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 簡體 傳統 |
陳文雅
“我們這個年齡的中國年輕人劃分階層基本上有這么幾個主要途徑:一靠投胎;二靠吃公糧;三靠上市圈錢;四靠買房賣房。”
這是在北京創辦 IT 企業的海歸年輕人李輝最近的感悟。這句話得到了他身邊許多類似境況年輕人的熱烈擁戴。
李輝,32歲,老家在東南沿海某富庶小城,本世紀初赴美國加州某大學就讀研究生和博士生,后在讀博第三年放棄學位,在硅谷找了家 IT 公司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那些年,美國出現了一大批出色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亞馬遜、蘋果、谷歌等上市后造就了許多年輕富豪。李輝所在的公司也分給了他一些期權,不過這部分收入加上他 5 萬-10萬美元的年薪,想要買他所心儀的當地 100 萬美元左右一套的房子,還是有不小的壓力。由于人民幣連續升值,中國互聯網公司不斷在美國創造上市神話,2008年美國又遭遇了次貸危機,失業率大幅上升,此時中國經濟卻成為全世界的焦點,留學人員掀起了一股回國創業浪潮,李輝也在這一波大潮中隨著歸國大軍一起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由于北京是中國 IT 行業的大本營,李輝和他的幾個在美國留學期間一同參加學生創業社團的海歸們都在北京租了房子,暫時安頓下來。其中的一個社團團友 David 加入了國內一家民營創業公司,并把他也拉了進去。該創業公司的老板非常器重這兩位海歸精英,以創業團隊核心成員的身份相稱,并承諾給予股權。David 還私下告訴李輝,老板答應給他在北京買一套房子。李輝認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板的信任,在這里能有長足的發展空間,如果公司能上市,他也可以像他的分到上市公司股份的同學楊小妮一樣,成為坐擁數千萬身家的新富。
買了些寫字樓
說到李輝的那些同學、海歸朋友,李輝感嘆,“我在 30 歲以前,尤其是在美國的時候,從來不相信命,覺得只要靠努力奮斗一定能為自己和家人創造好的生活。但現在我多少有些疑問。”
楊小妮是李輝的一個本科女同學。他們所就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在國內屬第一梯隊的大學。當時李輝學習比較用功,學習成績也很好,而楊小妮對功課卻沒有那么上心,成績也相對一般。畢業時,楊小妮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應聘一家當時在國內比較有名的股份制 IT 公司,由于她有幾門功課掛科,沒能接到該公司的 Offer,最終一起應聘的其他幾個同學都進了那家公司,而她卻沒能去成,有一陣心情很是低落。此后,她選擇了一家民營創業公司,去了南方,并一直沒有跳槽。畢業十年后的班級同學聚會上,楊小妮儼然成了全班最令人羨慕的同學——幾年前,她所在的那家公司赴美上市,她分到的股權價值數千萬元。此后,楊小妮從該公司辭職,自己成立了一家創業公司。
在那次班級聚會上,一個同學問楊小妮,“你分到那么多錢,都打算怎么花呢,有沒有買套房子做投資?”楊笑笑說,“對,我買了些寫字樓。”“買了些寫字樓”的描述和她臉上淡定的表情一對比,令大家對這位幾年時間迅速晉升資產階級的新富同學刮目相看,畢竟,即使是班里一位管理著數千名員工的職業經理人同學,其收入也還沒有達到能夠“買一些寫字樓”的高度。
幾家歡喜幾家愁
那些吃公糧的同學,不管收入高不高,來參加聚會時的底氣都是十足的。他們能花很少的錢住上很好的房子;更何況有的在金融行業和壟斷性國企工作,收入也不比在大外企和大私企工作的同學低。這部分同學的生活中,飯局吃喝的頻率是最高的,因此,最早呈現中年發福之勢的也大多是他們。
至于那些當時進了大外企和大私企的同學,有的已經成為社會公認標準的“成功人士”,例如上面所說的那位職業經理人同學;有的依然在這些畢業時就扎根的企業兢兢業業地做著“碼農”工作;也有的因為各種際遇而遭遇不少挫折,或是面臨事業的低谷。李輝的一位同學畢業后去了一家和楊小妮所在民企情況類似的企業,但卻沒能堅持到這家公司上市,而是中途去了通訊行業的一家當時如日中天的外企。之后,由于通訊業的市場變局,這家外企的經營業績每況日下,面臨巨額虧損,同學所在部門被裁撤,他領了幾個月薪水,從這家外企黯然離開了。“幸好我在當年房價還很便宜的時候就買了兩套房子,幾年下來房價已經漲了五六倍,離職后找到新工作前那段時間,這兩套房子就是我全部的經濟基礎。”他說。后來在一次打球時,他偶遇自己在民企時的一位下屬。這位下屬后來接替了他的位置,如今已經因為公司上市而成為億萬富翁,不過,富翁依然是當年他所熟悉的模樣,穿著幾十塊一件的普通棉T恤。
