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譯文]  怎樣合成一個“愁”,是離別之人的心上加個秋。

   [出典]  吳文英  《唐多令》

   注:

   1、《唐多令》  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

   2、注釋:

     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颼(sōu):形容風雨的聲音。這里指風吹蕉葉之聲。

   年事:指歲月。

  “燕辭歸”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慊慊思歸悉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此用其意。客,作者自指。

   淹留:停留。

   縈:旋繞,糸住。

   裙帶:指燕,指別去的女子。

     漫:空。

 

   3、譯文1:

     怎樣合成一個“愁”,是離別之人的心上加個秋。縱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風吹芭蕉的葉片,也吹出冷氣颼颼。別人都說是晚涼時的天氣最好,可是我卻害怕登上高樓,  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憂愁。

  往昔的種種情事好像夢境一樣去悠悠,就像是花飛花謝,就像是滾滾的煙波般向東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經飛回南方的故鄉,只有我這游子還在異地停留。絲絲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譯文2:

    “愁”字是怎樣組成?它是離恨人心上之秋。即使不下雨,芭蕉也響聲颼颼。人們都說晚上清涼天氣好,因為明月高掛,我卻怕登臨高樓。

    寶貴的年華像夢一樣消逝了,花已凋謝,在迷蒙的水波中淌流。燕子都辭歸故鄉,我還滯留在這地方。垂柳的柔枝系不住人的衣帶,反而系住我的行舟老不放歸故鄉。

 

 

   4、吳文英(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鄞縣(今浙江寧坡)人。《宋史》無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清全祖望答萬經《寧波府志》雜問,謂吳文英“晚年困躓以死”,殆得其實。享年六十歲左右。黃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編定于淳祐九年(1249),卷十錄吳文英詞九首,時吳文英正在越州,年約五十。黃昇并引尹煥《夢窗詞敘》云:“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義父《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云:“若夢窗詞,合觀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數語,每自入妙,何嘗不成片段耶?”近代詞論家多以姜詞清空,吳詞密麗,為二家詞風特色。況周頤《蕙風詞語》卷二又云:“近人學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非若琱蹙繡,毫無生氣也。”《夢窗詞集》有四卷本與一卷本兩種。毛氏汲古閣所刻《夢窗甲乙丙丁稿》為四卷本,《疆村叢書》刻明太原張遷璋所藏為一卷本。

     在中國詞史中,吳文英是一個引起過不少爭論的人。他的詞一向被人稱為晦澀堆垛。南宋詞人張炎便曾說吳文英的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斷“。另外一些人對他卻備極推崇。清代學者周濟在《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中便曾說“夢窗(即吳文英)奇思壯采,騰天潛淵,反南宋之清,為北宋之秾摯“。又說他“運意深遠,用筆幽邃,煉字煉句,迥不猶人。貌觀之雕繢滿眼,而實有靈氣行乎其間。“另外,吳文英因與奸相賈似道關系親密而受到人們的抨擊。然客觀地講,吳文英的詞善用典故,體物入微,遣詞清麗,實為難得。

 

    5、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寫的是羈旅懷人。全詞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渾成,在吳詞中為別調。

  就內容而論可分兩段,然與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為第一段,起筆寫羈旅秋思,釀足了愁情,目的是為寫別情蓄勢。前二句先點“愁”字,語帶雙關。從詞情看,這是說造成這些愁情的,是離人悲秋的緣故,秋思是平常的,說離人秋思方可稱愁,單就這點說命意便有出奇制勝之處。從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謎游戲。這種手法,古代歌謠中經常可見,王士禛謂此二句為“《子夜》變體”,具“滑稽之雋”(《花草蒙拾》),是道著語。此詞以“秋心”合成“愁”字,是離合體,皆入謎格,故是“變體”。此處似乎是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毫無造作之嫌,且緊扣主題秋思離愁,實不該以“油腔滑調”(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目之。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兩句一問一答,開篇即出以唱嘆,而且鑿空道來,實可稱倒折之筆。下句“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說,雖然沒有下雨,但芭蕉也會因颼颼秋風,發出凄涼的聲響。這分明想告訴讀者,先時有過雨來。而起首愁生何處的問題,正由此處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來,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涼如水,明月東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候。“都道晚涼天氣好”,可謂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樓”,才是客子真實獨特的心理寫照。“月是故鄉明”,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思離愁的。這三句沒有直說愁,卻通過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寫把它充分地表現了。

