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哀江頭》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憶苦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評析錄自《唐詩三百首譯注評》

【譯文】

  我這個少陵的野老忍不住悲聲哭泣,在春日裡偷偷地來到曲江的隱僻之地,獨自徘徊。曲江兩岸的樓臺宮殿千門盡鎖,一片荒涼。物故人非那細細的柳枝與新生的嫩蒲又在為誰吐綠?追憶往昔,皇帝臨駕到南苑,苑中可謂是百花齊放、萬物生輝。昭陽殿中受帝恩寵的絕代佳人,同車隨駕侍奉君王形影不離。車前的女官身佩弓箭,座下的潔白大馬銜著金勒氣派不凡。那女官翻身仰面朝天射箭,在美女微微一笑中空中雙鳥一齊墜落。如今那明眸皓齒的佳人又在哪裡?血染的游魂不得歸回。清澈的清水東流去,劍閣巍巍何遙遠。君王遠去妃停留,生離死別無消息。人生有情難自抑,傷心淚落沾衣襟。江水東流江花開,年年歲歲無終極。黃昏時節胡騎奔,混得滿城塵土揚。我黯然神傷情志迷惘,欲往城南卻走北。

【注釋】

  〔江〕指曲江,位於長安城東南,為當時的遊覽勝地。〔少陵野老〕杜甫自稱。少陵本是漢宣帝許后的陵墓,杜甫曾在其附近住過,故自謂。〔潛行〕偷偷地行走。〔曲江曲〕曲江彎曲隱僻處。〔江頭宮殿〕指樂遊園宮殿,漢宣帝時所建,唐朝時又增建了亭閣,為皇帝、貴戚遊覽之所。〔新蒲〕新吐芽的水邊楊樹。〔霓旌〕皇帝儀仗中有綴著五色羽毛的彩旗,望之如霓虹,故稱。〔南苑〕即芙蓉苑,為玄宗的行宮,位於曲江南面。〔生顏色〕增添色彩。〔昭普殿〕漢成帝時殿名,為成帝寵妃趙飛燕所居。〔第一人〕本指趙飛燕,此藉指楊貴妃。〔輦〕皇帝乘的車子。〔才人〕宮中女官名。〔嚼齧〕勒馬的嚼繩。〔明眸〕明亮的眼睛。〔皓齒〕潔白的牙齒。〔血污遊魂〕指楊貴妃被縊死馬嵬坡。〔清渭〕清澈的渭水。〔劍閣〕今屬四川。〔深〕遠。〔臆〕胸。〔胡騎〕指安史叛軍。〔望城北〕向城北,即往城北走。用以表達詩人內心的極度悲傷,乃致精神恍惚,認錯了方向。

【評析】

  這是一首吟詠國家哀敗的政治抒情詩,表達了詩人悲慟欲絕的哀國之情。公元756年,安史叛軍攻入長安,玄宗奔蜀,至馬嵬驛,將士嘩變,楊貴妃被迫縊死。太子李亨於靈武自立皇帝,號為肅宗元年。這年秋,杜甫置家於鄜州羌村,隻身投奔肅宗,不料途中被叛軍捉獲,遣送長安。又由於杜甫官卑職小,尚未完全失去自由,故能在至德二年(757)春偷偷地跑到曲江邊悄聲哭泣,並抒發他心中的強烈的悲痛。

  詩一開頭就以少陵野老的身分(與安祿山建大燕對舉,意在表明是長安之唐代遺老)出現,並以泣淚咽聲的悲痛神情、偷偷溜走怕被人知的淒惶行為,表達詩人欲哭不能放聲,欲行沒有自由的有恨難伸、有憂難釋的不安心情,為全篇奠定了一種凝重悲涼的基調。接著,又用樓臺殿閣的破敗荒涼,與往昔熱鬧繁華的景致構成暗比,再和今日柳新楊綠形成明襯,進而抒發觸物傷懷之情。尤其是那痛徹肺腑的一聲詰問,不正是對江山易主、物故人非的深沉感嘆嗎?此情此景,又怎能不喚起詩人對往昔盛世的由衷懷念呢?於是詩人又選取了五彩旌旗擁南苑、千樹萬花生光輝的典型場面揭示玄宗的昔日風采;後宮佳麗第一人,同車同行侍君側的生動概括,譏諷楊玉環的恃寵而嬌;才人挽弓馬嚼金、翻身箭射雙飛鳥的細節描繪,暗示玄宗的荒淫誤國,寫得十分具體含蓄,雖不動聲色卻又不言自明。然而有笑且有哭,樂極必生悲。楊貴妃笑觀射獵意猶未盡,就「血污游魂」馬嵬坡了。李楊二人的荒淫誤國報應得竟如此之快,這又是多麼令人觸目驚心。

  誠然,李楊二人的個人悲劇畢竟事小,但因之而造成的歷史劇變卻導致國家遭受到十分慘重的創傷,這是非常讓人痛心的。尤其是像杜甫這樣具有強烈愛國之心的詩人,更是悲情難以自已。因此他目睹著奔流的江水、盛開的江花,禁不住清淚沾襟,感嘆著人世間的滄桑變化與社會法則的殘酷無情。最後,詩人用「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的形象語言,把安史叛軍的橫行無忌和詩人的意亂情迷描繪到了極點。從而在強與弱的鮮明對比中,把詩人的「亡國」之痛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一首哀悼國破運衰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在題材處理上也是頗具匠心的。作者先從大處著眼,然後又在小處落筆。只藉曲江一岸,睹物抒懷,囊括了開元天寶時代由盛至衰的全過程。並以「霓旌」、「血污」的鮮明對比,揭示出造成國家遭難的根本原因。實在是一首融巨大內容於短小篇幅之中的藝術傑作。


网载 2012-06-10 20:23:33

[新一篇] 立夏以后如何調運?

[舊一篇] 飯糕版:門前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