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成功復辟---南宮之變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南宮之變,又稱奪門之變,是指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在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的支持下成功復辟,二度臨朝這一事件。


  明英宗土木堡被俘,北居一年。被蒙古瓦剌部放回來以后,被景泰帝安排在南內居住,加派靖遠伯王驥看護,實際上是監視,不過,這個王驥是個官迷,因為于謙和宰相王文等人都很討厭他,所以,他反而和英宗的關系越來越好,這是景泰沒有料到的。英宗名義上是太上皇,實際上卻是沒有任何自由。景泰給他的限制很多,不僅將南宮的大門上鎖并灌鉛,加派錦衣衛看守,而且日常的飲食衣物都是從一個小窗戶遞送進去的。為防止南宮與外面聯絡,紙筆極少供應。


  英宗的伙食不是很好,開銷也不夠,都靠著英宗的皇后錢氏做一些縫縫補補的活計偷偷送到宮外去賣掉,以彌補開支用度的不足。有時還要靠娘家貼補一些。有個太監說南宮的樹木多,恐怕會有人越過高墻與英宗聯系,景帝遂命人將大樹砍伐掉。可以說,英宗就在驚恐與饑餓中度過了七年的軟禁生活。


  英宗早年和太監特別是資格很老的太監們很熟,這時,看守英宗的宦官中有一位老資格的太監阮浪。此人是和范弘等四人一起在明成祖的時候就入宮的,這時已經經歷四朝了,不過,阮浪的運氣很差,混了這么多年,也才是個少監,連個太監都沒熬上。不管怎么說,阮浪是英宗的舊相識,兩個人又都運氣不好,因而,共同語言就多了。英宗是個很念舊的人,他一高興就把自己用過的一把金刀和金袋送給了阮浪做紀念。偏偏阮浪和一個叫做王瑤的關系很好,他隨手就把這個金刀轉贈給王瑤。王瑤和錦衣衛指揮盧忠關系很好,盧忠一見到這把金刀后就借機把王瑤灌醉,偷了金刀,送給太監高平。高平立刻上奏告變,景泰非常重視這件事,認為人贓俱在,認定是英宗準備謀復皇位,下旨逮捕阮浪、王瑤,大刑逼供。阮浪和王瑤都不肯亂咬,景泰命將王瑤凌遲處死,阮浪死于獄中。英宗復位以后,追封王瑤、阮浪。盧忠本人沒有想到惹了這么一場大禍,找人給出主意,這人告訴他讓他裝瘋,于是,盧忠就裝瘋,逃脫了罪責。不過,英宗復位以后,把盧忠、高平都凌遲處死。


  這件事給景泰的刺激很大,以后更加留意防范英宗的舉動了。


  雖然景帝時時刻刻防備英宗復辟,但他并沒有對皇兄做得太過分。有個叫徐正的刑科給事中建議英宗不宜居住南宮,應遷置所封之地以絕人望。景帝聽后愕然,并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反而將其治罪。


  在對英宗嚴加看管的同時,景帝還謀劃換掉太子。景泰帝登基之時,曾許諾將來傳帝位于英宗的長子朱見深,并立其為太子。但是景帝即位沒幾年,就想換自己的長子為太子,只是苦于一時間沒有什么好辦法。


  景泰三年,景泰準備換掉原來的太子見深(英宗的兒子),改立自己的兒子見濟,他怕大臣反對,事前征求太監王誠、舒良的意見,這二位出了一個餿主意,就是收買大臣。景泰居然就相信了,他不斷給內閣學士和七卿中的一些人加官晉爵,時常加以賞賜。他賜給王文、陳循等銀子百兩,金子五十兩。大臣們都已經得到王誠等人的關照,立刻表態支持易儲。這時候,廣西的土司官守備黃f因為殺害他的侄子全家被抓獲,經過高人指點,這個黃某乃于千里之外的廣西上表要求易儲,景泰看后大悅:萬里之外,乃有此忠臣。立即免去黃某的死罪,加官都督同知。景泰把黃某的表章交付內閣,要求大家簽名表態,大臣們知事已至此,紛紛表示贊同,稱“父有天下必傳于子,此三代所以享國長久也”。景帝十分高興,給大臣們加官加俸,并于五月初二日,冊立朱見濟為太子,廢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沂王。


