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現代化的問題,是個重要的實踐問題,又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作為實踐問題,發達國家經過或長或短的歷史時期,大都實現現代化,并從一個階段走向另一個階段,已積累了不少經驗。現代化作為理論問題,早有研究,成果不少,但作為系統化的理論研究,還不算多。北京大學已故教授羅榮渠在這方面研究頗多,著述不少,有一定貢獻。羅榮渠教授對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也做了具體分析,他認為在歷史上推進現代化有三次大浪潮。羅的分析,我基本贊同。但我認為,說三次浪潮不如說三個歷史階段,這三個歷史階段,到現在又相互滲透、梯式前進、波浪式發展,由局部到全球。參考羅榮渠教授的有關著述,結合個人的研究,對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一、現代化的第一個階段
  現代化的第一階段大體時間是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具體地說,大約從1770年到1860年,前后約80年。這個階段是從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英國的工業化是現代化歷史階段第一階段的成果。
  英國的工業革命實質上是經濟大革命、政治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把工業革命僅僅歸為經濟問題、生產問題、生產結構問題,是不夠的,不全面的。這個歷史時期,在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1776年在北美發生了獨立革命,1789年在法國發生了大革命,接著又發生了19世紀40年代歐洲許多國家的革命。經濟的革命與政治的革命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形成了推動社會巨變的最大沖力,首先把西歐和北美局部地區卷入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大浪潮中”〔1〕, 也就是說形成了現代化的第一階段。
  在這個歷史階段,科學技術促進了現代化的發展。這次工業革命所使用的能源是蒸汽,這是非生物能源;所使用的勞動工具是機器,盡管開始時還較粗糙;所依靠的物質技術材料主要是煤和鐵。
  在這個歷史階段,最有代表性的,是機器——蒸汽時代技術體系的形成。最有代表性的機器:一是蒸汽機。從1800年到1825年,英國蒸汽機的臺數和功率猛增幾十倍。到19世紀40年代,歐洲各主要國家和英國都普遍推廣使用了蒸汽機。〔2 〕蒸汽動力不僅推動了整個工業的機械化進程,同時也促進了燃料及采礦業、機器制造業、鋼鐵冶煉業、交通運輸業等有關部門的發展,也促使這些部門科學技術在生產上的應用。二是紡織機。紡織機和織布機改進,有一個長期過程,經過凱伊、惠勒、哈格里沃斯、阿克萊特利、克倫普頓、卡特賴特等一系列努力,使紡織機功能日高、效率日大。紡織機大大提高了紡織效率,促進紡織工業的發展,并帶動其他工業的發展。三是輪船、火車等運輸工具的發明。英國的默克多1787年制造了無軌火車,特里維西克1802年制造了蒸汽機車,史蒂芬遜1814年制造出可實用的蒸汽機車,并解決了脫軌問題,1825年從斯托克頓到林頓的鐵路正式通車。從此,火車便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強大的運輸工具。之后,修建鐵路的熱潮從英國蔓延到歐洲各國,開辟了陸上運輸的新世元,大大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輪船的發明,開辟了海上交通的新紀元。第一艘實用的輪船是美國富爾頓發明的。后來史密斯在1838年建造了第一艘用螺旋槳推進的輪船。從此輪船逐漸取代帆船。其技術、經濟效益遠勝帆船,輪船的制造,促進了海上運輸,促進了世界貿易,也促進了歐洲各國的現代化。
  蒸汽機、紡織機、火車、輪船的使用,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變化。首先在英國,使英國的經濟產業結構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一變化的主要標志就是由第一產業即農業向第二產業即工業轉變,并使第二產業占優勢,逐步實現工業化。蒸汽機、紡織機、火車、輪船等的使用,也促使世界經濟大分化,這是農業革命以來發生的第二次大分化。這次分化的突出表現是:世界的一端是新的工業國,在這些國度里,現代生產力在新技術的作用下持續增長。另一端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在這些國度里,緩慢發展的農業生產力在原始技術的作用下低效率發展,甚至停滯、徘徊、倒退。
  在第一階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英國終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初步工業化的國家。到了1841年,農業產值下降為全國產值的22%,農業勞動力下降到只占23%。到1860年時,占世界人口2 %的英國的工業品占世界工業品總產量的45%。 英國商船艦隊數量占世界商船艦隊數量的1/3。英國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1/4, 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1/3〔3〕。當然,在這個階段英國的工業化僅僅是開始, 現代化也僅僅是開始,其他國家,如法、德、美等國更是如此。
