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譯文] 荷花上微風吹拂,送來陣陣荷花的香氣;竹葉上露珠滴水,發出點點滴滴的聲響。
[出典]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
注:
1、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2、注釋:
山光:山上的陽光。
池月:池邊的月色。
開軒:開窗。
臥閑敞:躺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恨:遺憾。
感此:有感于此。
終宵:整夜。
勞:苦于。
夢想:想念。
3、譯文1:
山中的日光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慢慢升起。披散著頭發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臥在幽靜寬敞的地方。一陣陣的晚風送來荷花的香氣,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出清脆的響聲。正想拿琴來彈奏,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感慨良宵,懷念起老朋友來,整夜在夢中也苦苦地想念。
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 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披散頭發今夕恰好乘涼, 開窗閑臥多么清靜舒暢。
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 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 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夢想一場。
譯文3:
西山的夕陽忽然西落,池塘上的月亮漸漸升起。我散開頭發獨自納涼,推開窗戶,看著幽靜而寬敞的廳堂。夜風吹來陣陣荷香,翠竹上滴下的露水,發出清脆的聲響。本想取琴將心曲彈出,可惜眼前卻沒有知音來欣賞。想到此處,怎能不令我懷念故友,通宵達旦夢中也在想你。
4、孟浩然生平見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這首詩抒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是孟浩然的五古名篇。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五言古詩的語言風格一般要求古樸、粗拙,以便獲得一種類似漢魏古風的古樸森茂韻致。但孟浩然在這首詩里所要抒寫的,是一種清爽閑逸、其中夾著淡淡惆悵的情緒,就不便采取樸拙、拗峭的語言了。因此,詩人在寫法上有意吸取了五言近體詩的音律美和形式美的長處。首先它不用散體單行,而在中間六句采取似對非對的句式,使語言比較整飾,具有樸素的形式美。其次,注意語言的平易、淺近,聲音的響亮動聽,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再次,在韻腳方面,它有意采用宏亮級的“江陽”部韻,清亮爽口、鏗鏘悅耳。而為了保持古詩的特色,詩中不用平聲韻,全部押仄聲韻。全篇五個韻,除了第一韻“上”字是去聲外,其余“敞”、“響”、“賞”、“想”、全是上聲。加強了詩的音樂美。由于上聲字誦讀時聲音是從高往低,又由低向高,給人以悠揚起伏的感覺,用它們作韻腳,使節奏較為舒緩,很契合這首詩所抒寫的悠閑自得情緒。更充分地表現了題旨。
這里還想指出,詩中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二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論說“一時嘆為清絕”,除了景色美之外,同它們的音樂美也大有關系。詩句中的去聲字“送”和“淡”,特別是入聲字“滴”,聲情并妙。讀到這個“滴”字,真使人感到唇吻之間有竹露清脆地然而又是細微地滴落的清響。
對于孟浩然詩歌語言音調的和諧優美,古代詩論家早已有人認識到了。南宋的嚴羽說:“孟浩然之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滄浪詩話·詩評》)
明代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也贊揚孟詩“語氣清亮,誦之如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清朝翁方綱則云:
“讀孟公詩且毋論懷抱,毋論格調,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聞磬,石上聽泉。”(《石洲詩話》卷一)
詩歌語言的音樂美,作為流動的情感的節奏、音響的表現,能夠深深地打動人心,從而表現、加強和升華詩的抒情美。而孟浩然的許多詩之所以被人們廣為傳誦,正在于它們使外在的音樂美與內在的抒情美達到了高度的融合。
除了音樂美,這首詩鮮明地體現了浩然詩“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皮日休)的藝術特色。詩人以細膩入微,清新絕妙的景物描寫,創造了清幽散淡的意境。
6、是一年夏天的傍晚,我在陽臺上品著花茶,看絢麗的流霞在西天隱現,歸鳥在云中飛還,忽一陣晚風吹來,掀起了膝上的書,風吹哪頁讀哪頁,低頭一看,是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懷辛大》,這首雖不是孟詩中我最愛的,但猶喜其中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兩句。荷風,香淡細微,竹露,泠然清脆,暑熱中讀著這樣清涼的句子,覺心內塵躁頓消,明凈清爽.
