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研究開發投資全球化的幾點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科技研究與開發(R&D)投資走向全球化,始于70年代,80年代得到進一步發展。進入90年代后,伴隨著生產跨國化、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資本市場全球化和跨國公司高科技化的深入發展,研發投資全球化全面迅速展開。如今,跨國公司為充分利用東道國人才比較優勢、科技實力、科研基礎設施、寬松政策環境等條件,已經徹底改變以往只在母國建立研究開發機構的傳統布局,其在海外的研究開發活動非常活躍,研發投資全球化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和特征。
      一、一個鮮明的對比
  自1994年加拿大北方電器公司投資成立北京郵電大學—北方電信研究開發中心以來,世界其他一些知名跨國公司相繼在華開展R&D投資,這些公司包括:摩托羅拉、微軟、英特爾、SUN、寶潔、杜邦、 諾基亞、愛立信、松下等。從初步調查看,外資研發機構在我國發展勢頭在逐漸增強。截止到1998年底,已有15家外國大型跨國公司在北京投資建立18個研究開發機構,總投資額預計達2億美元。1998年, 世界計算機業兩大巨頭英特爾和微軟分別宣布在上海和北京投巨資建立R&D 機構, INTEL中國研究發展機構(上海)計劃投資5000萬美元, 微軟中國研究院(北京)計劃投資8000萬美元。同時,1998年以后建立的研發機構,一改以往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建立研發機構只注重技術開發,對基礎研究不予考慮的投資取向。由于跨國公司在華R&D 投資中基礎性研究內容大大增加,其地位顯得更加重要。如微軟建立中國研究院的基本目標是進行長期性研究,主要從事的基礎性研究包括:計算機圖形學和視覺中的核心數學問題、中文語言研究平臺等。這些基礎性研究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影響將非常深遠。
  與R&D 投資全球化迅速發展和我國外資研發機構投資水平的大幅提高相比,國內企業研發投資水平到了非常令人担憂的地步。由于體制原因等多方面原因,我國企業與外國企業在研發投資方面存在著巨大差距。據統計,1998年我國研究開發投入占GDP比重為0.69%,而美國為2.9%(1998年統計數值),日本為3.0%(1991年)、德國2.6%(1991年)、韓國2.8%(1994年)。1998年,我國大中型企業中, 從事技術開發的人員有140萬人,技術研究開發機構中的人數僅為41.1萬人, 有技術開發機構的大中型企業數量連續多年下降,1998年這些企業只占全部大中型企業的42.4%。大中型企業技術開發的經費占全國的40%,而美日則分別為71.1%和66.1%,全國大中型企業研發經費總額不及一個跨國公司的投入總額。從研發費用占產品銷售收信比重指標看,國際上著名大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投資一般占銷售額的5%~9%,有的超過10%,如1991年瑞典愛立信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額比重達到15%。相比之下,1998年,我國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僅為1.28%。
  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企業研究開發水平很不容樂觀。許多企業根本就沒有像樣的研究開發機構,真正具有研究開發能力的企業就更少。1997年美國《商業周刑》選出的美國20家最優秀研究機構MIT 計算機科學實驗室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并列第2位,AT&T實驗室和貝爾實驗室并列第4位、IBM研究實驗室列第7位,微軟研究實驗室列第11位。這說明,跨國公司在研究開發能力等各方面已與大學、公立研究機構并駕齊驅。
  產學研結合步伐落后于國外。進入90年代后,中央根據國有企業改革的需要,在有關文件中才開始逐步提出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而目前國外公司與學院的結盟速度正在不斷加快。2000年4月,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同5所學院組建教育聯盟, 加快為公司培育信息技術研究開發人才。據預料,今后世界各國將對科技研發人員展開爭奪戰,將會有更多公司加強與學院的牽手與合作。
  除此之外,我國企業對科技研發投資政策與信息反應遲鈍。據了解,在北京市出臺《關于吸引國內外在京投資科技研究開發機構的若干規定》后,國外企業越洋咨詢絡譯不絕,而國內企業則寥寥無幾。
      二、跨國公司在我國研發投資的基本特點
  1.研發機構規模較小。由于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建立研發機構時間較短,規模也就比較小,人數大多不超過100人。而IBM在日本建立有1500人之多的大型研發中心,瑞典Phamacia公司在美國的研究院有1300多人。
  2.大型跨國公司研發投資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其中關村地區有世界智力最密集的人群。上海是中國經濟中心和中國大陸市場的龍頭,也是智力密集地區。這兩地都集中有大量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因此,北京中關村,上海浦東新區已成為跨國公司在華建立研究開發機構的首選之地。
  3.研發產業相對集中。北京研發機構主要從事于計算機、軟件開發、通訊等產業,上海的目標則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車、醫藥等領域。
  4.投資步伐加快。1994~1998年的幾年中,為摸清中國技術研發能力,跨國公司在華建立的研究開發機構主要從事于技術開發。隨技術當地化經驗的增加和對中國科研能力認識的深入,世界跨國公司認識到要真正融入中國市場只靠技術開發并不夠,還應建立獨立的研究開發機構,向基礎研究領域拓展。其后,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投資步伐明顯加快,研究機構數量明顯增多。表1 為北京有關部門認定的外資研發機構數量,投資主體為世界500強企業。
     表1 北京市新增的外資研發機構 單位:家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1   2   1   2   7  5
  
