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才別趣非關學,了了禪心詩話樓,領取羚羊香象妙,一時文士盡低頭。”〔1〕嚴羽確是宋代乃至整個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富于獨創性的卓越詩歌理論家。其《滄浪詩話》在明清時期,議論蜂起,毀譽參半。肯定者稱:“崛起燼余,滌除榛棘”,“知詩者非滄浪而誰”;〔2〕否定者則云:“滄浪論詩,止是浮光掠影,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3〕但無論是之與否,具見嚴羽詩論影響之大。
迄今為止,關于《滄浪詩話》的研究已有760年左右的歷史,它先后被譯成英、德、日等國文字,關于這部著作的研究已經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因此,本文擬從“中國的《滄浪詩話》研究”和“外國的《滄浪詩話》研究”兩個方面,綜述嚴羽及其詩歌理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的概況。
中國的《滄浪詩話》研究史,大致可分為古代與近代(約1244年~1919年)和現代與當代兩個時期(1919年~1990年)。
《滄浪詩話》約于1230年成書,1244年被魏慶之輯入《詩人玉屑》中。稍后,范晞文的《對床夜語》曾引用過其中兩段.《滄浪詩話》(以下簡稱《詩話》)今存的單行而見于叢書者,有《百川學海》、《天都閣藏書》、《津逮秘書》、《歷代詩話》、《詩函樓瑣刻》、《詩觸叢書》、《詩學指南》、《清芬堂叢書》、《詩法萃編》等16種,今未見存而為各家書目著錄的尚有《格致叢書》本、《談生堂馀苑》本、《四家詩法》本和《古今匯說》本。《詩話》的注釋著作,有請人胡鑒的《滄浪詩話注》、王瑋慶的《滄浪詩話補注》、近人胡才甫的《滄浪詩話箋注》和今人郭紹虞的《滄浪詩話校釋》等。前三種注本,或采摘故實;或“匯諸家詩說以相參證,了然見其淵源影響”;〔4〕郭注本校核精審,采錄宏富,且有理論上的詳盡闡發,今天看來雖未必盡稱允當,但其為研究《詩話》的必備著作則斷屬無疑.明清兩代的詩歌理論和創作,幾為《詩話》所籠罩。在明代,它被稱為“詩家金針”,“終明之世,館閣宗之”。〔5〕高@①編選的《唐詩品匯》,李東陽的“聲調”論,前后七子的“格調”論及“詩必盛唐”說,清代王士禎的“神韻”說,都明顯與《詩話》一脈相承。袁枚的“性靈”說,也與“別材”、“別趣”說有某種聯系.在明清兩代,其最為服膺滄浪者,當為王士禎。他在《帶經堂詩話》中說:“余千古人論詩,最喜鐘嶸《詩品》,嚴羽《詩話》,徐禎卿《談藝錄》”;〔6〕攻之最力者,應推馮班,有《嚴氏糾謬》一卷,多有苛貴之處。
到了近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推演嚴羽的“興趣”說,進而倡導“境界”說,他說:“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現、當代研究《滄浪詩話》的著名學者,有郭紹虞、朱東潤、錢鐘書和張健等。郭紹虞的《滄浪詩話校釋》,如上所述,為嚴羽詩論有關資料的集大成之作。郭氏還有下列著作含有其對《詩話》的研究成果:《宋詩話考》中的《滄浪詩話》與《后村詩話》,內中或考論《詩話》的流傳和理論:或比較滄浪與后村詩論之同異,均識精見卓,沾溉后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細致論析嚴羽詩論的“禪”與“悟”,不乏創見;《照隅室古典文學論文集》中有《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之神氣說》、《滄浪詩話以前之詩禪說》、《神韻與格調》、《試測滄浪詩話的本來面貌》、《關于滄浪詩話討論的補充意見》等,均為郭氏于《詩話》中有關理論窮本溯源、新見疊出的力作,有的現在已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如關于《詩人玉屑》本“于《滄 浪詩話》幾全部收入,而于各條先后分合之間,每 覺是書所引,較今傳各本為勝”〔7〕的觀點便是如此。 《審美理論的歷史發展》〔8〕可謂后出轉精。總之,郭 紹虞確是中國現、當代對《詩話》用力最勤和成就 最大的研究專家。