      二、現代化的第二個階段
  現代化的第二個階段大約是在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中葉。在這個時期,英國的現代化繼續深入發展,法、德、美、日、俄等國也先后相繼現代化。比利時、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也逐步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這個階段是個較長的歷史時期。蒸汽機使機器動力機發生革命性變化,蒸汽機車、蒸汽輪船又使陸上和海上交通發生革命性變化。這些革命性變化,都推動了工業化,促進了現代化。在歐洲,經過幾十年漫長時期,繼英國進一步現代化以后,德國通過政治革命實現政治統一,科學技術革命中心轉移到德國,經過幾十年努力,逐步實現現代化。法國、意大利經過半個世紀的探索,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進而資本主義的現代文明也逐步建立起來,現代化建設向前大大邁進一步。在俄國和東歐各國,首先廢除農奴制度,解放生產力,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資本主義經濟,也逐步實現現代化。十月革命后,又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進一步實現了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在美洲,美國率先實現現代化,受其影響,加拿大也逐漸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在拉丁美洲,由于長期受歐洲人統治,長期未改變殖民地型經濟,也長期找不到維持政治穩定的辦法,工業化的進程大大推遲,現代化的步履非常維艱。只是在這些國家相繼獨立之后,才慢慢開始探索工業化的道路,走上現代化的歷程。
  在亞洲和非洲,雖都受到西方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巨大沖擊,也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做出反應,因情況各異,回聲不一,探索現代化的路子也各不相同。在這個時期,真正走上工業化道路,實現現代化的,首推日本。日本的現代化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明治政府采取種種措施,反對封建制度,為工業化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于擺脫了封建經濟,建立起現代化經濟體制,并從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國家。在第二次大戰后,在美國推動下進行了又一次社會大改革,這次改革的結果,不僅建立起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體制,而且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成為東方第一個實現現代化的國家”〔4〕
  現代化第二階段與科學技術第二次革命有密切聯系。作為第二次科技革命,具有代表性的科學成果,一是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這些發現向經典物理學發出挑戰,成為物理學革命的先聲。二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論的創立,是最偉大的科學發現,是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現代物理學革命的主要標志。三是量子力學的創立。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諤、玻恩都做出突出貢獻,這一理論的創立,不僅把粒子和波作為物理學所研究的物質實在最終統一起來,而且改變了對微觀客體運動的描述方式,成為現代物理學革命的重要標志。四是對原子結構的探索。在這方面湯姆遜、盧瑟福、蓋革、玻爾、泡利、居里夫婦、費米、哈恩等都做出突出貢獻。這些發現,不僅深化了對原子結構的認識,也為利用原子能奠定了基礎。
  作為第二次技術革命,最有代表性的發現和發明,有以下幾個。一是電能的開發和利用。這是第二次技術革命的主要標志。主要的發明創造有:直流電機的研制和改進;交流電機的制造和改進;發電廠的建造;電能遠距離傳輸,等等。二是通訊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主要發明有:電報,主要發明者科克、惠斯通、莫爾斯等;電話,主要發明者貝爾、華生等;無線電通訊,主要發明者馬可尼、波波夫等;電視,主要發明者貝爾德等,1930年電視機進入市場。三是內燃機的發明和改進。內燃機的發展,從采用的燃料看,經歷了從火藥機、煤氣機到汽油機、柴油機的演變。從能量轉化方式看,經歷了從真空機、爆發機到壓縮機的轉變。在內燃機的發明和改進方面,里諾、奧托、戴姆勒、狄塞爾、斯托茲、霍茲華爾斯、汪克爾等做出了突出貢獻,由于內燃機的發明和改進,汽車、內燃機車、燃氣輪機驅動的飛機相繼問世,并不斷發展。第二次科學和技術革命,為現代化提供了雄厚的科學技術基礎。沒有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這些科技成果,現代化的第二階段是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發展的。
