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蔭。見到如此美景,我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
[出典] 五代 馮延巳 《蝶戀花》
注:
1、 《蝶戀花》 馮延巳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2、注釋:
閑情:閑散之情。
病酒:飲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顏:這里指紅潤的臉色。
青蕪:叢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語,相當于今言“何故”、“為什么”。
平林:平曠處的樹林。
新月:陰歷初一至初五,剛剛生出的彎月。
3、譯文1:
誰說閑情意致被忘記了太久?每到新春來到,我的惆悵心緒一如故舊。為了消除這種閑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飲,讓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體消瘦,對著鏡子自己容顏已改。
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蔭。見到如此美景,我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我獨立在小橋的橋頭,清風吹拂著衣袖。只有遠處那一排排樹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綽綽,與我相伴。
譯文2:
誰說使人痛苦的閑情已經拋棄得很久?每當春天來臨,這種惆悵還依舊。每日里面對著春花,經常地酣飲醉酒,還絲毫不悔于鏡里。
河邊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裊裊的綠柳,請問這不解的新愁,為什么總是年年有?獨自久久地立于小橋,寒風襲來充滿衣袖,平林梢頭升起新月,已經是路斷行人之后。
譯文3:
誰說我已把閑愁拋棄得太久?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內心中仍然是纏綿無盡的憂愁。為了甩開這惱人的苦悶,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飲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銅鏡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經變得憔悴消瘦。
河邊的青草堤上的柳,我且問你:為什么剪不斷的新愁年復一年涌上心頭?獨立在小橋邊,輕風拂動著寬大的衣袖,面對那平曠的叢林,仰首一望,新月如鉤,已經到了黃昏時候。
譯文4: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我總以為,那些無名的憂傷啊,那些無由的惆悵啊,已經消失在過去的歲月里了。
我總以為,我可以從此從容地笑對花開,花落,從容地笑對人聚,人散了。
可是誰能料到,這春天重回的時候,那些無名的憂傷,無些無由的惆悵,卻依舊彌漫在我的心頭。
鏡子里的我,還依然年輕,但是我的夢想呢?我的夢想在哪里?我更青春時的抱負在哪里?每日里,在明媚的花前,在美麗的少女之前,舉杯而飲,我陪伴他們歡笑,陪伴自己歡笑,只到宴散之后,剩下我自己,獨對這鏡中的我,久久怔忡。
為何河畔上的青草和河堤上的楊柳,每一年春來會青蔥如憂愁?
為何心中的惆悵與憂傷,每一年春來,會如柳色般依舊?
為何這一年年過去的生命里,會泛起一年年重復的憂愁?
直到我的生命遠逝,剩下這柳色與青草,在遙遠的春色里,懷念我的憂愁。
聚會已散,人們遠去,只剩下這平林上空的新月,靜靜地照著我,照著獨立于小橋的我,照著這林間的風,靜靜地吹滿我的衣袖: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
4、馮延巳生平見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
5、“誰道閑情拋擲久”,這是很妙的一句詞。你要看他的轉折。“閑情”是這句所寫的主要內容。憂來無方,我并不愿意有這樣的閑情。所以,我曾經掙扎,曾經努力,要把這閑情拋擲。這是第一層意思。而且我曾經努力了很久,是拋擲久,這是又一層意思。可是,你看他的開頭兩個字,“誰道”,是誰說我真的就拋擲了?是想要拋擲而沒有成功。這是第三層意思。馮煦《陽春集序》評馮延巳說:“郁抑愴怳。”香港學者饒宗頤說:“余誦正中詞,覺有一股莽莽蒼蒼之氣。《鵲踏枝》數首尤極沉郁頓挫。”就是說他的感情是轉了一個圈子然后才說出來的。
