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職能研究述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作用的定位,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對于正在進行市場化改革的中國,該課題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此一直是決策層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本文擬就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述評,旨在能對此問題的研究有所助益。
   一、市場經濟的性質
  準確理解市場經濟的性質,是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弄清政府干預經濟的范圍、方式與程度的必要前提。時下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觀點,認為研究關于市場經濟運行的經濟理論,唯一的思想來源是新古典主義經濟理論。因為新古典經濟學派于19世紀末就提出“市場經濟”的概念并在剖析商品經濟運行的基礎上,論證了通過市場機制的運行,可以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的理論觀點。①對此更多的學者并不這樣看。他們把馬克思關于私有制條件下商品經濟的一般理論和關于商品經濟的體現形式的理論看成是市場經濟理論的另一來源。②不僅如此,他們認為就對市場經濟性質的分析而言,馬克思的分析遠比其他理論深刻。因此,有必要結合馬克思商品經濟理論來深入分析市場經濟的性質。
  (一)市場經濟是自由經濟。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一種自由經濟。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自由放任的思想。在他看來,沒有自由就沒有效率,就沒有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有的學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出發提出決策自由度的高低是判別市場經濟成熟程度的主要標志。雖然在市場經濟中,資源是靠市場機制來配置的,然而這樣界定市場經濟顯然沒有深入到市場經濟制度“生物原理”的最深層的東西。市場經濟制度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特征應該是自由。沒有自由,便不可能有均衡價格,便不可能有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經濟的一切優越性便不可能充分發揮出來。③
  (二)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一些學者認為市場經濟的競爭性質使它與產品經濟和自然經濟區分開來。市場競爭內生于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的特有范疇,直接影響到市場機制的調節效果,決定市場的類型和性能,并且還是市場經濟的活力來源。④根據這一性質,有人將市場經濟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自由競爭市場經濟階段、壟斷競爭市場經濟階段和現代市場經濟階段。⑤
  (三)市場經濟是利已經濟。研究者一致認為各市場主體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他們遵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市場經濟是主體多元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利益多元化的經濟形式,不同的利益主體為了各自的經濟利益進行生產經營活動。⑥有學者進一步指出利己不是一種主張或主義,而是市場經濟中人們的行為方式。它并不因為提倡利己主義而更益張揚,也不會因為反對利己主義而消弭。利已是市場經濟中人們從事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動力,是市場經濟中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在市場經濟運行中,一旦利己與利他的價值取向出現沖突時,取勝的不是利他,而是利己。⑦
  (四)市場經濟是公平經濟。市場經濟的運行處處要求貫徹公平的原則,市場主體之間經濟地位要平等,交易機會要均等,市場交換實行等價交換等等。⑧
  (五)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市場交換要求以產權明晰,市場主體平等,調控間接化,管理法制化作為前提。⑨市場經濟中這種交換不是一種形式上的需要,也不是人們主觀意識的產物,而是由市場經濟的自由、利己和分工的特征決定的。馬克思曾說,一切商品對它們的所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對它們的非所有者是使用價值,因此,商品必須全面轉手取得一種社會等同的價值對象性。這說明沒有交換就不可能有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一個時時、處處都需要、都有交換的經濟制度。⑩
  除了以上幾種基本性質之外,學者們還歸納出效率優先、靈活應變。微觀均衡、民主經濟、法制經濟,和約經濟等其他性質。
   二、市場缺陷和政府干預
