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譯文]  想那花草樹木都要凋零啊, 唯恐美人也將有暮年到來。

  [出典]  戰國  屈原  《離騷》

  注:

  1、  《離騷》(第一部分)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2、注釋:

    高陽:相傳是古代帝王顓頊(zhuān xū)的稱號。

    苗裔(yì):后代。

    兮(xī):語氣詞,相當于“啊”。

     朕(zhèn):我。秦始皇以前,一般人均可用“朕”。

    皇:大。

    考:對亡父的尊稱。

     攝提:寅年的別名。

    貞:正當。

    孟:開端。

    陬:(zōu)夏歷正月,又是寅月。《楚辭》都用夏歷。

     惟:發語詞。

    庚寅:紀日的干支。屈原正好生于寅年寅月寅日這個難得的吉日。

     皇:皇考。揆(kuí):度量。初度:初生時的樣子。

     肇(zhào):開始。

      正:平。則:法。正則:公正的法則,含“平”的意思。

     靈均:美好的平地,含“原”的意思,屈原名平字原。

    紛:眾多。重(chóng):加上。修能:優秀的才能。

    扈(hù):楚方言,披。

    江離:香草名。芷:香草名,白芷。辟:幽僻。

    紉:聯綴。佩:古人的佩飾。這里用佩帶香草比喻重視自己的后天修養。

     汩:水流迅疾,這里比喻光陰似水。

    不吾與:不等我。

    搴(qiān):拔取。陛(pí):山坡。木蘭:香樹,這里指木蘭花。

    攬:采。宿莽:香草,經冬不死。木蘭樹去皮不死,宿莽草經冬不死,皆香不變者,所以用來修身。

    忽:速。淹:留。

    代序:時序輪流替換。

    惟:想。

    美人;屈原有時指國君,有時自指,有時泛言賢士。這里指楚懷王。遲暮:年老。

    撫壯;趁著壯年。穢(huì):污穢的行為。

    度:法度。

    騏驥:(qí jì):駿馬,比喻賢能之人。

    來:來吧。

    道:同“導”,引起。夫:語氣詞。

 

 

   3、譯文1:

     我是高陽帝的后代子孫啊, 我的偉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太歲在寅那年,正當新正之月啊,又恰在庚寅之日我降生到世上。
     父親察看揣度我初生的姿態啊,一開始就賜我美好的名字。
     為我取名叫正則啊,又取了字叫靈均。 

    我已經有這么多內在的美質啊,又加上美好的容態。
    身披香草江離和幽雅的白芷啊,還編結秋蘭作為佩帶更加芳馨。
    時光飛快,我似乎要趕不上啊,心裏總怕歲月流逝不把我等待。
    清晨摘取山坡上的香木蘭啊, 傍晚又把經冬不枯的香草來采。
    日月飛馳不停留啊,春天剛剛過去就迎來秋天。
    想那花草樹木都要凋零啊,唯恐美人也將有暮年到來。
    你為什么不乘著壯年拋棄惡習啊,又為什么不改變原來的政治法度?
    你若乘上駿馬縱橫馳騁啊,來吧,請讓我在前面為你帶路。

    譯文2:

    顓頊啊,我是你的遠代子孫,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輝大名。歲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從天上翩然降臨。尊敬的先祖啊,仔細揣度我剛剛下凡的時辰和啼聲,通過占卜賜給了我相應的美名。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上天既賦予我這么多內在的美質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養自己的品性。我披著噴吐幽香的江離和白芷啊;又聯綴起秋蘭作為自己的佩巾。光陰似箭,我惟恐抓不住這飛逝的時光,讓歲月來塑造我美好的心靈。清晨,我浴著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蘭,傍晚,我背著夕陽在洲畔采摘宿莽來潤德潤身。太陽與月亮互相交迭,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相互交替,永無止境。想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為什么,為什么你不把握年歲壯盛的時機,丟棄穢惡的行徑?為什么不改變這種不善的法度?任用賢才,來馳騁于天下!隨我來吧!我當為君在前面帶路!

