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 簡體 傳統 |
經綸世務
仙真: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羽客: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壘道初成。
飛橋上架漢,繚岸俯視瀛。——唐·韓愈等《城南聯句》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禮記》
空持暖玉擎鸚鵡。——明·何景明《明月篇》
見說萬山潭,漁童盡能學。——唐·陸龜蒙《魚具》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上古之事,經歷數千載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荀子·勸學》
邪心勝則事經絕,事經絕則禍難生。——《韓非子·解老》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敦誠《寄懷曹雪芹》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語·周語上》
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三國志·董卓傳》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易·系辭上》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論語·為政》
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學辟谷,道引輕身。——《史記·留侯世家》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司馬遷《報任安書》
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晁錯《論貴粟疏》
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賈誼《過秦論》
日夜不處,倍道兼程。——《孫子·軍爭》
阿兄形似道,而神鋒太俊。——《世說新語·賞譽》
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
有言不可道,雪泣憶蘭芳。——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大夫種輔翼越王勾踐而為之報怨雪恥。——《淮南子·氾論》
一別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宋·楊萬里詩
[孟冬之月]行秋令,則雪霜不時,小兵時起,土地侵削。——《禮記·月令》
誰家新燕啄春呢。——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吾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孟子·公孫丑下》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
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資治通鑒》
夜中,星殞如雨。——《春秋》
江船火獨明。——唐·杜甫《春夜喜雨》
明法度,定律令。——《史記》
明朝[Ming Dynasty]。(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
明有奇巧人。——明·魏學洢《核舟記》
我視汝情,明若觀火。——《蔡傳》
博聞彊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古觀岑且寂,幽人情自怡。——皮日休《三宿神景宮》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莊子·庖丁解牛》
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資治通鑒》
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春風風人 指施恩澤于他人
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劉向《說苑·貴德》
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曾經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魯迅《亥年殘秋偶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古風二首》
富貴之于我,如秋風之過耳。——漢·趙曄《吳王壽夢傳》
持軍整齊,秋豪(毫)無犯。——《后漢書·岑彭傳》
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夫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后以“葉公好龍”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害怕。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荀子·勸學》
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沈括《夢溪筆談》
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唐·王勃《滕王閣序》
若乃人盡其才,悉用其力。——《淮南子·兵略訓》
夷狄之人,被發左衽,人面獸心。——《史記·匈奴傳》
又觀頃日降附之徒,皆人面獸心,貪而無親,難以義感。——《晉書·孔嚴傳》
野客思茅宇,山人愛竹林。——唐·王勃《贈李十四》
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唐·李朝威《柳毅傳》
故堯 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漢·晁錯《論貴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調劑之法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恐年載間遂有饑寒之憂,不能不少念,然俗所謂水到渠成,至時亦必自有處置。——宋·蘇軾《與章子厚書》
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巾下有一錢。乖崖杖之。吏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三國志·龐統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別駕(趙軌時任齊州別駕)在官,水火不與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壺酒相送,請酌一杯水奉餞。——《隋書·趙軌傳》
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資治通鑒》
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坐銷浮偽之風;察定理于舟行岸移之時,盡里出讒誣之巧。——宋·陸游《謝臺諫啟》
可克日于玄武湖大閱水師,并巡江右,講武校獵。——《宋書·武帝紀》
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
閑看世態眉常鎖,但說世人手便搖,誰不愛雅青鈔,一處處人離財散,一時時水長船高。——明·馮維敏《一世不服老》
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元·楊景賢《劉行首》三折
是人非人心不別,是幻非幻如何說。雖則似空里拈花,卻不是水中撈月。——明·湯顯祖《還魂記·冥誓》
儒以文亂法。——《韓非子·五蠹》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系辭下》
日往月來,暑退寒襲。——晉·潘岳《夏侯常侍誄》
日夕策馬,侯權者之門。——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日月重光日月重放光芒。比喻局勢的轉變
皇家造宋,日月重光,璇璣得序,五星順命。——《宋書·孝武帝紀》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說文》。徐鉉注:“象宛轉飛動之貌。”饒炯注:“龍之為物,變化無端,說解因著其靈異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靈。”
飛龍在天。——《易·乾》
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禮記·禮運》
甲蟲三百有六十,而龍為之長。——《孔子家語·執轡》
龍蟠鳳逸
[outstanding talents like dragons crouching and phoenix flying] 如龍盤曲,不得舒展,如鳳閑逸,不見飛舞。比喻懷才不遇
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唐·李白《與韓荊州書》
定遠慷慨,專功西遐,坦步蔥、雪,咫尺龍沙。——《后漢書·班超傳贊》
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且地學之家,歷驗各種僵石,知動植庶品,率皆遞有變遷。——[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孫子·軍爭》
