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譯文]   雖分離兩地,但兩地云雨相同,明月也不分“兩鄉”,可以共睹。

   [出典]   王昌齡   《送柴侍御》

   注:

   1、    《送柴侍御》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2、注釋:

     侍御:官職名。

   通波(流):四處水路相通。

   武岡:縣名,在湖南省西部。

   兩鄉:兩處作者喜歡去的地方。


   3、譯文:

     沅江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4、王昌齡生平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為唐代著名詩人,因擅長寫七言絕句,因而被稱為“七絕圣手”。


   5、王昌齡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詩人,單就他的絕句而論,寫送別、留別的就不少,而且還都寫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從這首詩的內容來看,大約是詩人貶龍標尉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可能是從龍標前往武岡,詩是王昌齡為他送行而寫的。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岡”(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岡”),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為下一句作勢。所以第二句便說“送君不覺有離傷”。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于是詩人再用兩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筆法靈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復致意,懇切感人。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兩地相近,那么這兩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它是用豐富的想象,去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不也就是別后相思的種子嗎!又何況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們對友人的思念,所以這三四兩句,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后的思念,滲透在字里行間了。

  說到這里,讀者便可以感到詩人未必沒有“離傷”,但是為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它強壓心底,不讓它去觸發、去感染對方。更可能是對方已經表現出“離傷”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詩人,不得不用那些離而不遠、別而未分、既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覺有離傷”,它既不會被柴侍御、也不會被讀者誤認為詩人寡情,恰恰相反,人們于此感到的倒是無比的親切和難得的深情。這便是生活的辯證法,藝術的辯證法。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余的直說,不是更生動、更耐人尋味嗎?

  流水和波浪感覺不到離別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岡流淌。詩人說:馬上就要離開你了,在這送別之際,我卻不覺得悲傷。同在一條江邊,風雨共進,明月哪里知道我們身處兩地?仍然照耀著我們的前方。


   6、“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分別之際,如果能說“不覺有離傷”,我想天下也未必有那么抒寫離情別緒的優美詩篇。王昌齡送柴侍御未必沒有“離傷”,或許為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它強壓心底,不讓它去觸發、去感染對方;或許也是“情到深處情難寫”吧!“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青山若有情,青山也會老。更何況皎皎明月懸掛于澄澈透亮的空中,更是愁煞多少知心人!即便是兩地共有一輪明月,也是難以排遣郁積于心的悲愁之情。俗話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其實就蘊含了多少友情在其中啊!


    7、喜歡浸淫在唐詩宋詞的意蘊里,伴隨著古樸純粹的文字冥思玄想,把自己也變成一個細小的標點,散落在字里行間,而生厭于那些有氣無力的囈語。喜歡在“從此無心愛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樓”的婉轉中,體驗一種漸行漸遠漸無窮的古典情懷,而鄙薄于那歇底斯里的狂吼。而今,一首流行歌曲卻也潤物細無聲地在我的喉間生根發芽,并得意洋洋地溜出口,自作主張地在唇邊舞動,仿佛預謀好了,只等我一張口,就神氣活現地欣然演出了。蘊藉雋永的文字,卻潛伏在在心底,散發著一種檀香的味道,平時并不顯山露水,把我圈在其中而我渾然不覺,一提筆做箋,流出的便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在對你的安慰了隱藏著我那濃濃的,化不開的思念。


    8、說到臺灣和福建的關系,連戰引用了唐朝詩人王昌齡詩《送柴侍御》中的兩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他還形象地說,飛機從臺灣松山機場起飛,一升到最高處,平潭島就盡在眼中了。

  連戰說,臺灣和福建關系非常密切,可以說是血同緣、根同宗。臺灣80%以上人口的祖先都來自福建。所以,這種密切關系“是大陸其他省份、其他地區所沒有的!”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臺灣地區很多朋友到福建來。今天,無論是經濟、貿易、農業,還是其他很多方面,合作都日益加強。


   9、“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面對當今世界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兩岸同胞應當銘記歷史教訓,從中汲取動力,發奮圖強,團結奮斗,抓住機遇,共謀發展。多做有利于兩岸繁榮富強的事,多做有利於兩岸同胞利益的事。只有兩岸發展強大起來了,兩岸的中國人才能不再仰人鼻息,被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族的偉大復興。