  被軟禁在南宮的英宗聽到這個消息,真不知作何感想!一直被視為心腹之敵的也先在得勝后還能夠禮遇自己,并護送南歸,雖然有他的政治企圖,但也總算仁至義盡。而自己的同胞兄弟不僅占據了皇位,還對自己處處提防、嚴密監視,并且廢了自己的太子,絕了自己的后望。


  當時只有于謙沒有簽名,后來是陳循代于謙簽的名。于謙知道事情越來越復雜,嘆息說:“此一腔熱血,竟灑何地?”可惜太子更立后,好景不長,見濟在次年竟然病故,這樣一來儲位虛懸,大臣中又有不怕死的出來主張讓見深復位東宮,景泰氣得要命,當場就把上表的章綸、鐘同下獄,后來,鐘同被活活打死。于謙憤然上奏挽救這倆人,但是,被景泰拒絕了。景泰只有見濟一個兒子,這時,他求子心切,天天和妃子們練,結果,無一中鏢,反而把景泰的身體給搞垮了。于是,有一伙人就開始打上英宗的主意了。主要有石亨、太監曹吉祥、王驥、都督張(英國公張輔的弟弟)、楊善,主謀就是徐有貞。他們密謀幫助英宗復辟,希望成功后能夠飛黃騰達。


  公元1457年(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景泰帝得了重病,以石亨代行祭天,石亨得報以后,立刻和徐有貞、曹吉祥聯絡。十四日,徐有貞、石亨等人已經和孫太后、英宗取得聯系。十六日,于謙再度上表請求復立見深為太子,景泰留中不報。眾大臣決定在第二天上朝時進諫,請求皇帝早建儲君。誰知就在這天夜里爆發了震驚華夏的“奪門之變”。


  事有湊巧,當時北邊傳來了瓦剌騷擾邊境的戰報,于是石亨借機以保護京城安全為名調集千余名士兵進入內城。這時忽然天上烏云密布,伸手不見五指,眾人以為遭到天譴,都非常害怕。徐有貞站出來勸大家不要退縮,眾人繼續前進,并很順利地進入了皇城,直奔南宮。石亨派人撞開了宮門,請英宗登輦。這時烏云突然散盡,月明星稀,眾人的士氣空前高漲,簇擁著英宗直奔大內。


  當走到東華門的時候,有士兵問:何人?英宗大喊:我太上皇也。于是,守門的兵卒傻了眼,不敢阻攔,眾人兵不血刃地進入了皇宮,朝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先殿而來,并將英宗扶上了寶座。這時已是天色微亮,眾朝臣已經等在午門外準備朝見,聽到鐘鼓齊鳴,眾人按序走入奉獻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們目瞪口呆,寶座上的皇帝已經不是景泰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統皇帝。正在眾人猶豫之際,徐有貞站出來大喊“上皇復辟了”,眾朝臣見此,只好跪倒山呼萬歲,英宗就這樣又重新取得了皇位。景泰帝正在后宮梳洗,聽到這個消息后險些癱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經完了。


  英宗于正月十七日正式復位,史稱:奪門之變或南宮復辟。


  英宗通過奪門之變重登寶座的當天,就傳命在朝班中逮捕于謙。石亨、徐有貞給于謙定下的罪名是迎立外藩、圖謀不軌,論刑當凌遲處死,籍沒家產。石亨以前曾經是于謙的部下,經過于謙的推薦,進而成為大將,在北京保衛戰中立有功勛,也是于謙以謙讓為本,讓石亨獨得封侯之賞,石亨轉而推舉于謙的兒子為副千戶,于謙以朝廷禮制不合拒絕,深為石亨所恨。


  此外,石亨多行不法,被于謙參劾,懷恨在心;徐有貞本名徐,曾經力主遷都,遭到群臣和景泰的呵斥,此后,他求于謙幫忙復官,于謙知道徐有貞還是小有才干,所以,代為上表,哪知道,景泰深恨徐有貞其人,堅決不許,徐有貞見此以為于謙不為自己出力,深恨之,后來,他又求陳循,陳循勸他改名,這才改名徐有貞。