  秋屬歲未,頗容易使人聯想到晚歲。過片就嘆息年光過盡,往事如夢。“花空煙水流”是比喻青春歲月的流逝,又是賦寫秋景,兼有二義之妙。由此可見客子是長期飄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辭巢而去,心生無限感慨。“燕辭歸”與“客尚淹留”,兩相對照,自可見人不如候鳥。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雖無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無往而非客愁,這也就是“離人心上秋”的具體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為第二段,寫客中孤寂的感嘆。“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關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縈”、“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十分形象。“垂柳不縈裙帶住”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系:“謾長是,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羈身異鄉,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侶呢。由此方見篇著“離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離鄉又逢離別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難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卻不明說(也無須說),只是埋怨柳絲或系或不系,無賴至極,卻又耐人尋味。“燕辭歸、客尚淹留”句與此三句,又形成比興關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詞第一段對于羈旅秋思著墨較多,渲染較詳,為后邊描寫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寫字中懷人,著筆簡潔明快,發語恰到好處,毫無拖沓之感。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詞確有其獨到之處。

 

    6、南宋詞人吳文英系浙江寧波人,景定時,受知于丞相吳潛,往來于蘇杭之間。他一生大都是做一點掌管文筆的小職務,生活很不得意。這首詞便反映了他飄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懷。

  從詞題看,所寫的內容是與一位友人的惜別。時值清秋季節,詞人愁緒滿懷地與朋友作別。劈頭一句便以設問的語氣寫道:什么情況下最使人愁呢?離別之人正逢深秋。北宋詞人柳永有句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說的正是這樣的意思。吳詞的新意在于“心上秋”三字,心靈上的悲涼與秋深之時的冷落相感應,才令人更為愁苦,這就比單純外界自然的秋增加離愁要深入一籌。另外“心上秋”也正是一個“愁”字,這種語意學的運用也很新巧地點明了愁上加愁的蘊意。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詞人就眼前景物的感受。雨打芭蕉是令人惆悵的,在詞人愁苦的心境中,縱然晴晝無雨,芭蕉只在秋風中的搖曳,也令人感到涼颼颼地凄楚。“颼颼”是詞人心靈上的一種感覺,是詩人的情緒與外界景物的一種凝合,是詩人主觀情感向外部世界的一種投射。“都道晚涼天氣好”一句雖然寫得極白,但卻更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沉郁:清秋之夜,萬里無云,明月朗照,這是一個團圓的象征,而對離別之人卻成為引起無限遺憾的表態。在此情景下登樓遠望,長路漫漫,這對于即將踏上征途的詞人越發不堪其愁,不勝其苦了……

  上闋是就眼前之景抒發離別之愁。下闋拓寬一步,展示自己的心靈背景和深層意緒;青春年華和經歷的種種悲觀都如夢如煙地消逝了,心境正如這百花凋零的深秋一樣空寂冷落,春天的花瓣,盛夏的綠葉都被時間的流水沖刷得不留一點痕跡,“年事夢中休”是詞人心情的直抒;“花空煙水流”是形象化的比喻,“意”與“象”交融互補,就構成一個完滿的詩的境界,令人玩味、沉吟,獲得了想象的馳騁和美感的享受。“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是兩組“景”與“情”的對應反襯結構語式。前句中以秋深燕歸的自然景象對比自身仍在外飄泊、有家不得歸的苦痛情緒;后句中以垂柳柔條不能系住自身飄泊的行蹤與家人同住,而只能長系行舟的象征性的對比,訴說一個“永恒的流浪者”的苦況。這樣就把與友人的惜別賦予了較深層的內涵,使讀者更能體會詞人命筆時的復雜心情和離別之際的紛紛意緒。(張厚余)

 

    7、秋風冷,秋雨綿,不盡離人滋味,
  竟不知你去向何方,也不曾執手相對
  也不知道哪里可以體會這離愁,
  秋日你遠走了你會如何,我又將是誰。

 
  窗下是我的書桌,屋角是你的妝臺,
  我在書桌旁望穿雙眼,不見你淡淡的眉,
  窗外的芭蕉葉又在嘩嘩的響了,
  雨未下,是我依然狂躁,人難歸。
 
  天晚了,秋涼是舒適的回味,
  月亮默默升到頭頂,暗香是今夜的花蕊,
  你還在西樓上,我知道,我卻不敢去了,
  不知道月光下你的憂傷,也不知道月光下的我可能安然相對。
 