    譯文3:

    我本是古帝高陽氏的后裔, 號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親。 太歲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 庚寅的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   先父看見了我有這樣的生日, 他便替我取下了相應的美名。 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著正則, 替我取下的別號是叫著靈均。  我的內部既有了這樣的美質, 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裝扮。 我把蘼蕪和白芷都折取了來, 和秋蘭紐結著做成了個花環。  我匆忙地就象是在趕路一般, 怕的是如箭的光陰棄我飛掉。 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蘭, 我在冬天去收攬水邊的青藻。  金鳥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 夏天和秋天輪流著在相替代。 想到草和木都時刻地在雕零, 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  你應該趁著年少以自圖修潔, 為甚總不改變你那樣的路數? 我駕著駿馬正要打算去奔馳, 你來吧,我要為你在前面引路。

 

    4、《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全詩一共有372句,2490個字。從篇幅的宏闊看,也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少有的。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則當作于被放逐以后。今人對此說法不一,有說作于懷王世被疏以后,有說作于頃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說作于懷王末頃襄王初,有說始作于懷王時而作成于頃襄王初,迄無定論。

    《離騷》是屈原被貶后寫出來的。本詩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詩人也稱“騷人”。一首《離騷》承載幾千年中國歷史文化,唱誦至今,有多少人為其感染,有多少人為其激昂,有多少人為其奮起。

 

 

    5、《離騷》作為長篇巨制,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是極其豐富的。關于它的內容層次,歷來也有各種各樣的分法。

   大致說來全詩分九部分:

    第一部分:敘述詩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積極自修,鍛煉品質和才能。

    第二部分:詩人在實現自已政治理想的過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在詩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縮不氣餒,興辦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但在“眾皆競進以貪婪”的環境中,群芳蕪穢了——這是詩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詩人自已依舊積極自修,依照彭咸的遺教去做。

    第四部分:由于詩人的特立獨行,立即引起世間庸人的饞毀,從而使詩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詩人陷入孤獨絕望的境地。但詩人依舊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認同世俗:“背繩墨以追曲”。

    第五部分:遭遇苦難挫折,陷入孤獨絕望境地的詩人內心深處進一步展開矛盾、彷徨、苦悶與追求理想,以及靈魂搏斗的過程,最終堅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勸誡,詩人不得已來到重華面前,向他陳述自已的觀點,期冀引起同情共鳴。

    第七部分:詩人在重華面前闡述了自已的“舉賢授能”的政治主張后,“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達詩人不被世人理解的強烈感情。

    第八部分:詩人聽了巫咸的話,最后決定離開楚國。這一部分把詩人復雜的矛盾心理,萬千思緒,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第九部分:詩人在接受靈氛、巫咸的勸告,決定離開楚國遠游,最后終不忍離開的經過。這是詩人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展開的最后一次幻想。

    全詩最后是尾聲,以當時的楚國名曲《亂》作結。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 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并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司馬遷評論《離騷》說:“屈原雖流放,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引劉安《離騷傳》說:“《國風》 好色而不淫,《小雅》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曒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史記》)基本上道出了《離騷》的精神實質和不朽價值。

 

 

    6、他站在翻滾的汨羅江邊,淚眼朦朧。對國君,他一直抱著幻想。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吟唱不正是他夢的余音。然而,這浪漫的詩句所傳達的,只是夢的彩虹橋。楚都淪陷,除王被俘的信息讓他從橋上下墜,一路高唱“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他,屈原,來到江邊,抱石投江。四濺水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化成了一座夢碎的美麗彩虹,警示著人們:寄希望于他人的夢是脆弱而不堪一擊的。人,還是認清事態的好。

     美麗的死,感人的亡,在人們心中刻下永恒的痕跡,也時刻提醒人們:夢就如心中的彩虹橋,看看可以,但想成功,不如坐上木筏,認清方向,腳踏實地,靠著自己的努力,乘風破浪,直濟滄海。

 

 

   7、“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是屈原《離騷》中我最愛的一句詩之一,總是能在這句詩中找到很多美好的感覺,一種憂傷的美,一種逝去的美。甚至會有一種淡淡的痛。我想這便是優秀文學永恒的魅力吧! 