他說:“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我以為我的閑情拋棄了,可是當春天回來的時候,我就發現我的那一份感情-惆悵還依舊。彼此呼應。“誰道閑情拋擲久”,是筆法的盤郁。“每到”,“依舊”,也是筆法的盤郁。他在主要內容上所寫的,剛才是閑情,現在是惆悵。都不是具體的感情的事件。惆悵者,是仿佛有所追求,又仿佛有所失落,是一種精神上沒有依傍的一種落空的感受。
馮延巳的詞是最有悲劇精神的。就是說他有一種在痛苦之前執著而且不放棄的精神。所以,他說“日日花前”是“常病酒”。為什么呢?因為有花的日子不多,今天能夠有花在你眼前,你盡管是已經病酒,已經沉醉了,你也不要推辭。就因為對花有這么珍重愛賞的感情,我不能夠我不忍心看到它的零落,我在它有花的時候就要欣賞它。他說“不辭鏡里朱顏瘦”。
這樣的詞句有什么特色?它表現了幾點特色。一個是“不辭”兩個字。他是在艱苦困難之中,有一種奮斗有一種掙扎的努力。不甘心就失敗下去。我最后雖然失敗了,但是我掙扎奮斗過了,這是“不辭”兩個字所表現的這種執著的在苦難之中掙扎的精神。還有“鏡里”兩字,它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自覺,是一種反省,他的悲劇性格是帶著反省色彩的。有的人莫名其妙地就走上了一個悲哀的下場了,馮正中不是的。他說我花前常病酒,為它消瘦憔悴,難道我不知道?我知道,在鏡里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我有反省,有自覺。那你說你就放下好了,他說我“不辭”---那鏡里的朱顏瘦,這是他的詞在感情的意境上的特色。
饒宗頤評這兩句詞說:“鞠躬盡瘁,具見開濟老臣懷抱。”為什么會引起這樣的聯想呢?馮正中是一個命中注定了的悲劇人物。他年輕時因他父親的關系,跟南唐的宮廷有了密切的交往。等到李璟即位,他就一步步官至宰相了。當時南唐國內有黨爭,在政黨的攻擊中,馮延巳被罷免了宰相,做了三年昭武軍撫州節度使。馮煦《陽春集序》曾說:“翁俯仰身世,所懷萬端,繆悠其辭,若顯若晦,揆之六義,比興為多。。。其旨隱,其詞微,類勞人思婦,羈臣屏子,郁抑愴怳之所為。”他的身世與南唐既結合了密切的關系,而南唐是一個必亡了的國家。所以“俯仰身世,所懷萬端”,他內心無限感慨,但并不是說我是憂國憂民,我是鞠躬盡瘁,我是開濟老臣。這是別人看出來這樣的感情,馮正中說的是閑情,是惆悵。所以“繆悠其辭,若顯若晦”。“郁抑”,是他感情這樣深沉盤郁。“愴怳”,而內心這樣迷茫悲愴,這是馮詞的一種意境。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這后片的詞與前片是互相呼應的。“河畔青蕪堤上柳。”是春天的景色,這句是呼應上片“每到春來”。何事使我惆悵,那河邊的青草,那堤上的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他沒有寫感情事件,他只說一個愁。這個“新愁”,就是呼應了前半首。是以前就有的,我曾經努力想要拋棄,可是春天一來,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垂楊把我這一片憂傷又喚起來了,今春的新愁就是過去的舊愁。“河畔青蕪堤上柳”既有比的意思,也有興的意思。愁的不能斷絕,正如青草之年年生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草,是拋棄不掉的“閑情”還依舊的“惆悵”。所以這句從他寫的“閑情”“惆悵”來說這是比。可是對于下半首說呢,正是今年新的青草,新的楊柳喚起了我的新愁,也是興。他說“何事”,為什么我要如此?他不但有反省,而且有疑問。這是他悲劇性格很明顯的一點。我是掙扎過的,而我仍然不得解脫。
所以,最后兩句就說了,“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我們欣賞詞一定要用細微的感受去欣賞,如果不能如此,那么“獨立小橋”不過寫一個人在小橋上站著。他說“獨立小橋風滿袖”,因為沒有遮蔽,沒有屏障,風吹到我的衣袖之中,滿袖都是寒風。“滿”字是非常有力的。你為什么一個人孤獨地站立在沒有屏障的小橋上接受四面寒風的侵襲?為什么要如此?饒宗頤先生說這一句詞,可能暗示了他在朝廷里所受的各方面的攻擊。可是我們不要確指,只是說他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之中,內心深處自然有這么一種悲哀的感受,甚至于他自己的Consciousness顯意識都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詞的微妙的作用,就是王國維所說的:“詞。。。能言詩之所不能言。”“平林新月人歸后”,遠遠地在地平線那邊的叢林,月亮已經升上來了,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經回家了。每個人都有一個歸宿,每個人都有他的保護,每個人都有他的溫暖。所有的人都回去了,我為什么立在這里呢?