和李輝們當年留學生呼啦啦回國的浪潮相反,這些新富們如今都在忙著辦移民把自己移出去。李輝的同學說,“有錢的就投資移民,沒錢的就技術移民。有的靠自己單槍匹馬寫了個程序就能掙到錢夠投資移民,但也有的是靠賣房掙錢移民。”他的兩個外企同事如今都去了加拿大,一個是自己寫了個游戲模擬器放在手機應用商店上銷售,一度排進了美國區收費應用前十,半年后每月能取得近十萬美元收入,掙錢后辦了投資移民;一個是辦了技術移民,把北京的房子賣了,拿到 500 萬元房款,又去加拿大找了份工作,買了個 200 多萬元的房子,余款還夠全家生活多年,在加拿大,孩子上學是免費的,看病、養老這些在國內需要預留存款的大額支出,也都能通過社會福利來解決。
李輝的房子和創業夢
李輝和他的那些歸國的美國創業社團的團友們,如今大多數還在國內的創業路上糾結徘徊。當然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國內某家著名團購網站的創始人。然而李輝說,從自己目前的職業生涯來看,還沒有那么幸運,因為和 David 在那家創業公司干了一年后,他發現老板僅僅是在和他談論薪水問題時視他為“創業伙伴”,在公司決策過程中,他和老板有分歧時,他完全插不上話,此外,老板承諾的股份也一直沒有到位。老板承諾 David 的房子更是沒影,于是,他倆先后從那家創業公司離開,自己又成立了新的公司。“我們公司還在起步階段,我和老婆的經濟壓力都比較大。我老婆跟我是同學,也 30 多歲了,這兩年她一直在說想趁著沒到高齡產婦的年紀生個孩子。但我們現在還在租房,北京的房東和加州完全不一樣,我們之前還被房東趕出來過一次,不得不搬家。如果是這樣漂泊的生活狀態生孩子,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給孩子一個穩定的家。我現在發現北京的房子真的一點兒也不便宜,我們也看過一些總價在 200 萬左右的房子,和加州的房子質量不是一個層級的。”李輝說,“當然我的經歷肯定不算最倒霉的,我還知道一個海歸在天津買房,當時正好出了個限購政策,開發商騙她說肯定可以搞定買房資格,于是就簽了購房合同,打算辦貸款。結果后來一直拖了一年多都解決不了,開發商還把她告上法院,要求她全款買房,不然就要賠 10% 的房款做違約金。”
對于自己的未來,李輝在大部分時候依然很樂觀,“我不想這么早就做房奴,這等于把我之前努力做出的選擇都否定和推翻了。還是希望先把錢投到我的創業公司,但我也知道自己在賭,如果成功了,我也可以說我去買些寫字樓;如果不成功……我其實不太敢去想這個。北京這個城市的房價,確實不太適合我們這些開小公司的。如果先買了房子,基本上就意味著創業的理想廢了。且不說房奴的事,就說寫字樓租金漲得這么厲害,把我們的利潤吃掉大半了。”
至于李輝公司的基層員工,也就是網友俗稱的“IT 民工”和“碼農”們,李輝幫他們在公司附近租了個房子,大家住在一起,上下鋪,就像集體宿舍一樣。“有的員工有房,但離得遠,上下班路上得四個小時,像我們這行又經常加班,不如租個房子住在附近,周末回家。也有的員工覺得北京房價貴,一輩子也買不起,就回老家了。其實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的決定也是對的,如果這里不能給他提供舒適的生活,為什么不棄之而去呢?如果是我,也會這么做。”
李輝說,“不管是 IT 業還是房地產業,暴富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像我一樣,普普通通,該買不起房買不起房,該擠公交擠地鐵的也照樣得擠。任志強說 IT 業利潤高,說 IT 富豪掙錢多把平均購房年齡降到 20 歲,說房地產的工人比碼農更慘,刮風下雨天天在工地,到點吃不上飯,有的網友說自己天天加班加到后半夜,動不動聽說有同行過勞死。個人認為比哪個行業基層員工更慘,比哪個行業老板更富,也沒有太大意義。任志強是在說笑話,馬化騰們也不必把員工買不起房的責任完全推到任志強們頭上。但為什么我們會這樣地怒氣沖沖,互相抱怨,甚至充滿仇恨,而有錢人和精英則在紛紛拋棄他們的祖國,決定去一個他們從小到大沒有生活過的異鄉度過后半生,這個問題我們真的應該反思。”
經濟觀察報 2012-04-04 21:00:1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