      三、現代化的第三階段
  現代化的第三階段開始于20世紀下半葉。現在正在進一步發展。這個階段,全球采取不同的道路和方式,都在奔向現代化,有的發達國家開始奔向信息社會、后工業社會。通向現代化的道路更加多樣化、復雜化。
  西方發達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通過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調整,通過不斷進行結構改革,實現長達20年的持久繁榮,使20世紀前期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如西歐、北美以及日本等,進一步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相繼進入現代化的高級階段。
  第三世界各國,由于戰后殖民主義體系的瓦解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一大批國家“幾乎是齊頭跑步奔向現代化。”〔5〕我們中國, 經過曲折過程,終于走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終于找到適應國情的現代化的道路,并在現代化道路上迅跑,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化程度日高,正從現代化的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西亞、北非的新興石油輸出國,以石油工業為支柱,經濟迅速發展,在現代化道路上迅速前進,取得重要進展。拉丁美洲諸國,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內瑞拉等國,都在探索自主性工業化的道路,正在向現代工業社會過渡。其他經濟發展落后的國家,正在苦苦掙扎,也在探索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其時間更長,其道路更復雜,通向現代化道路的大門始終給這些國家敞開著,這些國家應不失時機,迎頭趕上。
  現代化的第三階段與第三次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有緊密的聯系。可以說,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成果,是現代化第三階段的科學技術基礎。作為科學革命,這個時期分子工程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學、高分子化學、凝聚態物理學、基本粒子理論都有了長足發展,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為生產力發展,為經濟發展,為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作為第三次技術革命,其代表性成果主要有:一是核能的發現與利用。重核裂變,費米、哈恩、施特拉斯曼等做出突出貢獻,這一發現為人類利用核能做出貢獻。目前世界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利用核裂變發展核電事業,我國也建成秦山核電站,于1991年并網發電。輕核裂變,泰勒、歐洲核聚變實驗室的科學家、以及前蘇聯、美國、日本的科學家都做出貢獻,利用的前景是廣闊的,所獲電能比重核裂變還要多,但距達到工業和商業利用的程度,還有較長距離。二是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電子計算機誕生后不斷發展,第一代計算機是電子管計算機,第二代計算機是晶體管計算機,第三代計算機是集成電路計算機,第四代計算機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朝巨型化、微型化方向迅速發展,第五代計算機正在研制中,可能在本世紀末有重大突破,功能更高的光計算機、生物計算機可能在下世紀初出現。三是空間技術的興起。其中主要有:短程、中程、遠程導彈的研制和使用;航天飛行器,人造衛星、通訊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以及空間探測器、航天飛機等的制造和使用等。四是激光技術的發展。激光器的研制和應用;激光醫療、激光工藝、激光通訊、激光電視唱片、激光武器的相繼出現,都對經濟、軍事、醫療、文化產生深刻影響。五是材料技術的進展。金屬材料品種日多,功能日強;高分子合成材料技術快速發展;無機非金屬材料成果喜人;復合材料性能更好,等等。六是生物技術的崛起。其中最主要的是基因工程。基因重組技術的發展前景尤為引人矚目。酶技術、發酵技術、細胞融合技術不斷發展,不斷提高,不斷取得成功。
  正是因為在現代化的第三階段,第三次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取得豐碩成果,并為生產力、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奠定了堅實的自然科學技術的基礎,使生產力大大發展,使經濟增長不斷提高,使社會不斷前進,因而使現代化走上新的階段。