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小而為大。——《莊子·則陽》
正是河豚欲上時。——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賈誼《論積貯疏》
曈曈曉日上三竿,客向東風競倚闌。——宋·蘇軾《題潭州徐氏春暉庭詩》
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唐·李白《與韓荊州書》
春江晚景
恨晨光之熹微——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韓非子·解老》
厚澤深仁,遂有天下。——魯迅《偽自由書》
漢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至于仁人志士,不幸偃蹇于卑投,竭力以行其所志,…——明·歸有光《送夾江張先生序》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險;仁義道德,不可以來朝。——《戰國策·趙策二》
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賈誼《過秦論》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易·系辭上》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論語·為政》
乃學辟谷,道引輕身。——《史記·留侯世家》
道路以目人們在路上相遇時不敢打招呼,敢怒而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形容反動統治的暴虐與專橫。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語·周語上》
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三國志·董卓傳》
唯恐道途顯晦。——唐·李朝威《柳毅傳》
天啟壬戌秋日。——魏學洢《核舟記》
日與俱來,吾與若俱觀之。——《列子·湯問》
臣已日薄西山,余光無幾,酬恩報國,正在斯時。——《宋史·趙普傳》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唐·劉禹錫《竹枝詞》
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那公子卻也真個足不出戶,目不窺園,日就月將,功夫大進。——《兒女英雄》
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易·系辭下》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
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唐·岑參《秋夜宿仙游寺南》
王者乘時,圣人乘易。——《管子》
古代卜筮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合稱三易.《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朱熹《周易本義序》
昔者圣人建陰陽天土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禮記》
月,太陰之精也。象上下弦闕形。——《說文》
月之從星,則以風雨。——《書·洪范》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詩·小雅·天保》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晉·陶潛《歸園田居》
太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史記》
觀國之治亂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見矣。——《荀子·富國》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世間有大美而不言.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李白《金陵》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柳永《望海潮》
天塹波光搖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金·李汾《汴梁雜詩》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谷梁傳·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傳·桓公六年》
無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左傳·閔公元年》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史記·項羽本紀》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輕徭薄賦,以寬民力。——方勺《方臘起義》
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禮記·禮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倚而食者,謂之人。——《列子·黃帝》
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上與神明為友,下與造化為人。——《淮南子》
術禮義而情愛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責人則以人,責己則以義。——《呂氏春秋·舉難》
人定。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太祖曰:“人各有志,出處異趣,勉卒雅尚,義不相屈。”——《三國志·管寧傳(附胡昭傳)》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沈括《夢溪筆談》
若乃人盡其才,悉用其力。——《淮南子·兵略訓》
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上古之時,人民少而禽獸眾。——《韓非子·五蠹》
文貴遠賤近,人之常情;重耳輕目,俗之恒弊。——南朝梁·江淹《雜體詩三十首序》
入奏,極言事變倚伏。人心向背,疆場安危,鄰寇動靜。——《宋史·魏了翁傳》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書·大禹謨》
南方各省既倡義于前,北方將領亦主張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清史稿·宣統皇帝紀》
這回用兵以少勝多,極有布置,只人心叵測,轉觸人忌。——清·魏子安《花月痕》
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渙散,遂至天下騷動。——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元紀》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西人之畫,則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實景。——蔡元培《圖畫》
法令誅罚日益深刻,群眾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史記·李斯列傳》
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史記·滑稽列傳》
使人樂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則心和而神全也。——宋·張君房《云笈七簽》
樂天知命,故不憂。——《易·系辭上》
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資治通鑒》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江船火獨明
江船火獨明。——唐·杜甫《春夜喜雨》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人神幽明絕,朋好云雨乖。——顏延年《和謝監靈運》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則天下之明譽興。——《大戴禮·主言》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戰國策·魏策》
明日黃花指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過境遷,則徒然感慨。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九日和王鞏》
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自緣今日人心別,未別秋霜一夜衰。——唐·鄭谷《十日菊》
博聞彊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清·姚鼐《登泰山記》
樂明 2010-12-25 04:31:1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