   10、小時候知道的臺灣,是物產豐富、山川美麗的代名詞;長大后,海峽那頭鄧麗君的柔美歌聲、余光中的淡淡《鄉愁》,裝滿了我們的青春記憶;到后來讀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絕唱《望大陸》,在老人如杜鵑啼血般的悲鳴中,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臺灣同胞對祖國強烈真摯的情感和刻骨銘心的思念。

    遙想被海峽波濤阻隔的臺灣,既熟悉又陌生,既神秘又親切,分離多年又似曾相識。心常戚戚而神往。不是為單純地游玩,它承載了更多難以言說的情感內涵和無法割斷的兩岸情緣。

    穿越在臺灣的各個城市,最突出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印跡隨手可拾。祖國大陸在傳統文化、文字語言、倫理道德、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習慣,在臺灣都得到完整的體現,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文化基礎孕育出來的成果。“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兩岸從咫尺天涯,重重阻礙到天涯咫尺,處處機緣,“大三通”造福的是兩岸民眾。如今,還有多少祖國大陸的人們也期待著踏上這片迷人多姿的土地。同胞的情,最難割舍;牽掛的心,沒有距離。


    10、“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灣海峽,曾演繹人間多少悲歡離合,卻隔不斷兩岸同胞手足親情。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根本利益。

    凝聚在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偉業的旗幟下,中華兒女意氣風發,闊步前行。


    11、畢業留言: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將從“南區學生”轉變為“南區校友”。希望你們用心體會這種改變的分量和這種改變的意義,逐步完成從一名優秀學子向一名優秀校友的轉變。同學們,南區中學永遠是你們的精神家園!不管你們走到哪里,是天南海北,還是五洲四海,都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我們的心永遠聯結在一起!祝同學們鵬程萬里,前程似錦!


    1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鄉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樸實、清醇、恬淡、溫馨而又甜蜜。在遠離他鄉游子的心中,都有一塊鄉情的田園,難以割舍。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往事都已成為過眼煙云,唯有那悠悠的鄉情卻永不褪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散的情結。閑暇時,我便會常常想起村前的那條小河,田間的桑椹,村后的那棵黃皮樹,村子周圍的那黑油油的千頃良田…… 

    鄉情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依戀,是人間的一種不了情。家鄉的每間草房,每一條垅溝,每一片樹葉,乃至發生在我身邊的每件平凡而瑣碎的事情,總是在我頭腦中徘徊,每每想起就令我魂牽夢繞。多少個不眠的夜晚,我遙望著家鄉的星空,心中流淌著鄉情融入濃濃的夜色之中。多年來,我甚至非常渴望能經常聽到鄉音,因為鄉音中也蘊含著鄉情。 

  鄉情似水,潤心無聲,鄉情是一種存在,有如一杯陳年精釀的美酒,越品越清香,鄉情是蔓,鄉情是根,鄉情如詩,鄉情如畫,鄉情是一種難以彌散的情愫,鄉情是我心中一首永遠難忘的歌。


   13、對月無眠。詩里說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是有一樣的滿天清輝叩你小窗么?有時候,只是隔了一道墻,一扇門,一株花,一棵柳,卻只能隱約相望,天上人間鏡花水月。

  在這個立秋節的夜,風動畫屏,淡煙軟月應知我心花零落。縱是夢里無需相望,莫逆于心,醒后仍是各自轉身,兩兩相忘。


   14、離別的感傷總是難免,去也終須去,留又如何留。雖然不會“咸陽古道音塵絕”,可是離去后,卻再不能日日相守。

  “給我一剎那,對你寵愛。給我一輩子,送你離開”。古城,我之于你,如此么?