  英宗此時倒是比較傾向于不殺于謙,他說:“于謙實有功。”不忍心殺害功在社稷之人。可是,徐有貞、石亨等人馬上把當年英宗蒙塵的時候,于謙主張立景泰的故事說出來,而且,進一步闡明:“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意思就是說,如果不殺于謙,你就是得位不正,沒有合法性。這樣英宗才下決心殺于謙。后來,經過群臣力爭,開恩改為斬首。


  于謙和王文被捕以后,在獄中受到酷刑的審訊,王文受刑不過,為自己辯護,于謙朗然笑道:“亨等意耳,辯何益?”大義凜然。明英宗、徐有貞、石亨這些劊子手對于謙抄家的時候,才發現“家無余資,獨正室~鑰甚固。啟視,則上賜蟒衣、劍器也。”他們都大驚失色。


  于謙臨刑的時候,據史料記載:“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京郊婦孺,無不泣灑”,當時的民謠唱道:“鷥水上走,哪里覓魚椋ㄓ誶!苯躋攣樂富喻讒叭碩潿翹嗖薌櫚拿派晃匪潰琢儺壇∥誶藜潰獾講薌櫚耐創潁潿慌拢詼烊躍杉岢秩ィ苣騁裁話旆耍換鹿倥崮承誶僮佑詮閭油竇湟櫻恢富油洛癰杏誶腦┩鰨還爍鋈松潰鬃允樟燦誶囊藕。槐渴湯晌餑怯誶牟肯拢誶鬃匝《ㄅ觶罄窗蒼嵊誶U廡┲乙宓木俁妓得鞴雷栽諶誦模皇巧甭灸芄幻鵓模


  于謙死后,歸葬西湖,后人有詩:有賴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南明抗清名將張煌言也說:“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后人以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這位抗擊侵略者,在民族、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于謙的公而忘私的大義風格和品格:據浙江人屠隆記載,于謙事前知道石亨等人的密謀,那時候,軍隊都在于謙的掌握之中,于謙只要一聲號令,徐有貞、石亨頓時化為烏有,可是,于謙說:“顧念身一舉事,家門可保,而兩宮不全;身死則禍止一身,而兩宮得全。”功則歸人,禍則歸己,大公忘私,大義凜然!


  成化二年,明憲宗迫于人民的呼喊和朝野的壓力,給于謙平反,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肅愍。賜祠于其墓曰“旌功”,有司歲時致祭。萬歷中,改謚忠肅。杭州、河南、山西皆世奉祀不絕。祭文稱:“卿以俊偉之器、經濟之才,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一時天下人心稍稍平復。


  于謙被殺,可能始終是英宗心中不可解開的一個心結。英宗復位后,陳汝言繼于謙為兵部尚書,不到一年,因事獲罪,抄家時繳獲贓物巨萬。英宗召大臣去看,很傷心地說:“于謙在景泰朝深受重用,死的時候卻家貧如洗。陳汝言貪得也太多了吧!”于謙抄家之時,家無余貲,只有正門鎖得緊緊,打開一看,卻都是景帝所賜的蟒衣和寶劍。故而英宗如此感嘆。于謙詩文亦佳,《石灰吟》被認為是他人生的寫照:“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死了以后,蒙古又開始屢屢騷擾明朝北方邊境,英宗計無所出,只是憂心不已。有一天,恭順侯吳謹趁機在旁進言:“如果于謙還活著的話,一定不會讓敵人如此猖狂。”英宗聽了,默默無語,也不怪罪吳謹,想必其內心肯定會起波瀾的吧!