  5.跨國公司在我國的研發投資多為自發形成的。我國對跨國公司科技研發全球化趨勢反應比較慢,還沒有制定吸引研究開發投資的相關政策,外國公司來華投資是經過多年摸索形成的。
      三、應對科技研究開發投資全球化的幾點建議
  研發投資全球化正在迅速發展。為此,我們必須改革有關研發體制、制定明確的政策體系,積極面對機遇和挑戰。
  1.要制定有關推動和鼓勵國內外企業在我國進行研發投資的政策措施。建議國家有關主管部門,選擇部分地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出臺統一扶持政策。政策措施要做到優惠與規范、開放與安全相結合,內資與外資同等待遇。應在以下方面作出積極努力:要方便研發機構以多種形式注冊,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引進,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包括部分進出口研發儀器和日常用品的關稅減免),改善電信等基礎設施服務,制定研發人員獎勵制度,幫助跨國跨地區研發人員解決家屬的就業就學問題、簡化研發人員因公出入境和出入特區手續,允許當地成果立項和評比,放松研發項目外匯收支管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出臺全國統一政策如有難度或時機不成熟,也可以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下,授予部分地區(如北京、上海)制定較寬的研發政策的試點權。因為從北京市已經出臺的《關于吸引國內外跨國公司在京建立科技研究開發機構的暫行規定》的制訂過程看,由于受到國家統一政策限制、內外資政策不統一等因素制約,地方要制定切實有效吸引研發投資的政策措施難度很大。
  2.選擇重點區域吸引研發投資,將其納入區域發展戰略體系。不僅要把北京、上海建成亞洲乃至世界的知識生產與應用中心,還應在此基礎上,鼓勵和吸引跨國公司、外國大型企業以及有實力的國內企業在其他有條件地區,如西安,建立研究開發機構。西安聚集著大量科技人才和一大批科研院所,吸引跨國公司在西安建立研發機構,可以使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研發機構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有利于推動科技研發人才在各地區之間的流動,對今后西部大開發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3.充分發揮高新技術開發在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研究開發機構的優勢。目前世界許多國家,為吸引、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項目,紛紛建立了以高新技術開發為主導的工業技術園區。如在美國,外國跨國公司的研究開發機構主要設在硅谷、洛杉磯、新澤西和北卡來羅那、波士頓等科技園區。目前,我國已經有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園區,為促進技術研究與開發創造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因此,國家要鼓勵有條件的經濟開發區在競爭中拓寬思路,積極吸引國際大型跨國公司投資建立研發機構,并發揮研究開發項目的輻射作用,帶動有關產業配套發展和科技人才的培養更新。
  4.引導跨國公司走與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的聯合之路,允許和鼓勵建立合資的研究開發中心。可以借科研院所轉制之機,鼓勵跨國公司開發我國龐大的智力資源。
  5.積極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問題的決定》,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型企業都要建立技術開發中心。同時,推進國內企業走上產學研相結合道路,鼓勵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科研力量進入企業和企業集團。國內企業應該積極利用我國各級科研院所轉制的機會,靈活采取措施吸引科研力量加入企業研究開發活動,把優秀人才吸引到企業的技術研究機構中。同時,改革企業分配體制,為研發人才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逐步形成吸引人才和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激勵機制。
經濟管理F63投資與證券董俊英/安毅20002000 作者:經濟管理F63投資與證券董俊英/安毅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1:29:08

[新一篇] 關于改善我國保險市場監管的若干政策建議

[舊一篇] 關于經濟全球化的幾點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