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譯文]  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

[出典]  南北朝  北朝民歌  《木蘭詩》

  注:

  1、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注釋、譯文、賞析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3、《木蘭詩》,又稱《木蘭辭》,作者不明,中國南北朝期間的一首敘事詩,訴說女英雄木蘭(后人稱之為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民間故事。

 該詩約作于北魏,最初錄于南朝陳釋智匠《古今樂錄》,長300余字,后經隋唐文人潤色。《木蘭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一說《木蘭詩》是唐人韋元甫所作,《文苑英華》卷三三三載《木蘭歌》,并題作者為唐人韋元甫,宋朝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唐人韋元甫擬作木蘭詩一篇。”嚴羽《滄浪詩話》認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類,“已似太白,必非漢魏人詩”。

4、簡筆的運用。至于簡筆,主要是對戰斗過程的描寫力求其簡,十年生活,只用了幾句話就交代完了。

  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于担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一個女孩兒在戰場上拼殺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戰功——“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其勇武強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廣大讀者喜愛的并不是一個沒有女性特點的女超人,所以,戰場上的廝殺作者幾筆帶過,而把“木蘭是女郎”作為構思的核心,所以,著力寫木蘭作為女孩兒對父母的牽掛,寫她的入閨房、巧梳妝,寫她打扮得娉娉裊裊光彩照人的風姿神韻。人們向來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顧大嫂”之流,中國也不乏嬌滴滴鶯聲燕語般的“崔鶯鶯”這樣標準的美人,但既有女兒的嬌美又有男子的剛健的女性,在中國文學史上,卻只有木蘭這獨特的一個!這樣的繁簡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現作者傾向的作用。

 

  對偶。“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對偶,描寫邊塞夜景,通過艱苦環境的烘托,表現出木蘭木蘭守衛邊塞的艱辛。“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等對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這些句子整齊對稱,節奏感強,有力的突出、表現了木蘭的人物形象。

5、沿著長城走了很久,日漸西沉,西風蕭瑟,我撫摩著無聲的墻壁,風拂過我的臉,有些冰冷的味道。昔日鎮守在這里的將士該有多少次撫摩著邊墻,想念他們的親人呢?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當年戍守在此地的將士,無非是為了維護一方的穩定和生活的安寧,可現在生活在那大山里他們的后人,依然在用著發了臭的坑存雪水,依然在那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奔波。娃兒們的臉似乎永遠也洗不干凈,一張彩色照片對他們來說也許就是奢侈的享受。他們當年戍守的雄關鐵塞也失去了原本的色彩,曾經的墻被風沙漸漸吹老,古人用黃土筑就了長城,后來有的長城塌了,就還是一堆黃土。有誰曉得,腳下的黃土,曾經是長城?

6、讓我們一起品讀《木蘭詩》,雖然不能感受“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的浪漫與溫婉,卻能體會“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豪邁與鏗鏘。

7、向來就害怕黑黑的東西,可是卻偏偏喜歡靜謐的夜。喜歡裹上一層無邊的神秘,就像兒時把喜歡的東西層層包裹著藏起來,不想示人,只待獨處時遐思。喜歡那黑的幕布,無邊無際,漫天蓋地,就在那里想著心事,想前世的繁華,前世若是采蓮的女子,荷葉羅裙一色裁,聞歌始覺有人來。一片荷葉載動一江春秋,我站在清若明鏡的溪水旁,浣洗一生夢境,在青山綠水的洗禮下,輕移蓮步,衣袂飄飄,眉間的愁思搖動脈脈的蓮影,寄一腔的情思于流水,思郎深,淚灑千點,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又或者,前世是替父充軍的花木蘭,鎏金鞍馬,玉帶戰袍,刀鋒劍影,戮戰沙場。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何等的豪氣。

