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譯文] 你們這些嘲笑王、楊、盧、駱是輕薄為文的人,現在你們的身與名都已寂滅無聞了;而被你們哂笑的四杰之詩,恰如長江黃河一樣久遠地流傳不息。

   [出典]  杜甫  《戲為六絕句》其二

   注:

   1、《戲為六絕句》其二  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2、注釋:

    王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人都是初唐時期著名的作家,時人稱之為“初唐四杰”。詩風清新、剛健,一掃齊、梁頹靡遺風。

  當時體:指四杰詩文的體裁和風格在當時自成一體。

  輕薄(bó):言行輕佻,有玩弄意味。此處指當時守舊文人對“四杰”的攻擊態度。

  哂(shěn):譏笑。

  爾曹:你們這些人。

  不廢:不影響。這里用江河萬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內的優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將像長江黃河那樣萬古流傳。

 

 

   3、譯文:

     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四杰在當時的時代條件下,他們的作品已經達到最高的造詣。四杰的文章被認為是輕薄的,被守舊文人譏笑。你們這些守舊文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滅,而初唐四杰卻如江河不廢,萬古流芳。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 ,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后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嚴武死后,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后,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

  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圣”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初唐詩文,尚未完全擺脫六朝時期崇尚辭藻浮華艷麗的余習。“輕薄為文”,是當時的人譏笑“四杰”的話。史炳《杜詩瑣證》解釋此詩說:“言四子文體,自是當時風尚,乃嗤其輕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爾曹身名俱滅,而四子之文不廢,如江河萬古長流。”第三首,“縱使”是杜甫的口氣,“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則是當時的人譏笑四杰的話(詩中以“盧王”來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們的話而加以駁斥,所以后兩句才有這樣的轉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縱橫的才氣,駕馭“龍文虎脊”般瑰麗的文辭,他們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自南朝齊梁以來,隨著南方經濟迅速發展,統治階級的綺麗之風漸行漸盛,與之相伴的則是文學領域上的迷失。

  其實,平心而論,六朝以來,我們的文學依舊在發展,在進步。

  魏晉時期,是人性開始覺醒的時代。這其中,陶淵明功不可沒,他一個人的升華,一個人的醉心山水,讓后世千萬萬的士子們有了精神的依托。

  《世說新語》開創了筆記體小說的體例,是一部前古未有的曠世杰作。

  《文心雕龍》總結了南齊之前中國歷代的文學寫作理論與文體,恢宏而樸素,可謂是集前人之大成,傳后世之杰作。

  昭明太子,這個令人感到遺憾的早逝才子所帶領編纂的《昭明文選》,精選南梁之前所有文學大家之名作,流傳甚廣。

  永明體,南齊年間興起的新詩體,開創了與古體詩不同的范例。其講究平仄、韻律、對偶的格式一掃晉宋以來的晦澀,詩文清麗可讀,并為日后的近體詩發展奠定了基礎。

  還有四六體,也就是影響后世深遠的駢文,也興起于魏晉。其文由對句成行,修飾華麗,詞藻絢爛,讀來亦是文采飛揚,妙不可言。

  有著這樣杰出的文學貢獻,魏晉南北朝文學出色地完成了它的時代使命。然而,頑疾也隨著文學新體裁的發展而顯現,這是做為新事物出現的駢文與永明體不可避免的問題。

  至梁陳年間,永明體逐漸發展臻熟,發展成為更加綺麗的宮體詩;駢文日益興盛,其風頭遠勝古文。

  然而,越是風頭正盛,其不足愈加明顯,但可悲的是竟無人察覺。

  無數的文人墨客,都把畢生的精力才情糾結在了平仄韻律上,而全然不顧詩文本身的空洞無物,不知所謂。自詩經與楚辭開創詩歌的現實與浪漫主義流派以來,詩,即為詠物、詠情之托;文、賦,自先秦諸子與兩漢以來,它長于敘事,抒情述理。而宮體詩與駢文在發展中則遠離了這條正路。這就好比一棵大樹,人們精心地打扮樹枝末杈,讓它郁郁蔥蔥生機盎然卻對樹干的蛀空置之不聞,長久以往,中華的詩歌,必將有那倒塌散架的一天。

  扶正這棵大樹為它開始填補空心,是隋滅陳一統中國的幾十年后。

  初唐,宮體詩依舊盛行,上官儀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將用詞、對句和平仄聲韻的技巧抬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史稱“上官體” ,為后世的律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不可不謂一份功勞。但是,過分的流于形式,苛求華美,陷于駢體之中不能自拔,被繁瑣的“六對” 、“八對” 綁縛,而疏忽內容意義使詩歌在上官儀等人的帶路下愈加華美至極,愈加講究至極,然其空洞無物,脫離實際流于輕浮的弊端也越撕越大。假若長久以往,詩歌文章被形式和詞藻所綁縛,穿上雖美觀于外但淺薄于里的衣裳,而離生活越來越遠,逐漸變為少數人的玩物,其窮途末路、停滯不前之日也許不遠矣。