  遠去了你,停留了我,只道離人心上秋……
 
  都在夢里呢,只是人難寐,
  惜花顏色好,奈何水空流。
  可知道,夢中人已老,花殘顏色瘦,
  只為你,為你離別一盼,一盼未回頭。
 
  你是走了,雁行無跡,
  我還在呢,不想為什么要停留,
  恨垂柳無情,不牽住你的裙裾,
  偏偏牽絆我要追隨你的小舟……
 
 

   8、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那擾人思緒的“愁”是怎樣合成的呢?就是在離人的心上有個“秋”啊!異鄉流浪的人,本就因為離別而滿心愁苦,再加上面對著秋日的蕭索凄涼,更是令人神傷心碎。離人心上有“秋”,自然更是愁上加愁了。如今常用來形容游子憂傷凄切的情懷。

 

   9、“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在這秋日的夜里挾著這瑟瑟的秋日夜雨,終于讓我明了。什么是愁,什么是秋,什么是孤獨,什么是凄涼。

夜雨細細的織著一張愁愁的網,將快要普照大地的陽光深深的埋在伴著秋風的烏云里。

清晨的我寂靜的聆聽著整個世界。細細的雨聲、雨聲,滴答、滴答的鐘表聲,一切都顯得那么了無生寂。還有還有我咚咚跳動的心聲,在這個蒼茫的世上。有多少人在此刻醒來,在此刻,用心聆聽世界、聆聽自己、聆聽秋日夜雨。

夜雨似乎也明了人間的溫情,不知是為了讓陽光澤披世人,還是讓孤獨的人 ,在清晨醒來時感受世界的溫暖和未來的希望。纏綿的秋日夜雨挾著密密的不愿離去的烏云,悄悄的散在漫無天際的夜色里,天將亮未亮透露出絲絲讓人充滿遐想的陽光,跳動的太陽偷笑著。一絲絲和煦的陽光照耀在大地遠處的森林中。

寂靜的夜雨留下的眼淚掛在了,隨風輕擺的樹葉上。晶瑩的閃閃發光,伴著秋風夜雨的淚珠兒輕輕的滑落在大地上,滋潤著生機昂然的土地。在夜雨的淚珠兒悄悄滑落的瞬間,陽光透過她無暇的身體,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將整個世界映射的五光十色。充滿希望和遐想。

太陽終于忍不住,沖開了烏云的重重阻擋。跳動著盡量放射出她能給人類的所有陽光,夜雨離開了我們,不過秋風還是不舍的伴著雨絲的味道輕輕吹拂著。夜雨的離去,終于讓我明了世界充滿了陽光、希望、未來,孤獨的人并不孤獨。有陽光雨露秋風為伴,今日孤獨凄涼的伴隨,我們未來的人生才會充滿陽光。

10、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又到了這個清冷的季節。還記得那夏日的荷塘,滿眼的翠綠相依相偎映紅顏,而此刻我好象能看到那紅衣褪盡時苦的蓮心。心底總是會有絲絲惆悵和淡淡的憂傷,單薄的蓮花在秋風中瑟縮顫抖,是那么的孤立無助。吹不皺的一池秋水,驚不起一絲波瀾。在我心湖深處,我心中最柔不可及的部分,依然渴望著清澈的夢想,在天水之間和遙遠的星辰。
   荷葉上滾動著淚珠,不用言語也能映出那心底深處隱秘的疼痛。水邊的阿狄麗娜訴說著的心底的故事,在黑白鍵上游走。

  你是我奔跑中斷線的風箏,你的離去使我望得更高。美人娟娟如秋水,天長水闊知何處?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路既已遠,情以何堪?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還在想著我,但我對你的情感永遠也不會發芽,也不會腐爛,你是我今后最好的儲藏。你痛楚的酒令我的唇邊苦中有甜,我拾起夕陽,我心愿的容光染上玫瑰的艷紅。

  眼前的荷塘有一種擋不住的瀟澀,只一襲冷清裝飾她的著灑脫和孤傲,斜陽慢慢的流淌,灑下黃昏的夢,瘦弱的荷花似乎蕩漾著少女般的微笑,輕輕一吻,在水中央,便鎖定來世的約定。