 8、好大一場風雪,讓世界分外純潔,讓空氣格外清新,讓天地間消彌了多少溝壑,讓人們走進了童話世界。雪的世界啊,連結著多少過去;雪的世界啊,讓未來更加值得希冀。遁著雪跡,很容易地走進了過去。這不是“歲晚江南楊柳花,余杭門外蕊爭發;千山猶綠憐霜葉,一夜忽白染碧葭”的景致,沒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寂靜,也沒有韓愈“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絕望;到是真有些“恰當歲日紛紛落,天寶瑤花助物華;自古最先標瑞牒,有誰輕擬比楊花”的意味。我不知道那些邊塞將領們可曾活動在這里,但他們的字里行間所表達的,確實有塞北的風味:諸如“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等等;花木蘭也曾留下了“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痕跡。雪的世界里,多少將士留下了蹤跡,多少代人留下了詠嘆,多少人望眼欲穿,多少事映照出昨天!


  好大一場風雪,它讓溫暖變得更加珍貴,家變得更加讓人留戀。留戀著吧,自然與生活,與人,與過去。迷蒙處,那白皚皚的大地上到處都寫著兩個大字:留戀,留戀……

9、冬天六點從小區過天橋來到校園。其時,顫悠悠的天橋上面,有我在行走,天橋下面,有不計其數的車輛川流不息。月亮就斜斜地掛在天空,而我,向月而行。晚上十二點,教室關門了,各個教室里面涌出看完書的人們。雖然比較累,但是從神態和言語里可以看出大家對于當日努力的肯定和內心的踏實。又一次走過長長的天橋,月亮卻又懸掛在了對面的天空,月光如水照緇衣。時而是一輪圓月,時而是一枚月牙。星星,寥寥。回到住處,明凈的月光依舊透過窗簾,照到了我的床前,與我相伴。

 六七年過去了,沒有滿天繁星的記憶,卻將一個美麗的星月傳奇留在了自己的生命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0、曾到過浩瀚大漠,黃沙漫漫,看大漠孤煙直,賞長河落日圓。站在枯澀干涸沙礫中仍頑強生長的胡楊樹下,感受生命的奇跡,生長的意義,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這是對生命最完美的詮釋。春風不度的玉門關,曾經的巍巍雄關,經歷了千百年的烽火洗禮、風吹雨打,如今只剩下沙漠戈壁中的一壟土堆,卻依然倔強地佇立在人們的視野,任世人憑吊歷史,感懷今生。風中隱約仍有羌笛從不可知的角落傳來,恍惚間在國家民族危難時刻,有青衫書生投筆從戎,金戈鐵馬,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曾到過風雨江南,隨醉人暖風吹拂。有蘇堤春曉,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有平湖秋月,月夜泛舟,舉頭望月,感受“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白蘋紅蓼西風里,一色湖光萬頃秋。”的美麗意境。斷橋上,一把油紙傘,撐出一幕百轉千回、蕩氣回腸、生死相依的愛情大劇;雷鋒塔前,水漫金山,只為千年等一回的不離不棄。如今的斷橋,殘雪中依然有細細蜜語,脈脈含情;湖光中的雷鋒塔,夕照下始終記載著那一段不同尋常的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水鄉蘇州,一座座似乎不食人間煙火的美麗園林,綠樹掩映著粉墻黛瓦,曲徑中蜿蜒著小橋流水。置身其中,有書卷氣撲面而來,有富貴氣充斥身心。一磚一瓦,一枝一葉,一山一石,都在向人們講述著歷史的興衰,王朝的更替,小院曾經的長袖歌舞,躊躇滿志的風流人物,都被雨打風吹去,只留下滿院飄落的黃葉,雖然樹梢上會再次吐露新芽,但卻再也不是原來的那一片。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1、鄉關何處?這是中國舊文人經常困惑的話題。在人生漸行漸遠的歲月里,故鄉常常濃縮成一滴風干的淚,一縷思念的白發,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愁緒。“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沒有任何的詩意點綴,李白就這樣輕易地俘獲了千秋文人的情懷,把一抹思鄉的溫暖代代傳遞。