朱東潤先生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于1944 年出版.朱氏于該書中說:“吾國文學批評家,大抵 身為作家,至于批判今古,不過視為余事.求之宋 代,獨嚴羽一人,自負識力,此則專以批評名家 者”。此論可謂評價精當。還有《滄浪詩話參證》和 《滄浪詩話探故》〔9〕兩篇長文,所論均不乏勝解,然 而《參證》于《詩話》貶多于褒,《探故》謂“他的議論 可能對著劉克莊”,這些論點或受時代限制,或出 于臆測,難以成立。至言“其內崇王、孟而陰抑少 陵”,〔10〕尤與滄浪自言“正當明目張膽而言,使其詞 說沉著痛快,深切著明,顯然易見”(《備吳景仙書》) 全不相合。筆者細繹朱氏此論,當承《四庫提要》之 “故止能幕王孟之遺響,不能追李杜之巨觀也”及 許印芳《滄浪詩話跋》說“嚴氏名為學盛唐,準李杜,實則偏嗜王孟沖淡空靈一派”等評論而來.此 說影響甚大,實屬以偏概全,早已為人所指出.
錢鐘書先生對于嚴羽詩論亦有精湛見解,能 言人之所未言.這見之于其《管錐編》、《談藝錄》和 《宋詩選注》等書中。如《談藝錄》八十四《以禪喻 詩》云:“滄浪別開生面,如驪珠之先探,等犀角之 獨覺,在學詩時工夫之外,另拈出成詩后之境界, 妙悟而外,尚有神韻,不僅以學詩之詩,比諸學禪 之事,并以詩成有神,言盡而味無窮之妙,比于禪 理之超絕語言文字。他人不過較詩于禪,滄浪遂欲 通禪于詩”,對于嚴氏詩論揭示學詩方法和詩成后 的“入神”境界等獨創之功,給予很高的評價,可謂 別具慧眼,再如,在《宋詩選注》中,錢氏說:“當時 跟《滄浪詩話》的主張最符合的是包恢《敝帚稿略》 里幾篇文章”,可能是與滄浪、包恢是師兄弟不無 關系等等,也是可信的創見。
1949年以后,大陸和臺灣學者均有不少《詩 話》研究專著.大陸的《詩話》研究,以1961年的 《滄浪詩話校釋》的出版和1985年10月底在福建 邵武召開的全國首屆嚴羽學術討論會為標志,分 別構成嚴羽詩論研究的兩次高潮。據初步統計,1949年~1990年,大陸各地報刊發表的論文(含在首屆嚴羽學術討論會上提交的論文)約146篇,吳調公、張文勛和張少康等各有數篇《詩話》研究的優秀論文,吳調公的《讀<滄浪詩話>詩札》和《略論<滄浪詩話>審美意識的多重性》,〔11〕或視角新穎而多維,或知人論世而圓該,均能“沿波討源,披文人情”,基本上臻于“平理若衡,照辭如鏡”〔12〕的境界,陳伯海先生是中國當代《詩話》研究中用力較多和成就較大的學者,除數篇論文外,還有《嚴羽和滄浪詩話》,這是迄今為止大陸僅有的兩部嚴羽詩論的研究專著之一。(另一部為許志剛的《嚴羽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版,全書25萬字。)
在臺灣,《滄浪詩話》研究也頗具實績.張健的《滄浪詩話研究》與黃景進的《嚴羽及其詩論之研究》,為今僅見的兩部《詩話》研究專著,二書合計有數十萬言,還有散見于報刊或文集中的10余篇論文。
總之,郭紹虞、錢鐘書和張健等應屬中國現當代對《詩話》研究貢獻最大的學者,特別是郭氏的精湛釋論,錢氏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獨到見解,可以說,迄今為止,無人能與之并肩。
外國學者關于《詩話》的重要譯著,主要有:最早的為1929年張彭春(Zhang, Pong-Ohun)全譯為英文的譯本,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彼茲堡研究所出版社出版(共10頁);1962年,德國漢學家京特·德邦(Gunther Debon)首先寫出了關于《詩話》的譯著,書名為《滄浪詩話:中國詩學集》(Ts'ang-Lang's Gespracheuber die Dichtung Einbeitrang Zur chinesiscnen poetik),由威巴登奧托哈拉索維茨出版社出版,共258頁.書前有譯者的長達55頁的序言,分為作品及作者、詩論的主導思想、辯論的著眼點、獨創性與繼承性、異議與疑難、繼承者與對立者、翻譯中的問題等七個部分,評介《詩話》的內容特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這篇長文可以視為西方學者對于嚴羽及其詩論研究的一篇有代表性的重要論文。