    這句詩看似簡單卻又美感十足。翻譯出來便是:担心花草樹木的衰黃凋敗,惶恐美人在時間的流逝中漸漸老去。隱喻著時光流逝、流年似水,而人卻躲不過歲月的暗流;年事漸長、壯志未籌、功業難就的痛苦。

    這句詩的美就在于既有詩的對仗之美,又有小詞的凄婉之妙。讀來頓能生出幾許悲傷、哀怨,富有極深的情感,讓人不由聯想到了人世的蹉跎與不易。

    也許只有偉大的人才能生出此種情懷吧!他們定是有著不凡的經歷與情感,才能體察出人世所共有的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與感動。他們是悲憫眾生的圣人,引領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找尋著人生的彼岸。在這苦短的人生之中尋得靈魂的適然與超脫,自我的實現與跨越。走出“小我”,實現“大我”;走出“短淺”,實現“長遠”。 

    前有孔子走在大河之畔慨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后有屈原深情吟唱:“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再后有李白放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有杜甫的憂嘆:“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有李景吟頌:“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有李煜哀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是在嘆息光陰如梭、沒有息止,而人生卻是如此短促、勿勿易逝。 

    也許圣人往往都具有強烈的時間意識吧!他們不愿在那些閑雜的事情上耗費半點的時間和生命,他們有自己不斷追求著的人生理想,即便是前方阻撓重重,他們卻也不會停止求索的步伐。他們愿意迎難而上,甚至是以犧牲自我的生命為代價,也要去追尋自己最終的志向。面對自然界的動,面對時光的不息,他們在不斷尋求著。他們棲息在心靈的高原之上吟唱著生命的可貴,他們為蕓蕓眾生指引著生命的航向與理想的風帆。 

     惟草木之零落兮! 

     看哪!秋風吹動之下,小草枯黃,落木飄飄……詩意背后隱藏著無盡的哀傷。草木的零落,何不是人生的“零落”,同是自然生靈的人一樣也逃脫不了自然界的規律,不由讓人生顯出了幾分傷懷的色調。“零落”二字極盡哀婉、凄涼。此句還有一個特點,便是詩人為我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將悠遠的詩意真切傳達給了我們,引發我們無盡的深思與聯想…… 

     恐美人之遲暮! 

     由上句的自然界存在的自然現象轉向了對人生的探尋:人生是多么的短暫,隨著時間的變換,人生顯得卻是那么凄涼、悲苦。美人終會有老去的一天,時間便是那無情的殺手。沒有人能夠掙脫其束縛而永葆青春年華,韶華依舊,歲月會偷偷將一切都帶走,在我們還毫無察覺的時候。遲暮之年的美人將不再是美人,因為其生命已走向了枯竭,再也無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了。到那時再嘆婉自己浪費了生命,沒有所作為時,已是無回天之力了。讀此半句時,便深感歲月之蒼茫,人世之滄桑。誰都會有老去的一天,誰都躲不過時間的追殺。

    因此,當我們尚還青春,尚未老去之時,就應去努力實現自我的價值,不使人生虛度,不給遲暮之年的自己留下無盡的遺憾……當我們的理想、抱負實現之后,即使是到了暮年,我想也會內心坦然的去面對接下來的生死福禍。因為我們無愧于人生,無悔于自我,我們在人生之途留下自己流星般劃過天空的印跡,書寫出了自己人生輝煌的篇章,沒有讓生命庸庸碌碌、無為而逝。 

    當面對自然時,人才能更好的認識自我、把握自我,我們應為自己的人生畫一個圓滿的句號。在歲月的交替中,認清自我所要追求的方向,不再迷茫與失落,在人生的舞臺上演繹自己的優美樂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是一種警醒、一種昭示: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光陰不再、年華易逝。我們應懂得去珍惜,珍惜那匆匆的時光和美好的青春。在歲月的波里掀起屬于自己的那朵浪花,在時間的河里找尋到自己理想的彼岸。 

    屈原用生命書寫著詩歌,哀婉、憂郁地唱著那無盡的歲月:美人呀!美人!不要老去,早點兒醒悟,做點什么吧!看那匆匆時光,沒有一絲要停下來去等待我們的意思……

 

 

    8、很早便聽說美人遲暮這四個字,如今學了《離騷》,有重拾了兒時對這幾個字的理解, 不禁自嘲兒時的膚淺。

    就像屈原所寫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時間能夠吃人,不經意間,把一個人的歲月吞噬殆盡,讓白色的發絲爬滿鬢角,讓原本內藏的衰老顯示的淋漓盡致。