  從未來學的觀點,當現代化發展到高級階段后,還要向前發展,其趨向就是“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或稱為后現代化社會。這個問題貝爾、托夫勒、松田米津等都有系統論述。
      四、現代化的現狀和趨勢
  對現代化的歷史發展,進行具體分析后,有必要對當前世界各國現代化的現狀和趨勢,進行辯證的分析。因為歷史發展到今天,現代化的三個歷史階段在當前世界各國是并存的,又是相互滲透的,其歷史趨勢,將由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過渡,因而現代化呈現五彩繽紛的態勢,分析這個態勢,對吸取各國現代化成功的經驗,促進各國現代化的歷史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一)各國現代化是梯式前進的。
  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已有三個梯級。第一梯級的國家主要有英、法、德、日、意等國,這些國家是發達國家,已步入現代化進程的高級階段,正邁向更高階段。第二梯級的國家主要有韓國、新加坡、東歐各國、西亞各國,這些國家基本處于現代化的中級階段,有的正向高級階段過渡。第三梯級的國家主要有中國、印度、巴西等國,這些國家基本處于向現代化初級階段過渡,或處于低級階段,或由低級階段向中級階段過渡。還有一些經濟特別落后的國家,離現代化的距離較遠,雖遠,仍向現代化過渡。這四種類型、三個梯級的國家,各有自己的現代化路線、目標、任務,各有自己的現代化戰略、策略,各國依照各自的路線、目標、任務、戰略、策略在現代化的道路上梯次前進,不斷發展,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呈現多元化、多梯次的態勢。
    (二)各國現代化是波浪前進的。
  現代化的進程不是直線的,而是波浪的,現代化進程的階段,也不是直線的,而是波浪式的。這種波浪式的原因,是和科技革命的波浪式和經濟發展的波浪式緊密聯系著的,實際上現代化進程的波浪式是由科技革命的波浪式和經濟發展的波浪式決定的。科技革命有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主要是在19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末;第二次主要是在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第三次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到70年代,又一直延續到現在。與此相應,經濟大發展的時期,生產力大提高的時期,與技術的三次革命基本上是相對應的。現代化的浪潮與科技革命的浪潮和經濟發展的浪潮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現代化的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級階段也是有波浪的,有曲折,有迂回,也有起伏。我們的國家,在向現代化的過渡的進程中,受科技革命的影響,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受政治氣候的影響,也是有波浪的,是曲折前進的。解放后一段時間,經濟發展快,科技發展快,現代化處于波峰,發展也快。粉辟“四人幫”后,通過改革開放,緊跟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步伐,緊跟國際經濟大發展的步伐,我國的現代化又處波峰時期,現代化的進程發展又很快。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與科技革命相脫離,與國際經濟發展相脫離,生產力停滯,科技發展停滯,經濟受到破壞,現代化處于波谷時期,困難很大,前進很慢,甚至有時中斷或倒退。今后,我國的現代化仍要波浪前進,但不要起伏太大。只要我們緊緊跟上科技革命的步伐,緊跟上國際經濟發展的步伐,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大力依靠科技發展生產力,我們的現代化就一定能夠一浪高過一浪,取得較大進展,獲得更多成果。
    (三)各國現代化從局部到全球。
  各國國內情況不同,工業化的水平不同,因而現代化的進程和階段也不同。原來是一小部分國家,實現了工業化,進而實現了現代化,后來局部地區,如西歐、北美實現了工業化,進而實現了現代化。到目前,現代化的浪潮波及全球,現代化的火炬照亮全球。第三世界各國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現代化的路線、戰略和目標,競相奔向現代化。現代化已經從局部走向全球。