  多情如我,寧愿相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古城,此生不忘。


   15、當我再次抬頭看著天空中的月亮的時候,我卻發現月亮像一滴渾圓、碩大、晶瑩的淚珠,我不禁想起了王昌齡的詩句:“青山一到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6、我在街上走著,月光如影隨形。就這樣,她扯著我的后衣襟,我們一起上路了。我加快腳步,她趕忙跟上;我放慢些步子,她也和著節拍——這個調皮的孩子!我轉過身子,想出其不意抓住她,她卻貓著身子從我的腋下又溜到了身后。

  于是,我攜著她的手走。這時,她是我的一個朋友,在頭頂目光所及的地方把手臂給我溫柔。我看見一條光潔的小路自天幕垂落,一直延伸到我的腳下,讓我的思緒能和著月光起舞……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她曾是李白的故人,她能聽懂青蓮居士的呼吸,她能解讀豪放詩仙的心跳,隨著詩人的繡口一吐,半個盛唐瞬間化作了永恒。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古金陵,石頭城。月是一個智者,“今月曾經照古人”,她就這樣注視著,不動聲色,而又悲喜于形。劉夢得攜起她的手登上了殘垣斷壁。她攜著詩人的手走向了唐末晚秋。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輕影,何似在人間。”殿階前少了一個庸臣,赤壁下多了一個豪士。黃州是幸運的,成全了蘇軾;蘇軾是幸運的,成全了黃州。從此,赤鼻磯下,東坡之上,便有仙風飛臨,便有禪意飄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張九齡的豁然,思念無聲,祝福有形,海水熠熠生輝,載著天涯始來,一牽手即在咫尺。

  “青山一路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是王昌齡的達觀,掩藏淚水,定格微笑,讓自己堅強的背影為朋友鋪路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菏鋤歸。”月是一雙手,駕起陶潛的鋤犁,汗水經營,心能奔跑。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月是一張琴,應著琵琶女的彈唱,潯陽江頭夜如晝,人穿梭。

  月光把蘇軾引到了窗外,把他的手交給了張懷民。此時,月光把庭下描繪成積水空明,月光把竹柏演繹成藻荇交橫。月光下兩雙手相合,從手指縫里綻放的都是姹紫嫣紅的鮮花。

  朱自清又將月光帶到了荷塘邊。于是,月光奏成了梵阿鈴上的名曲,月光唱成了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在那個夜晚,美穿越了夜空,穿過了心房。

  月光是一把梳子,拂過紛亂的思緒,條清理晰。
  月光是一段路途,原來從古到今只是抬腳與著地的距離。

  趁著月光趕路,月在頭頂;
  就著月光下酒,月在杯中;
  和著月光起舞,月在心間。


   17、月亮是殘缺的美! 盡管人們追求的是滿月。我依然執著認為她幽幽的掛在天空中,露出銀白的孤倦、凄清和冷傲,格外的美! 是那份獨一無二執著的衷情、皎潔的輪廓、冷眼瞅著,似洞悉這塵世間的種種..... 螢光蟲般的星兒們是閃呀閃的,放眼過去,布滿了在上弦月的周圍,星羅棋布,雖然她們各有各自的精彩,可惜卻不解風情,是冷落了月兒吧,讓月如鉤的臉上加添了幾分憂傷,就如今夜.....

    繁星滿布的夜空,分不出誰是主角。是星兒還是鉤月呢? 她們都齊齊亮相於今晚,此情此景,本該是很熱鬧才是啊,為何祗見星光璀燦,卻萬籟無聲呢? 讓這片漆黑的夜空上,更顯靜美寂寥。我舉目凝望那條耀眼的銀河,思忖著她的存在是否多餘的。有道:千年才一回,道盡了相愛來的不容易,從此神話變成佳話,如烙印般牢牢的刻在戀人心中。回顧那多情的銀河,為何你橫臥一旁、斯人獨憔悴...?

    我的雙目穿梭於星兒與月兒之間,凝眸深處幻化出一串串裊娜的心事.... 在這清輝朗照的夜晚,初春夜涼如水中,你可有為前景感嘆? 天闊夜沉無處問,思念灑滿地,一縷月色寄柔情。此一刻,我需要一杯熱茶以慰暖我心。

     轉身茶涼,對月無眠,天色亮得這么快。憶記某詩有云: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遠處的月亮、近處的月色,銀光徐徐墜下,透過了窗戶灑滿一屋子。敢問同樣的清輝朗月也鉆進你的小陽臺么? 我在想在這同一天空下,有時候祗是一水之隔,卻恍如天上人間鏡花水月。乍暖還寒、風動畫屏,淡煙軟月也知我心戚戚,縱使今夜無夢,仍可以悠然撰文,寄情星月。


