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舊一篇] 里爾克《預感》的幾個譯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