  “市場缺陷的客觀存在使政府干預成為必要”,關于這一點理論界早已達成共識。歷史上對市場缺陷的揭露和批判最早也最傳統的是空想社會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西方主流經濟學家中最早關注市場缺陷的當推凱思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打破了市場力量可以使一切盡善盡美的“斯密神話”,市場的種種缺陷暴露出來,“市場無缺陷論”的教條成為當時“經濟學革命”的對象。在這種背景下,凱恩斯提出了政府干預經濟、擴大致府職能的反危機政策主張。在當代西方經濟學界,作為新古典綜合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薩繆爾森同樣對市場保持冷靜的態度,“市場可以是我們駕御下的一匹好馬,但馬無論怎么好,其能量總有個極限,這個極限不會馬上顯露出來,如果越過這個極限,市場機制的作用必然會蹣跚不前。”(11)談到中國問題時,他的觀點尤其值得我們思考,“(中國)如果實行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那也是非常大的錯誤,我認為應該保持政府在經濟中的重要角色。”(12)
  但當具體到市場缺陷的評價標準和表現,學者們的看法卻存在差異。幣場缺陷的存在是市場經濟中政府調控經濟的必要條件,對市場缺陷的不同認識勢必導致人們對政府調控經濟的范圍的不同認識。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調整或重新安排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是最重要的內容,如果我們對市場缺陷不能作出合理的界定,就不能使市場與政府得到最優“配置”。歸納起來,國內外學者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論證市場缺陷并分析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
  一種觀點從經濟制度的四大價值取向展開分析,具體觀點歸納如下:
  1.效率或資源配置標準。西方學者一致認為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能夠有效的配置資源,市場價格機制的自動調節對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具有重要作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具有不可忽視的優越性。但自由競爭的假設前提似乎只存在于理論中,實際的經濟運行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非競爭行為、公共產品、外在性,在這些市場無功能或功能不足的領域需要政府進入。自由競爭必然帶來壟斷,這是任何國家都避免不了的。壟斷使市場功能出現障礙,使實際市場價格高于均衡價格,市場交易量低亍均衡交易量,資源配置脫離帕累托最優。政府有必要采取反壟斷的措施,包括:制定反壟斷法,在規模經濟的范圍內分解大的壟斷企業,對壟斷企業的價格和利潤進行控制。(13)有學者分析,公共產品具有的“供應的非排斥性”和“消費的非競爭性”以及“搭便車”行為的存在使市場在組織產品供應和資源配置上的有效性與產品和資源的公共性成反比,因此公共產品不能通過市場來提供。(14)有鑒于此,另有學者提出公共產品只有由政府在集體的基礎上進行生產,通過強制性的稅收提供資金并免費提供才不致于陷入僵局。(15)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外部性,市場主體在進行經濟決策時往往忽視其行為的負外在性,最典型的是隨便排放三廢帶來的污染.政府可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使外部成本內部化,有效遏制負外在性行為的發生。(16)
  2.公平或收入分配標準。市場經濟中存在收入分配不均和財富占有的不平等,市場競爭可能導致收入分配對富者更有利,這樣會加大貧富差距造成不平等,政府有必要進行干預將貧富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有的學者著重指出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原則。然而,市場不可能自覺地實現這一社會目標,保證收入分配的相對公平。所以,政府維護社會公平是極其必要的。政府要通過制定分配政策和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來維護分配的公平性,調節不同地區、不同企業和不同社會成員之間過大的收入差距。同時,防止收入分配方面的平均主義,保持合理的分配差別,使社會成員的收入與投入相適應。(17)
  3.增長標準。如果沒有政府于預,經濟增長率僅僅是私人選擇的結果,取決于資本積累率,人力資本的形成數量,技術進步率等,這樣的經濟增長具有短期性。政府有必要制定長期計劃實現經濟可持續的增長。
  4.穩定標準。單純的市場調節必然會帶來經濟的周期波動。其原因被一些學者歸為兩類:(1)單純的市場力量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和破壞性,使社會再生產所需要的比例關系、社會總產品實現所需要的條件不能自覺地實現,因此只有通過不斷地經濟震蕩和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才能強制性地實現。(2)單純的市場機制的作用還會造成高通貨膨脹、高失業、國際收支失衡等。為了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政府要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發展計劃和產業政策及投資若干重要領域,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18)