      兩個恐字,盡顯了屈原對祖國前途的焦慮和担心。愛國,是屈原一生的追求。

     而我,僅僅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我沒有屈原那樣偉大的胸襟和報復,但我也有担心,担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山岳的存在有永恒,它穿越時空,綿亙今古,而人,只是微乎其微。每天,就像小說中寫的都會有人到達天藍色的彼岸吧。可是跨越兩個世界的離別確實讓人刻苦銘心,我不愿嘗試這種滋味,所以希望每個人都幸福快樂。

 

 

   9、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這句詞知者廣泛,就算最年輕的一代也能信口捻來,大概是因為預見年華老去之落寞,此乃人類之本能吧。美人遲暮,一個古老陳舊的話題,卻無時無刻不讓人心有戚戚焉。

    盡管“遲暮”一說令人唏噓,但是想想,怕是也單單是美人的專享——姿色平庸者很難讓人聯想到遲暮二字呢。 畢竟,男人不想當沒落的貴族,女人不愿做遲暮的美人,因為要把今夕落寞與往日輝煌作比,痛苦大概甚于從未輝煌過。而相較之下,沒落的貴族仍可東山再起,遲暮卻是不可抗力———任是芳華絕代,總歸奈不住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英雄要遲暮,美人要白頭,美人也有遲暮,年年花開,但是鏡中容顏不再,在夕陽下卸妝后,從鏡子里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和如水的流年,原來也曾有過飛揚的青春、無瑕的臉龐,在陽光下肆意歡笑,那時眼波流動、風情萬種。但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朝如青絲暮如雪,曲調越華美,絕唱越悲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逝者如斯,要走的終究要走,落花流水春去也,是花落的無可奈何?還是燕歸的似曾相識?多少惘然凝成追憶,多少往事化作東風?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

    美人遲暮是一句風涼話,意思是,美人變老比一般人更難受。我倒要替美人們說話:曾經美過也比丑一輩子好。但遲暮更要保持好的心態,靜看云開笑看落花,縱使沒有前呼后擁蜂吟蝶唱,不是也很心明目凈、別有洞天嗎?畢竟,年輕美麗過,擁有過艷遇、愛戀、情感、糾纏……

 

 

    10、“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韶華似水,年年花開,可看花的人兒已不是去年人。

王小波這樣寫似水流年:“就如一個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潺潺流水,波光粼粼,落葉,浮木,空玻璃瓶,一樣一樣從身上流過去。”那些東西一樣一樣的從身上飄過去了,眼睜睜的看著,欲伸手去抓住,卻無可奈何。這真讓人惆悵傷感。

經不住似水流年,逃不過此間少年。那流年啊,多像一場夢,夢起夢落,少年何所去,轉眼已遲暮。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美人的青春就像那日益飄零的草木,終有衰老的那一天。紅顏逝去對鏡哀思,美人遲暮多么讓人傷感。

曾看過張愛玲老年時的一張照片,她是那么清瘦,頭發卷起,手如枯枝,歲月的風霜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但渾身散發出的灼灼風華依然不凋。一個愛美近于極致的才女就這樣老了,她再也不是當年那個高昂著頭、目光斜視、睥睨一切的少女。

我也曾看到陸小曼的一張晚年照,照片上的他一身青衣,瘦弱蒼老,牙齒脫落,頰萎腮癟。這個曾經紅極上海灘讓徐志摩神魂顛倒的大美女,老的就像一根干枯的茅草,沒了當年的韻致。

晚年的愛玲、小曼,看了讓我落淚。那曾經的嫵媚風流,窈窕多姿,為何煙消云散,落寞而去?啃噬她們的靈肉,只有無盡的孤獨和凄涼。

寂寞,指尖繞。落花成冢,淚落如雨。

 

 

11、 所謂的秋色、秋光,是指一年的草木到了它顏色最為豐富、層次跌宕、五彩斑斕,但是馬上就要進入寒冬的那個時刻。秋天可以說從早春鮮嫩的蓬勃經歷了整個酷暑一直歷練到了秋天,豐厚、鮮艷,這個時候它把最美的狀態呈現在天地之間。如果說春天的花兒是草本的,那么秋天的花兒就是木本的,它把一樹一樹的葉子都招搖成為花朵,鋪天蓋地,這個季節當然讓人心有所感。

   人生那種匆急之感容易在秋天被激發出來。屈原說,“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屈原的生命一直在路上,他在奔波動蕩的路上,他在遷徙流浪的路上。他一直都看著春秋代序,時光在他的眼中跑得比誰都要匆急,其實他害怕的就是老之將至、修名不利。

