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趣味”說的理論構架和現實意義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梁啟超是中國現代美學與文論的重要奠基人與代表人物之一。梁啟超的美學思想以康德美學為基本依據,同時吸取了我國傳統哲學中的“樂生”思想,把審美教育提高到能“新民”、“興國”的高度,具有相當的積極、進步意義。
梁啟超美學思想的核心是“趣味”說。“趣味”是一種審美帶給人的“無利害關系的自由愉悅”,具有鮮明的反功利主義傾向。基于這一認識,梁啟超提出了他人生觀的兩大根基:“責任心”和“趣味”。認為有“責任心”才能敬業,有“趣味”才能“樂業”。而責任心只有內化為自己的“趣味”才能化他律為自律,強制為自愿,兩者才能完全統一起來,生活因而才能合理。在這里,梁啟超將“趣味”當做人生的“根底“,奉行一種“趣味主義”的人生觀。
梁啟超提出了培養“趣味”的途徑:用藝術來“移人”。藝術不是許多人所理解的是一種“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之一”。在此基礎上梁啟超提出了日常審美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藝術作品的“移人”作用來提升國民素質,而實現其“新民”、“興國”的理想。文章指出,梁啟超用“趣味”概括整個人生興味的體驗,從而把審美的內涵擴大到整個人生的領域而實現了與我國傳統人生論哲學的接軌,是使美學走向民族化的一大創造。
文藝爭鳴:理論綜合版128~132B7美學王元驤20082008
作者:文藝爭鳴:理論綜合版128~132B7美學王元驤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1:36:26
[新一篇]
核心集構建的理論與方法比較研究
[舊一篇]
模糊集理論在圖書情報學中的應用
相關閱讀
略論命相論與西漢政治
周天勇:中國經濟衰退的深層次原因
中國和平崛起的奠基人——鄧小平 為紀念鄧小平誕辰百年而作
唐亞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方略漫談(上)
讀書 許紀霖:汪精衛:虛無時代的”任性犧牲”
香港問題之我見 ——1994年10月10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的演講詞
“海外華人圈”的文化價值觀及其營銷意義
“史詩性”與“紅色經典”的文學價值評估
民族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評析
推薦文章
大教堂與集市
還有很多值得探索,即便只有兩個人聊過往
蔣介石——(五)蔣宋結緣
離校后才發現以前選的專業有多腦抽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鳳凰讀書2014年度書單 后浪出版10種
第九十九回 林黛玉還魂證前緣 賈寶玉展裘觸舊情
美國預防性外交的理念與主張
《論快樂》——錢鐘書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