   然而,對于征戰沙場的戰士而言,故鄉卻似乎是一個冰冷的符號。馬蹄聲聲,軍號急促,在“故園東望路漫漫”的殺伐歲月里,故鄉所有的人和事都化作了流瀉滿天的月色,一如清冷的秋霜籠罩在他們孤寂的心頭。“曰歸曰歸,歲亦莫(通暮)止。”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讓那些甘愿捐軀赴國難的戰士們暫時拋卻了親情之思,只見那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震耳欲聾的廝殺聲掩蓋了少婦城南的幽幽哭泣。只有當戰事間歇時刻,才突然想起了那遠方的牽掛之人,一縷情思竟幽冷地蔓延開來。

  又是某一個年代的某一場戰爭的間隙里,“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經歷了一天征戰的人們身心疲倦地或躺或站或坐著,他們的思緒似乎有些漫無邊際,更多的人已經厭倦了去思考戰爭的成敗得失,他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了那一方清冷的長天。星移斗轉,月升月落,在同一片天空的萬里之遙,親人們不知該有怎樣的期待和遙想。嘆只嘆“燕然未勒歸無計”,恨只恨“武皇開邊意未已”,何處是歸程?仰天唯嘆息。在這輾轉流離,居無定所的征戰日子里,即使想“憑君傳語報平安”也無從實現,只有想著念著臨行前為他們壯行的那一杯濁酒,從而把血肉相連的親切家園毅然擱置在萬里之外。

  就這樣一個無眠的夜晚,不知是何處,突然傳來了一陣陣異樣的聲音,是羌管嗎?是蘆管嗎?還是琵琶與胡琴?分不清樂曲的音符,辨不出樂器的類別,然而,卻在這如泣如訴的聲音里聽到了心底最溫暖的珍藏。突然被撥動的情懷在剎那間彌漫在整個蕭瑟的夜晚,“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依依的還有那親人們穿透歲月的期盼與不舍的淚光。

 樂曲聲漸漸遠去了,一夜望鄉的征人們細心地收拾起內心最珍貴的感動,在越來越漫長的沙場歲月里,裹緊身心,習慣性地冷冷遙望著故鄉。(西坡居士歸心居

12、有這樣一種語言,她能像江南古鎮一樣清秀婉約,她有小橋流水般的細膩柔情。

  有這樣一種語言,她能像安塞腰鼓一樣豪放不羈,她也有北風烈馬般的剛強豪情。


  有這樣一種語言,她發散于五千年來文化的積淀。她隨著久古的車輪碾過,她順著歷史的長河流淌,她附著黃土高原的每一顆沙礫,她附著絲綢之路的每一個足印。她來自遙遠,卻依舊像一曲歌,一曲或悠揚或激越的歌,繞著箏弦、伴著簫管,直撥動著千年以后的人們的心弦。

  有這樣一種語言,她的魅力令我為之深深心醉,為之無比自豪!她有個美麗的名字——漢語。
  

  回首。若不是美得淋漓盡致的漢語,怎有如此悠長綿久的文化。若沒有詩詞歌賦的深情吟詠,怎會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壯舉,怎會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艱寒,怎會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操守,怎會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惆悵……如不是漢語,我們怎么與千百年前的詩人同歡喜、同悲愁,我們怎么與他們同賞一片月,同抒一段情,怎與他們吟詠同一片音韻?如沒有漢語,我們會錯過太多精彩。
 

 展望。若不是博大精深的漢語,怎具如此的魅力?如今的漢語,已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舉辦著中國文化節,越來越多的老外加入了學習中文的行列。當藍眼睛、黃頭發、白皮膚的異國人卷著舌頭苦學平上去入,當甚至滑稽可笑的他們唱京劇、說評書、誦詩詞、唱評彈,預示著漢語不但走過了甲骨鐘鼎,走過了竹簡絹帛,更將走向一片美好燦爛。
  

  漢語,我為你自豪!
  

  當歷史的車輪碾過早已是泛黃的《史記》,漢語卻依舊如此綻放光彩,那穿越了千年的馬蹄揚塵、硝煙炮火卻依舊不變的呼喚,那在人類歷史的長空閃耀了千年卻依舊不諳的光芒,那必將是更和弦更輝煌的音韻:平平仄仄平……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39

[新一篇] 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舊一篇]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