   所以草木的搖落對于每一個人來講感受是不相同的,有人幾乎沒有所感生命就過去了,有人一片落葉都會怦然心驚。

   人生苦短,穿越春秋,陸機說得好,“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這些春花、這些秋葉難道都不關于我們的生命嗎?人生怎么都是走過這一回,走過的時候,如果含情,我們也許會看見很多意象,如果我們愿意去懂得就可以把意象醞釀成詩篇。所以我們想一想清秋時節,我們認識一些詩人,了解一些意象,也許生命里就多了一些朋友。無論是春花滿眼或者是秋葉遍地,其實我們都可以在某一個時分和它們相遇。

 

 

    12、八小時以外,讓讀書驅走生活的倦怠;寧靜的夜晚,讓讀書找回學生時代;閑暇的時候,讓讀書啟迪心智;迷茫的時候,讓讀書填補生活的空白。讀書不僅縮短了光陰,更使生活豐富多彩,放飛心靈,實現精神漫游。

        讀《楚辭》,使我們在“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中珍惜時光,善待生活;讀《岳陽樓記》,使我們激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讀《指南錄后序》激發我們報國酬志的情愫;讀孟浩然,“開窗面場圃,把酒話桑田”把我們引入了平原秀野、風和日麗的大自然,令人陶醉中頓感生活的輕盈如期而至;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們學會自強不息。浪漫之都巴黎,酒吧、咖啡廳、公園,津津閱讀的人無處不在,他們已將讀書融入了生活,大量的文學作品使他們怡然自得,浪漫而富有情趣;德國人喜歡閱讀,以富有邏輯的理論著作頗受青睞,這與德國人的嚴謹不無關系;美國人的閱讀是兼而有之,形成了美國的嚴謹而富有現代氣息。總之,閱讀是溫馨的、寧靜的、悠然的,使我們在讀書中享受生活。“讀書之樂樂何如,雪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先賢將春云夏雨中的讀書之樂發揮得酣暢淋漓。“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在讀書中品嘗生活,歷練人生,升華情感,積蘊芬芳。

        “淘過時光的細沙,滌盡塵埃,穿過蒹葭,裊裊娜娜地走來,”讀書可以將“絲竹之亂耳,案牘的勞形”的倦怠轉化為熟悉的寧靜與激昂,讓我們真實的生活悠然一些,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多一些輕盈,放飛心靈,何尚不是一件幸事。試著平心靜氣地涵詠詩文,聽歷史詠嘆,叫山河清唱,讓心靈在懷舊中舒展身子,沉入夢鄉。(劉曼云)

 

 

    13、惆悵,一片秋天的落葉,飄飄灑灑落入心底,攪亂了曾經蕩漾的朝華。
  
  凄涼,一貫以一滴冷冷的淚珠留下繾綣的愁......
  
  盛世繁花到頭來也要憔悴凋零得一敗涂地......
  
  心里有了歲月的痕跡,便是遲暮了!
  
  
  屈原不是說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陸游不是說過: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曹雪芹不是說過: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
  
  所以,
  
  就有了哀怨、有了些許的蒼涼、有了永恒的隱痛。
  
  
  自古美人嘆遲暮,不許英雄見白頭!
  
  美人遲暮,紅顏不在,是真的不再有。
  
  凋零的花,一秋還會綻放,干涸的草,來年也會再發新枝。
  
  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英雄末路,還可東山再起!力拔山兮氣蓋世!!
  
  美人遲暮,英雄末路,即使謝幕,結局也不盡然…….
  
    遲暮之感只針對美人,有了美人,就有了遲暮。
  
  美人也會一樣的不安,一樣的忐忑。
  
  美人遲暮,讓春盡花殘遺失在過去的夢里。
  
  美人遲暮,是一首傷人的詩。
  
  留下遺憾殘忍的歲月,揪心的寂靜、令人扼腕的嘆息……

 

 

   14、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讀書視野越來越廣。我迷上了書中那刀光血影的古代,為那些為國捐軀的忠義之士所折服。想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的骨氣,誦著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詩句,讀著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秋景,我感慨萬千。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雖不能為國殺敵,雖不能感天動地,卻可以在內心深入呼吁我要為祖國的明天更努力的讀書。書賦予我最神圣的使命——愛與責任。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19

[新一篇]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舊一篇]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