  另一些學者在遵循市場經濟客觀發展進程將市場缺陷分成三類的基礎上分析了政府干預的必要性和范圍。他們認為市場經濟的缺陷可劃分成:
  1.市場自身固有的缺陷.只要是市場經濟,無論其發育程度如何,無論其微觀基礎如何,都必然會存在的缺陷,如:外部性問題,公共產品的提供問題,收入分配的公平問題,宏觀經濟的均衡問題等。從這個層面上看,該觀點與上一類學者的觀點基本一致。
  2.市場由于發育不成熟而存在的功能障礙。這點在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的運行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包括市場結構不完全,信息不充分、不及時等。
  3.由于政府干預過多或不適當而造成的功能障礙。嚴格地說這類缺陷不應該歸咎于市場,而是政府的過錯。(19)
  還有一類觀點對市場缺陷歸納的更為全面,由此認為需要政府介入的領域更寬。該觀點認為從宏觀角度來看,市場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可以從如下幾個“界限”上加以把握:(1)市場的政治界限;(2)市場在分配問題上的界限;(3)市場的社會化界限;(4)市場的倫理界限;(5)市場的生態學界限;(6)市場自發的消極和破壞因素。不言而喻,在市場存在局限的領域政府理所當然應該出面干預。
   三、市場經濟中政府作用的限度和力度
  從斯密揭開自由放任理論的帷幕到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國家于頂理論的問世,從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市場自發論”到新的國家干預理論的興起,關于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能定位問題,經歷了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目前,眾多學者已認識到國家干預和市場機制同等重要,爭論的焦點轉移到政府的具體職能選擇,政府干預的方式、范圍和程度方面。正如金融學家路易斯所說,“市場經濟中,各國的致命弱點是不了解政府在經濟中的職能。”(21)美國學者約翰遜也表示困惑,所有的政府都知道要干預經濟且有各自的原因,問題是干預到什么程度,目的何在。(22)關于市場經濟中政府的職能確定與選擇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以下觀點值得我們借鑒和關注。
  (一)市場經濟中政府的作用限度確定
  1.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職能分工
  一種觀點認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職能分工應根據市場經濟中生產和供應公共物品的需要來確定。公共物品可以根據其受益范圍劃分為全國性公共物品和地區性公共物品。要提高政府行使職能的效率,必須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承担全國性和地區性公共物品的生產和供應。(23)
  另一種觀點認為為了更好地劃分和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理職能,首先要明確一般的劃分標準與規范的界定原則。概而言之應堅持如下原則:一是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中心;二是以推動現代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為宗旨;三是政企分開原則。(24)
  還有一種觀點的分析更為具體,認為應該按照各級政府對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把握程度為準則進行分工。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能包括:(1)制定國民經濟的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計劃,并制定相應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對外開放政策;(2)調節總量關系,協調結構偏差,送行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管理,實現動態均衡;(3)對個人收入進行宏觀調節,建立收入分配機制和調節制度;(4)消除資源配置的效率障礙,保護市場競爭,提供公共產品;(5)培育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建立市場秩序和一體化規則,防止“諸侯經濟”;(6)協調地區之間的關系,保持地區間經濟協調發展;(7)維護國有資源的所有者權益;(8)制定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地方政府的職能主要有:(1)制定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計劃和實施步驟。(2)配合中央,管理本地區的供給和需求。(3)提供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公共產品。(4)調節本地區內部的收入分配。(5)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下,調節本地區的產業結構。(6)管理本地區的國有企業。(8)維護本地區的社會秩序,經濟秩序和法律秩序。(9)執行和貫徹中央政府制定的各項政策。(25)