我們來看看孟老夫子在這首詩中的小資情調。
夕陽從山邊西落,池塘上方的一輪明月從東方漸漸升起,迎著晚涼的風,頭發隨意披散,開窗躺著,愜意而清閑。隱隱聞到風里荷花的淡香,聽竹葉上的露珠滴在池塘里,清心悅耳,這樣靜幽絕俗的境界,很想取出我的琴來彈,可是沒有知音來欣賞,心內頓起惆悵,多么希望故人能來到我的身邊,共對水亭的明月清風啊,可能只是幻想罷了,還是回房,在夢中實現這一期盼吧。
離開長安的孟浩然,在鄉間的青山綠水中,找到了詩意的人生,面對夏日清景感念友人,悵惘不已。而現代人則沒有這么縝密的心思,即便窗外美景如畫,但浮躁的心仍沉淀不下來去靜賞,若三五友人在一起,大熱天里,更不會去彈琴說詩,早已躲在冷氣開得足足的房間里搓麻將了。
總覺得古人比現代人要高雅有情趣得多,古時沒有現代人的優越條件,夏日炎炎時,無電扇可吹,沒空調可孵,他們便走向大自然,追涼風,濯清水,賞芙渠,水榭邊釣鯉魚,天空中弋高鴻,品茗吟詩,自有一番清涼天地。
蘇東坡在晁補之的揚州隨齋,見主人汲井泉置大盆中,漬白荷花,用清涼的井水灑在白荷花上,頓覺室內清微冰芬不濕衣,坐客翛然,無復有暑意,這樣的消暑方法既簡便又有詩意。《浮生六記》里,沈復與蕓娘并坐滄浪亭水窗,空中一輪清輝皓月,俯視河水波光如白綢,搖起輕羅小扇,看云彩飛過夜空,這樣的納涼觀月,綿綿情意盡在其中。蜀主孟昶與
孟浩然正是在夏日的南亭里,在荷風的香氣里,想著他的朋友辛大,明月清風無際,友誼深厚無邊。孟浩然是個謙和淡泊的人,許多友人與他交好,他和當時的王維、張九齡、王昌齡、李白等都是好友。他與王維的詩風相近,開拓了唐詩的一代田園之風,然而他的運氣遠沒有小他十二歲的王維好,王維一直做大官,他卻一直是個小老百姓,是個有人緣無官緣的人,想入世又好面子,也曾向張九齡舉薦,也應試卻落第,最終沒了做官的欲望,便回南山閑居。
一次他在王維官署作客,恰好唐玄宗駕到,嚇得他欲鉆到床底下,正好被皇帝看見,命他獻詩,他不是靈活逢場之人,結果那么多淡然清雅的田園詩沒有獻,吟的卻是《歲暮歸南山》,其中有兩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玄宗當場很不悅,自已并沒有拋棄他,你孟老夫子根本不是真心來求仕,于是拂袖而去,孟浩然至此一生布衣,隱居故園鹿門。
孟浩然詩的恬淡清真,語出自然,正如他淡泊的性格一樣。他也愛酒,淡遠的性格中有著俠義疏豪的一面,李白對這位前輩的詩風和人品頗為折服,李白是當時很牛的一個人,能讓他看上眼的很少。李白曾贊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描繪出孟浩然的脫俗儒雅的形像。送孟浩然去廣陵,惆悵地看著江水“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深濃的友情造就了李白的這首千古名詩,可見他們之間的特殊感情。李白與杜甫也交好,杜甫為李白的詩才和超逸風采所仰慕,終身追隨并牽念著他。敬佩他“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李白被謫,杜甫夢里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李白朋友多,到處游仙、任俠,杜甫窮困潦倒中仍盼著與他“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然而,杜甫憂愁沉重的性格遠遠跟不上詩仙飛揚飄逸的灑脫,想與他常聚只能是奢望。
孟浩然的人生沒有大起大落,也沒有絢麗輝煌的瞬間,在唐朝詩人中,沒有誰比他的人生更平淡了,由于這種簡單的經歷,因而讓他能靜下心來融入到大自然的深處,與一草一木,一溪一云共細語。用清閑淺淡的文筆,把人們帶入到幽靜清曠的山水田園里,讓勞頓的心洗去浮躁,覺得白駒過隙的生命中至少還有如此清靜所在。
7、“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兩句詩從嗅覺、聽覺兩方面來描寫夏夜給人的美好感受。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所以“風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上聲音清脆,所以是“清響”。細香可嗅,滴水可聞,使人感到除此之外別無聲息。寫荷以香,寫竹以響,完全沒有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8、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浮光躍金 靜影沉壁 山外煙嵐 悠然暢寄
靜夜仰望星空 星星燦美如詩
凝望幽翠山林 長藤披垂如發
花木美好嫩弱枝葉
海沉默太深 幽出浪花美麗
人生如絮 細雨微風 飄零落絮飛花
寂寞云園 低斂溫柔 默默佇立
情影斜暉 脈脈水悠悠
浮光掠影 往事隨波逐流
微笑如含苞待放的寂寞
誓言如那頁繽紛的書簽
刻畫美麗的詩終究一場煙
手上青春還剩多少 思念就有多少煎熬
愛情在悲傷里抽絲剝繭
思念在足音里從容徘徊
一脈清泉 釣出水中云影 釣出失去閑情
愛情能草香如綠 相看兩不厭
希望就成了等待 焦慮就不上身
生命就能揚起風帆平靜無波
名字就不再空虛…….
