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的意識是相對于原先的教師備課意識而言的。傳統的備課是將重心放在分析教材、梳理知識、強化考點等方面,其主要職能是實現與強化教材、教參、考綱的權威功能與詮釋作用,缺乏教師自己的教學創意、教與學酌互動設計、學生學的激發等。用這種傳統思維備課,課堂教學自然也難有大的突破。
一、新課標的教學設計,首先是將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媒介
傳統的教材觀,教材就是核心,教師備課習慣于緊扣教材,深化教材知識點,以落實教學目標,由此得到的教案千人一面,有的僅是對教材剖析深化程度的差異。新課標提出“材料式”的教材觀,教材只是課堂教學中可供利用的教學工具之一,教材為教學載體之一,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適應社會,健康和諧地發展。因此,哪怕用同一教材,不同地域背景、不同學生類型,不同教師風格,其教學的設計應是百花齊放,體現教師對教學的再創造。
新觀念下的教學設計核心是“課標”的要求。教師在課前的主要任務是設計策劃如何有效利用教材這一載體,使之和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環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只有靈活處理教材,充分考慮教師特色、學生特點、現實環境特征的課堂教學設計才能營造出耳目一新的課堂教學。此時教師的作用大大提升,教什么,怎么教更多的取決于教師,而不是教材。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創造中也能得到更多的喜悅體驗。
如在區域地理教學中,教材可以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點,大量的自然、人文地理信息應引導學生從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獲得,并在課堂上有主題、有針對性地交流豐富,教師也可提供課外相關數據、資料幫助學生梳理分析歸納,而不能唯教材是從。對一些重點國家或省區可讓學生結合網絡資料和自身興趣對原教材進行再編寫,圖文并茂,并加入自己的思考與感想,最后展示交流。
伊拉克戰爭的爆發,正值西亞的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大量新聞及背景知識為主線開展討論,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并從中汲取地理知識與信息,活學活用,加以分析判斷。分析的問題如波斯灣石油問題、美軍增兵進軍路線、附近國家利害關系及態度等等。
但對教材的新定位并不是意味著課堂教學中教材的弱化,有些教師甚至連續幾節課都無須學生打開教材,這又走到了另一極端。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在教材上“點、圈、劃”,將文字內容落實到地圖上是十分必要的,這種訓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梳理、掌握,也培養學生地理閱讀的能力。特別是一些地理概念較多的章節,如地形、中國的水系等。
二、教師的教學設計應從教的意識轉變為學的意識
傳統備課中教師以教為主線準備教案,主要任務是明確教什么和怎么教,如何完成教學任務,而對學生的現場反映與需求考慮甚少,這樣備課必然導致教師以講為主。課堂教學設計意識要求以學為主線,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經歷與活動的框架,重視學生的領悟與感受過程,為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留下解決的空間。
如在地理多媒體教學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無選擇地運用多媒體來“化繁為簡”“大量呈現”,反而使學生的思維大打折扣,使課堂成為高科技掩護下的“填鴨”教學。這種只注重教師“講清楚”,而無視學生“知識構建”的做法是無法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的。
好的教學設計應是學生活動與教師引導緊密相連又相得益彰。如城市環境問題的教學,傳統教法教師可將城市環境問題按序羅列,再舉例說明,條理清晰,事實清楚,學生也可接受。但對學生而言僅僅是單向的輸入,缺乏課堂思維的活力。如以學的意識設計,該部分可以可讀性強的案例形式呈現,以一個農民到城市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環境困惑為主線設計,融入大量環境問題事實,生動有趣,學生再結合生活所見所聞自由補充,小組討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分析思考事實背后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爭論中激發思維,探究中獲得答案。由此課堂中學生學的氣氛就濃郁得多。
“秦嶺一淮河南北河流水文特征比較”一節教學,按傳統備課則是根據教材內容來讓學生列表對比,學生按部就班填人即可,學生學的積極性無法發揮,課堂也就缺乏生氣。如果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換個設計思路:讓學生在先前氣候、地形已學習的基礎上,根據已知地圖來推測黑龍江、長江、黃河、塔里木河的基本水文特征(流量大小、含沙量多少、汛期長短、結冰期有無),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在探究中學生須借助大量地圖說明問題,尋找依據,其思維被打開,學的熱情就高漲得多。活動中,學生還能感受到地理環境整體性的特征,體驗地理的學習方法,至于知識點教學(秦嶺一淮河南北河流水文特征)也迎刃而解,且記憶深刻,因為不但有了結論,而且還知道了其真正的緣由。
三、教師要從知識性的備課向發展性的教學設計轉變
所謂知識性的備課是傳統應試模式下,教師教學只注重命題可能出現的知識、技能等顯性的知識,注重知識的反復呈現、強化記憶,由于其直指最后知識結果,無須發現過程的體驗與感悟,因而被認為是一種節省時間的“高效教學”方式。學生能應付考試,甚至對教材知識背誦如流就是教學任務的終結,但其問題顯而易見:即使學習成為索然無味的記憶與再現,缺乏知識的融會貫通與再創造,更無視學生情感、態度的深層次的發展需要。發展性教學設計要求從“對學生一生發展有用”的高度來認識教學,其設計應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更快更好的發展。包括注重對地理學習積極性的保護與促進,對地理學習方法的掌握與領悟,對地理現實問題的關注與探索,對地理意識與情感的激發等。