這首詞直到結尾,也沒有寫明是什么感情,寫得這么深沉感動的感情是什么?他沒有說。他所寫的是感情的一種意境。
6、隱約想起在在一個春天的下午,看著青山嫵媚,綠水悠悠,花開遍野的大好春光,心里卻莫名涌起一股淡淡的惆悵,不禁想起了:“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想來自己不是個懂得享受的人,在美好春光前卻無端的惆悵,還是隨緣吧,縱使看到河畔青蕪堤上柳的春色也只能在心中感嘆“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然而“眼前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既然時光匆匆,美好難再,眼前好景不常在,為什么還要落魄感傷呢?想到這里,心里倒也開闊了,于是便靜靜的欣賞春色了。
人生不易,別對自己苛求太多,在還來得及珍惜時不要輕易放棄身邊的美好,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讓生命里少一點遺憾吧,朋友,珍惜眼前美好!
7、春愁并非女子的專利,春光明媚中一葉小舟順水而來,舟過吳江,兩岸酒旗飄飄,一派妖柔。獨坐船頭的旅人愁緒更深,“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蔣捷小船漸遠,在穎州的青青河畔,歐陽醉翁獨立小橋,任春風吹拂,愁因春起,“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花中有愁,杯中有愁,鏡中也有愁,“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韶光易逝,滄海桑田,徘徊于心,發之于情,怎一個愁字了得?
8、楊柳是一種文化,而單株的楊柳組成的柳岸,更是柳文化的一種提升。
如果柳不是一種文化,古代文人也不會孜孜不倦做有關柳的文章了。如南唐的馮延巳,就有“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之句。“河畔青蕪堤上柳”,既是對春天已來的形象化示現,又是隱喻自己的閑情年年滋生,歲歲蔓延,似乎依依垂柳,是在鉤釣他的新愁。還是馮延巳,也留下“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里無尋處”之句。此詞以女子口吻怨恨心上人另有新歡而遺棄自己,這一心事使她意緒繚亂,日思夜夢,不但愁如飛絮,連整個身心也像飛絮一樣悠悠無著了。歐陽修的《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之句。此詞寫暮春閨怨,“庭院”深深,“簾幕”重重,更兼“楊柳堆煙”,既濃且密。生活在這種內外隔絕的陰森、幽邃環境中,女主人公身心兩方面都受到壓抑與禁錮,疊用三個“深”字,寫出其女遭封建,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如果不是在這個獨特的環境下,而是在柳岸之上,這小女子哼著小曲,款款走來,她又是什么心境呢?同為楊柳作襯,不同的環境,將會出現憂愁和歡快兩種不同的結果。
關于對柳岸的歌頌,我最佩服的是周邦彥,他在一首題為《柳》的詞中寫道:“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柳蔭直”,點出柳之茂密成行;“煙里絲絲弄碧”,見出柳之姿態婀娜。著一“弄”字,似乎是說柳色弄人;自己漫不經意,卻使多少人觸目傷情,難以為懷。接以“隋堤上”三句,正為申足此意。作者自己也曾多少回送別于隋堤,而送別必定折柳相贈,所以約略算來,所折柳枝的總長度應當遠遠超過了千尺之數。一句“應折柔柳過千尺”,包含著多少別離的憾恨。
9、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每次念著這樣的句子,心里都會酸痛得想要掉淚。走過街心花園,驚見一夜風雨,竟將昨日還盈盈綻放的白玉蘭吹落了一地,那么純粹、干凈的白,那么美麗而又短促的一季生命,就這樣飄逝了。生命是如此的短暫而脆弱,血肉之軀經不起寒冬的嚴酷與摧殘,也經不起心靈的折磨與情感的糾纏。當歲月把我們臉上的那層屬于青春的光彩抹去,只剩下滄桑的容顏和蒼老的心,我們又怎能說自己無所畏懼呢?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河畔青蕪歲歲枯榮,枝上柳綿吹了又少,就這樣一年一年地循環往復,而我們的情懷卻已是今不如昔: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語淚先流。
傷高念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登臨懷故國,誰識京華倦客?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我一路行來,這些句子在心里百轉千回著。就這樣,我一步步走進春天,又一步步遠離春天。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2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