9、安度炎夏,可以到深山老林、峰巔、溶洞去“旅游納涼”,可以到地下商場等陰涼處走走,可有些人“力不從心”,走不動了。那么,可邀幾個老友聚在一起,選個寂靜的地方,泡上一壺好茶,或談笑,或對弈,以忘卻炎熱。若喜歡清靜,不愛熱鬧,不妨端坐家中,品讀些納涼古詩避夏,這叫“心理納涼”,既不煩人,又不出門,一舉兩得,達到“心靜自然涼”的目的。下面擷取幾首納涼古詩,以助您在涼爽天地里遨游。
大詩人孟浩然有一首詩《夏日南亭懷辛大》,輕描淡寫、引人漸入夏日佳境:“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詩人在夏夜水亭納涼的清麗閑適情景,躍然紙上,使讀詩的人,也感到了陣陣涼意。再讀到“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的詩句時,清淡細微的香氣,似乎已“風送”而聞,竹露滴在池面上聲聲清脆,正是一幅消夏的絕美圖畫。全詩情趣全得,詩味盎然,這使得讀詩的人,心情最煩也不得不安靜下來,進入一個清幽境界,全身舒服,讀讀納涼古詩的妙處,就在此耳。
唐代詩人高駢,有一首納涼好詩。詩云:“綠樹濃蔭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山中樹木森森,亭畔老樹參天,滿院薔薇花香,飄來全身清涼,讀詩的人讀著讀著高駢的好詩,雖仍處于熱浪滾滾的夏日,也會心靜如水,涼意陣陣,似乎生活在山中消夏的日子里了。
宋代梅堯臣有詩云:“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何朔飲,煮茗自忘歸。”個中禪房清幽、古木參天、人跡罕至、納涼品茗、樂而忘返的意境別開生面,讀來像是欣賞一幅風俗畫,妙不可言。
元代釋英《山中景》說:“六月山深處,輕風冷襲衣。遙知城市里,撲面火花飛。”是說城鎮烈日當空赤照,山中卻是風輕襲人、涼意陣陣。自然,到此消暑煩熱頓消,讀來確實有一種清新涼爽之感。
10、有一天,和心愛的人騎車到郊外,感受“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的靈動。當裙裾隨同美麗的秀發在風里飛揚,心情也在有節奏的韻律里與自然合歡。那是多么真實又簡單的快樂啊!
11、佇立于蓮橋,晨風拂面,讀小股清流乍起之處,碧葉裙裾飛揚,羞花嬌艷欲滴。于微風之中,曾經靜態的、或淡雅、或孤傲、或妖媚、或清高的荷花似乎更加生動起來。此時此刻,想起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真是再貼切不過了,難怪南邊荷塘東岸的“長槍短炮”在那里瘋狂獵艷。
荷,真的太美了。以至于文人騷客數千年對荷的情愫經久不衰。“荷花團團擎翠蓋,蓮花灼灼斗紅妝。”的畫般的景象,陶醉過多少謙謙君子?“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美,又釉彩過多少文人志士的心胸?于蓮橋讀荷塘紅蕖萬朵,翠蓋層疊,綽約多姿,風情萬種的荷花,我亦動情。——荷,是美人!
荷,真的太美了。仔細品讀,荷花風度高雅,麗質天生,卻無造作。樸實中見俊逸,恃重中顯高潔。我心想,亙古至今,人們之所以對荷有著一種恒古的文化情結,不正是荷具有人格化的品行和風骨嗎?難怪周敦頤的《愛蓮說》中的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了一代代有志人士吟唱不絕的千古名句,難怪屈原的“集芙蓉以為裳”,清人方婉儀的“淤泥不染清清水,我于蓮花同日生。”成了明示高潔的象征。——荷,是君子!