如“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地理教學中學生須形成的重要意識。有關這一觀念的教學,幾句話學生即可理解,結果放在嘴邊甚至應試當毫無問題。但此觀念是否真正滲透在學生的意識情感中,能否用此思維考慮并解決相應現實問題等,按知識性備課方式教師無須過多考慮,因此相應課堂教學也就顯得簡單機械,其教學效果也較表面化。但在發展性的教學設計思想下,處理這一內容,其課堂就有一個全新的呈現:做捕魚的游戲,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捕魚(以筷子夾黃豆代替),捕三輪,每一輪代表一代,每一輪之間的加“魚”代表魚的繁殖,并累計總分。如第一輪多捕,后代就無“魚”可捕,成績落后。在游戲中學生思考怎么做才能取得最高分,通過討論,便能領悟出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要考慮其更新,做到可持續利用。游戲是低年齡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在歡樂的游戲中體驗感悟,其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層次的,全面的。這種教學設計下的課堂是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
四、要從“施工圖紙”式的教案向“預案”式的教學設計轉變
傳統優秀教案可謂精致入微,教師每一句話,學生每一句答,多少教學環節,每個環節多少時間都精心安排,教師“按圖施工”,不逾越即是一堂好課,沒有顧及學生可能出現的課堂“意外”情況,一旦碰到“意外”則手足無措,老道的教師也想盡辦法讓學生鉆進自己備課設計中“下的套”。但教學過程畢竟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過程,具有不可預見的特點。新理念下的教學設計提倡“預案”式,設計不必面面俱到,主要思考教學實施中的大方向、關鍵內容,把握整體目標走向即可。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師生互動產生的有探究價值的新信息,新問題,重新調整教學結構,把師生互動和探索引向縱深。類似“活動分割房”:課前設計主要是建構房屋主體框架,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活動分割,分割的依據是學生的反應。真正將教案轉變為學案,以學生為轉移,促進學生的學。
另外“施工圖紙”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師按設計來提問,學生作答,從指導思想上就忽視了學生的問題發現,學生也就只可被動相隨。久之,學生的創造力被抹殺,積極性被削弱。“沒有問就沒有學生真正的學”,“學常常以問而起”。“預案”式的教學設計應引導學生提問,師生共同“隨問而動”,在爭論質疑中,最后做到“撥云見日”,解惑釋疑,甚至可以沒有真正答案,學生帶著問題課后再探究。好的教學設計能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而持續地學。
如在地理教學中鼓勵學生研讀教材重要段落并自由提問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設計方式。如針對中國地理“氣候復雜多樣”一段,學生就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什么是氣候的垂直變化?為什么熱帶、亞熱帶都稱帶,而青藏地區為“青藏高寒區”?哪些高大的山脈成為氣候的屏障了?有質量的問題則代表了學生的深入思考,提出有質量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對良好學習方法的體驗。在教師組織下,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充滿智慧的探究過程,需要前后知識的聯系,對地圖的解讀,對問題的爭辯。由于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從心理層面上也更有探索的價值與愿望。
在上海市新教材“河流與水系”的教學中,學生針對教材中“直接流到海洋的河流為外流河”一句提出質疑,“蘇州河流人黃浦江,是什么河”,學生在深入周密的研讀、思考、討論后發現了教材中的瑕疵。
當然學生能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有質疑精神的條件,是教師平時要在教學中不斷鼓勵,并營造寬松的學習氣氛。而要真正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無解),需要教師的較扎實的教學功底,巧妙的引導水平,更需要教學勇氣與先進的教學思想引領。由于“預案”式的教學設計融入了學生與教師對課堂的共同構建,給予了課堂教學以自由、平等、鮮活的生機。
總之,樹立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設計意識是實現課堂教學轉變的關鍵一環,是課改得以成地理教學滬A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王瑋20042004教學評價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從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三個不同角度闡述了在小學數學新課程中,實施評價改革的一些方法與措施。呈現方式/不完滿/對話文本/編制2003年5月15日下午,著名教育家呂型偉教授應邀與上海市教科院研究人員進行了座談。征得作者同意,特將那次談話發表,以饗讀者。張偉遠朱梅萍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To Have SucceededTo expand one's inner horizons is the aids of education.Bu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dominated by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utility for a long past time.It had led the higher education to being a appendage of material products and losing independence of reshaping people's spirits.So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degenerating increasingly.In order to save the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crisis,we should become startlingly clear horizons education.王瑋航 上海市實驗學 作者:地理教學滬A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王瑋20042004教學評價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從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三個不同角度闡述了在小學數學新課程中,實施評價改革的一些方法與措施。呈現方式/不完滿/對話文本/編制2003年5月15日下午,著名教育家呂型偉教授應邀與上海市教科院研究人員進行了座談。征得作者同意,特將那次談話發表,以饗讀者。張偉遠
網載 2013-09-10 2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