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5月21-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廣西社會科學院、越南國家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哲學研究所,在廣西防城港市聯合召開了“中越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學術研討會。中越兩國5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會議共收到論文34篇。在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吉、廣西社會科學院院長詹宏松分別發表書面致詞;越南國家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黎友層到會致詞。
  與會者圍繞中越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及思想蘊涵、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等問題展開了認真的討論。現將會議上提出的主要觀點簡介如下。
      一、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
  這是一個帶指導意義的方法論問題。與會者大體贊同對傳統文化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而不主張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但對“批判繼承”原則的精神實質及其具體運用,則有不同的理解。
  劉奔提出“傳統以否定性為媒介”的觀點,認為“傳統作為歷史和現實的一種聯系,不僅僅是肯定性價值的積累,而是以否定性為媒介的。”“沒有否定性環節作為媒介,傳統就不會得到發展;而傳統處于停滯、僵化狀態,就很難‘傳’下去了。”他認為傳統只是“流”,實踐才是“源”。“從根本上說,文化傳統是經世世代代的社會生活實踐傳承下來的東西。”要從本質上認識傳統,“最重要的是善于發現傳統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方式”。“以科學的批判態度對待傳統,同時意味著現代人的自我批判。”
  黎超然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或說主體,顯然是與現代化相悖的,否則就不會有五四運動對舊文化的徹底批判和勝利。“現代是在對傳統的反叛中產生的,反叛就意味著現代與傳統的聯系,現代文化是以傳統作為參照物、對應物而創建的。”“聯系也有繼承發展的一面,但它一定剝離了舊文化存在的前提和土壤。”
      二、傳統文化的價值及其現代轉化
  許多與會者認為,中越兩國傳統文化蘊涵豐富,曾對兩國社會歷史的發展起過重大作用。其中的積極或合理成分,在當代仍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經過改造更新,賦予現代內容,可以作為今天建構社會主義文化的資源和要素。
  一些學者對中越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及其現代轉化機制進行了分析。
  黃錚認為,和合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這種精神不僅可以用來創造一個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良好的國內環境,而且可以用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弘揚和合精神,發展中越兩國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張立文論述了“和合”的五個要旨,認為和合是中國文化之靈魂和生命之所在。他預言,和合人文精神將成為21世紀的基本精神和時代特征。
  樓宇烈分析了道家的自然無為思想,認為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道家尊重客觀事物的本性和法則;注重事物的變化,強調隨感而應,與時變化;這兩點是值得肯定和重視的。
  部分中越學者較多地論述了儒家文化的豐富內涵,并探尋儒家文化合理成分和積極因素實現現代轉化的可能性及方法途徑。
  徐遠和認為,近代以來,中越兩國儒家文化體系都已不同程度地解構。“但它作為文化傳統并未完全消失,其中某些因素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還被激活,對兩國的現代化進程發生作用。”儒家文化具備兩方面的基本內涵,即高揚道德理性主義的人文精神和追求和諧與秩序統一的理想目標,所以儒學至今仍有一定的活力與潛力。
  越南學者阮才書認為,在越南當代社會不能不認為儒學是一個已經過時的學說,可是其中還有可以繼承發揮的有價值的因素。把儒學傳統價值提到現代的水平上,給它補充新的內容,這是使它能在新社會里發揮積極作用的條件。
  越南學者黎玉英認為,胡志明主席繼承了民族傳統思想,其中有儒教思想的精華。他常常使用許多儒教的詞語來發表自己的意見。當然他也把傳統的精華,現代的內容注入這些詞語和范疇的內涵中去。
  另一越南學者阮庭祥論述了孔學對越南歷史發展和當代社會的作用,認為孔學是一個復雜的思想系統,包含有積極、進步的因素和消極、落后的成分,在歷史上產生過好壞兩方面的影響。
      三、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
  部分中越學者論及當今社會“道德滑坡”或“道德衰退”的現象,并探討產生這類現象的原因及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吳元梁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強著人們的主體意識、競爭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形成了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但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本身固有的弊端及其造成的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負面文化影響了呼吁著人們發揚古代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文化中有利于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的價值觀念、文化觀念。因此,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原則,對古代傳統、革命傳統和市場經濟觀念作出科學分析,揚各所長避各所短,并在實踐中將三者之長結合起來形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文化,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莫爾高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道德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建設具有互補性。當前的道德滑坡,除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等原因以外,與傳統文化的失落也有一定的關系。
  黎超然則認為,要解決當前社會問題,醫治人文精神失落,單純追求物質利益等現代病,“并非融傳統文化入現代所能勝任”,而“應從現代本身去尋求解決”。
  
  
  
哲學研究京76~77B5中國哲學何成軒19981998 作者:哲學研究京76~77B5中國哲學何成軒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41:22

[新一篇] “中國現代戲劇史學”研究之回顧和展望

[舊一篇] “五四”前我國文學觀念的論爭和現代化之首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