立于蓮橋的我,領略著荷的千嬌百媚,而真正感受最多的,還是荷特立獨行的品質和洗滌心靈的清韻。
記得小時候,老家琉璃河也有不少濕地,每逢盛夏來臨,荷花便開始與蛙聲一起綻放。那里的荷塘都不大,一般只有五六畝地大小,然而當蓮子成熟時,我們幾個小伙伴,都會抹一通黑泥于全身,揪一片荷葉于頭上,偷偷泅渡于荷塘之中偷食蓮子。荷花美嗎?美!但那個缺衣少糧和文化荒漠的年代,我們感到的只是蓮子的清涼透心。
此去經年,慢慢長大的我,開始迷戀起荷花來。起初是讀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后來便是讀了季羨林先生的《清塘荷韻》,荷,漸漸在我的心目中圣潔高大起來。自此,荷,開始像我人生一盞不滅的燈,照亮著我的心路,讓我時時刻刻,尤其是蛙聲長滿荷塘之時,總是能夠感到荷的清香、純美。每逢此時,我會感動荷的圣潔,荷的至真至純,荷的至高無上,既是秋風乍起,亦是“留得殘荷聽雨聲”,我想如此生命的絕唱,當萬物動容。
那天在紫竹院,乘坐于荷塘的彩船之上,默念著“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然而,卻不見鴛鴦乍起,倒有一對野鴨在碧葉紅花中穿行。我最驚奇的是蓬間的家雀于荷花、荷葉和蓮蓬間跳來跳去,演繹著麻雀與荷塘的傳奇故事。
孟浩然文字沖淡,人也有出塵之味,煙火氣太重的,是寫不出這樣的詩的。史書上說他“頎而長,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馬——一童總角,提書笈負琴而從”,挺拔清癯的孟浩然,一襲白衣,飄然如風,端的是“骨貌淑清,風神散朗”。
13、蓮,在中國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它歷來就是文人騷客所詠嘆的對象.它的孤高,脫俗讓人仰視它的冰清玉潔,讓人羨慕.面對它,劉禹錫發出了”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的由衷贊嘆;揚萬里描繪了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的動人美景;杜牧的名句”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在傲然回首的綠荷形象中融合了即使遭挫折,也不肯茍合求榮的岸然兀立的詩人形象;王維的” 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 ” ,以蓮的動態描畫出一副浣女晚歸圖;杜工部的”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 ,顯示了小荷長出新葉的勃勃生機;孟浩然的“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 ,從視覺和嗅覺的的角度寫出了荷花的清香;蘇東坡的” 荷背風翻白,蓮腮雨褪紅 ” ,寫出了荷花凋謝,綠葉枯萎的凄涼景象。
14、遠遠地望著已經鋪滿了半個池塘的荷,正午的太陽,烤得馬路上熱氣騰騰,除開偶然來往的車輛,路上絕無人行。荷塘就在馬路邊進去一點點,那些大葉子微微有些收縮,一動不動,默默承受著炙熱的陽光,看上去是“別有池塘一種幽”。幾天的時間里,會有起風的日子,山巒般的烏云壓在頭頂,可雨并不輕易下來,那么大的云說走就走了。只要有風,荷就婉轉,田田的葉子翻過去,露出白一點的底,和下面瘦弱的枝。不管枝如何瘦弱,翻過來也好,翻過去也好,它就像傘柄——傘總是壞面兒,誰見過柄斷的?所以楊萬里說:“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終于雨來了,狠狠地下了一整夜,不知道“猛雨打萬荷”時荷的狀況,第二天起了一個大早,先到池塘邊去看。第一個感覺是水是臟的,黃黃地,泛著泥色。而荷葉青青,亭亭如蓋,寬大的葉面上這里幾顆珍珠,那里也有幾顆。等一會兒,葉子動了動,珍珠就圓嘟嘟地滾向葉心。再看葉心里,是一元硬幣大小的一塊,在輕輕地搖曳。放眼,看見半池的荷晶瑩剔透,仿佛古代的詩人都撐著傘,在這里集聚。這是李白在說:“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那是孟浩然的低吟:“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我把視線與荷全接觸,看見原來有早熟的,新承恩澤,飽滿的苞蕾婀娜多姿,似乎正在等待意中人,要做這一生最肆無忌憚的盛開。大部分還只是暗香盈盈,寵辱不驚,只把她油亮的裙子搖啊搖,同伴間竊竊私語,不知道什么叫心事。
我從荷塘走過,沾了一身清香,兩眼葳蕤。滿腹的心事,可笑留給了不懂心事的人。只但愿今年的蓮心,不要因之過苦才好。
15、雨中觀荷,是一種多么悠然的韻味和恬靜。“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那些美好的詩句又勾起我絲絲縷縷的思古幽情。猛然間,我看見在一株殘敗的花瓣間,已經成形的蓮蓬被雨水沖開,我心一抽緊,此時的我,只想為她擋風,為她遮雨,她仿佛讀懂了我的憂慮,于淚水中笑了,那笑容是如此的安祥與寧靜,讓我也情不自禁的跟著她笑,我想生命在她這里也許才是完整的,雖然有些負累,有些沉重,于是我真心祝福她,再大的雨都會停,當秋天來的時候,就是她收獲的季節!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1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