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古文佳句,學物理知識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賞古文佳句,學物理知識

                           福建晉江南區中學    莊燦煌

     4、古文佳句中的分子熱運動知識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宋·陸游·村居書喜】

    賞析   在《村居書喜》中,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大筆揮就“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這樣形象生動的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的物理知識是:花香是由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氣中傳播形成的,氣溫高時空氣中分子無規則運動加劇,花香因此也傳播的更快更遠,香味就更濃甚至“襲人”。“鵲聲穿樹喜新晴”的物理知識是:雨后鳥兒活動增多;空氣濕度大聲音傳播快;(樹木等)物體表面含有大量水份,有利于聲音反射并形成共鳴。因此,雨后鳥叫聲特別清脆而且傳的遠。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梅花】

    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遙知不是雪”,著眼于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盡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于遠處所看到的墻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墻角數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在聯系,顯示出全詩結構的嚴謹。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由于梅花的分子在永不停歇地做無規則運動,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墻角數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賞析  秦淮河上的秋水蕩漾,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歇地做無規則運動。導致暮靄像輕紗般的舒卷飛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煙霧,兩岸金沙隨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疊用兩個“籠”字,極為傳神,把“煙”、“寒水”、“月”、“沙”四個意象和諧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對秦淮河上的月色煙光有一種朦朧、迷茫、冷寂的感覺,在幽靜中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志。此詩即景敘事,即事抒懷,將諷刺與感慨相結合,文字精煉而又含意深遠,居然能得沉郁頓挫之妙,令人一唱而三嘆,實在是唐人七絕中十分罕見的作品。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曾推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之一。


    5、古文佳句中的物態變化知識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賞析  自古至今,荷花被很多文人墨客所詠頌,此處孟浩然描繪了夏夜乘涼時,置身于荷香、竹露景色中的感受,由此引起了對友人的深切懷念和不能與友人共度良宵而帶來的哀愁和情思。詩句寫景細致入微,為難得的佳句。“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兩句詩從嗅覺、聽覺兩方面來描寫夏夜給人的美好感受。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所以“風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上聲音清脆,所以是“清響”。細香可嗅,滴水可聞,使人感到除此之外別無聲息。寫荷以香,寫竹以響,完全沒有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竹露滴清響”,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可理解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溫度降低液化變成小水珠聚集在竹葉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水珠越集越大,水珠滾下竹葉滴落在草木、地面上,發出了清淡的滴答聲。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賞析  浩瀚的荒漠上由于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由氣態直接凝華成固態的雪,冰雪已經積得很厚很厚;天空中的云也是由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慘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冰跟愁云在此表達了一種化不開的心愁,“百丈”“萬里”是夸張寫法,突出了奇寒,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曠遠遼闊的荒漠雪景,也暗喻行路難之意,表達了作者滿腹的郁悶,透著內心深深的憂愁。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春秋·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賞析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名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由于溫度的降低,由液態的水已凝固成固態的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侵人的寒氣。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


    6、古文佳句中的速度知識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

    賞析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簡練明快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且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但覺景美、情美、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卻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令人嘆為觀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使用比喻、對偶和夸張手法,極寫水流之湍急(速度之快),顯示出了富春江水的壯觀之美,突出了富春江水之異。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賞析   “朝辭白帝彩云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點出開船的時間是早晨,地點是白帝城,“彩云”是寫白帝城的高,“千里江陵一日還”,次句寫詩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路程是500KM,時間是12H,速度大約是42km/h,當時的船速是不可能到達,寫出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同時也抒發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7、古文佳句中的流體壓強知識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陰】

    賞析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意思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含蘊豐富。“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簾卷西風”的原因是流體的壓強與流速有關,流速越大的地方,氣壓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氣壓越大。簾子在室內,當西風來時,屋外的空氣流速大于屋內空氣的流速,導致屋外的氣壓小于屋內的氣壓,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將簾子掀起。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賞析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寫秋風的威力,“怒號”是其聲勢,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戰績”。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動作性和感情色彩,詩人眼巴巴地望著狂風把屋上的茅草一層又一層地“卷”走,原因是在物理學中,流體的壓強與流速有關,流速越大的地方,氣壓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氣壓越大,屋頂上強風吹過,流速大,屋內的氣壓比屋上的氣壓高,這樣,形成一個向上的壓力差,導致屋頂上的茅草被掀起。在狂風猛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腦海里翻騰的不僅是“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讀者的心靈,并發生過積極的作用。

   8、古文佳句中的能量知識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賞析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詩人扣緊瀑布的噴涌, 通過“飛流”、“直下”兩個極有氣勢的動詞和“三千尺”這個富于夸張的數量詞,把瀑流之湍急、沖力之猛烈、聲勢之宏大,展現于讀者眼前。“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中,詩人巧借銀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飛動的氣勢。此處的“疑”字分外傳神,它既真切地傳達了詩人仰觀飛瀑時一剎那間的心靈感受,又符合瀑布高接云天的實際。從物理學角度來看,飛流直下的瀑布蘊藏著巨大的動能和重力勢能,水從高處落下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詩人豐富獨特的想象,使全詩的字里行間飄蕩著浪漫主義的色彩。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蘇軾·江城子】

    賞析  天狼是天狼星,星象是主侵略殺伐的,雕弓是弧矢星,是獵戶座中間那三顆以及周圍其他各星,組成弓箭的星象,中間那三顆,就是箭矢,連成一線向西北延伸就是天狼星。在星空中就形成了彎弓向西北射天狼的景象,這是由于彎弓具有彈性勢能。“射天狼”就是將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的具體表現。句中的“挽”、“望”、“射”是三個順序聯貫的動作,勾畫了一個動感鮮明的特寫鏡頭,詩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壯舉,來表達內心建功立業、殺敵報國的強烈愿望,在這里感情達到了高潮,從而十分鮮明地表達了這首詞的愛國主義主題。

    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古文佳句知識,學生能真切體會到語文知識的廣泛性,物理知識的生活性。古文佳句中竟然包含著生活化的物理知識,學生眼前一亮,樂于沉浸其中,這就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魅力。當前課程改革正在深入進行,而新課程立體、開放的特點打破了教科書的界限,教材已不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唯一來源。作為物理教師,平時就應該搜集、開發、整理包括古文在內的教學資源,結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實施,合理巧妙地運用于教學。這不僅能起到啟迪智慧、增長見識、激發興趣的作用,同時也能達到提高學生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目的。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47

[新一篇] 賞古文佳句,學物理知識 (一)

[舊一篇] 賴明月、曾知舊游處。好伴云來,還將夢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