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牢籠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弗羅伊德曾說,一夫一妻制,是一種違反生物本能的規范。
然而在現今的社會,非一對一的感情關系,則普遍被定義為悖德。
人是善變的,是多所欲求的。
我們容易受到吸引,遭到誘惑;
常常忽略手中握取的,而想望別人所擁有的。
″習慣″,是將一切珍貴感受平淡化的毒,卻也是感情細水長流不可缺少的穩固,我們渴望著與摯愛的人攜手一生,卻站在每個愛情的選擇路口躊躇。
有人說人生的選擇原本就是美麗相伴著哀愁,選擇的未知性含有美麗的期許與暗示,然而選擇也意味著有所舍棄,那不得不的部分,即成為生命中無法言說的哀愁。
曾看過這么樣的一段話:″男與女之間,此刻身體可以貼近的沒有一絲空隙,卻又在下一刻產生無法彌補的距離。″
倘若感情憑依的只是″感覺″,其實是無比堅強,卻又極度脆弱。
看了身邊朋友太多的感情來去,尤其在所謂的″三角關系″里,愛情往往變成一種競爭,不斷拉扯彼此的心,也撕碎了感情。
那么,誰又是真正的贏家呢?
是最后得到″感情″位置的人嗎?
倒不盡然。
曾有個很好的女性朋友,和男友從學生時代開始交往,轉眼也六、七個年頭。
大學生涯的尾聲,她突然接到來″宣示主權″的電話,說她男友心早不在她身上,要她盡快分手。
這第三者是她男友的同班同學,客觀條件來說,并沒有什么明顯勝過我好友之處。
原來是她男友正逢低潮,而這好友心直口快,安慰也多理性與就事論事的角度,男友卻只是需要一個溫暖的擁抱,使有心人得以溫言軟語,趁虛而入。
而這第三者還大剌剌的在網絡上說我好友的不是,意圖合理化自己介入的事實。
事情的結果,好友還是原諒了她男友,卻賠上了數年來累積的信任。
她男友輸給的是情緒,是新鮮,卻得花上更多的心力,才得以揮去這一時沖動在兩人感情所造成的陰霾。
也有另一名男性朋友,眾所皆知的有一交往多年的女友,卻還是常常背著女友偷吃,且總是成功。
慣用的理由總為:
1.我和我女友其實早就有問題了,只是因為某些因素,(ex:她情緒不大穩定…她最近有一個很重要的考試…不忍心傷害她…)所以才會一直拖著,只要給他時間…
2.先不承認自己有女友,等到對方動心之后,再據實以告,這樣就把球丟給第三者,要等要做小,就都不是他的責任。
諷刺的是他女友早知他這種行徑,卻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似乎早習慣了這樣的感情周期,只要她一如往常,那么他也會″一如往常″的回她身邊。
還有兩名女性朋友更妙:
A是總在感情里遇人不淑,每每總是被劈腿收場。
然而她總被著同樣調調的男人吸引,據她所說,那稱之為頹廢不羈。
B則是總難談長久的感情,每次遇到瓶頸,總是逃避不愿面對,以為從別人的溫度里就可以得到安全,不自覺的便成了感情里的劈腿者,不斷的尋覓″命定″的戀情。
弗羅伊德說:人,都有毀滅的傾向。
如果總是愛上讓自己心力交瘁的人,不應怪罪時不我與,而是自己是否未將前次受傷的痕跡坦然升華,導致潛意識里的毀滅傾向驅使自己又向那樣的感情靠近,一次又一次回憶當初嘗過的痛楚,自以為不斷逃脫的過程,只是反復填土。
我說:人,最怕的是不甘心。
不甘心將愛情拱手讓人;不甘心被視為弱者;
不甘心對方得到幸福;不甘心自己曾經的投入。
所以緊緊抓著,所以反復拉扯;
所以忍氣吞聲,所以無所謂早已不再適合。
在愛情里,一切都有跡可循。
沒有什么是″一夕之間都變了樣″,只是太多的″漸變″,如果不夠有心,也許察覺并不容易。不管身為愛情中的哪一者,只有自己能對自己負責。
″無怨無悔″并不是開脫的免罪符,″命運如此″也只是用來逃避的自我催眠。
怪罪別人,只是一時的止痛劑;
委屈自己,對方也忘了該怎么珍惜你。
在怨懟逃不出感情牢籠的每個瞬間,鑰匙其實握在自己手里。
只是我們愿不愿意承認而已。  


中國情聖學院 2012-03-11 21:36:08

[新一篇]  做個會追女生的“好人”(2)

[舊一篇]  追女孩:好友變男友(精講版-1)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