1975年,美國劉若愚(Lin James)的《中國文學理論》(Chinese theories ofLiterature)對《詩話》有較系統的論析。
日本的《詩話》研究成就比西方更大,鈴木虎雄的《支那詩論史》(1927年版)、育木正兒的《支那文學思想史》(1943年版)都有論及《詩話》的內容。1972年。荒井健教授的《詩話》日譯本——《文學論集<滄浪詩話>》出版(收入《中國文明選》第13卷)。鈴木修次的《中國文學與日本文學》于1979年出版,書中對嚴羽的詩論給予很高的評價:“中國的文評,特別是詩評喜歡使用‘風骨’這個詞。如果那部作品‘風骨’神秀,就稱之為好作品,反過來因為那部作品‘風骨’低劣,就難說它是好作品。例如13世紀上半葉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就是一本以禪 喻詩為特色的批評著作,但書中就有‘建安風骨,‘盛唐風骨’的說法”。〔13〕
綜上所述,嚴羽及其《詩話》的研究巳從本世紀上半葉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展開,從注釋與翻譯等基礎工作到從不同視角的理論闡發和剖析,都巳頗具成就。然而,從美學高度對嚴羽待學思想的淵源、藏含和內在理論體系作出較為全面的探究和論述,似還不夠多見。有鑒于此,筆者聯系《滄浪吟卷》,在對自中唐肇始的民族的審美趣尚和審美理想發生劃時代的變化和轉拆的宏大歷時態文化背景透視觀照的基礎上,用整體的和綜合的研究方法,對了嚴羽詩論的主要命題作了一番細致的辨析梳理,巳另行著文發表,〔14〕該文得出結論是:以“妙悟”說為中心的審美主體論、以“興趣”說為重心的審美特征論及以“入神”說為極詣的審美理想論,成為構建嚴羽美學思想內在體系的三大理論主干.筆者論述了這三大理論的淵源流變、內涵構成及其美學意義,同時又論析了它們產生的文化背景——主要是它們賴 以產生的由外向內、崇尚主觀的南宋文化走向和新變,以及在禪 宗、道家和理學中的表征及其與嚴羽其人其文之聯系。這樣,將嚴羽美學思想的歷時態的文化背景和共時態的內在脈絡的論述融于一體,力圖對本論題有較為全面而流貫的把握。筆者碩士論文中的《臺灣和日本的<滄浪詩話>研究概況述評》部分,也巳另成文章發表,〔15〕該文首次對臺灣和日本有關嚴羽及其詩論研究概況作了盡可能詳細的評價,這不僅可作為《論嚴羽的美學思想》正文部分的補充和參證,而且對《詩話》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促進學術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注釋:
*本文為筆者的領士學位論文《論尸羽的美學思想導言》。除《導言》外,該論文共有以下幾部分:第一章《論嚴羽美學思想的文化背景和哲學基礎》:第二章《審美主體論一一“妙悟”說》;第三章《審美特征論一一“興趣”說》;第四章《審美理想論一一“入神”說》;第五章《余論:關于嚴羽索李杜或尚王孟的問題》;《結論》。《附錄》:(一)《嚴羽家世略考》,(二)《臺灣和日本的<滄浪詩話>研究概況簡介》。《主要參考書目》。論文得到了思師徐永端先生和束景南先生的精心指導和教悔。謹此深致謝忱!
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洛陽106~108J2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曹東19981998 作者: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洛陽106~108J2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曹東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