  按工業化水平,世界各國可分為四種類型,海倫·休斯在《工業化發展的估量》一文曾做過具體分析。這四種類型,包括世界各國,都在程度不同地向現代化進軍,現代化成為全球的大趨勢。休斯認為,四種類型的國家,各有以下不同情況:(1)工業化國家, 其工業產品占商品生產總值60%以上,人均工業品產值在1500美元以上,有成熟的工業結構,在高科技領域占優勢;(2)半工業化國家, 其工業制品占商品生產總值40%至60%,工業集中局部地區,工業結構不夠成熟,技術水平也不夠高;(3)正在進行工業化的國家,即初步工業化的國家, 其工業制品占商品生產總值約20%至40%,多是勞動密集型工業,基礎設施不足,農業仍是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4)非工業化國家, 工業品在商品生產總值中低于20%,大多是加工工業,其居民對工業品的需求量很小〔6〕。根據體斯的分析,這四種類型的國家, 都在向工業化或更加工業化前進,都向現代化或更加現代化前進。全球各國,不論工業化的、半工業化的、初步工業化的、非工業化的,都在向現代化前進,現代化的浪潮,席卷全球。
    (四)各國現代化從單方位走向全方位。
  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不僅從局部到全球,而且由單方位走向全方位。縱觀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不難看到:由于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首先工業現代化,進而農業、第三產業現代化。經濟現代化又推動政治現代化,使國家機構更加民主化和法制化。經濟現代化和政治現代化又推動文化現代化,使各種文化現象和作品充滿現代化的氣息,反映現代化的成果,體現現代化人的精神風貌。
  工農業的現代化,促使工農業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引起城鄉結構的變化,產生都市化的趨勢。伴隨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文化現代化,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家庭方式、思維方式也逐漸現代化。現代化從點到面,從面到體,從單方位向全方位發展。其外延,更加廣泛;其內涵,更加深刻。
    (五)發達國家現代化由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發展。
  后工業社會,即信息社會。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從技術結構的角度,在研究工業化或現代化以后的社會,有可取之處,但從生產關系角度,從社會性質角度,去研究工業化和現代化以后的社會,這種說法不夠全面,值得商榷。后工業社會,或信息社會,貝爾在《后工業社會的來臨》一書中有詳細論述。其主要特征有五個:
  “1.經濟方面:從產品生產經濟轉變為服務性經濟;
  2.職業分布:專業與技術人員階級處于主導地位;
  3.中軸原理:理論知識處于中心地位,它是社會革新與制定政策的源泉;
  4.未來的方向:控制技術發展,對技術進行鑒定;
  5.制定決策:制造新的‘智能技術’”〔7〕
  目前,西方一些社會學家、未來學家的著作中把人類社會的演變分為漁獵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即后工業社會),這種劃分,用來反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劃分為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學說,這種反對是不對的。但從生產力和技術結構角度看,有合理因素。在工業社會,有資本主義的工業社會和社會主義的工業社會之分。在未來社會,也應分為社會主義的信息社會或后工業社會和資本主義的信息社會或后工業社會。這個問題成立與否,留待以后評論。但從生產力和技術結構的角度看問題,現代化確實有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或信息社會的過渡問題。這個問題,也值得研究,值得評說。
  我們研究現代化歷史進程的目的,一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代化的發展階段;二是為了更深刻認識現代化的進程與科技發展的關系;三是為了總結現代化的經驗和教訓;四是為了更有力地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實踐。
  注釋:
  〔1〕〔3〕〔5〕羅榮渠:《現代化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3年版,第132、133、140頁
  〔2〕關士續主編:《科學技術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第190頁
  〔4〕劉天純:《日本現代化研究》,東方出版社1995年版, 第104頁
  〔6〕海倫·休斯:《工業化發展的估量》, 載海爾布羅等著《現代化理論研究》,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
  〔7〕貝爾:《后工業社會的來臨》,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第20頁。
山東社會科學濟南3~7C4社會學李慶臻19981998作者系濟南大學校長 作者:山東社會科學濟南3~7C4社會學李慶臻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44:04

[新一篇] 論現代企業價值觀

[舊一篇] 論現代西方哲學的“返老還童”——現代西方主體性哲學發展趨勢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