  石亨因擁立有功,受到英宗的重用和賞賜,由武清侯升為忠國公,食祿1500石。本來景帝很信任他,病重時讓他代行祭祀大禮的。沒想到他卻趁機發動了這場政變。


  而景泰皇帝則在二月初一被廢為J王,還居西內。這時候,有個笑話,因為朱祁鎮復位心切,正月十七宣布復位,可是,他忘了廢掉朱祁鈺,一時間,居然有了倆皇帝,只好在下月下旨廢掉朱祁鈺。朱祁鈺被廢以后不久就死了,對于他的死因,明史上只說是薨。據考證:是朱祁鎮派太監蔣安用布帛給勒死的,這件事在明朝就很是被大家所堅信,包括明憲宗朱見深,只是因為英宗的面子不可能公布罷了。另有一個旁證也可以說明問題:


  景泰的皇后汪氏反對易儲,被景泰廢掉,明英宗本人一向不贊成殉葬,他也是明皇族第一個廢除殉葬制度的皇帝,然而,當景泰死后,英宗不僅不感謝這位當年保護他兒子的弟媳汪氏,反而下令汪氏殉葬。這件事遭到錢皇后和見深的一致反對,連孫太后也出面干預,這樣,朱祁鎮才放棄。從這件事看,對待汪氏尚且如此,對待景泰那就不難理解了。何況自古以來,為了皇權,弟殺兄、子殺父都比比皆是,這又何足為奇呢?


  朱祁鈺死后很是凄涼,史稱:謚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直到朱見深做了皇帝以后,才給這位實際對明王朝有過大功的叔叔平反,這也是明憲宗一生做的第二件也是最后一件漂亮事(第一件是給于謙平反)。成化十一年,正式下旨:“朕叔J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于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謚以聞。”此后,追謚:景皇帝,廟號:代宗。


  英宗自小受到良好的宮廷教育,本性也不壞,只因貿然出征,淪為階下囚,不僅自身命運陡增波折,也使大明帝國陷入危機。不過,也許正是由于被囚、被禁的經歷,使得英宗對命運多了幾分敬畏,對人命多了幾分尊重,對世事多了幾分理解。因此,天順朝的政治比起正統朝來,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亂,社會還是向前發展的。


  在英宗復位之后,做了幾件頗為史家所贊賞的好事。其中一件就是恢復宣宗廢后胡氏名號之舉,并使之葬禮如儀。第二件就是釋放建庶人。


  建庶人是建文帝次子朱文圭。1402年,明成祖攻入南京之后,建文帝及其長子朱文奎不知所終,次子朱文圭則被成祖幽禁起來,稱為“建庶人”。到英宗天順年間,建庶人已經在長期的幽禁歲月中從兩歲幼童長為50多歲的老翁了。大概由于也曾經歷過長期被囚的生活,英宗突然有一天想起了這位遠房叔叔,動了惻隱之心。他跟李賢說不忍心再囚禁建庶人。李賢對此大加贊賞,于是英宗不顧左右近侍的反對,派人給建庶人修建了房屋,任其自由出入,并供應生活。說起來,英宗的皇位是他曾祖從建庶人那邊搶過來的,在當時曾遭到天下人的質疑或反對。英宗身邊的人担心放出建庶人會出變故,他倒很有氣度,說:“有天命者,任自為之。”釋放建庶人一事受到百官和百姓們的真心贊嘆,也算是給50多年前的糾紛做了一份補卷。


  還有一件事,對英宗以后的帝王影響很大,那就是廢除殉葬制度。明太祖死的時候,許多宮人陪葬。自此之后,成祖、仁宗、宣宗、代宗去世都以宮妃殉葬。英宗覺得這很殘酷,臨終前遺詔停止殉葬。此后明代各帝都遵從這個遺詔,不再以宮妃殉葬。


  英宗所做的這幾件事,被史家贊為“盛德之事,可法后世”。《明史》稱英宗在位期間,“無甚稗政(壞政策)”。可是,英宗并不能遏制大明帝國日益走向危機的趨勢。到他兒子憲宗的時候,情況就有點惡化的兆頭了。公元1464年(天順八年)正月,朱祁鎮病逝于文華殿,享年38歲。朱祁鎮就這樣走完了他復雜的人生道路。


網載 2013-09-10 20:56:26

[新一篇] 明清長篇家庭小說及其敘事模式

[舊一篇] 明錢的東流對日本錢幣文化的影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