    18、佳節又中秋。不堪分別后,殘月正入鉤。月越圓,不忍舉頭:青樓君去后,明月為誰圓?不敢低頭:衣帶漸已寬,形單影更只。唯有這月亮見證過,誓言的鏗鏘,唯有這月亮無情過,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記憶里,仿佛也就只有這一地月光。而且這月光的溫度不僅沒隨季節的轉化而冷卻,反而愈來愈熾熱。能做什么呢?還是后花園,舊時天氣舊時亭臺,焚一柱香,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朝朝暮暮,暮暮朝朝,皆為君系。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9、高山之氣。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巍巍青山似乎總有著數不盡、道不完的秘密故事隱藏其中,候著一代又一代遷客騷人去耐心地挖掘與品味。

    青山是故鄉的象征,雄渾沉穩的青山讓長年在外的游子感到無比親切。他們漂泊,四處奔波,闖蕩名聲,多年的蹉跎使他們感到疲憊,他們需要一個穩定、安詳的家,青山便成了吻合人們口味的“心上人”。

    青山不僅是一種空間意象,同時更暗含著時間的因素。人事往來成代謝,青山卻容顏不改萬古存。無數時間的積累使得大山們有著一種無形的重力,啟示人們對生命與歷史進行反思,它提供一個坐標,讓人們在歷史中定位自己的形象。

    青山還被詩人賦予著濃烈的情感,杜甫的“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王昌齡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青山之情綿綿,青山之思深遠,青山之氣浩然。


    20、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在古人的意識中,明月是有情之物;是眼前夢里心中的愛人;是相親相近相知的朋友;是患難之交的知己。不論遭遇什么樣的命運,只要有明月相伴,便擁有了一份安寧,一份詩情。


    21、歲月之手可以翻云覆雨,可我相信,山依舊是山,水依然是水,你依然是你!那清朗的笑聲,機智的調侃,永遠都浸潤著我的心田,是你卓然不群的標記。我一直感激,生命中曾經與你相遇,正是那青澀的感情,讓我不畏風雨,真正的愛帶給人的,不僅僅是相思之苦,離別之痛,不是嗎?讓一切都融入月色中吧,有時候,語言最拙劣,無聲卻是深切的表達。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此際,我把盞向天,寄心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看,那淡淡的月光正輕輕籠罩,仿佛溫柔的擁抱。或許,遙遠的你也能感應?如果是,就請你與我一起吟唱吧!
    
  將進酒,莫停杯。


    22、曾為一次邂逅而愁腸百結,曾為一次失敗而蹙眉百度,曾為一次挫折而灰心失望。但是當我飄蕩在詩意的海洋中,看到劉墉林清玄那些精美雋永的散文,字字珠璣,禪意飄香,頓時讓你感覺到身心輕松,那些莫名的憂傷也隨著風兒消散盡了。這就是詩意的快樂,是消除憂傷最好的藥劑,會輕輕地撫平你的憂傷,安慰你的痛。

  沉浸在詩意中,會讓你幻化成牧童在短笛聲中閑云野鶴,無所顧忌的飛來飛去;會讓你幻化成彩蝶在莊周夢中輕舞飛揚,仿佛把你融入大自然,只覺得身輕如燕,讓你揮灑自如。

  乘風在詩意的海洋里,我感動于“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深情厚誼;我震撼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奉獻。我獨想蘇軾“一衰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情”的豁達,獨念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

  我愿意沉浸在詩意中,享受著獨有的一份快樂了。


    23、人們依然向明月傾訴著難以啟齒的無限愁腸,“我寄愁心于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仰望著天心一輪皓月,似乎無限的柔情一齊消融在淡淡的月色之中。其實明月也很孤單,“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沒有人耐得住碧海青天的寂寞,沒有人耐得住“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和月都有各自的無奈。

    我們不能在無奈中徘徊等待,我們不能單單將愁思寄托于明月,我們要創造“江清月近人”的和諧。繼嫦娥一號衛星饒月成功,中國又啟動了新的登月工程,有人預測,中國可能成為繼阿波羅號之后,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人和月和諧共處為時不遠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將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即使山遠水迢,我們沐浴的也是同一輪明月,讓人間真情在青山明月中共生。青山、明月見證了歷史,也必將見證未來,到明天,昨夜明月見證的就是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4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