  2.產業干預的領域
  一種觀點概括指出應加強政府對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促進作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加強產業政策的傾斜度和實施力度;二是推進體制改革,為產業政策的有效實施創造有利的體制環境。有的學者將干預特定產業視為市場經濟體制中政府角色的基點,認為政府不僅需要糾正市場的缺陷和失靈,還要力圖實現產業部門之間在發展中的均衡以及對產業發展的外部效應進行控制,主要體現為政府制定和執行“產業組織政策”,規定企業發展規模、產業壟斷和競爭、技術進步、競爭秩序等一系列政策和規則,這兩者都不會對企業具體的生產和經營產生直接的干預。(26)
  另一種觀點對農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給予了較多關注。有的學者結合農業本身的特性進行分析,認為農業具有“外部效益”的特性,政府應該對農業的“外部效益”進行補貼;農業還具有弱質的特性,政府應該對農業進行扶助和保護;農業也具有不穩定的特性,政府應該實行宏觀平穩調控;農業還具有“供給—收益”的負相關特性,政府應該采取措施進行矯正。(27)還有學者進一步分析政府對農業進行宏觀調控的基礎條件,主要手段和操作重點,并指出這三大要素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否則難以取得預期的政策效果。學者們將農業中政府的職能具體歸納為:(1)政策法規導向職能;(2)信息咨詢服務職能;(3)經濟監督職能;(4)社會保障職能;(5)直接調控職能。(28)
  還有一種觀點針對于第三產業,有的學者認為政府應該給予第三產業足夠的重視,制定和實施積極的扶植政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市場準入;(2)資金扶持;(3)體制改革。另外應積極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加快法制建設,為第三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證。(29)
  3.對公共事務性質的干預
  一部分學者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分析市場經濟中政府的職能。代表性觀點有:對于國外政府職能研究較有成效的法國學者貝爾納·古爾內,他將政府主要職能分為主權職能、經濟職能、社會職能、教育和文化職能等四個方面。結合中國國情,國內學者將政府的職能主要劃分為四類:(1)政治職能.政治職能亦稱謂主權職能,是指政府在鞏固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維護國家主權,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方面的功能。(2)社會職能。政府的社會職能是指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的功能,這是一切職能的基礎。(3)文化教育職能。政府的文化教育職能是從一般社會職能中分離出來的,這是現代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尤其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這項職能將得到不斷強化。(4)經濟管理職能。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是現代政府的重要職能,這些職能是在對于市場經濟的研究過程中,人們發現自由競爭制度存在著某些根本性缺陷,從改良市場經濟的角度提出來的。它從資源配置、分配和再分配、穩定和發展等三個方面來展開。(30)
  (二)市場經濟中政府的作用力度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經濟職能不僅具有一定的限度,而且還具有不同的力度。解析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經濟職能的力度結構,并探明其決定因素,對我們把握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定位,無疑將有所助益。
  一種觀點認為決定一國政府經濟職能力度結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1)一國的意識形態因素;(2)一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3)一國的市場發育程度;(4)一國所處的特定歷史時期。有鑒于此,按照政府介入經濟生活的程度,將政府經濟職能的力度結構劃分為四個層次:(1)第一層次:“守夜人”職能。“守夜人”職能是政府經濟職能中力度最淺層次的職能。(2)第二層次:宏觀調控職能.宏觀調控職能是政府經濟職能中力度次淺層次的職能。它是指為實現宏觀總量平衡,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增長,一國政府通過它所掌握的某些經濟變量(如財政支出,貨幣供給等)來影響市場經濟中的各種變量的取值,從而引導市場中的各行為主體自動按政府意圖行事的一種政府干預經濟的方式。(3)第三層次:政府管制職能。政府管制職能是政府經濟職能中力度較深層次的職能。政府在執行這一職能時,不必通過市場參數去間接誘導市場主體按政府意圖行事,它可以簡單地直接命令各市場主體去從事或停止某項活動。(4)第四層次:直接經營職能。直接經營職能是政府經濟職能中力度最深層次的職能。在執行這一職能時,政府通過興辦國有企業或向社會提供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的方式,使自己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直接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從而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并以此來實現政府的各項經濟、社會及政治目標。(31)目前大多數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政府職能都包括以上四個層次。