  我的思想有一種浪漫的頹廢,在秋日的斜陽里,帶著感冒一樣的溫柔。落葉唱著哀傷的歌,風輕輕的嘆息,離人心上秋,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11、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送別,從來都是一個傷感的詞。否則,折柳時那依依琴聲,透過千年漫長的時光,為何仍舊惹人斷了心腸?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而這南浦之地,不禁讓人柔腸寸斷,淚落成行。古書上的句子就這樣浮現在眼前。
“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柳,諧音“留”。那柳枝似也通了人性,系住行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因為,從別后,很可能知己天各一方,永不相見。此后漫漫時光的孤寂融入那杯酒中,想要一醉方休。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寒煙漸漸升起,月華慢慢逝去,夜色深沉冷寂,江亭人去亭空。友人去后,詩人顧望留連之狀躍然浮現紙上,凄涼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曾一度,他們是那么的近,近到可以促膝談心,片刻間,朋友已遠去。詩人佇立江邊,憑欄目送自己的朋友乘船孑然遠逝。他目送著,直至看不見。仍以目送。

 

12、秋暮晚,獨坐庭軒。遙望遠處山巒,風煙彌漫,好似人間天堂。予懷愴然,只緣離鄉數年,無計返。
  暮云壓城,意覺雨將降,陣陣寒意直冷心房。把酒進,欲暖神傷。倏爾,果不其然,雨從天降。霎時,天山共一藍,暮雨瀟瀟,直打滿院疏條,籬笆內,煙雨落滿殘花,觀其啼痕,好似離人淚。
  誰言十里長亭折柳別,而今瓶內柳條依昔,人已去。惟等落花時節又逢君,徹夜長訴離別意。
  秋暮漸轉陰,寒雨還下,變一庭冷清。孤燈相映,臥聽雨音,好似布谷嚶啼,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往事縈懷,久散不去,思舊,欲笑,又顰。正銷魂,只聽驟雨初歇,又聞蟬鳴之樂。意覺,望窗外曉風殘月,是否能寄予愁心,相傳苦意。又望濕地,一番秋雨,追蹤何跡,是處紅衰翠減,似亂意。
  追往事,故人何在,傷離懷人之愁無盡,難忘初別之意,只愿共望明月,同賦此意。

 

13、“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愁”本來是一種很抽象的情感,歷代文人卻將心中的愁具體而生動地寫出來。

唐代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比喻愁之長宋代秦觀的無邊絲雨細如愁喻愁之細;周邦彥的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喻愁之急;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喻愁之廣;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喻愁之重;李煜的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喻愁之多。

 

14、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似乎所有的美麗都藏著一份哀愁,似乎所有的哀愁中都流淌著一種永恒。

  美的東西轉瞬即逝,就像是劃過天際的流星,就像是一個易碎的夢,連觸摸到指尖的勇氣都沒有,就怕它碎了。相比流星,人生更像是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滿是哀愁的流水何曾皺了又皺。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細雨絲如愁。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倚闌干處,正恁凝愁。愁,是離人心上的秋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愁,是離人心上的春秋。

  愁,讓我想起《雨巷》里那位結著丁香一樣怨愁的姑娘,讓我想起那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讓我想起那呆在閨中不曾愁的少婦也悔教夫婿覓封侯,讓我想起那我輩豈是蓬蒿人的仙子也曾抽刀斷水舉杯銷愁。

  愁,把秋放在心的許諾上,總是點點離人淚。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愁,把心等在秋的季節里,總是一寸柔情一絲柳。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悵秋風,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遲暮。鳥驚魂,飛花濺淚,山河愁鎖春深度。

 

    15、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是曠世絕戀凄美浪漫,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是離愁別緒纏綿成秋;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故園不堪回首;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是癡情守望,甚至有失意者遷怒于秋天的滿月,滿腹怨懟:中秋月,我不愛你/你為何年年這般圓滿/讓人充滿思念……總讓人覺得有些可笑可憐可嘆,但更多是戚戚然的心酸。易安居士才情詩情性情皆卓絕千古,恐為仙人降臨凡塵,但秋風拂過心頭,也自謂莫道不消魂,人比黃花瘦,生生相思成疾,為伊消得人憔悴。秋風秋雨愁殺人,想來撩人情愁是秋與生俱來的原罪。

    秋天于我,已經是一個需要用骨髓或者靈魂去解讀的物象,它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四季之一,是銘刻某種記憶、負載某種情愫,已經在心底烙下深深印跡的生命的一段,最柔軟,最受傷,最隱秘,也最怕別人有意無意的碰觸,生生讓我在秋天的曠野,拉長自己單薄削瘦的背影,模糊而固執,短暫也恒久。

    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我非詩者,但會努力讀懂秋天,盡量讓心上秋融匯一種澄明,一絲溫暖。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46

[新一篇] 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

[舊一篇]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