  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位輕權微的初唐四杰站了出來,用實際行動來挽救中華文學的危廈。王勃率先明確反對“上官體” ,楊、盧、駱三人隨即投身其中,他們的詩文開始走向質樸,視野變得開闊,楊炯寫出了邊塞詩的雄健,王勃盧照鄰的辭賦鏗鏘有力,駱冰王寫下了當時罕見的長篇詩賦。四人的詞句雖然仍有齊梁之風殘存,但已確實獨樹一幟,開始擺脫那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輕浮文學,從題材,文風,感情,形式各方面上全面的沖擊初唐時期浮夸的文壇。

  說實話,初唐四杰并沒有太多拿得出手來比肩后世名家們的作品。王勃雖才華橫溢,有滕王閣序、滕王閣詩及“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這樣的千古佳作與名句流傳至今,熠熠生輝,但終究因為生命的短暫而匆匆逝去,其文學地位恐尚不及百年之后同樣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李賀李長吉。駱賓王所著詩文為四人之中最多者,更是少有才名,但由于宗室戰爭中的失敗而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只徒留曾經的豪語“試看今日城中,竟是誰家天下” 。楊炯盧照鄰兩人更是默默無聞,除去初唐四杰一稱之外,在千年之后的唐代文學評論之中二人幾無一席之地可容!

  然而,開創者終究是開創者,他們承上啟下,扭轉了初唐的文學風氣。我們有理由去寬恕他們詩文上或多或少的不成熟,畢竟是他們,引領了一個聲名赫赫,燦爛千古的時代。

  就像杜甫滿懷敬意的尊崇四人,駁斥那些譏諷四人的文人,并為四人寫下“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的千古名句一般,初唐四杰為文學的進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足以讓他們的名字在滔滔的歷史長河中不被流水般的時間卷走而銷聲匿跡。他們永遠地立在唐初的文壇上,作為一群正確道路上的探索者、先行者得到后人給他們應得的贊賞。

 

 

   6、“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是唐代詩人杜甫《戲為六絕句》中的一首。后兩句在文革期間,常被造反派的才子,用來批判對手。第一,解氣;第二,順口;第三,顯得有學問,所以,很流行。可杜甫的原意,卻沒有什么政治,倒是很文學的,目的在于探討詩歌的創作理論。

    因此,后人也稱這六首詩為《論詩詩》。

    杜甫認為,這四位初唐詩人的作品,是那個特定的文學環境下的產物,也是只能在那樣一個社會轉型的初期出現。后人在研究這些方興未艾的作品時,切不可以背離時代背景,罔顧客觀條件,而“輕薄為文”,來哂笑前人的。

    王楊盧駱這四個字,誰前誰后,不是杜甫排的,估計他對此不感什么興趣。只有那些沒出息的,沒起子的,很無聊的,很委瑣的,已經混出什么名堂,但又不安于位的三流或四流文人,才掂斤播兩于名次前后,座位高低,才偷偷摸摸于暗箱操作,塞進私貨。杜甫論李白,“白也詩無敵”,一句話就完了。要放在這班貨色手里,肯定還要加上一句,“稍稍遜色我”。所以,凡文學排行榜,都是一種小人行為。

    因為,好與壞,不用比,好與好,無法比。李白和杜甫,誰更好些?《蜀道難》、《將進酒》和《三吏》、《三別》,孰分高低?宋人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一書中,說得再透徹不過。“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所以,那些企圖在排行榜上來月旦,來雌黃者,無不懷一己之私,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7、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詩圣杜甫的千古絕句,道盡了興衰盛亡人間事,唱出了河山依舊不老情。中國西部的山川大勢,造就了中華民族賴以繁衍生息的沃野田疇,奇峰聳立的西部群山,川流不息的西部江河,既是萬物生息的生命之源,也是中華民族歷經水火刀兵而不澌滅,不沉淪的精神象征!

  西部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獨特的地形地貌,河川走勢孕育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輝煌燦爛的文化。自然是人類之母,與亙古不變的西部山川相比,西部人生何其渺小和短暫!然而,正是在這種生命存在的渺小和短暫時空中,西部人前赴后繼,創造了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長久的生命精神和自由精神,西部之文化在西部人生生不息的繁衍和百折不擾的精神追求中,與天地之久遠,與山河之不朽實現了同構。唯有這不朽的文化精神可與天地日月相媲美。所謂永恒者,此之謂也!