  另一種觀點針對中國國情,著重指出政府職能力度的界定要綜合權衡國內的經濟基礎,社會文化傳統,倫理道德規范,法制完備程度等因素。認為中國政府面臨的課題是雙重的,在某些領域要限制、減少、取消某些權力,在另外的一些領域要增加干預力度,增加強化某些權利。
   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政府職能轉變
  一種觀點從分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實質入手,認為加入WTO將使我國經濟進入一種內外市場融合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競爭格局,這種立體競爭的實質是經濟體制及其運行效率的整體競爭。建立真正與國際接軌的高效率市場經濟體制,其最終目標就是要讓企業權力越來越大,政府權力越來越小。這需要政府各部門全面徹底轉變職能。另一方面,從政府機制改革目標看,關鍵也在于大幅縮減政府權力的行使范圍,改變權力的行使方式。為此,當前政府轉變職能的當務之急應圍繞四個基本點進行:第一,加強政企分開的改革力度;第二,強化法制管理,弱化行政管理;第三,提高宏觀經濟管理水平;第四,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32)
  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政府是加入WTO的主體,是享受權利與履行義務的承担者和執行者。而享受權利與履行義務的基礎在于接受WTO的規則,并按這些規則處理我國與WTO成員之間的經貿關系。因此,我國作好加入WTO的最重要的準備是各級政府加速轉變自己的職能。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應為:(1)把清法、修法、立法和執法擺在首位,建立一個透明的、統一的、公正的、可預見的法律體系;(2)按照WTO規范的要求,改革國有企業的經營行為;(3)加速政府管理經濟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把部分職能讓渡給各類中介組織;(4)改善政府經濟管理的方式,加速實現經濟管理的信息化;(5)建立符合國際規范和我國國情的外經貿新體制。(33)
  上述觀點得到了眾多學者的支持,如關于第1點,有的學者結合WTO對政策透明度的要求,論述我國政府公開法律制度進一步發展的方向:盡快制定一部統一的《政府信息公開法》;引入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科學界定公開與保密的關系,以多種形式實現政府公開,賦予民眾政府信息請求權。(34)
  第三種觀點結合WTO的基本規則將政府的職能轉變歸納為以下方面:(1)從過去“內外有別”向平等對待的原則改變,因為WTO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是非歧視性原則。政府在貨物、服務、知識產權方面應該給予外國企業、產品、投資者平等的待遇;(2)從過去的過度保護向適度保護觀念轉變。過多的保護不利于提高國內產品的競爭力,同時注重保護手段和方式;(3)保護的重點從產品保護向資源、環境保護轉變;(4)從過去片面的進口觀向全面的進口觀轉變,過去只重視技術產品進口,輕視消費品的進口,加入WTO后,要逐步確立技術產品和消費品并重的觀念,擴大國外消費品的進口;(5)從鼓勵國內競爭的觀念向鼓勵國際競爭的觀念轉變;(6)從遵循國內慣例向遵循國際慣例的觀念轉變,加入WTO意味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有必要遵循國際慣例,以免引起國際糾紛。(35)關于政府保護這一點作者還特別強調:要將單純的保護向保護與鼓勵競爭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服務職能表現在:(1)協助企業從事全球性信息收集和出口促銷活動。(2)利用各種途徑減少和緩解國際貿易摩擦,為企業爭取寬松的環境。(3)政府對大型機電產品出口提供出口信貸手段以支持等。(4)條件成熟時,盡快實行人民幣自由兌換。除此以外,政府還應當鼓勵企業實行資產重組,進行企業兼并,建立企業集團,鼓勵技術創新等方面提高國內企業市場競爭力。(36)
  關于加入WTO后政府職能轉變問題,有的學者將其職能轉變的根本途徑概括為提高“政府質量”。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在干預和調節經濟中存在的缺陷表現在:(1)政府信息不充分帶來無效干預;(2)政府官員“官僚化”帶來低效能;(3)政府的特權地位帶來尋租活動。政府對經濟干預和調節能力的高低、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政府質量”。“政府質量”,包括政府行政立法的水平,政府行為的規范程度,政府的自律能力。一些學者認為我國提高政府職能的中心是依法治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促進政治民主化;(2)規范政府機構設置,推行公務員制度。在提高政府質量中,政府機構的人員設置和素質結構最為重要;(3)建立健全強有力的監督機制;(4)建立健全政府財務收支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防止徇私舞弊,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調節經濟的職能。(37)
