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G42
從高考作文談起
1997年全國普通高考統一考試卷中有一道頗引人注目的試題,那便是給雙材料寫一篇議論文的大作文題。題目為:根據“材料2”和“材料3”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材料2”某雜志社作調查:“你對同學最贊賞的品質是什么?”調查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樂于助人”。
“材料3”某單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記名問卷調查:“你如果遇到別人碰上麻煩事時會怎樣對待?”回答:“悄悄走開”的人不少。
1997年的雙材料作文題,粗看不難理解,涉及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助人為樂”方面的內容;但細看就不那么簡單了。它要求考生就所給的兩則材料作一番求同、求異的綜合分析,將“材料2”與“材料3”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找準結合點,才能就現實生活中為數不少的青少年學生只希望別人“樂于助人”而不愿意給別人以幫助的現象,來展示自己的觀點。誠然,這道高考大作文題,具有較高層次的思維容量和很好的檢測各種能力的功能。它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我國的語文教育,正逐步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面向人的心靈深處。這對當今的教育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無疑是一個好的開端。
這道高考大作文題,對今后的語文教學要注意學生人格的塑造、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同時表明,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將目光投向考生所熟悉的校園生活和現實生活,更加關注人生,關注社會,尤其是如何做人和如何辯證看問題。
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的必要性
重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生人格的塑造,是當前語文教學中較為突出的矛盾。面對這一矛盾,我們的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并把它作為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點。不容置疑,我們要培養跨世紀的接班人,真正達到“科教興國”的目的,就必須注重塑造學生人格。正如馬斯洛所說:“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首先強調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因為這些都是人格放射出來的副現象。因為對人格來說,成就是第二位。”(注:馬斯洛。自我實現的創造力)教師要讓學生正確地把握人格完善對人的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教師必須用人類積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與閱歷經驗等人文科學的成果來培養學生,武裝學生,以使學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凈化靈魂,進而理解人生的意義和目的。這必須引起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一、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不斷增強學生的人格意識,是當今時代的要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于1996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并通過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里指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中起基礎作用”,“要重視終身教育在鑄造人格、發展個性以及增強批評精神和行為能力方面的意義。”(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71頁)大家知道,人格的完善是與教育的四大支柱(學知;學做;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內涵是密切相關的。早在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就特別指出: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想方設法落實“人格完善”。事實表明,日本教育的成功,帶來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我們的語文教學大部分仍停留在注重學生升學考試分數的高低上面。可以肯定地說,若我們的教育長此以往,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眾所周知,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而人格的完善又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塑造的結果。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在談到培養目標時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注:陶行知教育全集(三)。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608頁)陶老先生這里說的“真人”是指說真話,求真知,辦真事,為真理而奮斗的人,是指人格完善的人。
隨著21世紀的即將來臨,我國的語文教育工作普遍面臨這么一個困惑,即一方面現今的信息時代人們需要語文,每個人只有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增強能力,提高水平,才能適應當代現實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如今的語文教學內容越來越圍繞考試指揮棒來轉,平常教學往往忽視了學生人格的塑造。而當今時代則要求我們培養出有高尚人格、有淵博知識和有高超能力的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重任。顯然,在面向21世紀的語文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不斷增強學生的人格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也是十分現實的。由于如今社會某些不健康風氣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市儈精神正在侵蝕校園文化的氛圍,《中國婦女報》刊登江蘇省泗陽縣倉集鎮人民政府王榮林的一封題為“班長‘受禮’開綠燈”的來信。信中說:“學生的小頭頭們每天都有人送‘禮’。禮品小至鉛筆、橡皮,大到手槍、飛機之類的各種玩具,甚至隔三差五還能到小賣部里“吃請”。……班長‘受賄’以后,當然會在檢查作業、布置勞動任務時大開‘綠燈’,甚至在考試時都要大家‘互相幫助’。……這類風氣不但在小學生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中學生中間也很盛行。”諸如一些學生在統考時采用現代通訊設備作弊,提示家長向老師進行“情感投資”,“遇到別人碰上麻煩事時悄悄走開”等,無不令人震驚!這些無不表明學生人格的缺損。對此,作為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應該感到自身責任之重大,因此,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已刻不容緩!
三、目前,我國的語文教育有價值偏頗現象,伴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斷升溫,往往忽視語文教材的人文性而力圖進行“客觀”的理性“分析”,致使許多教師和學生投入相當的精力去進行猜謎似的“標準化考試”的“模擬訓練”,從而忽視了學生人格的塑造。同時,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我們的某些語文教師在自己的腦海中還存在著封建文化專制的殘余。有些教師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損害著學生的尊嚴和感情;有些教師未能以自己熱誠的人文情懷和博大民主的胸襟去熏陶學生,忘記了塑造學生人格本來就是我們教師應有的職責,因而影響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因為,師生之間的人格是平等的。真正做到注重塑造學生的人格,以一顆赤誠的心把每一位學生引向美好而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應是我們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圣使命。
塑造學生人格的幾點要求
一、語文教師的更新觀念、獲取知識及鉆研教法等固然重要,但是,語文教師的人格完善尤為重要。因為語文教師的人格是完成語文教學的基石。“在教學與教養過程中涉及到兒童的整個人格,所以教師自己也是以整個人格來與兒童接觸。”(注:彼得洛夫:論人民教師的威信,北京:作家書屋1951年版,第142頁)因此,語文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使自身人格日臻完善。正如孔子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要力求使自己成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高尚靈魂的塑造者。
二、教師在塑造學生人格時,必須圍繞人格的內涵來進行。“人格,個人的尊嚴、價值和道德品質的總和。”這是《辭海》對人格的解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維護每個學生的尊嚴,不能因學生偶有過失,便不分場合、沒有分寸地隨意批評、挖苦,使學生覺得個人尊嚴盡失而產生逆反心理,以致教育教學效果適得其反。教師應不失時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勤奮樸實、寬宏大度、誠實守信、團結友愛、助人為樂、清正廉明等道德品質為內容的人格塑造。誠然,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又不是老師強加到日常教學過程中,而是老師切合學生實際和根據教材內容自然而然地把人格的塑造滲透于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
三、語文教學內容思想性強,這是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真正把塑造學生人格這義不容辭的工作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思想內容,用范例來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和對完美人格的不斷追求。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周恩來、雷鋒;“我以我血薦軒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等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人格高尚,是人們尤其是學生學習的典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能力及課文特點來考慮塑造學生人格的具體措施。
四、作為語文教師來說,“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成長為有義務感和責任心的,善良而堅定的,溫厚而嚴格的,熱愛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惡行為的真正的公民,我們就該真誠地對待他(她)”。(注:蘇霍姆林斯基。關于教育倫理學的一封信。教育研究,1983年第8期。)這是千真萬確的。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世界何等美好”的情感,進而激發學生“為這個世界行善的沖動、一種回報的渴望、甚至一種責任感”。(注:馬斯洛。自我實現的人。三聯書店1987年版,第270頁)讓每個學生的人格日臻完善,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挖掘自身智力的最大潛能,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韶關大學學報:社科版123~126G31中學語文教學孫國威19981998本文從高考作文談起,著重闡述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的必要性和提出塑造學生人格的幾點要求。語文教學/素質教育/普通教育孫國威 韶關市第十中學,韶關 512000 作者:韶關大學學報:社科版123~126G31中學語文教學孫國威19981998本文從高考作文談起,著重闡述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的必要性和提出塑造學生人格的幾點要求。語文教學/素質教育/普通教育
網載 2013-09-10 20: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