  文化的生命在于薪火傳承,它是人類從遠古的刀耕火種到現代的高度文明歲月里點滴積累的財富,西部人正是通過他們縱橫馳騁的腳步,將自己的文化情韻深深地烙刻在風云流變而山河依舊的大地上。我們所謂的西部精神,也就是西部之文化賦予了西部堅韌雄奇的高山以西部人獨特的稟賦和性格,也就是西部之人文賦予了九曲回腸的江河以西部人特有的壯美與仁慈,古老的西部河山因此而蘊涵了西部人性的神韻和靈光。

 

 

    8、緬懷魯迅先生

     在彌留之際
     遺囑
     妻兒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
     萬勿接近主張寬容的人
     在對這個冷漠的世界的最后一瞥中
    走向天國


    在死后的若干年里
    議論紛紛
   或舉之上天或踩之入地
   在歷史與文藝的長河里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9、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初中時候的詩句,那時候是需要背誦的——只是為了背誦而背誦。
  在前天突然閃過這句詩句,竟沉思良久。
  多少人多少世的光榮與毀滅,江河都不言不語地看著,聽著。
  幾千幾萬年過去了,斗轉星移,江河還是原來那條江河,寬容,龐大,沉穩。
  但是人類創造的文明又歸向何處了?更何況那些個人的名利。
  這樣一想,人之一世,糾結于功名、名利、榮辱這又是為何呢?

 

 

   10、 與王朔的名氣日薄西山正相反,金庸的小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并沒減低其受歡迎的程度,說明它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經典小說必然是耐看的,可以重復的看上多遍不覺厭,否則就是流行一時的過眼煙云,正如王朔所說,他的朋友出差時還帶上金庸的小說反復看,正說明金庸的小說可稱得上經典小說,帶有普遍的人類共性。歷史最公正的,它可以檢驗一切,再過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后,沒有人知道王朔是誰,但金庸的小說可以與《西游記》一樣不朽,依然會散發出萬丈光芒。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湖萬古流!

 

 

   11、“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當一些小人以為他們可以彈冠相慶時,我只想起了一句古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12、一千三百多年前,杜甫寫下《戲為六絕句》,第二首是這樣寫的: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說的是當時有些輕薄人士對唐初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與駱賓王的詩文譏笑不斷,杜甫針對這種浮夸不實的風氣和輕薄人士毫不客氣,一針見血的說明對該膚淺論調的不屑,無論“爾曹”如何詭辯縱橫,強詞奪理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四杰以及如四杰一樣受到膚淺的污蔑、貶低的俊才們終將像大江怒河,萬古長流。而歷史也以最有力最準確的方式證實了杜甫的話。

    一千多年過去,月落日出,凡虻輪回,間或蹦出“代出才人”各領“百年風騷”,輕薄為文的“爾曹”們早已身名俱滅,唯有那些真正偉岸的身影融入這大江,這黃河,這中華民族千古流淌的血脈,猶如金子般熠熠生輝。 

 

  13、郁達夫說過:

  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為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為魯迅的一死,使人們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問題還在于:識別偉大人物,各人心里有自己的標尺,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和不同的時世又有不同的要求。蓋棺似乎從來未曾論定。歷史總被有意無意地涂抹,真假不斷陷入迷霧。不過,這種涂抹與迷霧終究會被汰洗,從而顯出確切的真實。

  正像杜甫老人說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14、杜甫的現實主義詩作與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成為映照中國歷史文化的雙子星座。

  杜詩對后世的影響源遠流長,他的語言、思想、藝術均達到歷史的新高度,他的作品成為后人學習的范本,許多絕句精典千百年來為人們傳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兵車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四首(其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

  杜甫的出生地河南鞏義市(原鞏縣)城關鄉南瑤灣村,成為后代的歷史文人敬仰拜謁的地方,他埋葬的地方邙山,處在黃河與洛河之間,兩河夾一山,成為歷代達官貴人、庶民百姓爭相選擇的風水墓地,故有“生在蘇杭,死在北邙”的傳說。即使許多杜甫去過的地方,山東的泰山、兗州,西安的杜公祠,甘肅成縣的詩圣詞,成都的杜甫草堂,湖南岳陽的“懷甫亭”,耒陽的杜甫墓,耒水的的“靴洲”……。均成為歷史文化名勝古跡。

  杜甫曾對初唐四杰有過高度評價:楊王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杜甫的詩作和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貢獻又何嘗不是像江河一樣不廢,千古流傳呢! 

 

 

   15、對于國史,要抱有起碼的溫情和敬意。 那些鼓吹全盤西化,蔑視國史的文化虛無者們,莫忘古訓,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1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