  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是經濟理論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尚未形成定論的需要解決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學術界的討論仍在繼續,徹底弄清這一問題,需要學術界進行更加深入的持續的研究。
-----------------------------------
  ①赫東恒:《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形成發展的歷史考證及思考》,載《地質技術經濟管理》,1997(4)。
  ②③⑦⑩曾國安:《試論市場經濟的性質——兼論馬克思的商品經濟理論的有關論述》,載《經濟評論》,1999(6)。
  ④吳禮民:《試論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載《武漢工業學院學報》,1995(2)。
  ⑤陳民選:《現代市場經濟及其顯著特征》,載《理論與改革》,1994(10)。
  ⑥于兵:《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載《遼寧經濟》,1999(9)。
  ⑧⑨林軍、張水康:《論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4(1)。
  (11)轉引自馬丁·弗爾德斯坦(MartinFeldstein)編:《轉變中的美國經濟》,中文版,下冊,738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12)劉洪潮等主編:《外國要人名人看中國》,262頁,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13)(19)胡家勇:《市場缺陷與政府干預》,載《經濟縱橫》,1994(1)。
  (14)楊德前:《論市場的缺陷》,載《市場經濟研究》,1998(2)。
  (15)(16)(20)楊永平:《對市場局限和市場缺陷的分析和思考》,載《經濟問題》,1997(9)。
  (17)(18)張銀杰:《市場的缺陷與政府的職能》,載《政府與企業》,1997(3)。
  (21)(22)引自向陽:《新政府論》,37頁,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4。
  (23)張薦華:《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職能分工》,載《思想戰線》,1998(3)。
  (24)馮繼康、蔣正明:《論我國轉型期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職能界定及其耦合》,載《東岳論叢》,1998(2)。
  (25)吳曉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經濟職能和權限劃分》,宏觀知識講座。
  (26)劉志彪:《市場經濟體制中政府角色的基點:干預特定產業》,載《生產力研究》,1994(3)。
  (27)胡續連:《論農業的自身特性與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責》,載《農業技術經濟》,1995(3)。
  (28)張廣勝:《農業市場化與政府職能制度化比較和選擇》,載《農業經濟》,1995(5)。
  (29)劉蜀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第三產業》,載《理論與改革》,1994(11)。
  (30)馬國賢、吳利群:《試論市場經濟下的政府職能》,載《財政研究》,1999(5)。
  (31)連云:《論市場經濟下政府經濟職能的力度分層探析》,載《經濟問題》,2000(5)。
  (32)羅小明:《加入WTO的實質與政府職能轉變》,載《現代財經》,2000(11)。
  (33)薛榮久:《入世與中國政府職能的轉變》,載《國際貿易問題》,2001(9)。
  (34)周漢華:《WTO與我國政府公開法律制度的完善》,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0(5)。
  (35)(36)陳洪波:《入世與中國政府觀念的幾個轉變》,載《外向經濟》,2000(4)。
  (37)池元吉:《論市場與政府》,載《經濟評論》,2001(6)。
-----------------------------------

經濟評論武漢36~39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高原/周林20022002高原,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所 深圳 518055  周林,武漢大學商學院 武漢 430072 作者:經濟評論武漢36~39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高原/周林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1:29:46

[新一篇] 市場經濟與道德價值的疏離

[舊一篇]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職能管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